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念差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8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怎样增强时间观念?1、摆正心态,发挥榜样作用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我们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有时间观念,规定时间要做某事,就一定要做,形成规律地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进行预估时间的练习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预估时间的练习,可以给孩子买个闹钟或者计时器,最好和孩子一起挑选,选他喜欢的,这样孩子会感觉到选择权与自主意识。
拥有了自己的钟表,孩子就能预估家长做饭的时间,预估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还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预估的时间与闹钟显示的时间是否一致。
3、提高对写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孩子一般自学能力都很差,没有主观能动性。
包括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也是需要家长不停地督促。
所以,我们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们明白写作业是自己的事,学习也是自己的事,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在一旁玩手机了,可以选择读书或者看电视等。
让孩子明白,家长也有家长的事,而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就包括独立完成作业。
4、认真细心,培养专注度容易分心,也是造成写作业磨蹭的一大诱因。
写作业的时候小动作很多,玩玩文具,发发呆,10分钟就过去了。
等家长再去检查,仍然停留在空白作业本阶段。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写作业的外在条件。
写字台上尽量不要堆砌玩具等影响专注度的和学习不相关的饰品,如果发现有小动作的行为,要及时指出,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给与适当的惩罚,如发现一次专注度不高就不能看电视等。
如果孩子的专注度有了进步,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奖惩制度面对孩子写作业太磨蹭的情况,有一些家长就想出了奖惩制度。
比如说每天给孩子规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时间,如果孩子写作业总是跑神,到规定时间没有完成,那么就惩罚孩子打扫卫生或者是减少看电视和玩耍的时间。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任务,那么就答应孩子一件事,可以当天实现,也可以让孩子把这个愿望先保存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
孩子时间观念差解决方法
1、父母多提醒,而不是多安排。
从父母给安排时间逐渐过渡到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慢慢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事不能太过功利,要多提醒,多帮助,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2、一分钟训练,让孩子感受一下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
比如,一分钟能写多少汉字,一分钟能做多少题(速算卡)。
让孩子从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一分钟时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写字和做题速度。
可以每天分二到三组,每组一分钟,记录孩子的成绩,进行对比。
3、把作业当考试,把作业当考试对待,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
其他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
规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有一种紧迫感,还能培养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小工具。
可以试着用闹钟来督促孩子的学习,这样有利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同时孩子在设定闹钟的时候,也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
5、老师参与,共同培养。
孩子在家里有家长督促,但是到了学校,没有了家长的督促,就会自由松懈。
这时,我们可以让老师配合,在学校督促孩子,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地培养。
6、多鼓励,勤表扬。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和表扬,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细微改变,多多鼓励,表扬。
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关于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介绍如下:时间观念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态度和使用方式都有所不同。
以下将从时间感知、时间利用、守时观念和工作与休闲等方面,探讨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
一、时间感知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和感知方式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强调时间的线性流动,认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强调计划和组织。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当下的感受和体验,认为时间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应该放松和享受。
因此,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感知和态度也不同。
二、时间利用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利用方式也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强调效率和生产力,通常将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追求高效率。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将时间更多地用于社交和休闲活动。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时间的分割非常明确,每个时间段都有特定的用途,而在其他文化中,时间的分割则相对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用途划分。
三、守时观念守时观念也是各国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文化中,守时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规范,人们通常会准时到达约定地点。
而在其他文化中,对时间的态度则相对较为灵活,迟到或提前到达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时间的精确度也被强调,而在其他文化中,时间的精确度则相对较为宽松。
四、工作与休闲各国对工作与休闲的看法也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强调工作和生产力,认为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全力以赴。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休闲和娱乐,认为人生应该放松和享受。
此外,在工作与休闲的安排上,各国也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通常将工作和休闲分开,而在其他文化中,工作和休闲的界限则相对较为模糊。
综上所述,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感知、时间利用、守时观念和工作与休闲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时间和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该怎么办?1、制定任务表。
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干其他的事都需要有条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计划表,在规定范围内让孩子做相应的事,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了有条理有计划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对时间会更加珍惜。
2、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孩子对时间的观念是比较模糊的,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时间概念,每天可以将孩子的学习任务进行制定,然后还要给孩子留下可支配的自由时间,这样孩子就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3、奖罚分明。
孩子的时间观念一般都是不强烈的,父母不妨可以和孩子先约法三章,如果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可以进行相应的惩罚;如果按时完成了任务要给予奖励,做到奖罚分明。
这样对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没有时间观念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影响一:孩子会错过重要的事情。
迟到,是每个时间观念薄弱的孩子身上都会出现的状况。
学校的晨会迟到,可能错过某个重要通知;毕业典礼迟到,可能错过颁奖的时刻;比赛迟到,参赛资格都会被取消。
而且如果这个坏习惯没有被及时纠正,在成年之后面对更重要的场合、工作,孩子迟到会带来更多不可弥补的损失。
影响二:占用其他时间。
不按照时间规划好每个时间段应该做的事,很容易把事情堆积,反而挤占了其他时间。
就比如说,本来的时间安排是;下午两点到三点写作业,四点到五点去舞蹈班,结果三点半还没有要出门的迹象,作业也是寥寥草草,那这周的舞蹈课很可能就要请假了,这样看下来,本周的德育时间就被压缩了,原有计划也被打乱。
影响三:影响孩子正常学习。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家长最恼火的莫过于写作业磨磨蹭蹭!写两分钟作业,发三分钟呆,提醒之后写十分钟,然后又开始画画,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算术题硬是拖到了两个小时,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而且常常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在学校一整天都没有精神,没办法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成绩自然就跟不上了。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原因一:家长的过高要求和期待。
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这种情况存在的最多,可以说,前面一、二、三种类型的“磨头”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孩子不会管理时间,他对时间也就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自由。
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
