声调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2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口诀汉语拼音是汉字拼音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拉丁字母来标注汉字的读音,方便学习和使用汉字。
汉语拼音中除了字母外,还包括声调标注,用来表明汉字的声调。
掌握正确的声调标注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出汉字的发音。
下面是适用于汉语拼音声调标注的口诀和相关规则:1. 一声平声,二声升调,三声去声,四声降调。
平声(一声):a、o、e、w不标记声调,如”妈(mā)“、”哦(ò)“。
升调(二声):标记为”´“,如“爸(bá)”。
去声(三声):标记为”`“,如“喝(hè)“。
降调(四声):标记为”ˇ“,如“北京(běi jīng)“。
2. 韵母只能是字母"a"、"o"、"e"中的一个,后面可加一个或多个“i”、“u”,也可以不加。
示例:ba、bo、bai、bei、ban、bin、bao、biu。
3. 单韵母的拼音后面不标记声调。
示例:dan、hei、tu。
4. 如果韵母是多个字母组成的,声调标在最后一个字母上。
示例:duì、huān、shì。
5. 韵母“iu”可以简写为“u”,声调标在“u”上。
示例:“qiu”简写为“qu”。
6. 韵母“ui”可以简写为“i”,声调标在“i”上。
示例:“hui”简写为“hi”。
7. 韵母“un”可以简写为“v”,声调标在“u”上。
示例:“jun”简写为“jv”。
8. 韵母“uan”可以简写为“van”,声调标在“u”上。
示例:“guan”简写为“gvan”。
综上所述,以上是汉语拼音声调标注的口诀和相关规则。
通过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标注汉语拼音的声调,从而准确地读出汉字的发音。
希望这个口诀对你有帮助!。
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1.阴平。
高而平,叫高平调。
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
例字:妈、督、加、先、通。
2.阳平。
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
由3度到5度,简称35。
例字:麻、毒、荚、贤、铜。
3.平声。
由半低音降至低音再升至半高音,叫降调值。
由2度降至1度,再升至4度,缩写。
例字:马、赌、甲、显出、桶。
4.去声。
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
由5度到1度,简称51。
例字:骂、度、价、县、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音值可以综合为下面的表中:调类调值调型调号例字阳平 55 低平 - 基准:咪mī,身shēn阳平 35 中升 / 例:迷mí,神shén上声再降升√ 基准:米mǐ,检shěn去声 51 全降例:密mì,慎shèn(二) 韵母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一个一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的。
音节和音节相连时,有的音节的调值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汉语许多方言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面音节的调值影响前面音节的调值。
下面我们介绍普通话里两种重要的变调。
1.平声的韵母。
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就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它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出现韵母。
规律就是: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变为35。
例如:买米、好酒、土改、检举、冷水。
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平声的音值由变成21(半上)。
⑴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音。
⑵平声提阳平,比如:买油、不好房、两条、语言。
⑶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
2.“一”和“不”的韵母。
“一”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例如:一、第一。
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读时发生变调,改读为51去声。
⑴“一”提阴平,比如:一斤、一天、一杯。
⑵“一”加阳平,例如:一元、一年、一条。
⑶“一”加之声,比如:一两、一晚、一本。
“一”在去声的前边改读为35阳平。
例如:一寸、一夜、一个。
“不”的本调就是回去声,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阳入。
汉语拼音字母表读音说明及四声声调汉语拼音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来标记中文发音的系统,它的使用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应用。
汉语拼音字母表由26个拉丁字母组成,分别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和Z。
在汉语拼音字母表中,每个字母都有着独特的音标,用于表示中文的声音。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读音,并对汉语的四声声调做出解释。
A(啊):a的发音类似英语单词"ah",嘴巴张开不要发音动。
B(波):b的发音为“b”。
C(茨):c在汉语拼音中有两种发音方式,前一个是“ch”,发音类似于英语的“ch”;后一个是“c”,发音类似于英语的“ts”。
D(的):d的发音为“d”。
E(额):e的发音类似于英语单词"uh",嘴巴微微张开不要发音动。
F(妃):f的发音为“f”。
G(给):g在汉语拼音中有两种发音方式,前一个是“g”,发音类似于英语的“g”;后一个是“j”,发音类似于英语的“j”。
H(和):h的发音为“h”。
I(一):i的发音为“yi”。
J(捷):j的发音为“j”。
K(科):k的发音为“k”。
L(勒):l的发音为“l”。
M(么):m的发音为“m”。
N(恩):n的发音为“n”。
O(哦):o的发音类似于英语单词"oh",嘴巴微微张开不要发音动。
P(批):p的发音为“p”。
Q(琪):q的发音为“ch”。
