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电离层折射误差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57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GIS.洋2017/12/21 Thursday目录第一章绪论 (1)1.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 (2)2.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 (2)3.GPS系统的特点: (2)4.*GPS、GALILEO、GLONASS(P10表1-4) (3)第一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3)2.1坐标系统: (3)2.2时间系统: (4)第三章卫星运动及星历 (4)3.1无摄运动 (4)3.2受摄运动 (5)3.3GPS卫星星历 (5)第四章GPS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卫星信号 (6)4.1卫星导航电文 (6)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6)5.1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6)5.2定位方法 (6)5.3整周未知数No的确定 (9)5.4整周跳变的修复 (9)第七章GPS测量误差 (10)7.1 GPS测量误差源 (10)7.2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10)第八章GPS测量设计与实施 (11)8.1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11)8.2 GPS测量外业准备 (13)8.3GPS测量外业实施 (13)8.4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的检核 (14)第九章GPS测量数据处理 (17)9.1数据处理 (17)第一章绪论1.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型、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
(原理:空间距离后方交汇)2.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2.1 GPS卫星星座*基本参数:○1基本的卫星数为21+3(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2卫星轨道面的个数为6○3卫星高度为20200Km○4轨道倾角为55°○5运行周期为11h58min○6载波频率为1575.42MHZ和1227.60 MHZGPS卫星作用:1.向广大用户发送导航定位信息。
(完整版)GPS题库(完整版)⼀、名词解释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时,黄道与天球⾚道的交点真近点⾓:在轨道平⾯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距.升交点⾚经:在地球平⾯上,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地⼼夹⾓.近地点⾓距:在轨道平⾯上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地⼼⾓距.天球:指以地球质⼼为中⼼,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个假想球体。
为建⽴球⾯坐标系统,必须确定球⾯上的⼀些参考点、线、⾯和圈。
岁差:指由于⽇⽉⾏星引⼒共同作⽤的结果,使地球⾃转轴在空间的⽅向发⽣周期性变化。
章动:北天极除了均匀地每年西⾏以外,还要绕着平北天极做周期性的运动。
轨迹为⼀椭圆。
极移:地球⾃转轴相对于地球体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地极点在地球表⾯上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极移历元:在天⽂学和卫星定位中,与所获取数据对应的时刻也称历元。
轨道参数:描述卫星轨道位置和状态的参数卫星星历: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预报星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含有轨道信息的导航电⽂传递给⽤户,经解码获得所需的卫星星历,也称⼴播星历后处理星历:是⼀些国家的某些部门根据各⾃建⽴的跟踪站所获得的精密观测资料,应⽤与确定预报星历相似的⽅法,计算的卫星星历。
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绝对坐标的⼀种⽅法。
相对定位:⽤⾄少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有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之分静态定位:接收机静置在固定测站上,观测数分钟⾄2⼩时或更长时间,以确定测站位置的卫星定位,是不考虑轨道的有⽆、决定点位置的定位应⽤。
动态定位:动态定位是以确定与各观测站相应的、运动中的、接收机载体的位置或轨迹的卫星定位。
伪距: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侧距离。
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迟,量侧距离的距离与卫星到接收机的⼏何距离有⼀定的差值,因此称量侧距离的伪距。
《卫星定位技术》试题与答案一、填空(10空,每空2分,共20分)1.GPS定位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用户接收三个部分构成。
答:空间卫星;地面监控。
2.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和____信号,利用双频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___________ 对观测量的影响,定位精度较高,基线长度不受限制,所以作业效率较高。
答:L2;对流层折射。
3.利用GPS进行定位有多种方式,如果就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状态而言,定位方式分为 _______定位和______定位;答:静态;动态。
4.GPS基准通常指的是位置基准、____基准和尺度基准。
答:方位。
5.我国组建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____________。
答: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6.在一个六条边的同步环中,独立基线边有_____条。
答:5。
7.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应小于__。
答:10%。
二、请写出下列字母组合所对应的名词(5空,每空2分,共10分)1、GLONASS-( ) 答:格罗纳斯系统。
2、UTM- ( ) 答:横轴墨卡托投影。
3、SD -( ) 答:单差。
4、IGS- ( ) 答: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
