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电器的技术要求,继电器的主要参数性能测试

继电器的技术要求,继电器的主要参数性能测试

继电器的技术要求,继电器的主要参数性能测试
继电器的技术要求,继电器的主要参数性能测试

注:以下如不特别注明,则均以电磁继电器为对象进行阐述

5.1机械物理参数要求:

... 保证产品的使用安装尺寸、重量、密封性、引线脚的强度和可焊性等。包括有:触点压力、触点间隙、触点跟踪、复原簧片压力、衔铁动程、止钉高度等项机械参数。

5.2电气参数要求:

... 保证继电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靠正常地工作,准确地反应和传速信号。包括有:绕组电阻、触点电接电阻、吸合电流(电压)、额定工作电流(电压)、释放电流(电压)、额定触点负荷、绝缘电阻、抗

电强度等项电气参数。

5.3时间参数要求:

... 在控制线路中往往提出继电器吸合和释放时间的要求,还有衔铁转换、触点抖动、脉冲失真等时间参数

要求。

5.4环境适应性要求:

... 根据继电器的使用环境,为了保证可靠地工作,环境适应性项目有:温度(极限高低温、温度循环、温度冲击、低温贮存等)、耐潮湿(常温高湿、高温高湿)、耐低气压、振动稳定性及振动强度、冲击稳定

性及冲击强度、恒加速度。

....在特殊环境下,还有抗盐雾、抗霉菌、耐辐射、运输、贮存等项目。

5.5寿命及失效率指标要求:

... 继电器在规定的试验环境条件和触点负载下,在规定的动作次数内,失误次数应不超过产品规定的要求。这里所指的失误,是指继电器在动作过程中,触点断开时的粘结现象,以致触点闭合时触点压降超过规定

的水平。

.. 有可靠性指标要求的继电器都规定有失效率指标等级要求。

5.6安全规格要求:

....为防止触电和火灾,产品必须要符合有关国家的安全规定,如中国长城、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

VDE、TUV等。

... 以上几项要求,并非所有继电器都要达到,根据不同使用条件,继电器的技术要求也不同。

6.1吸合值、释放值

... 继电器的不吸动值、吸合值、保持值、释放值测试按图1所示的测试程序图进行。该测试程序为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遵守的统一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测试的参数重复性好,它并不表示实际使用中继

电器要先磁化,后工作。

....按一般要求,交流继电器的吸合电压不大于其额定电压的85%,直流继电器的吸合电压不大于其额定电压的75%(有的为80%)。保持电压,直流继电器通常为30%-40%额定电压,交流继电器保持电压要大些。直流继电器的释放电压通常不小于10%额定电压,极限低温下不小于5%额定电压。交流继电器的释放电压通常为30%左右额定电压极限低温下不小于10%的额定电压。

6.2线圈电阻

... 线圈电阻的测量可用电压、电流法和电桥法。用电压、电流法测量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小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测试过程要尽量短,以避免线圈温升。线圈电阻对测量时的环境温度比较敏感,所以测试前1-2小时内产品要置于要测试的环境下并(最好)不对线圈施加激励。测试数值Ra应换算成基准温度(一般为20℃)下的值,换算公式为:....Ra=R0[1+a(Ta-20)]

式中:Ta为环境温度(℃)

a为电阻温度系数(铜导线的温度系数是0.004/℃)

6.3接触电阻

... 测量动断触点接触电阻时继电器处于不激励状态;测量动合触点接触电阻时继电器处于额定激励状态。接触电阻的测量采用电压电流表法。测量时,加到触点上的负载(阻性)应符合表7规定。测试部位在引出端离其根部4mm之内。负载应在触点达稳定闭合之后施加,触点断开之前切除。

表7

继电器国标规定测量接触电阻(或压降)的负载大小

注:含多种应用类别时,应以最低的应用类别的要求为准

6.4绝缘性能

... 继电器绝缘电阻的测试一般都使用兆欧表,被测继电器应置于优质绝缘板上,测试电压应符合各产品技术要求规定,一般加电压2s之后的最小值即为被测值。

... 介质耐压测试时在最高电压(110%额定电压)下保持1~5s,有争议时应以额定电压保持1min为准。

6.5时间参数

... 时间参数的测量电路如图2示所示,也可以用其他合适的电子仪器、仪表代替,但触点负载应为阻性,测动作、释放及回跳时间用10mA ×6v(阻性负载),测稳定时间负载为50μA × 50mV(阻性负载)。仪器的分辩率为1μS。

... 测量动作时间应以额定工作电压的下限激励,测量释放时间应从额定工作电压的上限切除。

图2. 测量动作和释放时间及触点回跳时间的典型电路和典型波形图

6.6外形尺寸

... 外形尺寸检查的依据是外形图,测量引出端位置尺寸时,应在距底板3毫米范围

内测量,测量时所施外力不得造成继电器的任何损伤。

... 若无特殊规定,第6.1~6.5条测量均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摄氏度,相对温度45%-75%,大气压力86.7~106.7Kpa.

