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 形势与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16.99 MB
- 文档页数:22
百家论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政策吴楚婕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系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相关理论跟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制定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政策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好和世界上最成功的民主政策。
本文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首先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提出民族政策的原因;概括了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最后就民族政策取得成果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抗日战争的严峻考验,开创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千秋伟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而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民族政策,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分析(一)积极团结各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共同抗日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神圣领土的那一刻起,中日之间的矛盾便上升为一切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积极抗日成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迫切任务。
因此,党中央适时提出:要积极团结中华各个民族作为统一的抗战力量,并迅速建立起包括全国各个阶段、各个民族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紧接着,我党积极在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抗日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各个少数民族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从而积极参与抗日,收复失地[1]。
(二)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马列主义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主要是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根本原则。
在1935年8月15日,中央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该书中我党指出要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为了进一步将这种精神具体化,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又颁布了《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和《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在两个文件中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指出:肃清大汉族主义压迫政策,实施蒙古民族、回民族在国内政治上的万物按平等[2]。
抗战胜利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十大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全民抗战,提出抗战的战略思想,倡导和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推动和主导全民抗战的战局演进,成为东方主战场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运用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文化武器、精神武器,展示了我党强大的政治优势和战斗力量。
①光辉的著作以毛泽东《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为代表的光辉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思想。
《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科学分析了抗日战争“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四个基本特点,深刻指出这场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有力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坚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论持久战》发表后,周恩来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于1938年5月,堪称《论持久战》的姊妹篇,强调持久战中的游击战不只是战术问题,还有它特殊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游击战争广泛而迅猛的发展。
此外,还有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以及毛泽东在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的讲课、讲演、报告等;周恩来的《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论统一战线》;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半年抗战的经验与教训》;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领导人的著作,为取得全民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②战斗的媒体1937年1月,新华通讯社在延安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通讯社。
形势与政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形势与政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篇一】我见证过困难时期人们居住的窑洞、草棚房、土托木瓦房、一砖到顶瓦房、楼板房、家属楼和精品房,从贫穷落后到如今安逸舒适宽畅住房,不由使人发出感叹:改革开放就是好,人民生活步步高!70年前由于贫穷落后,在白鹿原、八里原、少陵原、神禾原崖畔下,人们掘洞成窑,携家带口窝居在黑暗潮湿的窑洞里。
昔日,每当人们谈起家庭,总会问你家有几面窑(洞) ?即就是给娃娶媳妇,对方也会问并到其家观瞧。
只要儿女长大,父子和乡亲总会依原畔地势挖窑洞,一镢头一镢头地挖,用锨装土到担笼里挑到外面,如此每天挖甚至昼夜挖,汗流浃背辛苦着,为的是早日打造好新窑洞。
挖窑洞既是出力活又是技术活,不单单是抡镢头挖土,还须观瞧正在挖的窑洞地质构造,有无料浆石等石板层;地面是否平整、上方和四周是否圆阔,有无凹凸或挖偏等现象。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为了增加有效高度,窑洞地面多低于场院,因而窑洞光线暗,通风不良且闷热潮湿。
为保暖怕偷农家,将饲养的猪马牛羊等圈养在窑内,其卫生条件更差,夏天蚊蝇臭虫满窑洞......住窑洞的人们最怕窑顶流土裂缝,因为这是窑洞坍塌前的预兆。
天下大雨或消雪天,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头顶上的土塌落......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亲眼目睹了东村一村民被窑洞塌方致死的惨状。
因为贫穷草棚房大多数被贫下中农居住,人们用土打墙或用胡基垒墙,垫角多用河石很少用砖的,因为用砖费用高。
乡当亲友们前来帮忙,各执其事、拉土和泥、工匠们用锯用刨打造椽檩使其光滑平整......四周土墙垒好后再土托木,钉椽于檩条上再苫盖稻草或麦秸等遮挡风雨。
为了省工省料和安全,草棚房多低矮潮湿,因陋就简。
住草棚房的人最怕下雨消雪天,天上大下、屋内小下。
遇到连阴雨天气,屋内大盆小盆瓦罐甚至水桶等器具都用来接棚顶的漏水。
