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体的组成差异及消化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46
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1. 细胞: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植物体最小的功能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结构。
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体中,细胞的差异大,数量也不尽相同。
2. 体细胞:植物体的主体部分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特定细胞结构与有机体拥有特定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3. 组织:植物体中的细胞组成不同组织,植物组织包括蒂轴组织,叶脉组织,柔软组织,胶原质组织,膜组织以及其他多种组织。
不同组织有鲜明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4. 器官:植物有许多不同的器官,这些器官由不同的组织和细胞构成,这些组织和细胞能够拥有特定的生理功能,从而完成特定的生命过程。
例如根系,叶片,茎,复合叶,花,果实等等。
5. 体系:植物体中有非常复杂的体系,其中有血液循环系统,模具水溶液系统,吸气系统等。
动物体1. 细胞:动物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动物细胞有两种(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它们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2. 器官:动物体拥有丰富的器官系统,以满足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常见器官可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3. 体腔:动物有内外体腔,它是体内器官的保护空间,它们之间通过液体或管道连接在一起。
内外体腔之间的调节是通过血液、免疫系统以及许多种其他介质而实现的。
4. 系统:动物体中有十大主要系统,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系统,感觉系统等。
5. 机体:它是体内各单位器官的总和,它武在最特殊的有机体,由于它的其他系统的功能的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
动物机体是由内分泌、神经和组织内细胞 /器官、免疫和其他功能系统所组成的。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差异分析(初中生物)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在适应环境、进行生命活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差异,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细胞类型。
一、细胞壁与细胞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膜外环境的保护,使细胞免受外部机械应力的影响。
此外,细胞壁还可以维持细胞形状、支撑细胞结构,这对于植物细胞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需求。
相比之下,动物细胞更依赖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因为它们在体内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因此不需要坚硬的细胞壁来保护自己。
二、细胞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但它们的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液泡和质体。
其中,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能量和养分。
液泡在植物细胞中起到调节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和稳定性的作用。
质体则与植物细胞的营养物质储存和转化有关。
相比之下,动物细胞主要依赖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分泌和消化。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消化和清除废弃物的主要场所,对于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三、DNA结构与基因表达植物细胞的DNA呈线性结构,由多个基因组成。
这些基因编码蛋白质,参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
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受到环境因素、激素信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实现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细胞的DNA则呈环状或双螺旋结构,基因表达受到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等调控因子的影响。
基因表达调控在动物细胞中更为复杂,涉及到转录、翻译、RNA剪接等多个步骤。
此外,动物细胞的基因表达受到遗传背景、营养状况、激素信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分裂方式与生长方式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会形成细胞壁,以支撑和保护新形成的细胞。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包括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能自主收缩产生运动)、平滑肌(位于胃、肠等器官的管壁内,缓慢而持久地收缩)和心肌(心脏特有,能够自动有节律地收缩)。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神经元)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例如,骨组织支持身体并保护内部器官,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等。
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例如,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是对全身起调控作用的器官;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是消化食物的器官。
3.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例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以及肝、胰等器官组成,其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一名词解释1.营养物质、2.常量元素、3.微量元素4.无氮浸出物5.消化力6.消化7.微生物消化8.化学消化9.消化率10.饲料11.吸收12.粗纤维13.非蛋白氮14.粗蛋白质15.粗脂肪16.粗纤维17.粗灰分二填空1、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和六大类。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养分分为、、、、和六大类。
3、无氮浸出物=100%-%-%-%-%-%4、研究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合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满足,提高,增加和提高的内在要求。
5、饲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形式主要包括、、三种。
6、在动物体内、、、四种化学元素所占比重最大,它们在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别占%和%5、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的物质总称为。
7、植物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范围是,动物体内水分含量一般为。
8、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一般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为,另一种为。
7、根据矿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其分为两类,它们是和。
9、请写出三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它们是、和。
请写出三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和。
10、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和等物质的总称。
11、粗蛋白质包括和。
12、糖类由两部分组成,即和。
13、动物体的脂肪来源于饲料中的、、及的脱氨部分,而动物体的糖分来源于饲料中的。
14、营养物质在家畜胃肠道内吸收的机理有以下两种:和。
15、饲料可被动物消化的程度称为,而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
它们是营养物质消化过程的两个方面,衡量它们高低强弱的统一指标是。
16、饲料的化学成分以和对消化的影响最大,含量愈多消化率愈低,愈多,消化率愈高。
17、粗纤维包括、、木质素和多缩戊糖。
18、营养物质在家畜胃肠道内吸收的机理有以下两种:和。
三选择1、常量元素在动、植物体中的含量不低于()A、0.1%B、0.01%C、0.001%D、0.0001%2、下列哪个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A.钙B.磷C.钾D.硒3、常量矿物元素在体内的含量()。
A.高于0.1%B.高于0.01%C.高于1%D.低于0.01%4、按常规饲料分析,构成饲料的化合物为(),粗纤维和水分等六大养分。
