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内容:生存教育、做人教育、宗教和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教育

特征: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人人平等

儿童公育机构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

2、慈幼的来源:人类对生育后代的重视,对年幼一代的保护和慈爱,除了是一种本能外,还是一种自觉

《周易》中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提倡早期教育(二)重视家庭教育(三)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礼记》中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儿童的教育起点是胎教(二)儿童教育的前提是慎择师保(三)儿童教育的内容重在品德修养.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养成良好习惯

3、慈幼的发展:在《礼记•礼运》提出“不独自其子”“幼有所长”,是中国最早的慈幼观念、即在政治经济的“天下为公”状态下的教育公有观念;从夏代以后的几千年里、由于传统的影响和历代统治者的提倡,社会也形成一些共同的慈幼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下一代的态度和养育方式

4、慈幼的阶段: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从母爱和家庭教育的角度认识慈幼的含义,关于慈幼已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有教为爱”

汉代以后,中国的传统慈幼观念在两方面得到发展。其一,强调合理地养育儿童、其二,强调合理地教育儿童。汉代以后,“爱而有教”已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慈幼观念

5、慈幼机构:宫廷:西周孺子室、东汉邸舍;社会:元代慈幼局、举子仓或予惠仓、清代育婴堂、唐鉴及幼堂(创举、使社会慈幼机构具备了教养合一的含义,更接近于一个教育机构

性质:中国传统的慈幼机构只是一种慈善组织

6、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胎教是指孩子未出生以前的教育,是生命还处于胚胎时期,通过母体的影响实现的。这是人的早期教育的起始阶段,它体现了中国"正本慎始"的思想传统,希望给孩子出生后的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给其将来的发展起一个好头。胎教的目的主要有:才德过人: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古代胎教所特别强调的目的。它不是直接对胎儿进行道德说教,而是要通过母亲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去间接地影响胎儿。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母亲道德修养的要求,遵从礼法规范,自身一切言动思念都就正避邪,以便生出才德过人的后代:

7、胎教的发展:春秋《黄帝内经》(有“胎病”的记载。)、西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下》、北齐医生徐之才《胎产书》“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外象内感”(为我国胎教学奠定了基础)、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慈幼论》7、胎教的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胎教的内容: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注重饮食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中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经验: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8、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保傅制度:三公(太师负责太子学业,不仅交给太子诗书礼乐等经典籍要,还要教太子管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道术、太保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要有规律、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三少(少师、少傅、少保辅助三公,要随时随地陪在太子身边)

三母制度:子师(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慈母(根据太子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料理睡眠);乳母

9、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身体养护(食勿过饱,穿勿过暖;安全避险、避免惊吓)、生活常规的培养(幼仪/童子礼)、初步的道德教育(立志、孝悌、崇俭、诚信、为善)、早期的知识教育(识字、计算、学习诗赋)

10、家庭教育原则:及早施教(早谕教: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赤子之心尚

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先入为主,对它实施教育,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风化陶染、量资循序、慈严结合

11、家庭教育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

12、贾谊的幼年太子教育思想:早谕教、选左右、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

.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

贾谊对古代胎教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13、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早施教(这时人的可塑性大、幼童时期,精神专注,教育效果好)、慈严结合(父慈子孝相互联系,体罚)、均爱勿偏、风化陶染、德艺同行、

教育目的:为了保持家族的社会特权地位,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

《颜氏家训》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家教要“德艺同厚”和“修以学艺”)

14、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顺导性情(批判传统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循序渐进(随人分限所及)、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

王守仁“自然教育论”的提出比西方最早表达自然教育思想的名著—法国卢梭《爱弥尔-论教育》的出版时间早了两百多年

15、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外国教会不仅在我国最早开办幼稚园、也最早设立婴儿园(1912年浙江湖州民德婴儿园)

16、1904年、清政府颁布施行中国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规定了从蒙养院至通儒院共有三段七级学堂、

专门为学前教育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他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蒙养院

1,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制定了蒙养院制度。

3,蒙养院的对象:3-7岁儿童。蒙养院的意义: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基础地位。

4,蒙养院的设置: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5,蒙养院的保教要旨:对儿童教育,包含德智体美的内容,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

6,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7,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8,蒙养院实行“蒙养家教合一”。

9,蒙养院的特点:母亲或保姆仍受封建纲常名教的训练,甚至强化封建式家庭教育,不解决师资培养。其资产阶级教育形式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内容必然造成尖锐的矛盾。

17、官办蒙养院: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幼稚园、湖南蒙养院

私立蒙养院:天津严氏蒙养院

18、1912年9月《学校系统令》、称壬子癸丑学制、将学堂改为学校,蒙养院改为蒙养园

19、1922年11月《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新学制)将蒙养园改为幼稚园

20、1951年10月1日《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改名幼儿园

20、1932年10月《幼稚园课程标准》

21、私立民办幼稚园:厦门集美幼稚园(陈嘉庚)、北京香山慈幼院(熊希龄)、南京鼓楼幼稚园(陈鹤琴)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在陶行知领导下、以张宗麟、徐世璧、王荆璞为基干)、上海大同幼稚园、上海劳工幼儿团

22、1918年张雪门在宁波市创办了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