继电器检验标准

继电器检验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继电器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的质量,在继电器进料时严格把关,特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继电器检验标准,为继电器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于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我司对外所有采购之电磁继电器的检验及验收。 3、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IQC作业操作规程》、《原材料外观检验规范》等。 4、内容 4.1检验工具 卡尺、烙铁、锡线、万用表、CL6013、CL302、SS1792C直流可调源、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 4.2术语 4.2.1电磁继电器: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一般由铁心、电磁线圈、衔铁、复位弹簧、触点、支座及引脚等组成。 4.2.2触点形式(常开):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用字母D或A 表示。 4.2.3触点形式(常闭):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用字母H或B 表示。 4.2.4触点形式(转换):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同时与一个静触点常开,形成一开一闭的转换触点形式,用字母Z或C表示。 4.2.5线圈电源:指继电器使用的电源是直流还是交流。 4.2.6线圈电阻:指线圈的电阻值大小,且满足此式:额定工作电压/线圈电阻=额定工作电流。 4.2.7额定工作电压(电流):指继电器能够可靠工作的电压或电流。 4.2.8吸合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释放状态到吸合工作时的最小电压或最小电流,又称动作电压(电流)。 4.2.9释放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吸合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时的最大电压或最大电流。 触点负荷:指触点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又称触点容量。继电器触点在工作时的电压或电流值不应超过该项的规定值,否则会将触点损伤。 4.3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4.3.1外观 4.3.1.1外包装箱应规范、整洁,并具有产品标识,应无破损、污物等不良现象。 4.3.1.2产品标签清晰,内容应注明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产品厂家等标识。 4.3.1.3继电器表面清洁,无破损、污脏、变形及其它机械损坏,颜色一致,并具有品牌、规格型号、触点容量、线圈额定电压、触点形式标识。 4.3.1.4触点镀厚均匀、光滑,无氧化发黑、受损、污物等不良现象;两触点接触时吻合良好,且吻合面积不低于整个面积三分之二,无缝隙、错位、移位等不良现象。 4.3.1.5继电器内连接导线与簧片不可有锈蚀、氧化、破损、断裂等现象;且连接方式若为焊接式其焊点应饱满、光泽,连接方式若为压接式其压接片完损、线芯不可折断及外露。 4.3.1.6引脚镀层均匀、光泽,无氧化、发黑、破损等不良现象。 4.3.2尺寸 4.3.2.1尺寸用卡尺检测。用卡尺测量继电器外尺寸、引脚间距、引脚尺寸。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间继电器的作用 作者:蒋雅娴时间:2015-04-03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导读:的根本就是一个继电器,原理与继电器相似,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的作用有所不同,那么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本文引用地址: 1.中间继电器的作用--简介 中间继电器(intermediaterelay)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还被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延时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安装方式主要分为固定式、凸出式、嵌入式、导轨式。它一般是没有主触点的,因为过载能力比较小。所以它用的全部都是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 2.中间继电器的作用--结构 中间继电器就是个继电器,都是由固定铁芯、动铁芯、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线圈、接线端子和外壳组成。线圈通电,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动作吸合,带动动触点动作,使常闭触点分开,常开触点闭合;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复位。 在工业控制线路和现在的家用电器控制线路中,常常会有中间继电器存在,对于不同的控制线路,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有所不同,其在线路中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一--代替小型接触器 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具有一定的带负荷能力,当负载容量比较小时,可以用来替代小型接触器使用,比如电动卷闸门和一些小家电的控制。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可以节省空间,使电器的控制部分做得比较精致。 4.中间继电器的作用之二--增加接点数量 在电路控制系统中,线路中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不仅不会改变控制形式、增加接点数量,而且便于维修。

继电器概述(技术讲座)

继电器的机能与构成部品 HOW TOPELECT RELAY 一、接点的关系(POINTS ON COUTACT) (1)接点组的种类和数目 (2)接点负载的种类:A、交流或直流B、电阻性或诱导性或电容性或灯泡 C、有无逆相电压或突入电流 (3)接点负载的大小:是大电流或小电流,是当作负载电流ON—OFF用(4)开关(ON—OFF)动作的频率次数 (5)要求开关动作的寿命次数多少? 二、励磁线圈的关系(POINTS ON EXCITING COIL) (1)线圈电源的种类(DC OR AC) (2)电源电压的变动 (3)驱动方式和使用方法有无使用特殊的驱动回路 (4)线圈的阻抗要求 (5)感动电压/开放电压要求 (6)动作时间/复归时间要求 三、绝缘关系(INSULA TION) (1)耐电压 (2)绝缘电阻 四、使用环境关系(ENVIRONMENT) (1)周围温湿度范围。 (2)周围的异常气体。 (3)振动/冲击。 五、实装关系(MOUNTING) (1)形状尺寸 (2)取付固定,端子接线,插入基板 (3)实装方法