《畜禽营养与饲料》复习要点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主要问题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名称2、实验室常规分析出的化合物名称(水、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3、动植物的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维生素、矿物质)4、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成分关系5、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水:动物稳定,植物差异大;粗蛋白:动物13%~19%,真蛋白含量高,植物1%~36%,非蛋白氮含量高;粗脂肪: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动物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植物无氮浸出物是淀粉,动物是葡萄糖和糖原,粗纤维:植物独有)6、畜禽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7 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要看的两个指标(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9、如何从饲料中的总含氮量来估算饲料中的蛋白质量(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总含氮量÷16%=饲料总含氮量×6。
25)10、短肽的营养作用(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沉积率,提高生产性能,提高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率,酪啡肽能调节机体胃肠运动,增进采食)1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提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12、蛋白质缺乏与过量对动物的危害(消化紊乱、生长发育受阻、贫血、繁殖力降低)13、畜禽对蛋白质的消化(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复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14、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措施(机械法、化学法、氨基酸保护法)15、瘤胃氮素循环及意义(粗蛋白质→氨→菌体蛋白;氨→瘤胃血液→肝脏→尿素,大部尿素→肾脏→排出;少部尿素→唾液和血液→瘤胃,周而复始,提高氮的利用率,避免氨中毒)16、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品质的要求(理想蛋白质)(理想蛋白质可避免蛋白质变成能源物质,节约蛋白质、提高经济效益)17、提高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利用的措施(日粮组分搭配多样化,补充氨基酸添加剂、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的比例、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补充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饲酶制剂)18、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质的机制(尿素→氨+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酮酸+ 挥发性脂肪酸,氨+酮酸→氨基酸→菌体蛋白质→氨基酸)(菌体蛋白和天然蛋白质一样对反刍动物意义大)19、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并防止氨中毒应注意的问题(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供给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控制喂量,注意喂法)20、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分类(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2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能量的主要来源、体脂的主要原料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22、畜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单胃动物葡萄糖代谢、反刍动物挥发性脂肪酸代谢)23、粗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可以填充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24、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畜禽种类不同、日粮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营养、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影响)25、脂肪的组成(真脂肪有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类脂肪由甘油、脂肪酸、含氮化合物组成,磷脂蜡质、固醇)26、脂肪的营养作用(体组织的成分、热能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提供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畜产品的组成成分、对畜体的保护作用)27、饲料中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畜产品品质的关系(反刍动物的瘤胃氢化反应)28、饲料中添加油脂有什么作用?(直接供能、改善适口性、促进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轻应激反应不良反应,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避免吸湿结块、减少粉尘)29、饲粮中添加油脂应注意什么?(饲粮的能量水平变化不能太大、混合要均匀、添加抗氧化剂、增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含硫氨基酸的供给量尤其,是VE 和Se、控制粗纤维)30、矿物质的营养作用(构成畜体组织、调节渗透压、生命所必需)31、钙、磷对畜禽的营养作用(钙: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抑制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激活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内分泌,磷:参与能量代谢、促进脂类与DNA、RNA的合成有关)32、影响钙、磷吸收的主要因素(钙、磷比例、维生素D 乳糖、蛋白质、磷的存在形式)33、钙、磷的缺乏症(异食癖、佝偻病、溶骨症、产软蛋、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34、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食盐中毒35、常量元素镁、硫、钾的营养作用36、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碘、硒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37、维生素的分类及各种维生素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38、维生素A 有哪些营养作用?(保护粘膜上皮的健康、防止夜盲症、促进生长、维持正常的繁殖力、维护正常的神经功能)39、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有哪些影响?(VA、VB2、VC、VE)40、水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水的后果( 8%干渴、食欲丧失;10%代谢紊乱;20%以上引起死亡)41、畜禽体内水的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42、畜禽体内水的排出(粪尿、皮肤蒸发、汗液、呼吸、畜产品)43、影响畜禽需水量的因素(生产性能、日粮组成、环境温度)44、畜禽饮水过多不利于畜禽生产(减少采食量、降低物理消化、增加维持能耗、污染环境)45、简述饲料中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46、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在饲养实践中有什么意义?(能量过高、能量不足)47、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利用名词解释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干草糠麸非蛋白氮饲料主要问题:1、饲料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各是什么?(水、粗纤维、粗蛋白质)2、按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哪八大类?如何编号?(7位、3节:国际分类号、中国亚类、饲料顺序号)3、粗饲料的营养特性(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不易消化、磷的含量低,维生素D 含量丰富,体积大,具有填充和保证消化器官正常蠕动的作用)4、粗饲料的种类(干草、秸秆和秕壳类、树叶)5、青干草的调制方法及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有哪些?6、粗饲料的物理、化学、生物加工方法7、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选择地址、秸秆处理、堆垛注入氨水塑料罩膜制作)8、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含水量高、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钙磷比例适宜、维生素含量丰富)9、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种类、生长阶段、土壤质地与施肥植物的不同部位)10、常用青绿饲料的种类(豆科: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紫云英、毛苕子)(禾本科:青刈玉米、青刈高粱、青刈燕麦、苏丹草)(叶菜类:苦荬菜、串叶松香草、聚合草、籽粒苋)( 水生饲料及其他: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和绿萍)11、青绿饲料的饲用特点(日粮中的用量即应注意的问题)12、青贮的意义(有效保存营养成分、保持鲜嫩汁液、扩大饲料资源、杀菌)13、青贮的原理(一般青贮、半干青贮、外加剂青贮)14、从青贮原料收割到青贮完成的三个阶段(植物呼吸阶段、微生物作用阶段、青贮完成阶段)15、乳酸菌大量繁殖的条件(糖、水、温度、厌氧)16、青贮设备(青贮窖、青贮塔、青贮壕、封闭式青贮堆、塑料青贮袋)17、一般青贮饲料的制作(收割、运输、切碎、装窖、踩实、封窖)18、半干青贮饲料的制作(关键是饲料要风干水分含量达到45%—55%)19、常用的青贮饲料方法的成败关键是什么?