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

——以《伊豆的舞女》为例

[摘要] 日语具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用于生动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和形态,补足了日语形容词数量较少的缺陷,在日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数量上也远远高于汉语的拟声词。由于这个特点,在对它们进行汉译时,就会产生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的问题。本文以高慧勤和叶渭渠的《伊豆的舞女》的中译本为例,探讨拟声拟态词汉译的方法,以求对此类词汇的汉译及日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拟声拟态词直译意译

拟声词,顾名思义是指模拟事物声音的词。例如:“犬がワンワン吠える。”、“背中を後ろからどんとたたかれる”。而拟态词是把并非发出声音的某种状况、动作、感觉等用声音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词。例如:“蝶々がひらひら舞う。”、“目をぱちくりさせる。”日语中拟声拟态词数量之多,使用频率之高,是相对于世界其他语言的一个特点。由于这种特殊性,对它们进行汉译时,往往不能找到一一对应的词汇,故要灵活采用意译。笔者分别考察了高慧勤和叶渭渠翻译的《伊豆的舞女》译文,找出了文中使用的46个拟声拟态词,通过比较这两个译本来探讨拟声拟态词汉译的若干问题。

一、直译的用例

拟声拟态词并非日语的独创,在汉语英语等各种语言中均有存在。只是日语中拟声拟态词数量众多,且使用范围之广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不过,就描摹声音的拟声词而言,在汉译中往往也采用象声词来表示。虽然不是对日语发音的直接汉字化,但是,由于同样描摹大自然的某种声音,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直译。

(1)鳥が止まる枝の枯れ葉がかさかさなるほど静かだった。高译:只有小鸟飞落指头时枯叶发出的沙沙声。/叶译:这时静得只能听见

小鸟停落在枝头上的沙沙声。

(2)私は肌に粟粒をこしらえ、かちかちと歯を鳴らして身ぶるいした。

/高译:我皮肤起来鸡皮疙瘩,牙齿咯咯作响。/叶译:我的肌肤起

了鸡皮疙瘩,牙齿格格作响。

(3)冷たいしずくがぼたぼた落ちていた。/高译:冰凉的水珠吧嗒吧嗒地低落下来。/叶译:冰凉的水滴滴答答地落下来。

(4)女たちが橋を渡ってどんどん二階へ上がってきた。/高译:她们就过了桥,咚咚地跑上楼来。/叶译:姑娘们就过了桥,嘎嘎地登

上二楼来。

例(1)两个译文均翻译为“沙沙”,这虽然并不是对日语“かさかさ”的直接音译,但是符合中国人对树叶响声的描述。例(2)两个译文虽然用字不同,但是汉语发音一致,具备“象声”的作用,可视为同样的翻译。例(3)两个译文用词虽然用字不同,但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例(4),两个译文分别以为“咚咚”和“嘎嘎”。“咚咚”让人联想起光脚急促地在木楼梯上跑动发出的声音,而“嘎嘎”则让人联想起破旧的木楼梯在遭到急促踩踏后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响。显然,原著是想通过声音的急促来表现姑娘们活泼、轻快的样子,而不是想让人想起破楼梯年久失修的嘎嘎响。所以,笔者认为此处“咚咚”胜于“嘎嘎”。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拟声拟态词的汉译,除了要用更贴近自然声音的词来翻译,还必须考虑到上下文以及作者的表达意图。

另外,拟态词也可采用直译的方式。对此,两个译文的处理各不相同。

(1)わけもなく涙がぽたぽた落ちた。/高译:我无端地扑簌簌流下了眼泪。/叶译:我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了。

(2)ぽかんと立っているばあさんの背には、乳飲み子がくくりつけてあった。/高译:老婆婆痴呆呆地站在那里,背上背着一个吃奶的孩子。

/叶译:老婆子呆愣愣站在那里,背上背着一个吃奶的孩子。

(3)一町ばかりもちょこちょこついてきて、同じことを繰り返していた。

/高译:颠颠儿地跟在后面,走出一百来米,一再念叨那两句话。/叶

译:她反复唠叨着同样的话,小跑着跟在我后头走了一町远。

(4)うしろから女たちがばたばた走りよってきた。/高译:几个女的见到我们攀谈,便啪嗒啪嗒从后面跑上前来。/叶译:姑娘们看见我们

两人谈开了,便从后面急步赶了上来。

(5)空想がぽきんと折れるのを感じた。/高译:在山上被老太婆挑起的妄念,扑哧一下,断了。/叶译:我被山上老太婆煽起的遐思,戛然

中断了。

(6)踊り子はするすると近寄ってきた。/高译:舞女痛痛快快地靠近我跟前。/叶译:舞女果然轻快地靠近我。

(7)踊り子はこつんと膝を落とした。/高译:舞女咕咚一下,膝盖着了地。/叶译:舞女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

例(1)中,两种译文不约而同了用了“扑簌簌”这个词。例(2)分别用了“痴呆呆”和“呆愣愣”,虽用字不同,但都是ABB型的词汇,且意思相近。这种ABB型的词汇富有节奏感,即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符合原著生动形象的感觉。例(3)-(6)高译分别为“颠颠儿”、“啪哒啪哒”、“扑哧”、“痛痛快快”,均为叠词或者描摹声音形态的词,可看作拟态词的直译。而叶译分别译为动词的“小跑”、“急步”及副词性的“戛然”、“轻快地”,均不是直译。对照这两种依法,我们不难发现,例(3)“颠颠儿”比“小跑”更形象地表现老婆婆腿脚不方便却因感激我而执意要为我送行的样子,画面感更强。例(4)“啪哒啪哒”也比“急步”更传神地表现了姑娘们轻盈的体态和欢快的神情,更忠实原著,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木屐急促碰撞地面发出的清脆短促的声音,引人入胜。而例(5)由于汉语中没有对应表达思想突然中断的拟态词,高译文处理为象声词的“扑哧”,而“扑哧”虽有“突然”之意,但多表示“突然笑出”,所以,此处不如意译为“戛然”更贴切。同样例(6)“痛痛快快”形式上虽然比较符合原著,但是,“痛痛快快”多用作“尽情、毫不犹豫、不拒绝”之意,所以此处不如“轻快地”更能表现出小舞女既想“我”给她讲故事,又羞于表达的那种矛盾、羞涩的少女情怀。又如例(7),此处要突出的是小舞女的天真无邪,高译的“不由自主”重点在于“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加入了过多的主观的成分,不如直接意译,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虽然高译为象声词“咕咚”,但“咕咚”在汉语中多用为喝水或块状物体落水的声音,既不符合中国人认为的跪地的声音,也不能表现“我”看到她突然跪地的惊讶,不如使用“扑通”一词,能造成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突,使读者身临其境体会到“我”有点诧异又有点过意不去、欣赏又爱怜的的心情。总之,要直译还是意译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而是要根据文章的风格和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