六、其他(OTHERS) (1)安全规格,其他的规格。 (2)特殊事项,条件等。 七、接点 电磁继电器的接点会因材质/形状/尺寸/开闭时开离速度和接点跳动/负荷的种类以及负载电流的大小一样而有所不同。 (1)直流负载接点的开闭电流容量,比交流负载小负载电流切断时,产生电弧火花放电。(2)阻性负载的突入电流和切断电流和定额状态是相同,阻性负载是标准负载,因此开闭寿命试验和信赖性试验,皆以此为基准条件使用之。 (3)诱导性负载于切断时有高逆向电压。电磁继电器SOLENOIDS电磁管,马达等诱导性负载,负载于切断时,接点间有高的逆向电压产生,很容易有火花放电之情形,因之在功率小的场合电气的寿命会减短,因此务必要考虑在回路上追加火花消去器,一般马达,电磁管,变压器等负载时约有5-15倍的突入电流会产生,故在选用继电器时必须要考虑。 放电灯泡的场合,特别是高功率,而电源为低阻值时,约有20-40倍的电流流过的。 (4)容量性的负载有大的突入电流(浪涌电流),在负载回路上有电容器等时,有20-40倍的突入电流流经接点,很容易造成接点溶着之现象,供电线路长时,有电线电容量之产生,有必要注意,要使用SURGE SUPPRESSOR(突入电流合制器)如图例: CHOKE COIL SURGE SUPPRESSOR (5)灯泡负载也是有大的突入电流表,灯泡回路的突入电流为定常状态的10-15倍,会造成接点溶着之问题,在此场合要选择特性强的继电器。 七、高用波负载的特有性能(高频)

电磁继电器检验规程

继电器检验规范 1、目的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的质量,在继电器进料时严格把关,特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继电器检验标准,为继电器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于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我司对外所有采购之电磁继电器的检验及验收。 3、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IQC作业操作规程》、《原材料外观检验规范》等。 4、内容 4.1检验工具 卡尺、烙铁、锡线、万用表、CL6013、CL302、SS1792C直流可调源、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 4.2术语 1)电磁继电器: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一般由铁心、电磁线圈、衔铁、复位弹簧、触点、支座及引脚等组成。 2)触点形式(常开):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用字母D或A表示。 3)触点形式(常闭):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用字母H或B表示。 4)触点形式(转换):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同时与一个静触点常开,形成一开一闭的转换触点形式,用字母Z或C表示。 5)线圈电源:指继电器使用的电源是直流还是交流。 6)线圈电阻:指线圈的电阻值大小,且满足此式:额定工作电压/线圈电阻=额定工作电流。 7)额定工作电压(电流):指继电器能够可靠工作的电压或电流。 8)吸合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释放状态到吸合工作时的最小电压或最小电流,又称动作电压(电流)。9)释放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吸合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时的最大电压或最大电流。 10)触点负荷:指触点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又称触点容量。继电器触点在工作时的电压或电流值不应超过该项的规定值,否则会将触点损伤。 4.3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4.3.1外观 4.3.1.1外包装箱应规范、整洁,并具有产品标识,应无破损、污物等不良现象。 4.3.1.2产品标签清晰,内容应注明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产品厂家等标识。4.3.1.3继电器表面清洁,无破损、污脏、变形及其它机械损坏,颜色一致,并具有品牌、规格型号、触点容量、线圈额定电压、触点形式标识。 4.3.1.4触点镀厚均匀、光滑,无氧化发黑、受损、污物等不良现象;两触点接触时吻合良好,且吻合面积不低于整个面积三分之二,无缝隙、错位、移位等不良现象。 4.3.1.5继电器内连接导线与簧片不可有锈蚀、氧化、破损、断裂等现象;且连接方式若为焊接式其焊点应饱满、光泽,连接方式若为压接式其压接片完损、线芯不可折断及外露。 4.3.1.6引脚镀层均匀、光泽,无氧化、发黑、破损等不良现象。

继电器使用的几点建议(精)

继电器使用的几点建议 ?为了确保继电器能正常工作 , 电路设计时给继电器线包的驱动电压应为 : 直流的继电器的额定电压 . 继电器的吸合电压是继电器生产厂家为保证继电器在一个电压范围内能吸合的电压区域 , 额定电压才是保证每个继电器都能正常工作的最佳电压 . 如果线包电压要使用于其它条件请与继电器生产厂家联系 . ?驱动继电器线包的三极管 ,MOS 管等 . 应用中应让它们在正常工作时处于截止状态 ( 让继电器断开 , 或饱和导通状态 ( 让继电器吸合 . 而不要让它们工作在放大状态. ?驱动继电器线包的三极管 ,MOS 管或 IC 等的电流应该大于继电器所需的最大电流. ?为了避免继电器线包在断开时所产生的干扰 . 应该在继电器线包两端加吸收电路 . 最简单的办法是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防反压二极管 ( 如 :IN4004. ?对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的电路应该考虑继电器存在吸合时间和释放时间 . 此时应与继电器生产厂商沟通. ?如果电路中要求同步 , 则最好选用双刀继电器 , 而不是使用两个继电器并联工作. ?如果继电器的负载电路中含有大电感特别是大电容时 , 则请向继电器生产厂家提出. ?继电器工作环境应该是远离强磁场 , 和强电场的自然工作环境 . 如果工作环境有特殊要求请和继电器生产厂家联系. 功率继电器介绍 继电器技术和功用 继电器发明于 160 年前 . 在最近的 50 年中 , 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 继电器的典型应用包括试验仪表 , 通讯系统 , 计算机接口 , 家用电器 , 空调和供暖 , 汽车电气设备 , 交通控制 , 照明控制 , 建筑管理 , 电力控制 , 商用机器 , 发动机和螺线管控制 , 工具加工机械 , 生产和试验设备 .