(提高青贮饲料的酸碱度和降低PH值,使PH值接近7.0 )20、谷实类饲料的一般营养特性(富含无氮浸出物能量含量高,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钙少磷多缺乏维生素缺乏A、D )21、简述玉米的营养特点及利用是应注意的问题(有效能高、氨基酸不平衡,矿物质含量低、VE、VB1含量丰富,水分超过14%易霉变感染黄曲霉毒素)22、简述糠麸饲料的营养特点(蛋白质相对高、矿物质钙少磷多维生素丰富)23、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淀粉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维生素含量低)24、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饲用特点(植物蛋白: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低钙磷比例不恰当,磷为植酸磷,维生素缺乏A、D,含有抗营养因子。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及消化过程一、草食动物的消化方式及过程草食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因此它们的消化系统适应了植物纤维的消化。
首先,草食动物会用牙齿将食物咀嚼成较小的颗粒,增加食物表面积,便于后续消化。
然后,食物进入胃部,在胃中会与胃液混合,胃液中的酸性环境有助于杀死细菌和开始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接下来,食物进入到食道上部的瘤胃,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植物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简单糖。
然后,食物进入到食道下部的真胃,真胃中继续进行消化,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颗粒。
最后,食物进入到小肠,在小肠中,食物会与胆汁和胰液混合,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胰液则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将其转化为更小的分子,以便被小肠壁吸收。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进入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二、肉食动物的消化方式及过程肉食动物主要以肉类为食,因此它们的消化系统更加简化。
首先,肉食动物的牙齿通常较为锐利,适合撕咬和切割食物。
然后,食物进入胃部,在胃中与胃液混合,胃液中的酸性环境有助于杀死细菌和开始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接下来,食物进入到小肠,在小肠中,食物会与胆汁和胰液混合,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胰液则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将其转化为更小的分子,以便被小肠壁吸收。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进入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三、杂食动物的消化方式及过程杂食动物既食用植物也食用肉类,因此它们的消化系统结构较为复杂。
杂食动物的消化方式和过程与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消化方式结合了起来。
首先,杂食动物会根据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牙齿咀嚼食物。
然后,食物进入胃部,在胃中与胃液混合,胃液中的酸性环境有助于杀死细菌和开始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接下来,食物进入到瘤胃和真胃,瘤胃中的微生物有助于分解植物纤维素,真胃中继续消化食物。
然后,食物进入到小肠,在小肠中,食物会与胆汁和胰液混合,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胰液则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将其转化为更小的分子,以便被小肠壁吸收。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考纲:1、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考点: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硫等。
微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
2、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
(2)、饲料常规养分分析: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水。
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粗脂肪:动植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粗灰分:动植物体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水: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游离水: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结合水:与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
3、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1)、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较稳定,为45%-60%;植物体内水分差异大,为5%-95%。
(2)、动物体内粗蛋白含量稳定,为13%-19%;植物体内粗蛋白含量差异大,为1%-36%。
植物体内NPN多,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多。
(3)、动植物体内脂肪种类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还有蜡质、色素;动物体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4)、植物体内糖类多,以淀粉和粗纤维为主,动物体内糖类少,小于1%,不含粗纤维。
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考纲:1、掌握畜禽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可消化性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1.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2.CP: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3.NPN:是蛋白质合成或分解时的产物,结构简单,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
4.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6.NFE:易被利用的多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称。
7.NDF:饲料样本在中性洗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下不溶解的部分。
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
8.ADF:NDF在酸性洗涤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下不溶解的物质,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残余矿物质。
9.消化率:衡量饲料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 。
10.表观消化率: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
因粪中所含各种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还有少量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内源性产物,故上述公式计算的消化率为表观消化率。
11.粪代谢产物:是指内源性产物,包括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
12.EAA: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必需从饲粮供给的氨基酸。
13.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日粮含量比动物需要量少的EAA。
14.理想蛋白:是指各种EAA以及提供合成NEAA的N源间具有最佳平衡的蛋白质。
或:AA 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5.PBV:指饲料蛋白在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N量与沉积N之比。
16.净蛋白利用率(NPU):指蛋白质在体内沉积量与进食量比值。
