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菌株: (1)酶6、7缺失(为腺嘌呤缺陷型)积累IMP---肌 苷(肝炎辅助药); (2)酶4缺失(为鸟嘌呤缺陷型)积累XMP---黄苷; (3)酶5缺失积累鸟苷。
• 发酵法生产肌苷
(1)肌苷生产工艺 (2)发酵工艺条件: ▪ 碳源为葡萄糖 ▪ 保证充足的氮源 ▪ 磷酸盐的影响 ▪ Mg+、Ca+有促进作用 ▪ 生长因子腺嘌呤或酵母粉要亚适量 ▪ 最适发酵温度为30--34℃,pH6.0—6.2 ▪ 需大风量,高溶氧和低CO2
发酵法生产核苷酸
1、发酵法生产肌苷酸(IMP) 肌苷酸钠是一种高效增鲜剂,在谷氨酸钠(味精)中加
2%,鲜度可增加3倍。因此,在味精中添加肌苷酸钠(或 鸟苷酸钠)后成为第二代特鲜味精。
产氨短杆菌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和肌苷酸 发酵机制:
积累IMP的主要前提:
(1)阻断SAMP合成酶: 即选育缺该酶的菌株(嘌呤缺陷型),发酵前期提供适量
碱水解法生产2',3'-混合核苷酸
RNA结构中的磷酸二酯键对于碱性条件不稳定,很容易生 成2′,3 ' -环状磷酸酯,此环状磷酸酯对碱更不稳定,很易 加水分解生成2',3'-混合核苷酸。取RNA配成3%~3.5% 的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达0.3mol/L浓度,升温至38℃,保 温16~20小时,用6mol/L盐酸中和至pH7.0,从RNA水解 成2′,3'-核苷酸的降解率达95%以上,将2′,3'-混合核 苷酸制成每片含50~100mg的片剂,经临床使用,对非特异 性血小板减少症、对白血球减少症、癌肿的化疗和放疗后的 升白血球均有较好疗效。
后一类药物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肿瘤的 重要手段,也是产生干扰素、免疫抑制的临 床药物。
正式用于临床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有三氮唑 核苷、叠氮胸苷、阿糖腺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