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及选择题 国际贸易双语

名词解释及选择题 国际贸易双语

名词解释及选择题 国际贸易双语
名词解释及选择题 国际贸易双语

名词解释及选择题

1.International Trade:

2.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Given certain conditions and assumptions, including full adjustment to a new long-run equilibrium, an event that changes product prices in a country unambiguously has two effects:

It raises the real return to the factor used intensively in the rising-price industry;

It lowers the real return to the factor used intensively in the falling-price industry. 3. Intra-industry Trade: two-way trade in which a country both exports and imports the same or very similar products (product varieties that are such close substitutes that they are classified within the same industry)

4. Balanced growth: the ppc shifts out proportionately so that its relative shape is the same.(production-possibility curve)

5. Biased growth:the ppc shifts out inproportionately, skewing toward the faster-growing product. (the expansion favors producing proportionately more of one of the products)

6. Immiserizing Growth:Growth that expands the country’s willingness to trade can result in such a large decline in the country’s TOT that the country is worse off. Three crucial conditions:

The country’s growth must be strongly biased toward expanding the country’s supply of exports, and the increase in export supply must be large enough to have a noticeable impact on world price.

The foreign demand for the country’s exports must be price inelastic.

Before the growth, the country must be heavily engaged in trade.

7. Tariff:is a tax on importing a good into a country, usually collected by customs officials at the place of entry.

8. Specific tariff: is stipulated as a money amount per physical unit of import, such as dollars per.

9. The 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of an individual industry is defined as the percentage by which the entire set of a nation’s trade barriers raises the industry’s value added per unit of output.

10. National optimal tariff is the tariff that creates the largest net gain for the country imposing it. For a large country, this optimal tariff lies between no tariff and

a prohibitive tariff.

11. A nontariff barriers (NTB) to import is any polic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reduce imports, other than a simple tariff on imports.

12. Import quota is a limit on the total quantity of imports of a product allowed into the country during a period of time.(for instance, a year)

13. A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 is an odd-looking trade barrier in which the importing country government compels the foreign exporting country to agree

“voluntarily” to restrict its exports to this country.

14. A domestic content requirement mandates that a product produced and sold in

a country must have a specified minimum amount of domestic production value, in the form of wages paid to local workers or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produced within the country.

15. Incentive distortions are gap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social benefits or costs of an activity.

16. Dumping is selling exports at a price that is less than normal value (or fair market value), which means the price is lower than the price in the home market or the full average cost of production.

17. Predatory dumping occurs when a firm temporarily charges a low price in the foreign export market, with the purpose of driving its foreign competitors out of business. Once the rivals are gone, the firm will use its monopoly power to raise prices and earn high profits.

18. Export subsidies are various forms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provided by government to benefit their exporters.( direct& indirect)

19.If the importing country can show the existence of a prohibited or actionable subsidy and harm to its industry, it is permitted to impose a countervailing duty, a tariff used to offset the price or cost advantage created by the export subsidy.

20. Trade embargoes: Some countries discriminate completely against certain other countries, usually because of a policy dispute.

21. Common market: a kind of trade bloc, in which members allow full freedom of factor flows( migration of labor and capital) among themselves in addition to having a customs union

《国际贸易原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出口和进口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净出口,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所占的比重。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7.国际分工是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的延伸,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结果。 8.企业不通过国内中间商(或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客户的一种进入世界市场的方式称 为直接出口。 9.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接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就是这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10.挑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为了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11.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类。 12.对外贸易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贸易商品(服务)政策;对外贸易关税政 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13.根据主张的差异,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C )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 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B)。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D)。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贸易学名词解释-净进口

国际贸易学名词解释-净进口

贸易:国际之间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交换。国际贸易:国家或地区之间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额: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的总和。 贸易差额(顺差、逆差):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对外贸易条件: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一单位商品 能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的比 例,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效益如 何,通常用该时期出口价格指数 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 出口价格指 数 TOT=----------- ---X100 进口价格指 数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之内进出口商品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 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三国间贸易: 第三方贸易:中间商利用其从事国际贸易的经 验、技术、商务关系或地理上的优 越地位,对出口国(第三国)供应 商以买方地位,面对进口国(进口 商)以卖方地位,分别签订买卖合 同,货物则由出口国(第三国)直 接运送至进口国,中间商仅以文件 处理(document process)方式达 成贸易,并赚取差价行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 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 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 示。 易货贸易: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现汇贸易:以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国际贸易额: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出口或进口总额。