5、ITRF-( ) 答: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6题,每小题1.5分,共9分)1、单点定位至少需要五颗卫星信号同时被接收。
答:(×),改为:单点定位至少需要四颗卫星信号同时被接收。
2、WGS-84坐标系是一种左手协议坐标系。
答:(×),改为:WGS-84坐标系是一种右手协议坐标系3、GPS信号都源于一个公用的102.3MHz基准信号。
答:(×),改为:GPS信号都源于一个公用的10.23MHz基准信号。
4、GPS接收机测定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差,这是绝对定位。
答:(×),改为:GPS接收机测定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差,这是相对定位。
北斗接收机定位误差分析张明;顾晓雪【摘要】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精确的定位、授时功能。
通过阐述北斗定位原理,深入分析北斗定位误差的原因,采用北斗差分定位方法、电离层改进模型、对流层改进模型来改善北斗定位精度。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s a navigation system of China. The navig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fast, acute positioning, timing for user. In the paper, we analyze the principle of Beidou positioning Error, and then propose some improved method to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期刊名称】《电子与封装》【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北斗定位;定位误差;定位原理【作者】张明;顾晓雪【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03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49.321 引言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导航系统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 以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中心和用户终端3部分组成,是通过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传送来的信息,计算同一时刻设备到多颗卫星之间的伪距离,定位被测设备的三维坐标,来实现导航定位。
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可达数10 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
2 北斗定位原理及误差来源北斗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确定接收机的具体位置[1]。
1. 静态相对定位中,在卫星之间求一次差可有效消除或削弱的误差项为:AA. 卫星钟差B. 电离层延迟误差C. 星历误差D. 接收机钟差2. 什么是单差、双差和三差,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将直接观测值相减,所获得的结果被当做虚拟观测值,称为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单差。
包括在卫星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在不同历元间求一次差三种求差法。
在载波相位测量的一次求差基础上继续求差所获得的结果被当成虚拟观测值,称为双差。
常见的二次求差也有三种: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在接收机和历元间求二次差;在卫星和历元间求二次差。
二次差仍可继续求差,称为求三次差。
只有一种三次差,即在卫星、接收机和历元间求三次差。
考虑到GPS定位的误差源,实际上广为采用的求差法有三种: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在卫星、接收机和历元间求三次差。
他们各自的特点分别是:1)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可以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参数数量减少,但并不能消除接收机钟差;卫星星历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延迟等的影响也可得以减弱。
2)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卫星钟差被消去;接收机相对钟差也被消去;在每个历元中双差观测方程的数量均比单差观测方程少一个;参数较少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胜任数据处理工作。
3)在卫星、接收机和历元间求三次差:在二次差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去了整周模糊度参数,但这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三差解是一种浮点解;三差方程的几何强度较差。
一般在GPS测量中广泛采用双差固定解而不采用三差解,通常仅被当做较好的初始值,或用于解决整周跳变的探测与修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等问题。
3.为什么在一般的GPS定位中广泛采用双差观测值?答:由于双差观测存在以下的优点:消去了卫星钟差;接收机相对钟差也被消去;在每个历元中双差观测方程的数量均比单差观测方程少一个;参数大大减少,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胜任数据处理工作。
4.为什么在静态相对定位载波测量中广泛采用求差法?答:在载波测量中,多余参数的数量往往非常多,这样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十分庞大,对计算机及作业人员的素质也会提出较高的要求。
rtk 电离层误差方案概述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RTK电离层误差方案的概述和说明。
RTK技术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高精度实时定位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如地理测量、导航和农业等。
