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无金刚烷胺的代谢产物的报道
8
Ribavirin
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O H2N
3 2N
N
4
N1
1-β-D-呋喃核糖基-1H-1,2, 4-三氮唑-3-羧酰胺
HO O
1
OH
OH
9
1-β-D-ribofuranosyl- 1H-1,2,4-triazole-3-carboxamide
利巴韦林(Ribavirin)于1972年由美国加州核酸研究所 首先报道。该研究所J.T.Witkowski等人发现核糖核苷抗 生素吡唑呋喃菌素、间型霉素和焦土霉素除了有抗菌活性 外,在体外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是其抗病毒活性不 高或抗病毒谱很窄。
NH2
HO
N3
HO O
胸腺嘧啶(T)用腺嘌呤(A)、鸟嘌呤(G)、 N 胞嘧啶(C)取代仍有活性,用尿嘧啶 (U) 取代无活性 O N
HO O
O
齐多夫定 Zidovudine(AZT) 取代基活性 F>NH2>H>N3,
硫、磺酰基取代形成醚键 或氧桥活性大为降低 O
HN HO O O N
去羟肌苷 N3Didansine(ddI)
DNA链的3′末端时,不能再进行5′-3′磷酸二
酯键的结合,终止了病毒DNA链的延长。
AZTTP对HIV-1逆转录酶的亲和力比细胞
DNA聚合酶强100倍,故其抗病8
O
酯化、醚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 HN NH2、F取代后活性保持
HO O O N
O O HN HN
N N N O N
合成,使病毒复制与传播受抑制。X-射线晶体衍射也表明, 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 RNA和DNA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