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二)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二)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二)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二)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答案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8、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3分)

答:

9.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5分)

答案

8.答案:①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杨树上缀满雨珠。

评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9.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2分)。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

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

种动态之美(2分)。这首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

后池塘春景图。(1分)

古诗词鉴赏答案:江城子癸酉春社古诗词鉴赏答案竹轩诗兴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谢亭送别古诗词鉴赏答案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古诗词鉴赏答案落梅①古诗词鉴赏答案金陵驿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阮郎归古诗词鉴赏答案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①友古诗词鉴赏答案天津桥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普天乐·秋怀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惜别古诗词鉴赏答案踏莎行古诗词鉴赏答案春生古诗词鉴赏答案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古诗词鉴赏答案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古诗词鉴赏答案秦楼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咏风古诗词鉴赏答案岁暮归南山①古诗词鉴赏答案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古诗词鉴赏答案南歌子游赏古诗词鉴赏答案西江月遣兴古诗词鉴赏答案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山园小梅古诗词鉴赏答案菩萨蛮黄鹤楼古诗词鉴赏答案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古诗词鉴赏答案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和听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别舍弟宗一古诗词鉴赏答案途中见杏花古诗词鉴赏答案采桑子古诗词鉴赏答案柳州开元寺夏雨古诗词鉴赏答案春望古诗词鉴赏答案风雨古诗词鉴赏答案华清宫①(其三)古诗词鉴赏答案禹庙古诗词

鉴赏答案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古诗词鉴赏答案送沈子福之江东古诗词鉴赏答案秋浦途中古诗词鉴赏答案满江红古诗词鉴赏答案秋夜曲古诗词鉴赏答案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答案与东吴生相遇古诗词鉴赏答案唐多令古诗词鉴赏答案新晴山月古诗词鉴赏答案归嵩山作古诗词鉴赏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作业(含答案)

一、(2017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2) 题。(9 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 (2) 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 题。(9 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 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 (2)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 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 注]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松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 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 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 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 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 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 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分类 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 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miù)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只有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 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 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 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 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试题的网站

初中试题的网站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省菏泽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古诗文积累(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_xx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父》) 3、根据提示默写。(4分)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雨后池上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宋)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释:①?楹:?廊。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5、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游居柿录》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中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③任之而已()④辄复不遂()..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2020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山东中考语文卷

2020-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卷I型:A 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古诗文积累(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父》)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薝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古诗词鉴赏(附答案)

古诗词鉴赏 一、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瓢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 情感线索:------------------------------------------------------------------------- 2、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 二、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下面词句。 ⑴太清:----------------------------------------------------- ⑵端居耻圣明:----------------------------------------------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V”,错的打“X”。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三、回答下列问题。 1、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临登意愿,于是想像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 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服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 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 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 4.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5.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 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4分) 这种说法不正确,诗人虽有对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但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是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妇孺.皆知的人物(________) (2)让人深恶.痛绝(________) (3)兀兀穷年,lì尽心血(________) (4)抱qiàn地道一声(________) (5)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2.阅读下面《骆驼祥子》里的一段文字(有删改),按要求填空。 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短文所表现的祥子的生活状态: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导致祥子这种生活状态的两件大事。 三、诗歌鉴赏 3.阅读北宋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中所写的自然景物都因诗中的“____”一词而来,两者紧密相关;而整首诗则主要采用____的写景手法呈现出恬淡的绘画美与流淌的音乐美。 四、选择题 4.选出下列对划线处的语言表达分析错误的一项() A.信息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相关的竞赛活动开展得非常红红火火。(副词使用不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答:“争”运用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说说“几处”“谁家”精妙之处。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赏析诗句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马在浅草地上走的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神智迷乱。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性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七年级上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

(一)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示例 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体会本诗中“阔”字运用的妙处。 【描绘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气概豪迈。】 2、本诗颈联似矛盾实有趣,请评析其中的诗趣。 (以下答案有一点切合即可) 【1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 春意。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呢?】 【2岁暮腊残,连夜行舟,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3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诗歌情感的表达也讲求曲折委婉,找出诗中与“客路”相呼应的词,试分析本诗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与“客路”相呼应的词有”行舟、乡书、归雁”。】 【首联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哪些?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请评析这些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 【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写景相当传神,而且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二、《赤壁》(唐.杜牧)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了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三、《浣溪沙》(北宋.苏轼) 1、景语即为情语,请体会“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包含的情感。 【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痛苦与失意。】 2、化用诗句常常推陈出新,请评析“休将白发唱黄鸡”与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的区别。 【本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用白诗之意,表达了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在逆境中也要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

(完整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0首古诗词阅读赏析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了解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内容简介:汉代乐府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诗的正文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总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看出来的。 四、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五、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描绘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六、重点语句赏析: 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这六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生姿。 2、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①星汉:指银河。②翻译: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辉煌灿烂,仿佛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③“若”字有什么好处?“若”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④赏析这四句诗:作者借助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唐代诗人。 二、题解:次,停泊,次北固山下,即乘船停泊在北固山下。 三、体裁: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上看是一首思乡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四、思想感情:这首诗写诗人沿江东游,泊舟北固山下而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内容分析: 首联:点题,青山即北固山。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写出了江水浩渺开阔,清风和顺,大惊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既暗示了时光的飞逝,又蕴含生活的哲理: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 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公元 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5 分) 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6 分) 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6 分。每点 3 分) 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当年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 9.请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6分) 10.本诗尾句“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都有哪些“凄凉”之情。(5分)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训练】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天气寒冷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3:.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2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找准词语并解释词义1分,句义及手法占1分,表达效果“渲染了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和答案

【2017省】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省市】 落梅 宋代: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愈被贬谪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省】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