R(兒):r的发音为“r”。
S(思):s的发音为“s”。
T(提):t的发音为“t”。
U(乌):u的发音为“wu”。
V(维):v的发音为“v”。
W(万):w的发音为“w”。
X(兮):x的发音为“x”。
Y(伊):y的发音为“y”。
Z(泽):z的发音为“z”。
四声声调是指在汉语中的音调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1声):音调保持均匀,不升不降;上声(2声):音调由低升高;去声(3声):音调由高降低;入声(4声):音调由中低再升高。
拼音声调拼音声调是指普通话中的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第一声),用“ˉ”表示,如lā;阳平(第二声),用“ˊ”表示,如lá;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lǎ;去声(第四声),用“ˋ”表示,如là。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
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
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每个汉字由韵母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音节构成。
在韵母上部应该标出声调,为了方便也可省略。
声调影响舌头位置,不仅仅声带有关。
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若有两个韵母(元音),且第一个韵母(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韵母(元音)上。
其余状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第一个韵母(元音)之上。
《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采用的是符号标调: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符号采用的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轻声(不标调)的方法。
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同声调汉字的区别问题。
例如,妈 mā(阴平)、麻 má(阳平)、马 mǎ(上声)、骂 mà(去声)、吗 mɑ(轻声不标调)。
为识字辨音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其与计算机键盘不相适应。
输入1个声调符号要折腾好一阵子,用起来很不爽快,影响了汉字信息化的发展。
解决方法:采用数字1、2、3、4、5,代替《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轻声(不标调)这几个标调符号。
实施方法:(1)用数字1代替阴平(ˉ)符号,因为阴平为第一声。
例如,拼音pīn yīn,按本方法是pin1 yin1。
例字:吖呵阿啊锕腌的拼音是“ā”。
举例说明古今声调的关系(文字说明,从古声调至今声调,再从今声调至古声调)2011-11-06 10:03 gxn1358422|分类:小学教育|浏览555次分享到:2011-11-07 00:19 提问者采纳一。
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与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不同,通过把古今声调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声调有这样一些变化规律:1.平分阴阳------指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其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包括全清、次清)的平声字归阴平,浊声母(包括全浊、次浊)的平声字归阳平。
即清声母平声——阴平、浊声母平声——阳平。
2.浊上变去------指全浊上声归去声。
全浊指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而次浊和清声母的上声字依然读上声。
即全浊上声——去声、清和次浊上声——上声。
3.入派三声------指入声消失,归入平、上、去三声(就现在讲,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其中,全浊入声归阳平,次浊入声归去声,而清声母的入声字则比较混乱,分散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即全浊入声——阳平、次浊入声——去声、清入——阴、阳、上、去。
二。
方言和普通话的声调都是从中古语音的“平、上、去、入”四声(根据声母的清浊,四声各分阴、阳,共计八类)演变而来的。
在演变过程中有分化,有合并,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各种方言的调类多少并不相同,但不出于古四声(八类)的系统,而且演变规律比较整齐。
调查的结果是吴语上海市区话现有5个调类,附近的苏州话则有7个调类,粤语广州话多至9种调类(入声因不同的元音,阴入分化成两类)等等。
普通话语音发展较快,只有4个调类。
三。
1)普通话阳平调值是35,粤方言的阳平调值是21或11,客家方言的阳平调值是11,雷琼话阳平调值则是22。
受方言影响,粤语区、客家话区人学普通话时,阳平调值常犯起点低,念成低而平,声调平直甚至终点下降的毛病,易把阳平读成23、24或34值。
潮汕话阳平值是55,潮汕人则易把阳平调值读成44,听来象阴平。
汉语声调演变举例说明
汉语的声调是汉语语音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
声调的变化可以影响一个词的含义和发音。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声调的演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汉语声调演变的例子:
1. 古代汉语中的声调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声调可以分为平、上、去三声和入声。
其中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和阳平,而上声和去声则都是降调。
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发音响亮而短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声逐渐消失,现代汉语中不再有入声的存在。
2. 普通话中的声调演变
在普通话中,声调可以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
