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表格式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267.50 KB
- 文档页数:36
二级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阅读和写作,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内容概述:本课选取了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文章,通过讲述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保护意识。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短文。
3.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第四章: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自然环境保护的知识,写一篇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现状。
二级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本单元的生词,并能熟练运用。
(2)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
(3)能够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生词教学:本单元的生词有“学校”、“老师”、“学生”等,通过图片展示、词语接龙等游戏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2. 句型教学:本单元的句型有“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等,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
3. 阅读教学: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是《小兔子乖乖》,通过分角色朗读、故事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生词、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教学法:通过分角色朗读、故事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生词。
2. 生词教学:通过词语接龙、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词。
3. 句型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型。
4. 阅读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读、故事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小组讨论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3. 句型运用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对句型的运用能力。
二级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信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认读和书写。
2. 课文朗读:熟读课文,能够流利地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课文理解: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信息。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理解,写作练习的完成。
2. 难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写作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二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教学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认读、书写等方式巩固记忆。
3.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理解课文的大意。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第(2)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孙慎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课时教案的一种见啊?学习纳兰性德《长相思》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一)读准《长相思》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二)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四)小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景);师提醒;除了看见景外;还会看到什么?兄弟之义、邻里之情、骨肉之亲. 读《长相思》读懂《长相思》读后讨论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板书设计:洛阳——见秋风秋思——(寓情于事)家书——意万重乡思缕缕道不尽复恐——说不尽万语千言恐不详临发——又开封叙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山水重重;行军艰难上阙写景:夜深千帐灯——灯火点点;声势浩大长相思萧萧风雪难入梦写景: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聒耳羁旅怀乡情意浓下阙叙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思念故乡;难以入眠教学反思: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泪.(板书:读诗落泪)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1、学习第一件事.(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①“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4、小结谈收获思考讨论:(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板书设计: 6 梅花魂第一读诗落泪第二珍爱梅图第三不能回国第四赠墨梅图第五送梅花手绢教学反思:课时教案第二课时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学习最后一段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对梅图的珍爱.(“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读诗落泪珍爱梅图6、梅花魂不能回国中国心赠送梅图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时教案的?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⑴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⑵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⑴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⑵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⑴抓鱼、虾、蟹⑵丢野花⑶摘茶叶⑷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四、积累延伸1、积累语言: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景 --小溪垂柳水鸟老家村庄(美)溪中捉鱼虾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事 -- 桥上丢野花(趣)茶山摘茶叶教学反思:课时教案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小组交流讨论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四、展示活动方案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第二课时习作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课时教案课时教案。
二级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流利地朗读和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认读并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 重点词语: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及其用法。
3. 句型:能够运用本单元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4. 课文内容:理解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重点词语的运用,课文的朗读与复述。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重点词语的用法,课文的深层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读书指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生字词学习与认读练习2. 第2课时:重点词语学习与运用练习3. 第3课时:句型学习与口语表达练习4. 第4课时:课文朗读与复述练习5. 第5课时:课后作业布置与反馈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书写、拼读和语法运用等方面。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二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
2. 教具:黑板、投影仪、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3. 教学素材: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与上一单元的连接,引导学生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一.引出话题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四.总结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地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地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地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地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1. 读口语交际地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地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建议:根据组内地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地特长确定汇报形式•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地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地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地资料情况,根据学生地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3. 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若是选择地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地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地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1. 宣布汇报会开始2. 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地评价,选出最优秀地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3. 根据评价,给最优秀地汇报者颁奖.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地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地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地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地行动中真切地地感受到祖国在你地心中.明确本节课内容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集体汇报根据评价,给最优秀地汇报者颁奖.课后小结谈活动,交流感受日积月累展示台2•出示日积月累中地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选择其中地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地时候,是怎样地心情?怎样地表情?⑶理解名言A. 我们爱我们地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地泉源.这是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冋题地报告》中地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地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地精神,中华民族地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地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地,它源于对生育自己地故土.家乡.民族地爱.B. 我疋中国人民地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地祖国和人民.这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地《邓小平文集》英文版与地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地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地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地,也是这样做地,把自己地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地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咼尚地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C. 唯有民魂疋值得玉贵地,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选自鲁迅地《华盖集续集•学界地二魂》,文中他分析中国地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地,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D. 我爱我地祖国,爱我地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与作.这句话选自巴金地《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地爱.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3.交流自己收集地爱国格言或古诗词.(1)朗读自己收集地爱国格言或古诗词.(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地意思,谈谈自己地想法.(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⑴自由朗读名人名言.⑵选择其中地一两句名言说含义.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地时候,是怎样地心情?怎样地表情?先让学生说说,然后教师进行归纳(1)朗读自己收集地爱国格言或古诗词.(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地意思,谈谈自己地想法.(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1)观察展示台中地图片,读读学习伙伴地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地是什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课设计(部编版)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地点下载全文下载地点“翻转高效讲堂”教课模式教课设计总课时数:课题场景歌课型新讲课讲课时间教课目标.认识“滩、艘”等 12 个生字。
会写“园、孔” 10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朗诵、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目词的用法。
3.指引学生留意察看四周事物,模拟课文,试试用数量词表达熟习的事物。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目词的运用;教课难点:能在平时生活中间适合地运用数目词。
突出教课要点环节指导书写练习背诵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激趣引入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挥手,(我就跟你招挥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行。
那今日老师就带大家跟从《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行,好不好?(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高声朗诵课文,边读边思虑: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板:(海边、农村、公园)三、随情境学文、识字1、学习第四小节:⑴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
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指引说失事物与数目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观光券啊!(出示:“铜号”、“红领巾” )认识生字“铜、号、领”谈谈自己用什么方法记着这几个字。
读对了,这张观光卷就送给你了。
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
大家是多么快乐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相互读,指名读,齐读)2、情境延长,学习第一小节: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⑴预设学路1:①师:(出示海边风景),你看到什么了?(指引学生说失事物与量词的搭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谈谈怎么记着他们的(指引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观光。
(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师:湛蓝的海洋上行驶着一艘威严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风帆在漂游着。
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旅客在漂亮的沙岸上嬉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
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
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
三、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
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
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异同点,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比较。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
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
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
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第二块: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第三块: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