继电器检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 第1章 检验分类、期限及注意事项 1.1 检验的分类、期限及注意事项 通则是将各种继电器相同的检验项目及要求列于之内。 一、检验的分类 继电器检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新安装验收检验; (2)定期检验; (3)补充检验。 新安装验收检验在继电器新安装时进行。新安装验收检验时,要求对继电器进行全面检查试验,以保证继电器投入运行后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定期检验是指继电器运行后定期进行的检验。定期检验又分为定期全部检验、定期部分检验以及作用于断路器的整组跳合闸试验三种情况。定期检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现场检验规程的要求,分别进行项目和内容的检查试验。 补充检验主要是指由于装置改造、一次设备检修或更换、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情况以及在事故以后所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二、检验限期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继电器在现场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根据部颁的规定,继电器及装置在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全部检验,以便对继电器作全面检查、评价。第一次定期全部检验以后,要求下一次进行全部检验的时间间隔为3~5年,即检验周期时间。确定检验周期的长短,主要应从现场运行条件及继电器制造质量等方面考虑。继电器及装置有需要经常予以监督的缺陷与薄弱环节,或者运行环境差、运行经验不足,或者运行状态不稳定时,可适当缩短检验周期,而在制造质量好、运行情况好时,可考虑适当延长检验周期。 除按照检验周期的规定进行定期全部检验外,根据检验条例要求,每年还必须进行一次部分检验及每年不少于一次作用于断路器的跳合闸试验,重点考核整组动作性能是否正常。 三、试验用电源及仪器设备 进行试验所采用的交流试验电源必须保证具有良好的波形,加入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不得有畸变现象。由于试验电源波形的质量会影响继电器的电气特性,一般要求加入继电器的试验电流及试验电压的谐波分量不宜超过基波的5%,可用谐波分析仪检测谐波分量的大小。 交流试验电源和相应的调整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保证作大负载试验时电源波形不会畸变。还应注意在进行试验时应尽量取相同的电压作试验电源,调整电流时采用电阻器调节的方法。 电源波形的畸变对电气特性有影响的继电器,特别是带速饱和变流器的BCH型差动继电器等,在试验时应采用线电压作为电源,而电流应用电阻调节。 直流电源的脉动对继电器的特性也会带来影响。直流电源的电压质量以蓄电池为最好。当采用整流电源时,要求电源的波纹系数不大于6%,必要时应测量波纹系数。测量波纹系数可先用磁电系电压表测出整流电源直流分量平均值,再用真空毫伏表测出其交流分量有效值,则波纹系数K可用下式计算 直流分量平均值 交流分量有效值 K 为保证检验质量,在电气试验中根据被测量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测量表计。在对继电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简介 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

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y=0跳跃到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x继续增大,输出信号y将不再起变化。当输入量x从某一大于xx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释放值xf与动作值xx的比值叫做反馈系数,即 Kf= xf /xx 触点上输出的控制功率Pc与线圈吸收的最小功率P0之比叫做继电器的控制系数,即Kc=PC/P0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40—94 8050 25 -QJ 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4-11批准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继电器的机械性能、动作可靠性、主要特性、整组保护的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作为现场安装和运行中对继电器进行检验的规则和依据。 2 继电器结构与外观检查 继电器壳体、玻璃窗、出线端子、探针和波纹管等应完好。 继电器内部零件应完好,各螺丝应有弹簧垫并拧紧,固定支架牢固可靠,各焊缝处应焊接良好无漏焊。 放气阀、探针操作应灵活,探针头与挡板挡舌间保持~的间隙。 开口杯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开口杯转动过程中与出线端子最近距离不小于3mm 。 干簧触点固定牢固,玻璃管应完好,根部引出线焊接可靠,引出硬柱不能弯曲并套软塑料管排列固定,永久磁铁在框架内固定牢固。 弹簧与调节螺杆连接平稳可靠,并与挡板静止位置垂直。 挡板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干簧触点可动片面向永久磁铁并保持平行,尽可能调整两个触点同时断合。 开口杯的干簧触点应接在动作于“信号”的出线端子上,挡板的两个干簧触点应串接在动作于“跳闸”的回路中。检查接线盒漏水孔是否畅通。 3 继电器动作可靠性检查 检查动作于跳闸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挡板至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永久磁铁面距干簧触点玻璃管面的间隙应保持在~范围内。继续转动挡板到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间隙在~范围内,否则应进行调整。 检查动作于信号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开口杯,自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至动作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滑行距离不小于,否则应进行调整。