国际贸易量: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排 除了价格波动的影响,反映了国际 贸易的实际规模。 贸易条件:是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用来 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 对以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反 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 条件指数表示。 对外贸易依存度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 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和继续,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 基础。 垂直型分工: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 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 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水平型分工: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 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交 换,参与国消费者可以得 到的商品数量,要大于各

国际贸易选择题 (2)

13.我国某进出口公司收到外商来电称“接受你方8月10日发盘,降价3%”,此来电属于( C ) A.邀请发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28.在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卖方开立的载有货物名称、数量、价格等内容,作为买卖双方交接货物和结算货款的主要单证是( C ) A.汇票 B.海运提单 C.商业发票 D.保险单 13.我国某进出口公司收到外商来电称“接受你方8月10日发盘,降价3%”,此来电属于( C ) A.邀请发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14.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界限是( C ) A.装运港船边 B.进口国目的地 C.装运港船舷 D.指定目的港 28.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海洋运输,则在用于结汇的备种单据中最重要的是( A ) A.提单 B.装运单 C.保险单 D.装运通知单 8.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的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称为(A) A.贸易协定 B.贸易议定书 C.支付协定 D.通商航海条约 9.只在缔约国一方的中央银行开立清算账户,称为(C) A.双边账户 B.多边账户 C.单边账户 D.存款账户 10.按参加国经济发展水平分,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形式,称为 (A) A.纵向一体化 B.水平一体化 C.动态一体化 D.静态一体化 10.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分,经济一体化可分为部门一体化和( D ) A.水平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计划型一体化 D.全盘一体化 17.国际贸易中,机器、电器和仪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最适用的品质表示方法为( D ) A.凭样买卖 B.凭等级买卖 C.凭标准买卖 D.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 20.在国际运输中,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适用的运输方式是( C ) A.铁路运输 B.海洋运输 C.航空运输 D.公路运输 21.我国一般采用的计算装卸时间的规定方法是( D ) A.日 B.连续日 C.累计24小时好天气工作日 D.连续24小时好天气工作日 15.中性包装是指在包装上( D ) A.既标明生产国别、地名,也标明厂商名称 B.标明生产国别、地名,但不标明厂商名称 C.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但标明厂商名称 D.既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也不

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习题参考答案 一、将下列外贸术语英文名称和中文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1.Warning Mark 5.警告性标志 2.Customary Tare 2 习惯皮重 3.Bulk Cargo 1.散装货 4.Sale by Brand 4.凭品牌买卖 5.Trade Mark 3.商标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三、填空题(请在各小题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词句) 1.看货成交看样成交 2.净重 3.溢短装的数量溢短装的价格溢短装的选择权 4.实际皮重平均皮重习惯皮重约定皮重 5.品质机动幅度品质公差 6.交货品质与样品大致相同 7.定牌无牌 8.收货人名称参考号码目的地件数号码 9.690 691 692 693 694 695 10.1016 907.2 四、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B 2.D 3.B 4.C 5.D 6.A 7.A 8.B 9.B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五、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答案不少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答案)1.ABCD 2.ABC 3.ABC 4.BD 5.ABCD 6.ABC 7.ABD 8.CD 9.AC 10.ABC 11.ACD 12.BD 13.ABC 14.ABC 15.AC 六、翻译并解释下列名词 1.Gross for Net 以毛作净:实际上就是以毛重作为净重计价,常用于低值农产品。 2.Duplicate Sample 复样:凭卖方提供的样品进行交易磋商和订立合同,并以卖方样品作为交货质量的依据,称“凭卖方样品买卖”。在向国外客户寄送代表性样品时,应留存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

国际贸易原理复习题·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用以反映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答: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系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答: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离开国境的商品总额为总出口额,进入国境的商品总额为总进口额,总贸易额在数量上等于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 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离开关境的商品总额为专门出口额,进入关境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总额为专门进口额,专门贸易等于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 答: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通过第三国转卖而成。即使商品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只要生产国与消费国未直接交易而是通过第三者转卖的,也属转口贸易。 间接贸易:指商品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时通过第三国转口的买卖。对生产国和消费国来说,这种买卖属于间接贸易,对第三国来说,也可称为转口贸易。 答: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商品与劳务的对外交换活动就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看,这种活动就是国际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狭义):国际服务贸易是各国或地区之间跨越国境的服务提供和接受。按照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广义):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答: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答: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产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并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前提。 答: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所以贸易条件又叫“进出口交换比价”,简称“交换比价”。由于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种类繁多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因此通常用一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其公式为: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国际贸易练习题_答案