然而,电离层对于RTK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并且会引起伪距观测值延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各种电离层误差补偿方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会介绍什么是RTK技术以及电离层对其定位结果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现有的电离层误差补偿方案,包括基于GPS宽巷模糊度解算方法、基于多系统组合观测数据优化估计方法以及其他相关方法和改进措施。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关键要点,并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RTK电离层误差方案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概述和说明。
通过对各种电离层误差补偿方案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电离层误差在RTK定位中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减小这些影响。
同时,我们也希望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2. RTK电离层误差方案概述说明2.1 什么是RTK技术在开始详细介绍RTK电离层误差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RTK技术。
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可用于测量和监测对象的精确位置和运动状况。
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进行高精度定位。
2.2 电离层对RTK定位的影响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个部分,由于其中存在自由电子,会对电磁波传播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信号延迟、折射和散射等。
而对于RTK定位来说,电离层误差可能导致位置定位的不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这种影响制定相应的电离层误差补偿方案。
2.3 现有的电离层误差补偿方案为了抵消电离层对RTK定位结果的影响,已经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电离层误差补偿方案。
一、填空1、RTK 数据链发送的是基准站载波相位观测量和坐标。
2、码相位测量测定的是测距码从卫星到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3、采用后处理星历代替广播星历可减弱卫星星历误差影响。
4、双差模型可消除接收机钟差误差影响。
5、电离层影响,白天是晚上的 5 倍。
6、电离层影响,夏天是冬天的 4 倍。
7、电离层影响在一天中的中午最强。
8、对流层影响与温度、气压和湿度有关。
9、卫星信号由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而引起的误差叫多路径误差。
10、测站点远离水面,以避免多路径误差影响。
11、抑径板可减弱多路径误差影响。
12、抑径板是通过遮挡反射信号来减弱多路径误差的。
13、各接收机定向标志同时朝北,可消除相位中心偏影响。
14、点位误差随精度衰减因子的增大而增大。
15、精度衰减因子用英文缩写 DOP 表示。
16、HDOP 表示水平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17、PDOP 表示空间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18、精度衰减因子与卫星的空间分布有关。
19、两同步观测的测站上的单差相减叫双差。
20、实时伪距差分定位也叫 RTD 。
21、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也叫 RTK 。
22、参考站向流动站发射差分信号。
23、差分定位有数据链相对定位没有。
24、97 规程规定的四等 GPS 基线的固定误差是 10mm 。
25 、97 规程规定的四等 GPS 基线的比例误差系数是10ppm 。
26、网中的三个已知点坐标可用来解算大地坐标转换的7 个参数。
27、由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叫同步环。
28、由非同步观测基线构成的闭合环叫异步环。
29、五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基线数为 10 。
30、五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数为 4 。
31、同步图形扩展方式有点连式、边连式和网连式。
32、相邻两个同步图形有 2 个公共点的连接收方式叫边连式。
33、GPS 网测量中所用接收机必须具有载波相位观测功能。
34、四等 GPS 网的重复设站数应不少于 1.6 。
35、97 规程规定,各等级 GPS 网观测时, PDOP 宜小于 6 。
《GPS 原理与应用》课程考试 试卷(A )答案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整周跳变:由于仪器线路的瞬间故障、卫星信号被障碍物暂时阻断、载波锁相环路的短暂失锁等因素的影响,引起计数器在某一个时间无法连续计数,这就是所谓的整周跳变现象(简称周跳)。
2.导航电文:由卫星向用户发送的有关卫星的位置、工作状态、卫星钟差及电离层延迟参数等信息的一组二进制代码,也称数据码。
3.卫星星历误差:由卫星星历给出的卫星轨道与卫星实际轨道之差。
4.静态绝对定位:是指在GPS 接收机天线处于静止状态下,确定测站的三维地心坐标。
5.广域差分GPS :在相当大的区域中均匀布设少量GPS 基准站,各基准站均将观测值送往数据处理中心以便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模型等分离出来,并播发给用户的差分GPS 系统称广域差分GPS 。
6.同步图形环:由不同时段的基线向量首尾相接构成的闭合图形。
二、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削弱GPS 定位的精度(D ) A 晴天为了不让太阳直射接收机,将测站点置于树荫下进行观测 B 测站设在大型蓄水的水库旁边 C 在SA 期间进行GPS 导航定位 D 夜晚进行GPS 观测 2.GPS 卫星信号的基准频率是多少?(B ) A 1.023MHz B 10.23 MHz C 102.3 MHz D 1023 MHz 3.GPS 测量中,卫星钟和接收机钟采用的是哪种时间系统?(B ) A 恒星时 B GPS 时 C 国际原子时 D 协调世界时 4.GPS 卫星之所以要发射两个频率的信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B ) A 消除对流层延迟 B 消除电离层延迟C 消除多路径误差 D 增加观测值个数 5.利用广播星历进行单点定位时,所求得的站坐标属于(C ) A1954北京坐标系B1980年西安坐标系CWGS-84 DITRF 6.在一般的GPS 短基线测量中,应尽量采用(C ) A 单差解 B 三差解 C 双差固定解 D 双差浮点解 7.载波相位测量值在历元间求差后可消去(D ) A 接收机钟差 B 卫星钟差 C 电离层延迟 D 整周未知数 8.某GPS 网采用某型号的GPS 接收机指标为:固定误差为3mm ,比例误差为2ppm ,对于一条2km 的基线,则该基线长度的中误差为(B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 学号:装订线A4mmB5mmC2mmD3 mm9.美国GPS中的SA政策对GPS卫星钟影响所产生误差可以采用哪种方式减弱(A)A测站间求差 B卫星间求差 C历元间求差 DAS10.