继电器的选型

1选用继电器的一般原则 怎样才能正确地选用继电器呢?一是要做到“知已知彼”,即首先必须对继电器所控制的对象一一被控回路的性质、特点以及对继电器的要求等都要有周密地考察和透彻地了解。其次,对继电器本身的各种特性一一原理、使用条件、技术参数、结构工艺特点以及规格型号等,做到全面的掌握与认真分析;二是按“价值工程”原则,从先进性、合理性、可用性、经济性全面考虑,作到正确地选用和使用继电器。正确选用继电器的原则具体来讲应该是:(1)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如触点负荷,动作时间参数,机械和电气寿命等,应满足整机系统的要求; (2)继电器的结构型式(包括安装方式)与外形尺寸应能适合使用条件的需要;(3)经济合理。 2选用提纲 为了减少继电器选用中的随意性,提高自主性,选用前应编写选用提纲,一般包括以下要素:(1)气候应力作用要素温度范围:湿度范围;大气压力;沿海大气;砂尘污染;化学污染;磁干扰;其它特殊气候应力。(2)机械应力作用要素振动应力;冲击应力;离心作用及其它。(3)输入参量要素交流参量激励;直流参量激励;温度变化影响;有或无触点开关激励方式;固体器件开关激励方式;远距离有线激励方式;互相干扰等激励因素;低压激励与高压(强电回路)输出隔离因素等。(4)输出参量要素白炽灯;容性负载;电机负载;电感器、螺线管、接触器线圈、扼流圈负载;直流阻性负载;中等电流负载;低电平负载;干电路负载等。(5)安装方式要求焊接式、插入式、螺钉式或其它(如导轨式安装等)(6)安全要素阻燃要求;过载能力要求;绝缘抗电水平。(7)筛选要求筛选要求包括筛选的项目、所加应力,监测水平、监测手段、失效判据等。(8)失效率要求与可靠性评估失效判据;失效率评估及置信度。 3选用电磁继电器的一般步聚: 作为选用继电器的第一步,是确定其应用分类,由此初选一种在给定条件下曾经有过成功应用的继电器类型,然后按下列步聚使所选用继电器最适合于规定应用。(1)按照输入的信号确定继电器的种类 不同作用原理或结构特征的继电器,其要求输入的信号的性质是不同的。例如热继电器是利用热效应而动作的继电器;声继电器是利用声效应而动作;而电磁继电器则是由控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而实现触点开、闭。这就要求使用者首先要按输入信号的性质选择继电器种类。例如反应电压、电流或功率信号时,选用电压、电流或功率继电器;反应脉冲信号或有极性要求时,应选用脉冲、极化继电器等。 在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电压和电流继电器的区别,以供用户正确选用。从工作原理来讲,二者均属电磁继电器,没有任何区别。但从继电器的设计讲,二者是有区别的。电流继电器磁路系统按IW=C来考虑,即在继电器动作过程中由于衔铁的动作而导致线圈电感发生变化时,也不会影响到回路电流值。该电流是

JZ7系列 中间继电器 选型手册

C 5结构特点 4主要参数及技术性能 3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2型号及含义 1适用范围 本继电器由电磁系统和触头系统组成,电磁系统在胶木基座内,触头系统为桥式双断点, 共8对触头,分上、下两层布置,共有5种组合(见表1)。 使用类别 约定自由空气 发热电流(A) 额定工作 电压(V) 控制容量 线圈消耗 功率(VA) 操作 -1 频率(h) 电寿命 4 次数×10 AC-15 DC-13 额定工作 电流(A) 机械寿命 4 次数×10 5 380 220 0.47 0.15 180 VA 33 W 起动:75 吸持:13 120050 300 4.2 线圈额定控制电源电压Us为:交流(50Hz):12V、24V、36V、110V、127V、220V、380V等。 4.3 动作范围:吸合电压为(85%110%)Us;释放电压为(20%75%)Us。 ~~ 4.4 继电器的主要参数及技术性能指标(见表2)。 型号 常开触头数 常闭触头数 JZ7-44 4 4 JZ7-80 8 JZ7-53 5 3 JZ7-62 6 2 JZ7-71 7 1 表1 4.1 继电器触头组合形式(见表1)。 表2 J Z 7-□ □ 常闭触头数量 常开触头数量 设计序号 中间 继电器 JZ7系列中间继电器主要用于交流50Hz(派生后可用于60Hz)、 额定工作电压至380V或直流额定电 压至220V的控制电路中,用来控制各种电磁线圈,以使信号扩大或将信号同时传给有关控制元件。 本产品符合IEC60947-5-1,GB14048.5标准。 JZ7 中间继电器 3.1 周围空气温度为:-5℃+40℃,24小时内其平均值不超过+35℃。 ~ 3.2 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3.3 大气条件:最高温度为+40℃时,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允许有较高的相对 湿度,例如+20℃时达90%,对由于温度变化偶尔发生的凝露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3.4 污染等级:3级。 3.5 安装类别:Ⅲ类。 3.6 安装条件:安装面与垂直面倾斜度不大于±5°。 3.7 冲击振动:产品应安装和使用在无显著摇动、冲击和振动的地方。 系列

