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3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静脉血栓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在妇产科领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细心、专业和负责的态度。
本文将从预防、观察、护理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方法。
一、预防1. 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等。
同时,术前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以增强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静脉通畅,避免静脉曲张,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提供适当的康复护理措施,避免血栓再次形成。
二、观察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体征观察: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排尿情况等多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3. 心理观察:及时咨询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康复的信心和意愿。
三、护理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有效控制血栓形成,减缓病情发展。
2. 体位护理:对于卧床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帮助患者进行 passively 肌肉锻炼,保持下肢肌肉的正常功能,预防血栓的形成。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病情稳定,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经验,做好预防、观察、护理工作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全文)01、静脉血栓栓塞的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定义: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称,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若血栓脱落阻滞于肺动脉则引起PE,后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02、VTE的评估流程
2020年昆士兰指南
03、DVT的诊断
04、PE的诊断
可疑急性PE时,首选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约40%急性PE孕产妇的心电图显示异常(最常见为T波倒置,其次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胸部X 线检测对诊断PE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可以显示肺部感染、气胸等,主要为临床排他性诊断提供支持。
PE诊断性检查包括核素肺通气/灌注(vetilation perfusion,V/Q)扫描/CT 血管造影(CPTA)。
通气/灌注核素成像与CTPA的辐射量均低于能导致胎儿异常的50 mGy,且CTPA只在胸片异常、无法进行通气/灌注核素成像或者通气/灌注核素成像结果不确定时才选用。
05、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风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2021年专家共识)。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塞)包括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早在19世纪中期,Virchow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是由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和高凝血状态引起的,这一理论仍得到广泛认可。
1、血流缓慢:正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管中轴流动,血浆在有形成分和血管壁之间流动。
如果血流缓慢,血液中的成分就会停滞在血管壁上。
这给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首先是白细胞,然后血小板聚集在血流周围,使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内膜上,聚集成为血栓形成的核心,最终形成血栓形成。
简单的血流缓慢的因素不会导致血栓形成。
如果同时存在创伤、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其他因素,可促进血栓形成,老年、肥胖、恶性肿瘤也被认为是不利因素。
2、静脉内膜损伤:静脉内膜因各种原因受损,下胶原蛋白或基底膜暴露。
血液接触受损的血管内膜后,会引起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致活酶的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常见原因如静脉输入激动溶液,对内膜造成化学损伤;反复穿刺静脉或静脉留置输液导管造成的机械损伤;静脉腔或管腔外炎症损伤内膜,缺氧和休克可引起静脉内膜损伤。
3、血液高凝: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凝血因子的增加、激活或异常,是形成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个别凝血因子的增加或少量凝血因子的激活不会导致血栓形成,身体有自己的保护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和抗凝保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血液流动。
如果还有其他不利条件,如血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形成。
上述三个因素相互生长,患者原有的基本情况、个人反应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构成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复杂性。
部分临床患者有静脉血栓形成,但找不到明显的原因,需要深入研究。
妇产科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很紧急,通常发生在长时间卧室突然起床或上厕所时。
临床症状明显,阳性体征较少。
常见症状为突然呼吸困难、濒死、发绀、右心衰竭、低血压、四肢湿冷、胸痛、胸闷、恐慌、咳嗽、咯血、粉色泡沫痰、晕厥等。
http://jbk.39.net/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最实用的预防方法,怎样正确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 该怎么有效的预防妇产科静脉血栓病 一、预防: 1.妇科术后静脉血栓病的预防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个人或家族静脉血栓病的病史以及其他诱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纠正贫血、脱水,控制心脏病、糖尿病,口服避孕药服用者术前3~4 周停用。手术时注意患者下肢避免受压,特别是采取膀胱截石位手术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轻柔,减少组织损伤及对盆腔血管的刺激。术中、术后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脱水,术后鼓励病人勤翻身,做足底伸屈运动,早期起床活动。术后患者如有腿部不适须仔细检查,警惕小腿深部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静脉输液注意避免输入对静脉有刺激的药物,长期输液者注意静脉穿刺处的无菌处理。
2.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预防 预防须从产前检查开始,加强孕期保健及管理,注意询问有无个人及家族静脉血栓史。孕期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正确处理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预防产褥感染。产后或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做足部伸屈运动。对有静脉血栓史,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的孕妇,因其复发风险大,主张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从妊娠期持续到产后6 周,特别是那些有附加危险因素的孕妇,如年龄35 岁、肥胖、孕期长期卧床或不活动或剖宫产等,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妊娠期接受肝素治疗者临产后应停用,以免增加出血危险,产后4~8h 再恢复肝素抗凝治疗。有家族史或个人静脉血栓史的孕妇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但无症状的携带者其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显著降低,如PC 缺陷或PS 缺陷,妊娠期可以不给而在发病多的产褥期给予预防性肝素治疗。但对无症状的AT 缺陷携带者,则有所不同,因其妊娠并发血栓的风险高,主张在妊娠早期即给予预防性治疗。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jbk.39.net/fckjmxsb/yf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