在高程应用方面GPS可以直接精确测定测站点的(A)A 大地高 B正常高 C水准高 D海拔高三、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不能得分)1.GPS广播星历中包含哪些内容(ACD)AGPS卫星的六个轨道根数 BGPS观测的差分改正CGPS卫星钟的改正 DGPS卫星的健康状态2.GPS定位中,为了尽量减弱和消除电离层延迟可以采取以下那些方法(ABC)A采用差分方式观测 B控制基线长度C采用双频改正 D采用水汽辐射计3.对于导航电文的第三数据块,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A 第三数据块包含在第四、五子帧中B 给出了其余GPS卫星的概略星历C 由25个页面组成D 可用于拟定观测计划4.产生整周跳变的原因包括(ACD)A接收机在高速动态下运行 B接收机电源故障C信号被干扰 D信号被遮挡5.GPS接收机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与(AB)有关A天线类型 B接收信号频率C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DSA四、填空题(共12小题,36个空,每空0.5分,共18分)1.目前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
卫星测高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摘要:卫星测高技术是空间大地测量中的一个关键的新技术,自其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卫星测高技术的产生、原理和应用,并在最后对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1引言卫星测高的概念是在1969年Williamstown召开的固体地球和海洋物理大会上由美国著名大地测量学者考拉首次提出的。
它以卫星为载体,借助空间、电子和微波、激光等高新技术来量测全球海面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高速发展,地球科学在宏观和微观的研究上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和深入探索的时期。
在此期间,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出现了大量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出了许多新学科、新概念、新技术。
卫星测高学在这种形势下随着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的应用发展起来,它利用卫星上装载的微波雷达测高仪,辐射计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仪器,实时测量卫星到海面的距离、有效波高和后向散射系数,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来研究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方面的问题。
自1969年考拉提出卫星测高构想,1970年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天空实验室卫星(Skylab)进行首次卫星雷达海洋测高实验以来,30多年间国际上先后陆续发射了多代测高卫星,主要有:美国NASA等部门发射的地球卫星GeosO3(1975年),海洋卫星Seasat(1978年),大地测量卫星Geosat(1985年);欧洲空间局(ESA)发射的遥感卫星ERSO1(1991年)和ERSO2(1995年); NASA和法国空间局(CNES)合作发射的海面地形实验/海神卫星Topex/Poseidon (T/P,1992年)。
卫星遥感技术经历了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技术和性能已趋成熟,测高精度已提高了三个数量级。
卫星测高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技术和性能日趋成熟,测高精度、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应用范围也扩展到全球区域的覆盖。
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多次重复、准确地提供海洋、冰面等表面高度的观测值,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特别是海洋的认识和观测方式,使我们有能力并且系统地进行与之有关的各种研究。
一、名词解释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真近点角:在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距.升交点赤经:在地球平面上,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地心夹角.近地点角距:在轨道平面上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地心角距.天球:指以地球质心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一个假想球体。
为建立球面坐标系统,必须确定球面上的一些参考点、线、面和圈。
岁差:指由于日月行星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
章动:北天极除了均匀地每年西行以外,还要绕着平北天极做周期性的运动。
轨迹为一椭圆。
极移: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体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极移历元:在天文学和卫星定位中,与所获取数据对应的时刻也称历元。
轨道参数:描述卫星轨道位置和状态的参数卫星星历: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预报星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含有轨道信息的导航电文传递给用户,经解码获得所需的卫星星历,也称广播星历后处理星历:是一些国家的某些部门根据各自建立的跟踪站所获得的精密观测资料,应用与确定预报星历相似的方法,计算的卫星星历。
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指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心)绝对坐标的一种方法。
相对定位:用至少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有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之分静态定位:接收机静置在固定测站上,观测数分钟至2小时或更长时间,以确定测站位置的卫星定位,是不考虑轨道的有无、决定点位置的定位应用。
动态定位:动态定位是以确定与各观测站相应的、运动中的、接收机载体的位置或轨迹的卫星定位。
伪距: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侧距离。