《国际贸易》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 1、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见下图。 (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国家之间需求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林德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的,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和特点的理论。格鲁贝尔等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4)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第2章国际贸易政策 1、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什么? 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2、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 3、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 (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7)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4、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保护的对象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已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保护的措施不只限于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 (4)保护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5)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5、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2)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3)不同商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同 第3章国际贸易措施 1、关税是指什么?

2017年国际贸易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国际贸易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承兑是()对远期汇票表示承担到期付款责任的行为。 A、付款人 B、收款人 C、出口人 D、开证行 2、信用证上若未注明汇票的付款人,根据《UCP500》的解释,汇票的付款人应是()。 A、开证申请人 B、开证行 C、议付行 D、出口商 3、一张每期用完一定金额后,需等开证行通知到达,才能恢复到原金额继续使用的信用证是()。 A、非自动循环信用证 B、半自动循环信用证 C、自动循环信用证 D、有时自动,有时非自动 4、香港某公司出售一批商品给美国ABC Co.,美国银行开来一份不可撤销可转让信用证,香港某银行按香港公司委托,将信用证转让给我进出口公司,如信用证内未对转让费作明确规定,按惯例应由()。 A、我某进出口公司负担 B、香港某公司负担 C、美国ABC Co.负担 D、香港某银行负担 5、L/C 与托收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其全套货运单据应()。 A、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 B、随托收项下的汇票 C、50%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50%随托收项下的汇票 D、单据与票据分列在信用证和托收汇票项下 6、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的远期汇票对收款人最为有利。 A、出票后若干天付款 B、提单签发日后若干天付款 C、见票后若干天付款 D、货到目的港后若干天 7、信用证经保兑后,保兑行()。 A、只有在开证行没有能力付款时,才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 B、和开证行一样,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 C、需和开证行商议决定双方各自的责任 D、只有在买方没有能力付款时,才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 8、出口人开具的汇票,如遭付款人拒付时()。 A、开证行有权行使追索权 B、保兑行有权行使追索权 C、议付行有权行使追索权 D、通知行有权行使追索权 9、信用证的第一付款人是()。 A、进口商 B、开证行 C、议付行 D、通知行 10、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规定,汇票的付款人为开证行,货物装船完毕

国际贸易原理复习题开放本科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国际贸易原理》期末 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2、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4、易货贸易:指一国和另一国用货物相互交换的一种贸易方式。 5、转移价格:又称调拨价格,指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在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商品时所采用的价格。 6、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7、多边出口管制:是指几个国家政府为了共同的政治与经济目的,通过一定方式建立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商讨和编制多边出口管制货单和出口管制国别,规定出口管制办法等,以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措施。 8、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9、自由经济区:是一国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在国内适当地区专门划出一定范围,实行豁免海关管制,减免税收等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 10、最惠国待遇:又称“无歧视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 11、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阻碍作用的政策措施。该定义中的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仅仅增加国外的服务生产者的负担,并且"壁垒"(barrier)指国际贸易政策中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体现的形式。 12、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政策允许货物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国际价值规律作用下,可以刺激竞 1 / 8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3、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 4、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又称输入贸易。 5、过境贸易是指外国商品途经本国,最终销售地为第三国的贸易,又称通过贸易。 6、总贸易是以国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即总出口,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总贸易额在数量上等于总出口与总进口之和。 7、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列为出口即专门出口,进入关境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列为进口即专门进口。 8、有形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 9、无形贸易也称无形商品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 10、直接贸易是指贸易商品从生产国直接运销到消费国,没有第三方参与的贸易活动。 11、间接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或其他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12、转口贸易,又称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语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通过第三国转卖而成。