阴平是一个高平调,发音时声音高而平;阳平是一个高升调,发音时声音先低后高;上声是一个降升调,发音时声音先降后升;去声是一个全降调,发音时声音先高后低。
在普通话中,声调的演变也有一些例子。
例如,“蒲”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p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读作bù,是一个去声字。
又如,“恬”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tián,而在古代汉语中则读作dián,是一个入声字。
3. 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不同地区的方言中,声调的演变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一些方言中,可能存在比普通话更多的声调类别或者更少的声调类别。
例如,吴语和粤语都有复杂的声调系统,而晋语则只有两个声调。
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词的不同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总之,汉语的声调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通过对汉语声调演变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语音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更好地掌握和学习汉语。
现代汉语声调的性质和功能
现代汉语声调的性质和功能
汉语(Modern Standard Chinese)是大多数中国人使用的标准语言,其
特点是声调丰富。
这就意味着要想正确地使用这种语言,我们需要正
确地掌握其中的声调。
现代汉语声调的性质和功能可以从以下几点中
说明:
一、声调的类型
1. 五声声调
现代汉语一共有五种声调,分别为阴平(ˉ)、阴曲(ˊ)、阳平(ˇ)、阳曲(ˋ)和轻声(˙)。
2. 声调和读音
每种内声调对应一种特定的读音,比如“阴平”声调用来表示一个单音“å”的读音,而“阴曲”声调用来表示一个双音“ā”的读音。
3. 声调的组合
在汉语中有许多复合音,这些复合音一共由四种声调组成,同时也反
映了汉语声调复杂的程度。
二、声调的作用
1. 强调意思
声调体现了汉语语句的语气。
声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复杂的
语义。
2. 区分字义
在汉语中,有许多不同的字拼写相同,但读音不同,这间接使用它们
之间有许多差异,在再确定字义时,声调就可以显示出不同字的区别。
同样的,在汉语中也有许多单字的变形,声调能更有效果地标记出这
些变形的意义。
3. 生成复杂的句式
正确地运用声调,可以帮助表达思路更加清晰、复杂句子也更加容易
表达。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声调非常丰富且复杂,它具有非常强烈的语言
意义,能够强调句子的意义,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意义,以及生成规范
的句子。
因此,熟练掌握声调,对于了解汉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掌握汉语拼音音调(精细梳理)1. 引言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发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音调是汉语拼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音调规则对于学习汉语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全面梳理汉语拼音音调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精细掌握音调规则。
2. 汉语拼音音调概述汉语拼音音调是指汉语词语中的声调变化,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不同声调的拼音符号分别为:- 阴平:ā, ē, ī, ō, ū- 阳平:á, é, í, ó, ú- 上声:ǎ, ě, ǐ, ǒ, ǔ- 去声:à, è, ì, ò, ù3. 音调规则汉语拼音音调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音节结构汉语拼音音节主要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一个完整的音节结构为:声母 + 韵母 + 声调。
3.2. 声调位置汉语拼音声调位于韵母之后,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中。
例如:“mā”(马),“zhōng”(中)。
3.3. 音调变化汉语拼音音调变化主要受声母、韵母和音节结构的影响。
具体规则如下:- 当声母为 b, p, m, f 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为:bā, bá, bǎ, bà;pā, pá, pǎ, pà;mā, má, mǎ, mà;fā, fá, fǎ, fà。
- 当声母为 d, t, n, l 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为:dā,dá, dǎ, dà;tā, tá, tǎ, tà;nā, ná, nǎ, nà;lā, lá, lǎ, là。
- 当声母为 zh, ch, sh, r 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为:zhā, zhá, zhǎ, zhà;chā, chá, chǎ, chà;shā, shá, shǎ, shà;rā, rá, rǎ, rà。
汉语拼音字母表读音说明及四声声调当今社会,汉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作为汉语的拼音系统,汉语拼音字母表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读音说明及四声声调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声母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共有21个,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声母的发音。
1. b字母b的发音与英语中的b相似,嘴唇轻轻闭合,然后迅速张开。
2. p字母p的发音也与英语中的p类似,嘴唇要紧闭,然后突然张开。
3. m字母m的发音与英语中的m相同,嘴唇轻轻闭合,声音从鼻腔中发出。