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迟,量侧距离的距离与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有一定的差值,因此称量侧距离的伪距。
GPS定位1、GPS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运行周期为:A、3小时B、约12小时C、6小时D、106分钟2、GPS卫星导航仪启动后,选用的大地坐标系是:A、WGS72B、WGS84C、TOKTO1941D、OSGB19363、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信号的频率是:A、1575.42兆赫,1227.60兆赫B、399.968兆赫,149.988兆赫C、10.2千赫,13.6千赫,11.33千赫D、1602兆赫 + N×0.5625兆赫,1246兆赫 + N×0.4375兆赫4、GPS卫星导航系统可为船舶在:A、江河、湖泊提供定位与导航B、港口及狭窄水道提供定位与导航C、近海及远洋提供定位与导航D、A+B+C5、GPS卫星导航仪可为:A、水下定位B、水面定位C、水面、空中定位D、水下、水面、空中定位6、GPS卫星导航仪采用:A、码片搜索方式搜索GPS卫星信号B、频率搜索方式搜索GPS卫星信号C、A+BD、A与B均不对7、利用GPS卫星定位,在地平线7.5°以上,至少可观测到()颗卫星:A、3B、4C、5D、68、利用GPS卫星定位,在地平线(),至少可观测到5颗卫星:A、以上B、5°C、7.5°D、5°9、利用GPS卫星定位,在地平线以上,至少可观测到()颗卫星:A、3B、4C、5D、1110、利用GPS卫星定位,在地平线(),至少可观测到4颗卫星:A、以上B、5°C、7.5°D、5°11、通常,商船上使用()码的GPS卫星导航仪定位与导航,其码率为:A、P,10.23兆赫B、P,1.023兆赫C、CA,10.23兆赫D、CA,1.023兆赫12、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卫星的轨道高度为:A、1948千米B、1946千米C、20200千米D、19100千米13、GPS卫星导航可提供全球、全天候、高精度、()定位与导航:A、连续、不实时B、连续、近于实时C、间断、不实时D、间断、近于实时14、GPS卫星导航系统共设置()颗GPS卫星,分布在()个轨道上:A、21+3,8B、18+3,6C、21+3,6D、18+3,815、GPS卫星导航仪在定位过程中根据()识别各颗GPS卫星:A、伪码B、频率C、莫尔斯码呼号D、时间顺序16、CA码GPS卫星导航仪中所使用的CA码是一种:A、快速、短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码B、慢速、短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码C、快速、长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码D、慢速、长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码17、单频道GPS卫星导航中,接收的频率是:A、1750兆赫~1850兆赫B、2200兆赫~2300兆赫C、1227.60兆赫D、1575.42兆赫18、双频道GPS卫星导航仪接收的频率是:A、399.968兆赫,149.988兆赫B、1602兆赫 + N×0.5625兆赫,1264兆赫 + N×0.4375兆赫C、9970兆赫,3000兆赫D、1575.42兆赫,1227.60兆赫19、双频道GPS卫星导航仪接收的()频率的信号是用CA码和P码调制的,()频率的信号仅用P码调制了:A、1227.60兆赫,1575.42兆赫B、1575.42兆赫,1227.60兆赫C、两个频率均用CA码和P码调制D、两个频率均用P码调制20、双频道GPS卫星导航仪接收的1575.42兆赫频率的信号是用()调制的,1227.60兆赫频率的信号用()调制的:A、CA码和P码,P码B、P码,CA码和P码C、CA码,CA码D、P码,P码21、双频道GPS卫星导航仪接收的()频率的信号是用P码调制的,()频率的信号用CA码和P码调制的:A、1227.60兆赫,1575.42兆赫B、1575.42兆赫,1227.60兆赫C、两个频率均用CA码和P码调制D、两个频率均用P码调制22、双频道GPS卫星导航仪接收的1227.60兆赫频率的信号是用()调制的,1575.42兆赫频率的信号用()调制的:A、CA码和P码,P码B、P码,CA码和P码C、CA码,CA码D、P码,P码23、GPS卫星导航仪冷启动时,操作者输入的时间误差不超过:A、60分钟B、30分钟C、15分钟D、14分钟24、GPS卫星导航系统中,精度几何因子为:A、GDOPB、HDOPC、VDOPD、PDOP25、GPS卫星导航系统中,时钟偏差因子为:A、HDOPB、TDOPC、PDOPD、VDOP26、GPS卫星导航系统中,水平方向精度几何因子为:A、GDOPB、TDOPC、HDOPD、VDOP27、GPS卫星导航系统中,高程精度几何因子为:A、GDOPB、HDOPC、PDOPD、VDOP28、GPS卫星导航系统中,GDOP为:A、高程精度几何因子B、精度几何因子C、三维位置精度几何因子D、水平方向精度几何因子29、GPS卫星导航系统中,PDOP为:A、精度几何因子B、高程精度几何因子C、三维位置精度几何因子D、时钟偏差因子30、GPS卫星导航系统中,HDOP为:A、时钟偏差因子B、水平方向精度几何因子C、高程精度几何因子D、三维位置精度几何因子31、GPS卫星导航系统中,VDOP为:A、时钟偏差因子B、三维位置精度几何因子C、水平方向精度几何因子D、高程精度几何因子32、GPS卫星导航系统中,TDOP为:A、时钟偏差因子B、三维位置精度几何因子C、精度几何因子D、高程精度几何因子33、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量化误差属于:A、几何误差B、卫星导航仪误差C、信号传播误差D、卫星误差34、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卫导仪噪声属于:A、卫星误差B、信号传播误差C、卫星导航仪误差D、几何误差35、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导航仪通道间偏差属于:A、卫星误差B、信号传播误差C、几何误差D、卫星导航仪误差36、GPS卫星导航仪误差有:A、星历表误差、卫星钟剩余误差和群延迟误差B、导航仪通道间偏差、导航仪噪声及量化误差C、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和多径效应D、水平位置误差、高程误差和种差误差37、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电离层折射误差属于:A、信号传播误差B、几何误差C、卫星误差D、卫星导航仪误差38、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对流层折射误差属于:A、卫星导航仪误差B、卫星误差C、几何误差D、信号传播误差39、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多径效应属于:A、几何误差B、信号传播误差C、卫星误差D、卫星导航仪误差40、GPS卫星信号传播误差有:A、星历表误差、卫星钟剩余误差和群延迟误差B、导航仪通道间偏差、导航仪噪声及量化误差C、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和多径效应D、水平位置误差、高程误差和种差误差41、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星历表误差属于:A、卫星导航仪误差B、卫星误差C、信号传播误差D、几何误差42、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