13、陆路贸易是指采用汽车、火车和管道等陆路运输方式的贸易。 14、海路贸易是指利用各种船舶通过海洋运输商品的贸易。 15、空运贸易是指利用飞机运送商品的贸易。 16、邮购贸易是指采用邮政包裹的方式寄送货物的贸易。 17、现汇贸易又称自由结汇贸易,是指在国际商品买卖中,以货币作为偿付工具的贸易方式。 18、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是指货物经过计价,作为偿付工具的贸易方式。 19、对外贸易额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20、国际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贸易总额,也称国际贸易值。 21、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22、贸易值又叫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各国一遍都用本国货币表示。 23、贸易量是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来表示进出口商品的规模。 24、贸易条件一般只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所以贸易条件又叫进出口交换比价,简称 交换比价。 2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各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26、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各洲、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各洲、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商 品流通的水平。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 1、1.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真正贸易规模的指标为()(分数:1分) A. 对外贸易额 B. 对外贸易量 C. 贸易条件 D. 贸易差额 正确答案:B 2、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标准统计进出口。(分数:1分) A. 关境 B. 国境 C. 货物进出口 D. 服务进出口 正确答案:A 3、货币差额论的代表人物是()。(分数:1分) A. 托马斯?孟 B. 亚当?斯密 C. 威廉?斯塔福 D. 李斯特 正确答案:C 4、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是()。(分数:1分) A. 重商主义 B. 绝对成本说 C. 比较成本说 D. 要素禀赋说 正确答案:D 5、世界市场上通过供求公开竞争而形成的价格是()。(分数:1分) A. 封闭市场价格 B. 调拨价格 C. 内部价格 D. 自由市场价格 正确答案:D 6、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非歧视、非互惠关税为()关税。(分数:1分) A. 正常 B. 优惠 C. 约束 D. 普惠制 正确答案:D 7、下列不属于直接非关税壁垒的是()。(分数:1分) A. 进口押金制 B. 进口配额制 C. 进口许可证 D. “自动”出口限制 正确答案:A 8、下列不属于直接非关税壁垒的是()。(分数:1分) A. 进口押金制 B. 进口配额制 C. 进口许可证 D. “自动”出口限制 正确答案:A 9、接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大的国家与地区间所组成的一体化是()。 A. 垂直经济一体化 B. 水平经济一体化 C. 部门经济一体化 D. 全盘经济一体化 正确答案:B 10、中国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数:1分) A. 1945年 B. 1995年 C. 2000年 D. 2001年 正确答案:D 11、《2010年通则》中买方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是()。(分数:1分) A. EXW B. CIF C. DES D. DDP 正确答案:A 12、凡凭样品买卖,如合同中无其他规定,则卖方所交的货物()。(分数:1分) A. 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 B. 许可合理的公差 C. 必须与样品一致 D. 可以与样品不同 正确答案:C 13、我出口机器一批,合同规定应符合ISO9001,这种规定品质的方法是()。(分数:1分) A. 凭规格买卖 B. 凭等级买卖 C. 凭标准买卖 D. 凭说明书买卖 正确答案:C 14、某外商欲购我“飞龙”牌电扇,但要求改用“赏月”商标,并不得注明产地和厂商名称。外商这一要求属于( )。

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是询盘、发盘、还盘和_接受四个环节;其中发盘和接受是达成交易、合同成立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环节和必经的法律步骤 2._重合同守信用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 3.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商品的作价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固定价格、非固定价格和价格调 整条款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 1.期货交易( B ) A.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B.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按交易所规定的开市时间交易 C.必须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但没有时间规定 D.必须在交易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但交易不限于交易所内 2、FOB、CIF、CFR与其他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是( A ) A.以装运港船舷作为划分风险的界限B.象征性交货 C.卖方办理保险 D.买方负责安排运输工具 3.销售包装的作用是(C ) A.防止出现货损货差B.保护商品 C.促销 D.B和C 4、按《公约》的解释,如违约的情况尚未达到根本性违反合同的程度,则受害的一方( C )。 A.只可宣告合同无效,不能要求赔偿损失 B.只能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C.不但有权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而且可宣告合同无效 D.可根据违约情况选择以上答案 5、相对卖方而言,( A )术语的货价高些。 A. CIF B. FCA C. FOB D.EXW 6.独家代理和包销两种贸易方式,( A ) A.前者是委托代理关系,后者是买卖关系 B.前者是买卖关系,后者是委托代理关系 C.都是委托代理关系 D.都是买卖关系 7.汇票根据( A )不同,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A.出票人 B.付款人 C.受款人 D.承兑人 8.L/C与托收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其全套货运单据应(B ) A.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B.随托收项下的汇票 C.50%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50%随托收项下的汇票