变压器技术要求

附件1: S9-2500/10-0.4 变压器技术要求 一.标准 GB1094 电力变压器 GB/T6451 三相油浸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1516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T7328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 GB5273 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 GB12706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GB156 标准电压 GB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2536 变压器油 GB191 包装、贮运指示标志 GB2900 电工名词术语 GB/T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JB/T501 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 JB/T2426 发电厂和变电所自用三相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JB/T10088 6-220KV级变压器声级

二. 变压器使用环境条件: 1)海拔高度:海拔高度2000m。 2)环境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 最高气温:+45°C。 多年平均温度:20°C 。 最低气温:-10°C。 3)安装地点:户外 4)地震基本烈度: Ⅶ度 5)地面水平方向加速度0.2g,地面垂直方向加速度0.1g(安全系数为1.67) 三.变压器技术参数 1)型式:户外式三相双绕组铜线圈油浸式自冷变压器 2)型号:S9-2500/10-0.4 3)频率:50HZ 4)台数:1台 5)相数:3相 6)额定电压:高压侧10KV,低压侧0.4 KV 7)电压组合及分接范围:10±2x2.5%/0.4KV。 8)联结组标号:Y,yno。 9)短路阻抗: Ud=4.5% 10)系统最高运行电压:11.5 KV 11)绝缘介质:国产25号变压器油

继电器来料检验规范

XX有限公司文件版次:A/O 制定日期:2013-3-19 文件标题:继电器来料检验规范制定部门:品质部页次:1/7 1.0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0.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我司所有继电器检验作业。 3.0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质部制定,管理者代表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 4.0应用文件: 国家标准GB/T2828.1-2003一般检查水平II)、工程图纸、工程样板。 5.0检验标准: 5.1.1国家标准GB/T2828.1-2003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 AQL订定为 CRI=0 、MAJ=0.65 、MIN=1.5 5.1.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6.0定义 6.1缺点分类: 6.1.1.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 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XX有限公司文件版次:A/O 制定日期:2013-3-19 文件标题:继电器来料检验规范制定部门:品质部页次:2/7 6.1.2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 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 怨风险的产品 6.1.3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 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7.0检验工具 卡尺、烙铁、锡线、万用表、CL6013、CL302、SS1792C直流可调源、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 7.1术语 7.1.1电磁继电器: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一般由铁心、电磁线圈、 衔铁、复位弹簧、触点、支座及引脚等组成。 7.1.2触点形式(常开):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 点,用字母D或A表示。 7.1.3触点形式(常闭):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 点,用字母H或B表示。 7.1.4触点形式(转换):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同时与一个静触 点常开,形成一开一闭的转换触点形式,用字母Z或C表示。 7.1.5线圈电源:指继电器使用的电源是直流还是交流。

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第39分册 SF6密度表(继电器)校验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第39分册SF 密度表(继电器)校验细则 6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II 1校验条件.. (1) 1.1环境要求 (1) 1.2待校表计本体设备要求 (1) 1.3人员要求 (1) 1.4安全要求 (1) 1.5校验仪器要求 (1) 2校验准备 (2) 3校验方法 (2) 3.1校验管路连接及接线 (2) 3.2校验项目 (3) 3.3校验步骤 (3) 3.4校验操作 (3) 3.5注意事项 (4) 3.6校验验收 (4) 4校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4.1SF6密度表(继电器)的准确度等级和允许误差(表体温度20±2℃条件下) (5) 4.2回程误差 (5) 4.3轻敲位移 (5) 4.4接点设定值误差及切换差(表体温度20±2℃条件下) (5) 4.5表体温度偏离(20±2)℃范围时最大允许误差计算 (5) 5校验报告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SF6密度表(继电器)校验报告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压力换算方法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SF6气体状态方程 (10) I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3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细则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编制的第39分册《SF 密度表(继电 6 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高压开关柜、电流互器)校验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SF 6 密度表(继电器)。 感器、电压互感器、套管等变电设备上所安装的SF 6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湖南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范源、帅勇、周清、赵世华、全朝春、黄飞扬、李刚、陈平、蒲辉、岳昌斌、李雄武、左波。 II

汽车用起动继电器技术条件

汽车用起动继电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系列起动继电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起动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B 2864—1981 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ZB T35001—1987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记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191--1990 包装储存图示标志 3.产品分类 继电器按其标称电压分为:DC12V和DC24V。 继电器的型号按其标称电压和配套车型分为JDxx和JDxxx。 4.技术要求 继电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工作环境条件 继电器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温度-40℃~55℃ b)相对湿度≤95% c)大气压力86kPa~106 kPa 4.3外观 4.3.1继电器零部件表面应光洁,保护层应均匀、无锈蚀、脱落等缺陷,冲印字迹应清晰、完整。 4.3.2 继电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JB 2864标准要求。 4.4 外形及安装尺寸 继电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规定。 4.5 继电器为短时工作制,定额时间为12s。 4.6 基本性能 4.6.1 闭合电压性能 继电器在环境温度为23±5℃时,其闭合电压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且其触点应可能地一次闭合,不允许有跳动合接触不良等情况。 表1 基本性能要求 4.6.2断开电压性能 4.6.3闭合与断开电压差性能 继电器在环境温度为23±5℃时,其闭合与断开电压差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继电器检验标准

