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诊断选择原则及病案首页填写要求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0.23 KB
- 文档页数:6
病案首页填写规范范例病案首页是整个住院病案最重要内容的浓缩,首页数据是医院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首页数据能够体现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病案首页的数据关系到医院病种分析、医院等级评审、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医院服务质量评价、医疗保险付费、医院绩效考核等,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数据。
尤其是DRG时代下,病案首页作为医疗服务能力的记录凭据,更是医院获得支付补偿的结算凭据,为此医院需要更加关注关病案首页书写规范与质控,向每份病案首页要医疗服务能力、要效益。
基本要求1.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2.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
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注意“-”是英文状态下的短横线)。
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3.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
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4.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年龄规范要求: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历法年龄。
年龄满1周岁的,以实足年龄的相应整数填写;年龄不足1周岁的,按照实足年龄的月龄填写,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数的整数部分代表实足月龄,分数部分分母为30,分子为不足1个月的天数,如“2 15/30月”代表患儿实足年龄为2个月又15天。
注意:年龄应与身份证号一致,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根据身份证号自动生成年龄,病历中各处年龄应前后一致。
新生儿体重规范要求: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
出生日为第0天。
新生儿出生体重: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新生儿入院体重:患儿入院时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
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入院体重”。
注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体温单相一致。
新生儿入院体重与新生儿入院记录和体温单一致。
病案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病案主要诊断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估的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最终的诊断。
正确选择病案主要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选择病案主要诊断的原则。
1. 临床表现的重要性在选择病案主要诊断时,首先要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是指患者在就诊时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
临床表现通常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因此在选择病案主要诊断时应当优先考虑临床表现。
2. 医学检查的参考价值医学检查是评估患者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等。
医学检查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在选择病案主要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医学检查的结果,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病例,医学检查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3. 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是选择病案主要诊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疾病的主要表现作为病案主要诊断;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当选择导致病情严重的根本原因作为病案主要诊断,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和康复。
4. 疾病的特异性疾病的特异性是选择病案主要诊断的重要依据。
有些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医学检查结果,可以很容易地确定诊断。
但是也有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需要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来确定诊断。
在选择病案主要诊断时,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综合考虑疾病的特异性。
5. 病案编码的要求在选择病案主要诊断时,还需要考虑病案编码的要求。
病案编码是将医疗信息转化为标准编码的过程,可以方便医院管理和统计。
病案编码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选择病案主要诊断时应当符合编码规范,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总结起来,选择病案主要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特异性和病案编码的要求。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病案首页填写规范病案首页是医疗机构对患者就诊信息的一份重要记录,也是病案管理的起点。