国际贸易英文重点名词解释整理

(1)Immiserizing growth:the situation where a nation’s terms of trade deteriorate so much as a result of growth that the nation is worse off after growth than before,even if growth without trade tends to improve the nation’s welfare. (2)H-O theory: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a) a nation exports commodities intensive in its relatively abundant and cheap factor and (b) international trade brings about equalization in returns to homogeneous factors across countries. (3)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the part of the H-O theory that predicts,under highly restrictive assumptions,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will bring about equalization in relative and absolute returns to homogeneous factors across nations. (4)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it postulates that free international trade reduces the real income of the nation’s relatively scarce factor and increases the real income of the nation’s relatively abundant factor. (5)Specific-factors model:the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 change in commodity price on the returns of factors in a nation when at least one factor is not mobile between industries. (6)Leontief paradox:the empirical finding that U.S. Import substitutes were more K intensive than U.S. Exports.this is contrary to the H-O trade model,which predicts that ,as the most K-abundant nation,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import L-intensive products and export K-intensive products. (7)Differentiated products:the somewhat different products(such as automobiles)produced by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in the same industry or general product group. (8)Intra-industry trade: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of the same industry or broad product group. (9)Product cycle model:the hypothesis,advanced by Vernon,that new products introduced by industrial nations and produced with skilled labor eventually become standardized and can be produced in other nations with less skilled labor. (13)optimum tariff: the tariff that maximizes the net benefit resulting from improvement in the nation’s terms of trade against the negative effect resulting fro m reduction in the volume of trade. (14)Terms of trade effect of a tariff: the reduction in the price of the import commodity that results when a large nation imposes an import tariff. (15)Nominal tariff: A tariff calculated on the price of a final commodity. (16)Rate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The tariff calculated on the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 commodity. (17)Rybczynski theorem: postulates that at constant commodity prices,an increase in the endowment of one factor will increase by a greater proportion the output of the commodity intensive in that factor and will reduce the output of the other commodity. (18)Customs union: removes all barriers on trade among members and harmonizes trade policies toward the rest of the world. (19) external economies:Economists define external economies as productivity gains and costs reductions that an individual firm reaps from the expansion of other firms in the same industry. (20)Export subsidies: the granting of tax relief and subsidized loans to potential exporters,and low-interest loans to foreign buyers of the nation’s exports. (21)Trade gain: the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in each nation resulting from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and trading. (22)Absolute advantage: the greater efficiency that one nation may have over another in

国际贸易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国际贸易》考试试卷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从价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从价税额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 2、世界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3、根据总贸易体系规定,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额,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 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4、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5、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6、关税是海关直接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但它仍是间接税。(√) 7、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就不能对另外一个人也是好事(╳)。 8、贸易会降低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价格。(√) 9、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采取的价格。(√) 10、如果一国的人口比较多,那么该国一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D )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2、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机会成本学说 D.边际成本学说 4、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了(B ) A. 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 B.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C. 制定某些经济社会政策

D.货物的自由流动 5、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 ) A. 10% B. 11% C. 12% D. 9% 6、经济同盟与共同市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C ) A.实现货物的自由移动 B.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 C.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D.政策完全一致 7、在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保护作用的税收是(B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选择税 D.混合税 8、贸易顺差是指(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9、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为(A ) A. 1.2 B. 0.83 C. 1.1 D. 1.3 10、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11、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 A. 2001年11月9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1999年11月15日 12、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的日期为(C )

