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钢筋计算宝典
- 格式:docx
- 大小:116.55 KB
- 文档页数:2
板(有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1、底筋:
长度= 锚固+净跨长+锚固+弯钩长度*2 (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弯钩长度6.25d)
根数= (净长–起步*2)/间距+1 (向上取整)
起步距离=1/2布筋间距
锚固取值= Max(支座宽/2,5d) 支座宽指梁宽
2、面筋:
长度= 锚固+净长+锚固+弯钩长度*2 (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调整值为每个弯钩6.25d)
根数= 计算公式( 同底筋)
锚固取值= 支座宽–梁保护层+15d 支座宽指梁宽
3、边支座标注负筋
长度= 锚固+净长+弯折
根数= 计算公式(同底筋)
锚固取值:支座宽-梁保护层+15*d 支座宽指梁宽
弯折长度:板厚-板保护层*2
净长长度:标注长度
或标注长度—支座宽/2
关于标注长度
1)支座边起标
2)支座中心线起标
3)无标注
4、中间支座标注负筋
长度= 弯折+直段净长+弯折
根数= (净长–起步*2)/间距+1 (向上取整)
弯折长度:板厚-板保护层*2
5、负筋分布筋
长度= 净跨长–两侧负筋净长+ 150 *2 (HPB300末端无需做180度弯钩)
根数= (负筋净长–起步)/间距(向上取整即可)
(注:负筋分布筋计算根数不用+1)
6、温度筋
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
现浇楼板钢筋计算公式【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 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 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现浇楼板钢筋计算.现浇楼板钢筋计算公式【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直径1/2.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保护层-板厚 =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1温度筋间距*2)/负筋标注长度-两支座净长 =(【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右梁角筋+直径1/2左梁角筋*2+保护层L +(悬挑板长度 =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钢筋计算公式口诀在建筑工程中,板钢筋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板钢筋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进行,而且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计算。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板钢筋计算的公式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面积计算口诀。
板钢筋的面积计算口诀是,钢筋面积=钢筋直径的平方乘以0.785。
这个口诀非常简单,只需要记住钢筋直径的平方乘以0.785就可以了。
比如,如果钢筋的直径是10mm,那么面积就是10×10×0.785=78.5平方毫米。
2. 弯曲钢筋计算口诀。
在板钢筋的设计中,经常需要计算弯曲钢筋的长度。
弯曲钢筋的计算口诀是,弯曲钢筋长度=弯曲直径×3.14×弯曲角度÷180。
这个口诀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记住弯曲直径乘以3.14再乘以弯曲角度除以180就可以了。
3. 配筋率计算口诀。
配筋率是指钢筋的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
配筋率计算口诀是,配筋率=钢筋面积×100%÷混凝土截面面积。
这个口诀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记住钢筋面积乘以100%再除以混凝土截面面积就可以了。
4. 钢筋强度计算口诀。
钢筋的强度计算口诀是,钢筋强度=钢筋面积×钢筋的抗拉强度。
这个口诀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记住钢筋面积乘以钢筋的抗拉强度就可以了。
5. 钢筋数量计算口诀。
钢筋的数量计算口诀是,钢筋数量=混凝土截面面积×配筋率÷钢筋面积。
这个口诀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记住混凝土截面面积乘以配筋率再除以钢筋面积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一些板钢筋计算的公式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板钢筋计算时,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进行计算,以满足工程的需求。
希望大家能够在工程中做好板钢筋的计算工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计算钢筋口诀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加固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计算钢筋的数量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下面将介绍计算钢筋的口诀和方法。
一、计算直径为φ的钢筋的截面积钢筋的截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A = π * (φ/2)^2其中,A表示截面积,π表示圆周率,φ表示钢筋的直径。
通过计算得到的截面积可以用于后续的计算。
二、计算截面内的钢筋数量在计算截面内的钢筋数量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构造要求确定钢筋的间距。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间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n = (b-2c)/s + 1其中,n表示钢筋的数量,b表示截面的宽度,c表示截面距离边缘的距离,s表示钢筋的间距。
通过计算得到的钢筋数量可以用于后续的计算。
三、计算钢筋的长度在计算钢筋的长度时,需要根据构件的尺寸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 = L0 + 2a + 2b + 2c其中,L表示钢筋的长度,L0表示构件的长度,a表示构件的厚度,b表示构件的高度,c表示构件的宽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钢筋长度可以用于后续的计算。
四、计算钢筋的总量在计算钢筋的总量时,需要将截面内的钢筋数量和钢筋的长度相乘。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总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n * L其中,V表示钢筋的总量,n表示截面内的钢筋数量,L表示钢筋的长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钢筋总量可以用于后续的计算。
五、计算钢筋的重量在计算钢筋的重量时,需要根据钢筋的截面积和密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W = A * ρ其中,W表示钢筋的重量,A表示钢筋的截面积,ρ表示钢筋的密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钢筋重量可以用于后续的计算。
六、计算钢筋的成本在计算钢筋的成本时,需要根据钢筋的总量和价格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V * P其中,C表示钢筋的成本,V表示钢筋的总量,P表示钢筋的价格。
现浇板钢筋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步骤:
(1)、确定构件砼的强度等级和抗震等级;
(2)、确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3)、计算钢筋的非抗震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钢筋的非抗震搭接长度Ll,抗震搭接长度Lle;
(4)、计算钢筋的长度和重量
(5)、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现浇构件钢筋重量
(6)、计算或查用标准图集确定预制构件钢筋重量;
(7)、按不同直径和钢种分别汇总预制构件钢筋重量
钢筋工程量基本计算规则及公式:
(1)、计算规则: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2)、计算公式:钢筋工程量=钢筋长度(m)×钢筋每米重量(可查钢筋理论重量表)(kg/m)
(3)、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
钢筋的电渣压力焊、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马凳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
(1)、受力筋长度=板净跨+左右锚固max (5d,支座宽度一半)+12.5d (如果
是HPB300钢筋);根数=(板净长-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2)、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伸入左跨长度+伸入右跨长度+2×(板厚-2×保护
层); 边支座负筋长度=伸入左跨长度+支座锚固长度;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3)、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板跨-2×同方向负筋伸入跨内长度+150×2: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板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4)、抗裂筋(温度筋长度)=板跨-2×同方向负筋伸入跨内长度+150(L l )
×2: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
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抗裂筋(温度筋长度)
受力钢筋和支座负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