考点08 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组织1.概念: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2.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结构特点功能分布举例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组成保护、分泌等身体体表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呼吸道上皮、消化道上皮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分布广泛血液、骨组织、肌腱、韧带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收缩和舒张心脏、骨骼、胃、肠等心肌、骨骼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元)构成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脑、脊髓神经系统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二、器官1.概念: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2.动物器官的特点: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是由四种组织构成的,但是以某一种为主。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三、系统1.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包括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四、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和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区分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关键是看有无系统这一层次。
考向一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移栽树木时给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到茎( ) A .分生组织 B .保护组织C .输导组织D .薄壁组织 【答案】C【解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都属于输导组织。
所以,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输导组织。
故选C 。
2.“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几种植物组织的比较名称 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细胞 特点 细胞小、核大、壁薄质浓 细胞排列紧密壁薄液泡大细胞较长细胞壁增厚功能分裂、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保护储藏营养物质 运输支撑、保护分布根尖的分生区、芽的生长点、茎内的形成层根、茎、叶的表皮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茎、叶的叶脉,根尖的成熟区等茎、叶柄、叶片、花柄、果皮、种皮等处A.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C.机械组织D.保护组织【答案】A【解析】此题是关于植物主要组织及功能的选择题,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养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养分。
ADF: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NDF: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可溶物)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包括六大成分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
(1)水分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其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可达95%以上,最低可低于5%。
初水含量=饲料鲜重(g)-风干饲料重(g)/鲜饲料重(g)×100%吸附水含量=风干饲料重(g)-烘干后饲料重(g)/风干饲料重(g)×100%(2)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灰分含量=灰含量(g)/饲料样品重(g)×100%(3)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蛋白:包括(真蛋白+非蛋白氮)粗蛋白质=饲料样品含氮(g)×6.25/饲料样品重(g)×100%(4)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等)。
(5)粗纤维: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酸碱测定法测定。
结果:一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使CF测值偏低,NFE偏高半纤维素=NDF-ADF 纤维素=ADF-酸性洗涤(六)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1.饲料: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产和生长且在合理使用条件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2.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理变化的总称3.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比。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4.总能(GE):饲料中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5.消化能(DE):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6.净能(NE):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分为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7.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针对特定的动物8.限制性氨基酸(LAA):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中含量不足的必需氨基酸,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针对特定饲料9.理想蛋白: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一致,包括EAA和NEAA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这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10.瘤胃降解蛋白(RDP):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
11.瘤胃未降解蛋白(UDP):经过瘤胃未被微生物降解而进入真胃,小肠利用的这部分蛋白质。
12.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
13.必需脂肪酸:动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
14.营养需要:每天每头畜禽对能量、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
15.饲养标准:根据大量的饲养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践的总结,对不同特定动物所作出的不同营养物质的定额的规定16.维持: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17.维持需要: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18.内源尿氮(EUN):动物在维持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动物的构造与作用动物的构造和作用是指动物身体的形态结构和其在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
动物的构造和作用多样,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构造和作用。
1. 骨骼系统动物的骨骼系统起着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
骨骼由骨头和关节组成,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实现动物的运动能力。
骨骼还能使动物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并提供足够的力量来对抗重力。
不同动物的骨骼结构也有所区别,如鸟类的骨骼轻巧而坚固,适合飞行,脊椎动物的骨骼则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2.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体内。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适应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和消化需求,如食草动物具有长而复杂的消化道,以便消化植物纤维。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使动物能够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不同动物的呼吸系统有所不同,如哺乳动物通过肺部吸氧,鱼类则通过鳃呼吸。
这些呼吸器官的作用是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以供给身体所需。
4.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输送到动物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不同动物的循环系统也有所差异,如鸟类拥有高度发达的心脏和气囊,有助于它们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气血供应。
5. 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使其能够对外界环境作出适应和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细胞通过电信号相互传递信息。
不同动物的神经系统复杂度有所差异,但它们都能使动物对感觉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以上是动物的构造和作用的简要介绍,不同动物的构造和作用的多样性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进一步研究动物的构造和作用时,可以探索更加详细和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