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降成本提高效率方案

企业降成本提高效率方案

企业降成本提高效率方案
企业降成本提高效率方案

关于降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案

为贯彻公司的整体成本领先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挖掘公司内在的经营潜力及改善公司的经营效益,根据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和组织特点,现提出以下关于降成本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1、规模效益降成本

采取销售规模和销售利润适度平衡的原则,对于部分销售订单达到合理的利润时,即可接单生产,以保证规模产生效益的实现,具体而言通过规模生产进行分摊产生的制造费用、人工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将提升公司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利益,除此外也能提高采购降价的筹码和质量的提升。因国内销售的产品需要考虑品牌维护等因素,故规模的扩大侧重在海外订单的生产上,香港公司需要考虑东莞公司整体成本费用水平和香港公司的销售费用、行政费用的基础上制定适度的接单原则,以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但由此会带来对生产管理能力、生产库存管理水平、生产计划管理能力等诸多能力的要求,会对东莞公司制造能力的要求有较大的提高,有一定的风险。

2、加强预算控制,逐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实施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使公司经营利润目标可控,通过对成

本、费用等因素的控制和检讨,可以达到经营目标进度的监

管,而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具有健全的管理基础和绩效

考核手段,譬如销售计划准确率、预算考核分析管理制度等、

产研销衔接管理制度、公司全体人员的全面配合落实等,逐渐贯彻费用预算、销售预算、现金预算、固定资产预算、采购预算等等分解经营目标的预算,使其得到逐步开展,在预算管理的框架下再进行预算目标的细化和分解,促使经营业务处处有预算,预算处处有考核,人人关注预算。

3、材料采购方式和付款方式变化降成本

目前公司部分材料通过香港材料,同时部分两地均能采购的材料也可以在国内采购,两地的采购需要双方采购人员经常实行采购比价平台机制,月度将双方相同的材料采购成本互相报价,以低价采购为最终目的;另外对于公司目前采购量小材料种类多的特点,需要实行规模采购,可以采取签订年度采购协议,按照年度采购量协商采购价格,明确全年的采购量的方式获得采购价格的优惠,但会存在采购价格变动的风险。

供应商筛选时应考虑资金成本的因素,扩大供应商应付款期限2-4 个月的方式占应付货款总额的比重,以此降低公司自己成本,通过利用供应商的资金抵减经销商延迟付款的资金风险和我司库存积

压的成本,进而在总体上体现资金管理的效益。

4、材料标准化、材料通用性降成本

在研发阶段需要对产品的材料建立材料标准化库,便于研发人员减少新物料供应商的选择、新物料的试用和质量不稳定等风险,通过材料标准化可以节省研发时间,降低新材料的种类,也能促使新研

发人员更快的切入新产品研发;在产品的不同系列间规划时,尽量采用相同的材料或者替代物料,研发人员和采购人员应尽量寻找替代价格低的物料,需要对老产品替代物料的运用提供激励措施,使得材料采购能够达到规模效益。

5、工艺降成本和技术降成本

生产车间现场工艺人员应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提出采用新工艺的方法降低成本,公司可以鼓励新工艺降低现存在的产品成本的激励措施;同时研发人员也可以采用新技术改观现有的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使得产品成本下降,公司可以设立技改奖励基金,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对于引进进口新设备降低成本也应加大投资力度,减少质量损失,进而降低产品的隐形成本。

6、组织结构瘦身,减员增效

目前我司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比率大约1:1 的比率,明显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较多,造成人浮于事,整体公司运作效率未见上升,内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相反由于管理人员较多,整体工资成本较大,故应取消科室的设

置,从主管开始逐步缩减编制,压缩基层管理人员,同时提高招聘达成率。

7、工作流程优化,减少不增值环节

我司部分内部运作流程应进行简化,在达到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管理基础的情况下需要优化现有的操作流程,对现有的权责体系进

行评估,对现有的流程从内控角度有无可以优化的可能,通过流程优化,减少内部运作、沟通、监控的成本,达到成本下降的目的。

8、控制库存、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降低现有的库存规模,细化现有的管理流程,加强对月度呆滞物料、安全库存的监控,提高库存周转率,转换库存管理思路,防止资金沉淀;加强对固定资产和大型项目投资的监控,要求提供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层层把控,防止出现固定资产投资闲置、投资利用效率低的情况。

9、集团内资源整合降成本通过集团内部东莞公司、香港公司和成都公司资源共享,建立采购平台、人才平台、资金平台、财务平台、销售平台和物流平台等进行资源整合,可以减少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解决单个公司无法解决的综合性复杂问题,可以充分调动三地资源的利用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0、加强对人员的内部培训管理,提高日常工作的营运效率

通过内部培训质量的提高,实行“传帮带”的方式,实行内部知识分享,部门内部必须自行组织知识传递,部门经理成为部门的知识教练,负责组织每月内部培训,使公司员工在学习中成长;也可以通过外部培训、鼓励员工取得专业职称等方式提高部门员工技能水平和营运效率,进而产生直接效益,从而间接降低公司营运成本;生产员工需要经常进行产品生产方面的培训,提高动手实操能力和适当的理论水平,以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次数。

11、加强成本控制分析,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法加强对产品成本的分析控制,加强对产品物料超标耗用的控制,对重点产品实行季度成

本测算,分解降成本压力;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法,在研发源头就将先天竞争能力不足的新产品进行淘汰,同时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加强对产品材料成本的控制,将产品成本与研发人员的绩效工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挂钩,在采购环节通过对比产品的材料研发成本与销售价格压力,将市场和公司内部利润要求传递到材料的采购环节,实现目标材料采购价格可控的目的;月度对于各项营运费用进行分析,对预算差异进行原因检讨,将预算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纳入KPI 考核。

12、积极开展绩效考核,提倡创新理念

鼓励员工主动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等,给予一定的奖金激励,对研发人员进行年度科技创新奖,对生产员工提出的生产现场节支方法、改善意见,给予正面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在公司长期服务的生产线员工,给予工龄工资,以提高生产线员工的稳定性。

13、优化供应商供货结构,促使供应链价值最大化在供应商筛选方面,不能单纯的以材料价格的低价为唯一的选择方法,应建立供应商的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供应商供货及时性、价格、材料质量、合作意愿、服务态度等进行多纬度的考评,实现材料价格与质量的适度平衡,即通过考评,筛选出价格和质量适度的供应商作为我司合格供应商,通过年度评选逐渐淘汰、引进的方式使得我司供应商结构合理,从而使我司不论在采购源头的材料采购还是生产销售环节中采购价格、材料质量达到适度的最优,形成我司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