4. f字母f的发音与英语中的f类似,上下牙齿轻轻接触,空气通过缝隙流出,发出清晰的音。
5. d字母d的发音与英语中的d相近,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迅速离开,发出清晰的音。
6. t字母t的发音与英语中的t相似,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突然离开。
7. n字母n的发音与英语中的n相同,舌尖抵住上齿龈,声音从鼻腔中发出。
8. l字母l的发音与英语中的l类似,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一个小的空气通道。
9. g字母g的发音与英语中的g相近,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快速离开,同时发出声音。
10. k字母k的发音与英语中的k相似,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突然离开。
11. h字母h的发音与英语中的h相同,气流通过喉咙时,由于声带的震动发出声音。
12. j离开,同时发出声音。
13. q字母q的发音与英语中的q类似,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迅速离开。
14. x字母x的发音与英语中的x相似,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快速离开,同时发出声音。
15. zh字母zh的发音与英语中的j相近,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快速离开,同时发出声音。
16. ch字母ch的发音与英语中的ch相似,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快速离开,同时发出声音。
17. sh字母sh的发音与英语中的sh类似,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快速离开,同时发出声音。
日语基础
五十音图日语的字母叫假名。
假名有两种字体,一种叫平假名、一种叫片假名。
假名分清音、浊音、半浊音和拗音等。
“清音”中的“い”“え”各出现三次,“う”出现两次,其读音在现代日语中没有区别,在古代日语中多有区别。
五十音图的由来把清音按发音规律排成十行,每行五个假名,这样排成的表叫“五十音图”或“五十音表”。
五十音图中,竖的叫段,横的叫行,共十行、五段。
每行每段都有命名
日语发音的基本单位是用假名表示的一个一个的音拍。
因此,日语被称为音拍音,汉语则是音节音。
日语的每一拍是一个“元音”或“辅音+元音”。
“元音”有五个,即“あいうえお”,而“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等则是“辅音+元音”。
但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ん”和“っ”都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而且“ん”“っ”难以单独发音。
另一个是“きゃ、きゅ、きょ”等既“辅音+y+元音”构成的。
文字和书写日语书写一般为汉字和平假名混合竖写。
但公务文件或科技论文多横写。
除了汉字和平假名,还使用片假名和罗马字。
小学生学习996个“教育汉字”,一般常用于社会生活的“常用汉字”有1945个。
此外还有一些人名、地名所使用的汉字。
日语汉字字体和中国汉字字体(繁体字)大致相同,但很少有中国简化字那样的简体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书写时多用平假名;片假名一般用于书写外来语、拟声词等。
日语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汉字,但为数甚少。
据说只要知道2500个汉字便可阅读一般读物。
日语语音小知识
平常人们说话和听话时所能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节”(おんせつ0)日语音节的主要特点是音长相等,节奏清楚。
所以,通常以音长来划分音节,也称音拍(モーラ①)日语属于音节文字,它的字母--假名就是用来记录音节的,大多是一个假名表示一个音节(音拍)。
而我们的母语汉语也是音节文字,一字一音,但汉语中的汉字和音节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且每个音节还有四声(平上去入),汉语共有400多个音节,日语只有102个。
(清音、浊音、半浊音、拗音;特殊音节:拨音、促音、长音)
声调(アクセント①)
语言中每个词的音相对高低强弱的分布叫做“声调”,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语言的声调分高低型和强弱型两种。
英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属于强弱型声调;汉语、日语同属高低型声调。
汉语中常常一个音节就能构成一个单词,如:我、读、书。
声调即“四声”的高低变化发生在音节内部,这样的高低型声调称为“音节高低型”声调,与汉语不同,日语声调高低的变化不发生在音节内部,而是在构成一个单词的各个音节之间呈现出相对高低的分布。
这种高低型声调称为“单词高低型”声调。
如:
朋友(ともたち)
它由四个音节构成,有高有低。
日语声调只有高和低两种。
对日语声调的把握涉及到音节和拍数。
日语音节少,且每个音节的长度都一样(都是一拍)。
如:汉语的啊(四声)
日语あ愛(あい)赤い(あかい)
日语声调特点:1.声调的高低出现在音节(拍)与音节(拍)之间,一个音节(拍)内没有高低变化。
2.第一拍和第二拍声调高低不同。
第一拍高,第二拍必然低;第一拍低,第二拍必然高。
3.一个单词内声调降低后就不能再升高。
换言之,只能有一次升降,不可能有两次升降。
如:可以有高低低低、低高高高、低高高低、低高低低。
而不能有高低高低、低高低高。
声调标注方法有:划线法、数字法等等
汉语有四种声调,时高时低富于变化,讲究抑扬顿挫;而日语则与此相反,声调平平,缺乏变化,讲究节奏均匀。
注:长音,促音都算一个音节,而拗音不算。
即:除了拗音不算一个音节,其余的都算一个音节。
例:おかあさん 5个音节
ちょっと3个音节
きゃく 2个音节
○Ο型:单词无论是哪个音节(最少一个音节),从低音入手,第二拍升高,一直读到最后拍节也不降
○1型:单词无论是哪个音节(最少一个音节),从高音入手,第二拍下降,一直读到最后拍节也上升
○2型:单词无论是哪个音节(最少2个音节),从低音入手,第二拍升高,第三拍下降读到最后拍节也上升
○3型:单词无论是哪个音节(最少3个音节),从低音入手,第二拍升高,第三拍保持,第四拍下降,读到最后拍节也上升
○4型:单词无论是哪个音节(最少4个音节),从低音入手,第二拍升高,保持到第四拍,第五拍下降,读到最后拍节也上升
○5型:单词无论是哪个音节(最少5个音节),从低音入手,第二拍升高,保持到第五拍,第六拍下降,读到最后拍节也上升。
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