江门市艺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继电器检验标准 编制: 曾辉 审核: 批准: 执行日期: 编号:QC —CL —JDQ001 版本:02 修定日期:20121214 外观要求 引却应光洁无氧化、生锈,封装应完整,无破裂 包装完整,防潮,防挤压 规格、型号标识清晰可辨且正确无误 尺寸要求 BF520 20mm*10mm*10mm BF513 15.3mm*19mm*16mm 电参数要求 1. 用万用表电阻档或二极管档,测BF520的4、6脚应导通,11、13脚应导通,BF513的1、4脚应导通 2. 给BF520的1、16脚,BF513的2、5脚接6V 直流电压,再用万用表测BF520的9、13脚8、4脚应导通,BF513的1、3脚应导通 3. 在进行1项时,第2项的导通引脚应不导通。进行第2项时,第1项的导通引脚应不导通 4. 测触点电阻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5. 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6. 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3V 45Ω 5V120Ω 用可调电源>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线圈引脚两端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7.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同上述,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合格,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

CZX-12G型操作继电器装置技术说明书(ZL_CZXL3112.1006)

ZL_CZXL3112.1006 CZX-12G型 操 作 继 电 器 装 置 技术说明书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说明书适用于CZX-12G型操作继电器装置。 本说明书和产品今后可能会有小的改动,请注意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的版本是否相符。 更多产品信息,请访问互联网:https://www.doczj.com/doc/9917706401.html,/ -I-

目 录 1. 装置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1) 2. 装置的技术数据 (1) 3. 装置的构成与原理 (1) 3.1. 重合闸及手动合闸回路 (1) 3.2. 三相跳闸回路 (2) 3.3. 直流电源监视与切换 (2) 3.4. 分相合闸回路 (2) 3.5. 分相跳闸回路 (3) 3.6. 跳合闸信号回路 (3) 3.7. 压力闭锁回路 (3) 3.8. 交流电压切换回路 (4) 3.9. 备用中间继电器 (4) 3.10. 装置输出接点及功能 (4) 4. 装置的布置与结构 (5) 4.1. 面板布置 (5) 4.2. 插件的顺序 (5) 4.3. 背板端子图 (6) 4.4. 结构与安装 (8) 5. 用户注意事项 (8) 5.1. 订货参数的选择 (8) 5.2. 开箱与存储 (8) 6. 原理图 (10) 7. 附录 跳合闸保持电流的整定方法 (20) -II-

1.装置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1.1.CZX-12G型操作继电器装置按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统一设计原则和国网公司要求 设计,本装置含有两组分相跳闸回路,一组分相合闸回路,可与单母线或双母线结线方式下的双跳圈断路器配合使用,保护装置和其它有关设备均可通过操作继电器装置对断路器进行分合操作。 1.2.本装置为一层机箱,结构为模件组合式,正面为整面板,背板出线采用接插连接方式, 装置具有体积小,安全性高,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 1.3.装置采用了进口全密封、高阻抗、小功耗继电器,大大降低装置的功耗和发热并改善 了装置的防潮等性能,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1.4.本装置的交流电压切换回路可按应用分别配置带保持型或不带保持型交流电压切换 模件。 1.5.本装置的电流保持回路的保持电流值采用跳线方式进行整定,方便了生产和运行。 1.6.在用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场合,装置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在远方分、合闸 时提供KK合后接点。 1.7.本装置的TJR、TJQ、TJF、手跳、手合回路、重合闸回路启动功率均大于5W。 1.8.本装置由于提供了较多的备用继电器,因此在使用时更加灵活。 2.装置的技术数据 2.1.额定数据 2.1.1.直流电压 110V、220V 允许偏差 +15%、-20%。 2.2.几个主要参数 2.2.1.跳合闸回路自保持电流0.5A~4A,可按0.5A的级差进行整定(特殊要求订货时需说 明)。 2.2.2.手合继电器延时返回时间大于0.4s(21SHJ~23SHJ)。 2.2. 3.重合闸压力闭锁继电器延时返回时间大于0.3s(21YJJ,22YJJ)。 2.2.4.合闸压力闭锁继电器延时返回时间大于0.3s(3YJJ)。 2.2.5.非电量三跳回路TJF动作持续时间为0.3s。 2.2.6.正常直流功耗小于30W。 2.3.有关技术条件 2.3.1.允许环境温度:-10。C~+40。C。 2.3.2.绝缘耐压标准:满足部标DL478。 2.3.3.抗干扰性能:符合国标GB6162。 3.装置的构成与原理 3.1.重合闸及手动合闸回路 该回路的构成如图6.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3.1.1.重合闸回路 当重合闸装置送来的合闸接点闭合时,合闸正电源经接点送至n33,此时ZHJ、ZXJ继电器动作。ZHJ为重合闸重动继电器,动作后有三对常开接点闭合并被分别送到A、B、C三个分相合闸回路,启动断路器的合闸线圈。 ZXJ为磁保持信号继电器,动作后一方面启动一个发光二极管,表示重合闸回路动作;另一方面去启动有关信号回路。当按下复位按钮时,磁保持继电器复位线圈励磁,合闸信号复归。 3.1.2.手动合闸和远方合闸回路 -1-