卫星钟剩余误差属于:A、几何误差B、信号传播误差C、卫星误差D、卫星导航仪误差43、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群延迟误差属于:A、卫星误差B、卫星导航仪误差C、信号传播误差D、几何误差44、GPS卫星误差有:A、水平位置误差、高程误差和种差误差B、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和多径效应C、导航仪通道间偏差、导航仪噪声及量化误差D、星历表误差、卫星钟剩余误差和群延迟误差45、单频GPS卫星导航仪采用数学模型校正法,可使电离层传播延迟误差:A、完全消除B、减小1/4C、减小1/2D、减小3/446、GPS卫星导航仪接收到由一个以上的传播路径的信号的合成信号,使信号特性变化而产生测量误差称为:A、导航仪噪声B、信号传播误差C、群延迟D、多径效应47、由GPS卫星设备和信号传播引起的一种延迟称为:A、导航仪噪声B、信号传播误差C、群延迟D、多径效应48、在进行二维定位中,至少需()颗GPS卫星,其中第3颗卫星用来估算出()偏差:A、4,用户时钟B、3,用户时钟C、4,卫星时钟D、3,卫星时钟49、在进行三维定位中,至少需()颗GPS卫星,其中第4颗卫星用来估算出()偏差:A、4,用户时钟B、5,用户时钟C、4,卫星时钟D、5,卫星时钟50、为了消除电离层折射误差,GPS卫星导航仪:A、只接收5°~85°的GPS卫星信号B、HDOP由操作者置于10C、接收1575.42兆赫和1227.60兆赫两种频率的GPS信号D、不在日出、没前后1小时内使用51、GPS卫星导航仪根据卫星电文定位时更新历书,若提供的历书的时间已隔很久,或定位误差明显偏大,应:A、停止使用B、按操作步骤清除历书及内存C、将GPS卫星导航仪工作状态置于“高状态”D、强制启用或停用某颗GPS卫星52、GPS卫星导航仪天线高度误差引起的GPS定位误差与GPS卫星通过时的:A、最大仰角有关B、最小仰角有关C、运行速度有关D、天气情况有关53、GPS卫星导航仪天线高度误差引起的GPS定位误差,随着GPS卫星仰角的增大而:A、减小B、增大C、不变D、有时增大,有时变小54、在利用GPS卫星导航仪进行定位导航时,精度几何因子GDOP是:A、大好B、小好C、多好D、少好55、利用CA码GPS卫星导航仪定位,定位精度为:A、0.1海里B、0.3海里C、100米D、1米56、利用P码GPS卫星导航仪定位,定位精度为:A、0.1海里B、0.3海里C、100米D、1米57、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1575.42兆赫和1227.60兆赫两种频率的信号以提供:A、速度误差校正B、高度误差校正C、对流层折射误差校正D、电离层折射误差校正58、GPS卫星信号从20200千米高空传到海面,要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双频道GPS卫星导航仪不能测定与校正:A、电离层传播延时B、对流层传播延时C、A+BD、A与B均错59、电离层折射造成单频GPS卫星导航仪定位误差主要是在:A、赤道附近B、两极C、经度方向D、纬度方向60、GPS卫星升起时,GPS卫星导航仪接收到的频率()发射频率,且逐渐():A、低于,增加B、低于,减小C、高于,增加D、高于,减小61、GPS卫星导航仪为了减小对流层折射引起的定位误差,采用:A、高稳定的本振频率B、只接收5°~85°的GPS卫星信号C、接收1575.42兆赫和1227.60兆赫两种GPS载波频率D、操作者将HDOP置于1062、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5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HDOP=1.5,VDOP=2.5,产生的水平位置误差为()米,产生的位置高度误差为()米:A、5.7,3.4B、3.4,5.7C、12.75,21.25D、21.25,12.7563、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8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HDOP=1.6,VDOP=2.2,产生的水平位置误差为()米,产生的位置高度误差为()米:A、5.5,4B、4,5.5C、19.36,14.08D、14.08,19.3664、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6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TDOP=1.2,产生的时间误差为()纳秒:A、34.4B、0.03C、10.32D、7.265、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8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TDOP=1.4,产生的时间误差为()纳秒:A、0.04B、41.07C、20.95D、0.0266、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5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HDOP=1.5,TDOP=1.2,产生的水平位置误差为()米,产生的时间误差为()纳秒:A、5.7,23.6B、23.6,5.7C、34,12.75D、12.75,3467、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5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VDOP=1.6,TDOP=1.2,产生的位置高度误差为()米,产生的时间误差为()纳秒:A、21.25,34B、34,21.25C、3.4,23.6D、23.6,3.468、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8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HDOP=1.6,TDOP=1.2,产生的水平位置误差为()米,产生的时间误差为()纳秒:A、35.2,14.08B、14.08,35.2C、5.5,24.4D、24.4,5.569、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G)为8.8米(CA码),GPS卫星导航仪显示VDOP=2.5,TDOP=1.2,产生的位置高度误差为()米,产生的时间误差为()纳秒:A、3.25,24.4B、24.4,3.25C、22,35.2D、35.2,2270、GPS卫星导航系统由()颗卫星组成:A、24B、18C、30D、4871、GPS卫星分布在()个轨道上:A、3B、6C、18D、2472、GPS卫星导航系统各颗卫星发射的()不同:A、频率B、伪码C、时间D、幅度73、GPS卫星导航系统中的CA码是一种()的伪随机码:A、快速、短周期B、低速、短周期C、低速、长周期D、快速、长周期74、单频道CA码GPS卫星导航仪所接收的载波频率是:A、1227.60兆赫B、1750~1850兆赫C、2200~2300兆赫D、1575.42兆赫75、GPS卫星导航系统中,()载波频率是用CA码和P码调制的,()载波频率是用P码调制的:A、1227.60兆赫,1575.42兆赫B、1575.42兆赫,1227.60兆赫C、1570兆赫D、1850兆赫76、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两种频率载波信号,可以用来消除:A、定位的双值性B、时钟误差C、对流层误差D、电离层误差77、GPS卫星运行的周期为: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