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
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三个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
可是,现在,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
”“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每天晚上,很多家里,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这样替孩子安排时间,孩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
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时间。
我想明智的家长一定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对策: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
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
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
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
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时间观念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时间的看待方式、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对待准时的态度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准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非常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西方国家,如果你迟到了一个会议或者约会,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相对较为灵活。
虽然准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弹性更大,迟到一两分钟并不会被视为大问题。
其次,中西方对待时间的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人们注重高效地利用时间。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分开,努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不拘泥于时间的划分。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在工作之余与同事或朋友一起吃饭、喝茶,这种社交活动被视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方式。
此外,中西方对待时间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金钱,人们注重时间的效益和经济价值。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与金钱进行等价交换,他们会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以此来衡量时间的价值。
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现象,人们更注重时间的质量和内涵。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将时间与情感、思考等联系在一起,他们更注重时间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提前预约,以确保时间的安排。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即时安排,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随机性。
另外,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分割成小块,以提高效率。
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将时间视为一个整体,注重整体的流动和变化。
综上所述,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对待准时的态度、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您好!我深感愧疚地向您呈上这封检讨书,就我在工作中时间观念差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检讨:一、问题的表现近期,我在工作中暴露出时间观念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计划不明确:在接到工作任务时,我没有及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延误了工作进度。
2. 时间管理混乱: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我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工作重点不突出,效率低下。
3. 延迟汇报:在完成任务后,我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向领导汇报,给领导的工作安排带来了不便。
4. 耽误团队协作:由于时间观念差,我在团队协作中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
二、原因分析1. 自我要求不严格: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没有充分认识到时间观念对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2. 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我没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导致时间观念差。
3. 工作压力大:近期工作量大,我未能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4. 缺乏自律:在面临工作任务时,我缺乏自律精神,没有充分认识到时间观念对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
三、改进措施1. 提高自我要求: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认识到时间观念对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2. 培养时间管理意识:我将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工作效率。
3. 加强自律:在面临工作任务时,我将加强自律,按时完成任务,确保团队协作顺利进行。
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我将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共同推进工作进度,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
5. 及时汇报工作:在完成任务后,我将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向领导汇报,确保领导的工作安排不受影响。
四、总结此次检讨,让我深刻认识到时间观念差对工作的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反思,积极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领导给予我批评和指导,帮助我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谨此致以敬礼!检讨人:(签名)年月日。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跨文化交流与交往中的时间观念因文化传承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尤其明显。
在商务交往中,时间观念的差异会给双方带来影响和挑战,本文将分析这些差异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中美时间观念的不同点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强调“王道”,即万事万物应有一个先后顺序和优先级,而且要讲究时机,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种时间观念表现在商务交往中,比如重视熟人介绍,会在第一次见面时询问彼此家庭、工作和出生地等个人信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反之,美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更偏向于“宽松”,强调时间的效率和利用率,在商务交往中,更注重规定的时间表,对于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的执行也会更加严格。
美国人往往会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意见,这种直接表达的行为在中美商务交往中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时间观念差异带来的影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中美商务交往中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影响:1. 沟通效率不高中美的时间观念差异会影响到沟通的效率。
中方在商业交往中非常重视熟人关系,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和维护关系,而美方则更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更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这样一来,双方在商务交往中的沟通效率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发生交流障碍和误解。
2. 时间观念的冲突中美的时间观念在商务交往中也会产生冲突。
针对任务和时间的意识不同,可能会出现在预订订单时间表时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时间表的执行也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延迟。
美方更加注重严格按照时间执行计划,但在中方文化中,拖延和调整时间表的现象更加普遍,这也会给商业活动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交易风险。
3. 交际策略与谈判技巧的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处理交际策略和谈判技巧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商业沟通的效率。
在时间观念方面,中方在处理谈判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保持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谈判,而美国人会更多地考虑清晰的目标、与时间、成本和质量等因素的平衡。
时间观念差的古词
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译文: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
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钱福《明日歌》
译文:总是明日又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光,永远一事无成。
四、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周《知北游》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六、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文嘉《今日诗》译文:今天又今天,今天是多么的少!今天又不做,这件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做好?