电磁式继电器检验规程

.言 为了规范电磁式继电器的现场检验,保证现场检验质量,满足我班人员工作的需要,本着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对现场检修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使保护检验工作达到程序化、规范化操作,促进工艺标准和修后设备质量的提高,为#5机6KV高压动力保护、#2-6机组6kV、400V动力保护等应用电磁式继电器的保护检验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总则 四、检修管理制度 五、检验项目 六、检验的方法及步骤 七、设备巡检制度及重点要求04 04 04 05 06 07 09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磁式继电器的检验内容、检验要求和试验接线。 本规程适用于我班进行 #2-6机组6kV 、400V 动力保护等电磁式继电器的现场检验。 本规程主要联系实际,结合调试大纲内容,具有可操作和实用性,有关保护原理和相关逻辑 图部分详见电磁式继电器技术说明书。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261 — 2008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14285 — 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50171 — 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 478 — 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995 —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装置检验规程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信号继电器 普通中间继电器 双位置继电器 三、总则 3.1 检验前的准备要求 在进行检验之前,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 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和本规程,理解和熟悉检验内容 和要求。 装置功能: 3.2检验的分类 继电器检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 新安装验收检验; (2) 定期检验; (3) 补充检验。 新安装验收检验在继电器新安装时进行。新安装验收检验时,要求对继电器进行全面检查试 验,以保证继电器投入运行后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定期检验是指继电器运行后定期进行的检验。定期检验又分为定期全部检验、定期部分检验 以及作用于断路器的整组跳合闸试验三种情况。定期检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现场检验规程 的要求,分别进行项目和内容的检查试验。 补充检验主要是指由于装置改造、一次设备检修或更换、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情况以及在事 故以后所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3.3检验的期限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继电器在现场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根据部颁的规 定,继电器及装置在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全部检验, 以便对继电器作全面检 查、 GB/T7261--2000 DL/T478--2001 JB/T3322--2002 JB/T3870--2000 JB/T8322--1996

电磁型继电器的检验标准

电磁型继电器的检验 一、检验的分类、期限及注意事项 1、检验的分类 继电器检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 新安装验收检验; (2) 定期检验; (3) 补充检验。 新安装验收检验在继电器新安装时进行。新安装验收检验时,要求对继电器进行全面检查试验,以保证继电器投入运行后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定期检验是指继电器运行后定期进行的检验。定期检验又分为定期全部检验、定期部分检验以及作用于断路器的整组跳合闸试验三种情况。定期检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现场检验规程的要求,分别进行项目和内容的检查试验。 补充检验主要是指由于装置改造、一次设备检修或更换、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情况以及在事故以后所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2、检验的期限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继电器在现场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根据部颁的规定,继电器及装置在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全部检验,以便对继电器作全面检查、评价。第一次定期全部检验以后,要求下一次进行全部检验的时间间隔为3~5年,即检验周期时间。确定检验周期的长短,主要应从现场运行条件及继电器制造质量等方面考虑。继电器及装置有需要经常予以监督的缺陷与薄弱环节,或者运行环境差、运行经验不足,或者

运行状态不稳定时,可适当缩短检验周期,而在制造质量好、运行情况好时,可考虑适当延长检验周期。 除按照检验周期的规定进行定期全部检验外,根据检验条例要求,每年还必须进行一次部分检验及每年不少于一次作用于断路器的跳合闸试验,重点考核整组动作性能是否正常。 3、检验的注意事项 (1) 试验用电源及仪器设备 试验所采用的交流试验电源必须保证具有良好的波形,加入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不得有畸变现象;交流试验电源和相应的调整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保证作大负载试验时电源波形不会畸变;还应注意在进行试验时应尽量取相同的电压作试验电源,调整电流时采用电阻器调节的方法;在对继电器进行整定试验时,所用仪表的精度应不低于0.5级。 (2) 试验回路接线 进行试验时,试验回路接线的基本构成原则是应尽量模拟实际运行情况,使得试验时加入继电器的电气量与继电器的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合。例如,对于反应过电流动作的继电器,应采用突然加入电流,模拟故障发生时电流突然上升的方法;对于阻抗继电器试验电压应由正常运行电压值突然下降而电流突然上升的方法进行试验。对继电器进行整定检验时,应以符合故障实际情况的检验方法作为整定标准。 (3) 试验数据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的数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对有铁质外壳的继电器,应将外壳罩好后录取测试数据作为正式试验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