106分钟78、通常GPS卫星导航仪启动时,输入的GMT误差为()分钟以内:A、10B、15C、30D、6079、GPS卫星导航仪,HDOP值范围一般设在:A、01B、10C、20D、5080、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三维位置精度几何因子是:A、HDOPB、VDOPC、TDOPD、PDOP81、GPS卫星导航仪在()时,需要初始化输入:A、日常启动B、紧急启动C、热启动D、冷启动82、GPS卫星导航仪等效测距误差为4.3米(P码)和8.6米(CA码),假定HDOP=1.5,利用CA码产生的水平位置误差为:A、4.3米B、8.6米C、6.5米D、12.9米83、对于1纳秒导航精度,其时间误差相当于距离误差为:A、300000000米B、300米C、0.3米D、0.03米84、在使用MX5400GPS卫星导航仪时,若船位变化不大于100英里,且该机已收集历书,则可以进行:A、重新设置启动B、正常启动C、冷启动D、热启动85、双频GPS卫星导航仪能测定与校正:A、电离层传播延时B、电离层传播延时与对流层传播延时C、对流层传播延时D、A与C均不对86、GPS卫星导航仪的载波环使本机跟踪载波在频率和相位上和接收的载波对准,自动捕获和跟踪卫星:A、码B、信号C、电文D、载波87、GPS卫星通过测者可见距离圈并可进行有效定位时,其()值应该在()之内:A、仰角,5°~85°B、仰角,10°~70°C、计算叠代次数,3~8D、计算叠代次数,8~1088、GPS卫星导航系统中所使用的P码是一种()的伪随机码:A、快速、短周期B、低速、短周期C、低速、长周期D、快速、长周期89、GPS卫星导航系统与NNSS卫星导航系统相比较,其优点是:A、连续定位B、定位精度高C、定位时间短D、A+B+C90、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二维位置精度几何因子是:A、HDOPB、VDOPC、TDOPD、PDOP91、单频、单通道、CA码、时序型GPS卫星导航仪启动后首先进入()工作方式,然后进入()工作方式:A、数据收集,导航B、导航,数据收集C、定位,计算D、计算,定位92、GPS卫星导航仪在进行热启动时不需:A、考虑船位变化B、考虑停机时间C、初始化操作D、收集历书93、GPS卫星导航仪天线与罗兰C等鞭状天线距离应大于()米:A、1B、3C、4D、594、GPS卫星导航仪导航数据更新时间为()秒:A、3~5B、5~8C、1D、3095、GPS卫星导航系统中,()载波频率是用P码调制的,()载波频率是用P码和CA码调制的:A、1570兆赫B、1850兆赫C、1227.60兆赫,1575.42兆赫D、1575.42兆赫,1227.60兆赫96、GPS卫星导航系统测速原理核心问题讲的是测()求速度:A、伪距离B、伪距离差C、多普勒频移D、多普勒频移积分值97、GPS卫星每帧电文需时()秒,完整的历书需时()分钟:A、20,2B、15,4.5C、30,8.5D、30,12.598、从GPS卫星信号中可以提取:A、多普勒频移信息B、卫星轨道参数C、对流层折射误差D、A+B+C99、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两种信号频率的目的是为了:A、减少时钟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B、能同时观测两颗卫星定位C、减少无线电信号传播延迟误差D、有更多的定位机会100、卫星升起时,接收到的频率()发射频率,且逐渐():A、低于,增加B、低于,减少C、高于,增加D、高于,减少101、卫星接收机天线高度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与卫星()有关:A、最大仰角B、最小仰角C、轨道的长半径D、轨道的短半径102、卫星信号的覆盖面积主要取决于:A、发射功率B、卫星天线高度C、轨道高度D、地面接收站的高度103、GPS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A、信号载频的相位漂移量B、时钟的精度C、多普勒频移的测定精度D、电离层折射误差104、GPS卫星导航系统为了消除对流层折射误差,采用:A、高稳定的本振频率B、只发射1575.42兆赫和1227.60兆赫两种载波频率C、只接收仰角为5°至85°的GPS卫星信号D、A+B+C105、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两种频率的目的是供给()频道接收机消除()的影响:A、单,对流层折射B、单,电离层C、双,对流层D、双,电离层106、GPS卫星的轨道高度为()千米:A、1946B、1948C、1100D、20183107、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两种频率的信号:A、1602兆赫 + 0.5625兆赫,399.968兆赫B、1246兆赫 + 0.43175兆赫,149.988兆赫C、1227.60兆赫,1575.42兆赫D、1948兆赫,1946兆赫108、GPS卫星导航仪采用()搜索电路:A、码片B、频率C、A+BD、A或B109、GPS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全球、全天候、高精度、()导航:A、不实时B、连续近于实时C、间断不实时D、间断近于实时110、GPS卫星导航仪在更换印刷电路板时,首先:A、拔出印刷电路板B、记住印刷电路板的编号C、脱开GPS卫星导航仪的外壳D、关机111、利用GPS卫星导航仪定位,在地平线7°.5以上,至少可以看见()颗卫星:A、3B、4C、5D、6112、在GPS卫星导航系统中CA码的码率为:A、1602兆赫B、1246兆赫C、1.023兆赫D、10.23兆赫113、MX5400GPS卫星导航仪可显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加速度,船在抛锚时应置选用:A、0.00/0.00B、0.10/0.00C、0.35/0.00D、0.20/0.00114、GPS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坐标系:A、TOKIYO 1841B、OSGB 1936C、WGS84D、WGS72115、GPS卫星导航仪定位GDOP的数值是()好:A、多B、少C、大D、小116、GPS卫星导航仪显示RMTPOS字符表示:A、GPS卫星定位B、推算定位C、遥控制源遥控定位D、组合导航定位117、GPS卫星导航系统所发射的信号频率是:A、1575.42兆赫B、1602兆赫C、1246兆赫D、399.968兆赫118、GPS卫星导航系统是()导航系统:A、近距离B、远距离C、中距离D、全球119、GPS卫星导航仪内的锂电池通常应该在()年更换:A、1B、2C、3D、4120、GPS卫星导航仪可为()定位:A、水上、水下B、水下、空中C、水面、海底D、水面、空中121、GPS卫星导航仪定位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A、卫星几何图形B、测距误差的大小C、操作者的熟练程度D、卫星几何图形与测距误差的大小122、GPS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全球、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导航:A、不实时B、近于实时C、水下、水面D、水下、水面、空中123、GPS卫星导航仪定位误差的大小与卫星几何图形及测距误差的大小有关:伪测距误差×HDOP为()误差:A、位置B、水平位置C、高程D、钟差124、GPS卫星导航系统由()部分组成:A、2B、3C、4D、5125、卫星的导航范围可延伸到外层空间,指的是从:A、地面B、水面C、近地空间D、A+B+C126、GPS卫星导航系统分为距离型、多普勒型和距离多普勒混合型系指按()分类:A、工作方式B、工作原理C、测量的导航定位参量D、用户获得的导航定位数据127、卫星测距定位意指确定船位的方法是测量:A、用户到卫星的距离B、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差C、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和D、A+B+C128、GPS卫星导航仪测得的距离不是用户到卫星的真正距离,其中包括:A、卫星时钟偏差B、信号传播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C、用户时钟偏差D、A+B+C129、GPS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A、多普勒B、测距C、有源D、测角130、GPS卫星导航系统发射的L信号的频率由()码调制:1A、PB、Y和PC、CAD、CA和P131、单通道GPS卫星导航仪系指:A、选择GPS卫星L信号的频率 