在每位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需要准确填写和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原因、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内容,以便于后续医疗工作的展开和病案管理的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案首页的填写规范,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患者基本信息部分在病案首页的患者基本信息部分,需完整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这些信息需要准确无误,以便医务人员在需要联系患者或进行进一步诊治时,能够及时找到正确的对象。
1. 姓名:填写患者的全名,应与患者的身份证、就诊卡等证件信息一致,避免出现姓名错漏的情况。
2. 性别:选择合适的选项,提供男、女、未知等选项,确保性别填写准确。
3. 年龄:填写患者的实际年龄,如果患者是婴儿,可以使用月数表示。
4. 家庭住址:填写患者的详细住址信息,确保联系时的准确性。
5. 联系方式:填写患者的电话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以便于医务人员在需要时与患者取得联系。
二、症状和就诊信息部分病案首页的症状和就诊信息部分是对患者来诊原因、症状描述和就诊情况的详细记录。
填写时需要明确、简洁、准确,对于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客观描述。
1. 就诊原因:简要描述患者来就诊的主要症状或原因,例如“发热、咳嗽一周”等。
2. 症状描述:详细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伴随症状等。
例如“发热38.5℃,咳嗽伴有痰,无胸闷气急”等。
3. 既往史: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过去的疾病、手术史、用药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4. 辅助检查:填写患者已做的辅助检查项目及其结果,如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
确保填写的项目和结果准确无误。
三、诊断信息部分病案首页的诊断信息部分是对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记录。
精确的诊断信息对后续医疗工作和病案管理至关重要。
1. 主要诊断:填写医生对患者的主要诊断结果,需使用明确、标准的疾病名称,不要使用模糊或不规范的描述。
儿科病案首页填写及主要诊断编码剖析儿科病历是对儿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全面、系统的科学记载是每一个儿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但根据病案首页填写规范要求编码老师们在对儿科病案首页编码过程中发现部分医生们在填写首页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专门收集了这些共性问题以供参考。
一、儿科病案首页基本信息填写首页填写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职业、家长姓名、住址(具体到门牌号)、入院日期、病史采集时间、病史陈述者(与患儿关系)及可靠程度。
其中年龄一项要准确、要求:新生儿应该注明出生几小时或天数如 3 小时、12 天;婴儿注明几月几天如 7 月 8 天;幼儿注明几岁几月如 3 岁 2 月;工作单位:儿科患儿没有单位应为空值。
身份证号:患儿如果没有办理身份证身份证号码栏填 18 个 0有身份证号要如实填写位数要相符。
体重:年龄超过 28 天的患儿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入院体重栏应该为空;28 天以内的患儿必须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入院体重。
职业:儿童不应填职员等具体职业在校的患儿可填学生未入校患儿可填其他。
联系人:首选父母不能填患儿本人。
入院病情:1、有:入院时已明确;2、临床未确定:入院时可疑诊断;3、情况不明:入院前有但不知道住院后通过检查发现;4、无:住院期间发生。
入院病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写如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病情入院病情应填写为 4(无)。
离院方式:医嘱转院:向上级或同级专科医院转诊需要填写具体转诊医院名称;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下级医院转诊需填写具体转诊医疗机构名称。
二、主诉、现病史主诉:就诊的主要症状及经过时间应简明扼要要有特征性要精练。
(一般规定包括标点符号在内的 20个字以内)。
现病史:1、发病情况;2、症状的出现及病情的演变经过;3、伴随症状鉴别诊断阳性或阴性资料;4、入院前在院外的诊治情况;5、常规询问患儿病后一般情况:精神状况、食欲改变、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增减情况。
既往史:儿科病史一般不作系统回顾小儿应重点询问以下内容:1、与现患疾病相关或有关的疾病;对哮喘患儿、高热惊厥患儿应询问过去有无类似发作。
主要诊断选择原则及病案首页填写要求
一、出院诊断:患者出院时,临床医师根据对病人所做的各项检查、治疗、转归以及门急诊诊断、入院诊断、手术前后诊断、病理诊断、院内感染诊断等综合分析得出的最终诊断。
填写住院病案首页时要分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并发症、伴随症)。
二、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1、主要诊断定义:经研究确定的导致患者本次住院就医主要原因的疾病(或健康状况)。
注:患者一次住院只能有一个主要诊断。
2、主要诊断一般应该是:
⑴对患者健康危害最大
⑵消耗医疗资源最多
⑶影响住院时间最长
3、该诊断可以包括疾病,损伤,中毒,体征,症状,异常发现,或者其它影
响健康状态的因素。
4、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
5、急诊手术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视具体情况根据原则2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6、择期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作为其它诊断填写,而不应做为主要诊断。