七、时难得而易失,心虽悔而何追。
——邵雍《得失吟》
译文:时机难得但易失去,心中虽然后悔但没有办法挽回。
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译文: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这种情况存在的最多,可以说,前面一、二、三种类型的“磨头”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孩子不会管理时间,他对时间也就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时间的自由。
让孩子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
当然,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他订计划的时候,提一些建议,和孩子多讨论,以便他的计划能够更可行更科学。
如果家长坚持这样做三个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
可是,现在,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什么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该写作业了。
”“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每天晚上,很多家里,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这样替孩子安排时间,孩子当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
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时间。
我想明智的家长一定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对策:
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
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
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
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
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
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
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
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睡觉。
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
作业没有完成,会爱到老师的批评。
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
这是个狠招,家长要具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3、把作业当成考试。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很
好的文章,现分享给大家。
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做家庭作业总是磨磨蹭蹭。
两三道题,本应20分钟就可以做完,可她却要耗上近两个小时。
你看她,从书包里拿出书本就要花上几分钟时间,翻书、打开作业本也心不在焉。
做作业也是东张西望,常常做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抠抠手指甲,拿她喜欢的东西玩上一会儿,或是突然发问:“爸,这星期天您休息吗?”“妈,咱们什么时候买鞋去?”有时候还要到另一个房间转一圈,要么就停下来整理一下书桌。
做一道题,要反复寻找书中的相关内容,甚至还得打电话问同学。
因为写得不工整,或写错了,
就要撕掉几张作业纸……这样,每天都要耗到很晚才能勉强交差。
一撂笔,就随声而出:“唉,好不容易做完了。
爸,你该给我检查了!”这时,我要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像校对员一样,耐心、仔细核查。
出现错处,让她改,就更是件麻烦事:首先是不情愿离开刚看时间不长的动画片,要喊上两三遍,甚至动怒,她不才情愿地过来。
到我面前,又会反问我:“怎么了?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我还要耐着性子,给她讲出现错误的原因,她才动手改。
总之,很容易的几道题,把我们折腾得够呛!
因为做作业磨蹭,女儿的业余时间全被占用了,没有玩的和做其他事的时间。
所以,她对学习开始产生厌烦情绪,总盼着放假。
又因为作业不抓紧时间,到考试时,会做的题也做不完,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这一切引起了我的重视。
于是,我决定给我女儿支一招,将作业当成考试来完成。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正要打开书包做作业,我便过去对她说:“从今天开始,咱们把作业当考试吧,怎么样?”女儿一愣,诧异地问我:“怎么考啊?”我就反问她说:“你们考试有什么规定吗?”女儿不
假思索地说:“当然有啦!”于是,我俩边写边说,将有关考试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并对女儿说,按考试要求做完作业,你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
一听这话,女儿的劲头更足了,赶紧拿来闹钟,让我帮她计算一下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迅速将闹钟上好弦,用很短的时间将作业所需要的用具准备齐全,俨然一副考试的架势。
我提醒她说:“考试可不让看书呀!”女儿很自信地说:“我不看书也都会”。
“考试”开始了,看到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
原来要耗上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今天只用了二十几分钟。
闹钟一响,女儿将作业本递给我,风趣地说:“爸爸老师,给我判卷子吧!”
经过一个月的将作业当成考试的训练,女儿做作业的速度快了许多,准确率也大大提高。
这种办法不但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也给我们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
4、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
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比如:我的儿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完回来之后都要洗澡,如果家长不提醒他们时间,两个人可以在里面打打闹闹洗上半个小时不出来,这边的作业还没动。
这就说明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
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计你洗澡刚才用了多长时间?答的准确的孩子,我会表扬他,说他时间观念强;吃饭时也一样,我会规定孩子必须要在20分钟内吃完,吃完饭后,估计一下自己吃饭花了多长时间,看看自己估计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规定时间,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刷牙。
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
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5、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
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
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
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
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
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
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得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珍惜时间。
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
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
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6、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
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孩子快的时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
比如:“今天
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饭速度真
快!”“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钟”。
“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
……”多找孩子快的时候表扬之,孩子慢的时候,装做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