B、选择GPS卫星CA码信号1C、GPS卫星导航仪用一个接收通道D、选择GPS卫星P码信号132、商船上用得最多的GPS卫星导航仪是()GPS卫星导航仪:A、单通道、单频、CA码、时序型B、双通道、单频、CA码、时序型C、单通道、单频、CA码、多路复用型D、多通道、双频、CA码和P码、连续型133、船在营运航行或停泊期间,日常关机后的启动,称为GPS卫星导航仪的()启动:A、热B、冷C、紧急D、日常134、海洋船利用GPS卫星导航仪进行二维定位时,至少选择()颗GPS卫星:A、3B、4C、6D、11135、用GPS卫星导航仪定位时,若提供的历书的时间很久或定位误差明显偏大则应该:A、停止使用B、按操作步骤清除内存C、工作状态置于高状态D、强制启用或停用某颗卫星136、单频GPS卫星导航仪定位精度为:A、15~30米B、0.05~0.1海里C、1米D、100米137、GPS卫星信号波的调制信号是:A、CA码B、P码C、P码和CA码D、H码138、GPS卫星导航仪电离层折射误差主要在:A、经度方向B、纬度方向C、两极D、赤道附近139、GPS卫星导航仪所输入的天线高度是指从()至GPS卫星导航仪天线的高度:A、大地水准面B、平均海面C、船舶吃水线D、船舶甲板140、GPS卫星导航仪船位更新的时间间隔为()秒:A、3~5B、10~30C、1D、46~49141、GPS卫星经过某一地区上空,每天约提前()分钟:A、3B、4C、3~5D、30答案1、 B2、 B3、 A4、 D5、 C6、 C7、 B8、 A9、 C 10、 C 11、 D 12、 C 13、 B 14、 C 15、 A 16、 B 17、 D 18、 D 19、 B 20、 A 21、 A 22、 B 23、 C 24、 A 25、 B 26、 C 27、 D 28、 B 29、 C 30、 B 31、 D 32、 A 33、 B 34、 C 35、 D 36、 B 37、 A 38、 D 39、 B 40、 C 41、 B 42、 C 43、 A 44、 D 45、 C 46、 D 47、 C 48、 B 49、 A 50、 C 51、 B 52、 A 53、 B 54、 B 55、 C 56、 D 57、 D 58、 B 59、 A 60、 A61、 B 62、 C 63、 D 64、 A 65、 B 66、 D 67、 A 68、 B 69、 C 70、 A 71、 B 72、 B 73、 B 74、 D 75、 B 76、 D 77、 C 78、 B 79、 B 80、 D 81、 D 82、 D 83、 C 84、 D 85、 A 86、 D 87、 A 88、 D 89、 D 90、 A 91、 A 92、 C 93、 A 94、 A 95、 C 96、 C 97、 D 98、 D 99、 C 100、D 101、A 102、C 103、B 104、C 105、D 106、D 107、C 108、C 109、B 110、D 111、B 112、C 113、A 114、C 115、D 116、C 117、A 118、D 119、D 120、D 121、D 122、B 123、B 124、B 125、D 126、B 127、D 128、D 129、B 130、D 131、C 132、A 133、D 134、A 135、B 136、D 137、C 138、D 139、B 140、C 141、B。
RTK基础知识RTK作为现代化测量中的测绘仪器,已经非常普及.RTK在测量中的优越性也是不言而喻.为了能让RTK的优越性能在使用中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了能让RTK使用人员能灵活的应用RTK,我认为R TK使用人员必须了解以下的基本知识:1.GPS的概念及组成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建立的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和测速;另外,利用该系统,用户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
GPS计划始于1973年,已于1994年进入完全运行状态(FOC[2]) 。
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所组成: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这些 GPS工作卫星共同组成了 GPS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可用于导航的卫星,3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
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倾角为55° 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恒星时。
每颗GPS工作卫星都发出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
GPS用户正是利用这些信号来进行工作的。
控制部分GPS的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这些跟踪站又被分为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
主控站有一个,位于美国克罗拉多 (Colorado)的法尔孔(Falcon)空军基地,它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它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发布指令,当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调度备用卫星,替代失效的工作卫星工作;另外,主控站也具有监控站的功能。
监控站有五个,除了主控站外,其它四个分别位于夏威夷(Hawaii)、阿松森群岛(Ascencion)、迭哥伽西亚(Diego Garcia)、卡瓦加兰(Kwajalein),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的工作状态;注入站有三个,它们分别位于阿松森群岛 (Ascencion)、迭哥伽西亚(Diego Garcia)、卡瓦加兰(Kwa jalein),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出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数等注入到卫星中去用户部分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