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下肢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64
产科深静脉血栓的评估与预防内容
产科深静脉血栓(DVT)的评估与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在产科中,DVT常发生在妊娠期和产褥期,风险明显高于非孕期。
DVT主要发生于下肢,少数可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
颅内静脉系统。
若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则会导致肺栓塞。
因此,对孕产妇进行DVT的评估和预防十分重要。
2. 预防:预防DVT的主要措施包括基本措施、物理措施和药物措施。
基本
措施包括抬高患肢、关节活动、促进下肢肌肉收缩和深呼吸等,同时应戒烟、戒酒。
物理措施包括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如循环驱动器。
药物措施包括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或氯吡格雷。
3. 风险评估:预防DVT应根据风险等级进行。
风险等级通常分为无风险、
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对于高风险的孕产妇,应采取基本措施和物理措施,同时使用药物措施。
对于中风险的孕产妇,可采用基本措施和物理措施。
对于低风险或无风险的孕产妇,可采用基本措施。
4. 观察:在临床护理中,应密切观察孕产妇是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肺栓塞症状。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请注意,具体的评估与预防方案可能因个人情况和医疗机构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担心自己有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建议您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预防。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
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
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
(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
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
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
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
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二)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
尿激酶全身用药时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
DVT在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在妇科围手术期间发生。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术后的一段时间。
为了减少DVT的风险,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
以下将讨论在妇科围手术期间的DVT护理措施。
1.早期筛查:在妇科手术患者中,高龄、肥胖、有家族史、吸烟者、长时间卧床以及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更容易发生DVT。
这些患者需要进行早期的风险评估和筛查,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2.床旁训练:对于所有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床旁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教育患者关于DVT的风险和预防方法,例如早起活动、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保持水合状态。
同时,患者还应该知道DVT的早期症状,如下肢肿胀、疼痛、感觉异常等。
3.高风险患者的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期间给予抗凝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
这可以减少DVT的发生风险。
4.弹力袜:在手术中和术后,弹力袜是一种有效的DVT预防措施。
它们可以通过增加下肢的压力,促进血液回流,阻止血液在深静脉中滞留。
5.促进下肢运动:手术后的床旁训练包括促进下肢的活动。
这可以通过进行脚踝和趾尖的活动,或者进行被动的下肢运动实现。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预防DVT,因为它们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6.液体管理: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对于预防DVT非常重要。
适量的液体摄入可帮助稀释血液,从而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减少DVT的发生风险。
7.术后尽早活动:在手术后,尽早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风险。
妇科手术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强度,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8.早期出院计划:对于低风险的妇科手术患者,可以考虑早期出院计划。
这有助于减少在医院长时间卧床的时间,从而减少DVT的风险。
总结起来,深静脉血栓是妇科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预防。
这些措施包括早期筛查、床旁训练、药物预防、弹力袜的使用、促进下肢运动、良好的液体管理、早期活动以及早期出院计划。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性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DVT是术后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
以下是预防性护理的建议: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血液凝结功能、家族病史、手术方式和术前活动水平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2.高风险患者的特殊护理:对于高龄患者、肥胖患者、家族病史阳性患者等高风险患者,应加强护理措施,例如进行更频繁的预防性抗凝治疗。
3.术后尽早活动:手术后尽早提醒患者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力。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踝足关节运动和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4.应用弹力袜:术后应给患者穿上弹力袜,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
弹力袜能够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DVT的风险。
5.快速、安全的康复:手术后,应支持患者早期康复,在安全范围内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活动。
医护人员应提供合适的康复计划和指导,帮助患者尽早回到正常生活。
6.利用药物预防:根据患者的血栓风险评估,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预防DVT。
通常情况下,对于高风险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患者康复并回到正常日常活动。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DVT的症状、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并遵守医护人员的建议,积极参与康复计划。
总结起来,预防性护理对于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加强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包括早期活动、弹力袜、药物预防等,可以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康复的成功率。
此外,健康教育和积极参与康复计划也是预防DVT不可或缺的环节。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观察组对1100例因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对1130例需因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行常规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有2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形成,占2.09%,对照组有8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形成,占7.35%,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住院期间经积极治疗,出院时影像学提示静脉复通,肢体肿胀消失。
结论通过施以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标签: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整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术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DVT 的预防、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2230例患者术后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其并发DVT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2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0例,年龄38~74岁,体重53~80kg,对照组1130例,33~72岁,体重50~77kg。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术后出现患肢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及肢体局部色泽及温度变化等;Luke征阳性,Human征阳性;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提示静脉内血栓形成。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l3.0软件包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传统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等方面根据《妇产科护理学》[1]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整体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研究发现[2、3],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前有紧张、恐俱、悲观等不良心理。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2021全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DVT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
如果血栓脱落阻塞于肺动脉,则会导致PE。
孕产妇发生DVT、PE的风险以及因VTE导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肥胖和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日趋增多,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二)VTE的高危因素筛查VTE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5岁、BMI≥25 kg/m2、孕前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孕期高血压疾病、孕前存在VTE或家族史、孕期并发症如重度贫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剖宫产等、分娩方式、产后休息时间不足、产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感染等。
三)VTE的预防和诊治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防治规范尤为必要。
XXX在参考多个国际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
该共识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加强体育锻炼等。
对于确诊的DVT或PE,应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比非妊娠妇女高4~5倍[8]。
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总发病率为0.6/1 000~1.8/1000,其中分娩后第1周是发病风险最高的时期[9‐10]。
DVT在妊娠期及产褥期VTE中占75%~80%,发生率为1.0/1 000~1.3/1 000,PE的发生率为0.2/1 000~0.4/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