7、根据我国目前国情,择期手术前出现的并发症,应视具体情况根据原则2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8、由于发生意外情况(非并发症),即使原计划未执行,仍选择造成患者入院的情况仍然做为主要诊断。
9、当症状、体征和不确定情况有相关的明确诊断时,ICD-10临床版第十八章中的症状、体征和不确定情况不能用做主要诊断。
10、除非医师有其它特殊说明,当2个或2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情况(如:疾病在同一个ICD-10-临床版章节或明显与某一个疾病有联系)都可能符合定义时,(请参照原则2)每一个都可能做为主要诊断。
11、少数情况下,通过住院诊断、病情检查、和/或提供的治疗,确定的2个或2个以上诊断同样符合主要诊断标准,其它的编码指南无法提供参考时,(请参照原则2)任何一个均可能做为主要诊断。
12、极少情况下,会有2个或2个以上对比的疾病诊断,如:不是…就是…(或类似名称),如果诊断都可能,应根据住院时情况具体分析填写更主要的诊断;如果未进一步查明哪个是更主要的,每一个诊断均可做为主要诊断。
13、当有对比诊断后的临床症状时,优先选择临床症状做主要诊断。
对比的诊断做为其他诊断编码。
14、当住院是为了治疗手术和其它治疗的并发症时,该并发症做为主要诊断。
当该并发症被编在T80-T88系列时,由于编码在描述并发症方面缺少必要的特性,需要另编码指定的并发症。
15、如果出院时诊断仍为“可疑”的不确定诊断,则按照确定的诊断编码。
这是基于病情的诊断性检查、进一步病情检查或观察的安排、最初的治疗方法都与建立的诊断的诊治极为近似。
16、从留观室入院:
⑴留观后入院:
当患者因为某个医疗问题被留观,并随即因此入住同一医院。
主要诊断就是导致患者来院留观的医疗问题。
⑵从术后观察室入院:
当患者门诊术后,在观察室监测某种情况(或并发症)继而入住同一院,应根据主要诊断定义填写主要诊断。
17、当患者在门诊手术室接受手术,并且继而入住同一医院做为住院病人时,要遵从下列原则选择主要诊断:
⑴如果因并发症入院,则并发症为主要诊断。
⑵如果无并发症或其它问题,门诊手术的原因为主要诊断。
⑶如果住院的原因是与门诊手术无关的另外原因,这个另外原因为主要诊断。
18、多部位烧伤,以烧伤程度最严重部位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19、多部位损伤,以最严重损伤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20、中毒,以中毒诊断为主要诊断,临床表现为其它诊断。
如果有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的诊断,应写入其它诊断。
21、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22、肿瘤:
⑴当治疗是针对恶性肿瘤时,恶性肿瘤即为主要诊断。
⑵当对恶性肿瘤进行放疗或化疗时,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即为主要诊断。
⑶当对恶性肿瘤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包括原发部位或继发部位),并做术前或/和术后放疗或化疗时,以恶性肿瘤为主要诊断。
⑷即使患者做了放疗或化疗,但是住院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肿瘤范围、恶性程
度、或是为了进行某些操作(如:穿刺活检等),主要诊断仍选
择原发(或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⑸当治疗是针对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时,即使原发肿瘤依然存在,仍以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为主要诊断。
⑹当只是针对恶性肿瘤或/和为治疗恶性肿瘤所造成并发症的进行治疗时,该并发症即为主要诊断,恶性肿瘤做为其他诊断首选。
其它诊断及病案首页填写要求
一、其它诊断定义:住院时并存的、后来发生的、或是影响所接受的治疗和/或住院时间的情况。
其它诊断是指除主要诊断及医院感染名称以外的诊断,包括并发症和伴随症。
并发症:指与主要疾病存在因果关系,主要疾病直接引起的病症。
伴随症:指与主要疾病和并发症非直接相关的另外一种疾病。
但对本次医疗过程有一定影响。
二、其它诊断填写原则
1、填写其它诊断时,应先填写并发症,再填写伴随症。
2、在填写并发症及伴随症时,应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由重至轻的顺序填写。
3、患者既往发生的病症及治疗情况,对本次入院主要疾病和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影响的,应视为伴随症填写在病案首页其它诊断栏目内。
4、如果既往史或家族史对本次治疗有影响时,ICD-10编码Z80-Z87对应的病史可以作为其它诊断。
5、除非有明确临床意义,异常所见(实验室、X-RAY、病理或其他诊断结
果)无需编码。
如果针对该临床所见异常又做其它检查评估它或常规处理,该异常所见则应该写入其它诊断。
6、如果出院时诊断仍为“可疑”的不确定诊断,则按照确定的诊断编码。
这是基于病情的诊断性检查、进一步病情检查或观察的安排、最初的治疗方法都与建立的诊断的诊治极为近似。
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原则
一、主要手术和操作:一般是指患者本次住院期间,针对临床医师为患者作出主要诊断的病症,所施行的手术或操作。
在ICD-9临床版中,按照操作的目的,将操作分为诊断性操作和治疗性操作。
诊断性操作:以为明确疾病诊断为目的检查操作。
治疗性操作: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非手术性操作。
二、主要手术和操作的选择原则:
1、主要手术和操作的选择一般要与主要诊断相对应,即选择的主要手术或操作是针对主要诊断的病症而施行的。
2. 一般是风险最大、难度最高、花费最多的手术和操作。
三、病案首页手术及操作的填写要求
1.填写手术和操作时,优先填写主要手术。
2.住院期间多次手术及操作的选择原则:在遵循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原则的前提下,手术及操作填写顺序为:首先选择与主要诊断相对应的主要手术或操作,其他手术及操作按照手术优先的原则,依日期顺序逐一填写。
3.对于仅有操作的选择原则: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多个操作,填写的顺序是:
治疗性操作优先,首先填写与主要诊断相对应的治疗性操作(特别是有创的治疗性操作),然后依日期顺序逐一填写其它的治疗性操作。
之后,依日期顺序逐一填写诊断性操作。
如果仅有诊断性操作,尽量选择重要的诊断性操作(特别是有创的诊断性操)作优先填写,之后,依日期顺序逐一填写其它诊断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