国际贸易全套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际贸易属于() A.历史范畴 B.社会范畴 C.哲学范畴 D.经济范畴 2. 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国际贸易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 各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取决于() A. 国家性质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生产方式 4. 下列哪项不仅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对外贸易的规模,便于把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由此计算各个时期定期的或环比的物量指数。() A. 价格指数 B. 贸易量 C. 贸易额 D. 贸易结构 5. 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指() A.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B.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进出口货易量 6. 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出现在下列哪一社会形态()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 下列哪一项在世界贸易中是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A.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社会主义国家 D.美国 8.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以表示对外贸易的是() A. 国际贸易 B. 转口贸易 C. 海外贸易 D.货物贸易 9. 关于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我国采用的是() A. 国际贸易额 B.国际贸易量 C.总贸易体系 D.专门贸易体系 10. 下列指标中,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贸易差额 二、多项选择题 1. 列入总进口的项目有() A. 供国内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 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进入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D.从海关保税仓库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E.从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2.列入总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从国化货物的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3.列入专门进口的项目有() A.供国内消费或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 B.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C.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区退出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 D.进入自由区的进口货物 E.进入海关保税仓库的进口货物 4.列入专门出口的项目有() A.本国产品的出口 B.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C.本国化货物出口 D.从自由区出口的货物 E.从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的货物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会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地理位置 B.经济互补性 C.国际分工的形式 D.贸易政策 E.运输条件 6.就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来说,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对外贸易的困难比国内贸易多 B.从交易过程来看,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着明显的区别 C.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经营目的不一样 D.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E.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风险大 7.下列国家中,采用总贸易体系统计国际货物贸易的国家有()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E 澳大利亚 8.对外贸易构成可以反映出该国的() A.经济发展水平 B. 产业结构状况 C.服务发展水平

电大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1. 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 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2. 自由经济区:是一国为了发展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在国内适当地 区专门划出一定范围,实行豁免海关管制,减免税收等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 3. 不等价交换,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以高于或低于商品的国际 价值的价格进行商品交换,实现价值转移以从中进行国际剥削的现象.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交换所得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物化劳动量是不相等的.不等价交换的基础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资本主义国际生产关系. 4.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 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关税,就叫差价税. 成本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 度,利用外汇买卖的差异,间接的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 5.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6. 出口向导也称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 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如加工的初级产 品、半制成品和工业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的发展。7. 出口信贷是一国为了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由本国银行提供的一种 优惠贷款。 8. 从价税是按照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计算公式为: 税额=商品总值 ×从价税率 9.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部 分,所以也称为进出口贸易或输出入贸易。 10. 对外贸易乘数原理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将凯恩斯的驼子乘数原理 运用国际贸易的分析中而得出的原理,分析的是一国的对外贸易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1. 对外贸易量:为剔除价格变动对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的影响,确 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往往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价格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单纯反映对贸易的量,就叫对外贸易量. 12.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值 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13.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系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对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率,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名词解释整理

进出口贸易实务 1. 法定重量(legal weight):纯商品的重量加上直接接触商品的包装材料,如内包装等的重量,即为法定重量。 2. 对等样品(counter sample):在实际业务中,如卖方认为买方来样供货没有切实把握,卖方可根据买方来样仿制或从现有货物中选择品质相近的样品提交买方。这种样品称“对等样品”。 3. 经销(distributorship):指出口企业与国外经销商达成书面协议,主要规定经销商品的种类、经销期限和地区范围,利用国外经销商就地推销商品的一种方式。 4. 公量(conditioned weight):在计算货物重量时,使用科学方法,抽去商品中所含水分,再加标准水分重量,求得的重量称为公量。 5. 仲裁(arbitration):指买卖双方达成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交给双方所同意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award),而这个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双方必须遵照执行。 6. 单独海损(particular average):指除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即被保险货物遭遇海上风险损失后,其损失未达到全损程度,而且该损失应由受损方单独承担的部分损失。 7. 推定全损(constructive total loss):指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损后,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者为避免发生实际全损所支付的费用与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也就是恢复、修复受损货物并将其运送到原订目的地的费用将超过该目的地的货物价值。 8. 拼箱货(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LCL):指货量不足一整箱,需由承运人在集装箱货运站(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CFS)负责将不同发货人的货物拼装在一个集装箱内,货到目的港或目的地后,由承运人拆箱后分拨给各收货人。 9. 索赔(claim):指买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违约致使其遭受损失而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要求损害赔偿的行为。 10. 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所谓溢短装条款,就是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 11. 发盘(offer):又称发价,在法律上称为“要约”,是买方或卖方向对方提出各项交易条件,并愿意按照这些条件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一种肯定的表示。 12. 集装箱运输(container transport):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 13.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推迟履行合同,对方无权要求赔偿。 14. 中性包装(neutral packing):指在商品上和内外包装上不注明生产国别的包装。 15. 招标(invitation to tender):指不经过一般交易磋商程序,只由一方按照规定条件,公开征求应征人递盘竞争,最后由招标人选定交易对象订立合同的一种交易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