由于草棚的浸染,滴漏的雨水呈淡红色,因雨水不停溅落、地面没有一处干净之地,屋内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随着生活逐步改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托木或砖包墙的庵间、厦房取代了窑洞和草棚房。
2018年形式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形式政策》试题及答案1、为什么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则是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场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毛泽东同志说:抗日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
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侵略者殊死搏斗,激发起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这场战争,使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空前觉醒、空前团结,为民族前途和命运而抗争的意识空前增强。
这种巨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决定了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1980年战争开始,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侵蚀,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个时候的中国,毫无国际地位可言,没有与诸强平等对话的资格。
这种状况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着抗战的展开和胜利而得以提高。
中国政府充分利用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历史契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初步废除了各国由对华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得以初步确立,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显著提高。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加快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步伐。
形势与政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精选5篇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形势与政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篇一】我见证过困难时期人们居住的窑洞、草棚房、土托木瓦房、一砖到顶瓦房、楼板房、家属楼和精品房,从贫穷落后到如今安逸舒适宽畅住房,不由使人发出感叹:改革开放就是好,人民生活步步高!70年前由于贫穷落后,在白鹿原、八里原、少陵原、神禾原崖畔下,人们掘洞成窑,携家带口窝居在黑暗潮湿的窑洞里。
昔日,每当人们谈起家庭,总会问你家有几面窑(洞) ?即就是给娃娶媳妇,对方也会问并到其家观瞧。
只要儿女长大,父子和乡亲总会依原畔地势挖窑洞,一镢头一镢头地挖,用锨装土到担笼里挑到外面,如此每天挖甚至昼夜挖,汗流浃背辛苦着,为的是早日打造好新窑洞。
挖窑洞既是出力活又是技术活,不单单是抡镢头挖土,还须观瞧正在挖的窑洞地质构造,有无料浆石等石板层;地面是否平整、上方和四周是否圆阔,有无凹凸或挖偏等现象。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为了增加有效高度,窑洞地面多低于场院,因而窑洞光线暗,通风不良且闷热潮湿。
为保暖怕偷农家,将饲养的猪马牛羊等圈养在窑内,其卫生条件更差,夏天蚊蝇臭虫满窑洞……住窑洞的人们最怕窑顶流土裂缝,因为这是窑洞坍塌前的预兆。
天下大雨或消雪天,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头顶上的土塌落……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亲眼目睹了东村一村民被窑洞塌方致死的惨状。
因为贫穷草棚房大多数被贫下中农居住,人们用土打墙或用胡基垒墙,垫角多用河石很少用砖的,因为用砖费用高。
乡当亲友们前来帮忙,各执其事、拉土和泥、工匠们用锯用刨打造椽檩使其光滑平整……四周土墙垒好后再土托木,钉椽于檩条上再苫盖稻草或麦秸等遮挡风雨。
为了省工省料和安全,草棚房多低矮潮湿,因陋就简。
住草棚房的人最怕下雨消雪天,天上大下、屋内小下。
遇到连阴雨天气,屋内大盆小盆瓦罐甚至水桶等器具都用来接棚顶的漏水。
忠实履行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军将士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这一重要论述,是习主席对全军官兵牢记根本宗旨、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的殷切要求,也是向全世界作出中国铭记历史警示、捍卫和平发展的庄严昭告,从保障国家和平发展、推进世界和平事业的高度赋予我军职责使命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强军伟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以史鉴今充分认清忠实履行我军职责使命的重大意义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习主席深刻指出:“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
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我军忠实履行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职责使命,既是落后挨打的历史警示,也是和平发展的现实召唤。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总是与军队的强弱休戚相关。
当年日本法西斯蛇欲吞象,妄图侵吞中国,既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恶果,也是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后果。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曾昂首走在世界文明前列,特别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汉唐雄风威而可亲,时和岁丰,河清海晏,协和万邦。
反观近代,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没落,特别是军事落后使泱泱大国沦为“泥足巨人”,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贫弱的旧中国遭到了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入侵,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苦难。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更是使半壁中国几成人间地狱。
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的惨烈抗战,令人为血肉拼搏而感动,同时也为军力落后而痛心。
惨痛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军不强无以卫国,和平乞求不来,落后就要挨打。
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反侵略战争均以失败告终不同,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影响这场战争胜负走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了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形势与政策有关抗战的论文2000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民族团结的力量空前激发,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见证了无比坚韧的中国人民的意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抗战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有关抗战的论文2000字篇一《浅析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内涵》【摘要】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
在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中,中华儿女培育出的全民奋起、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血战到底的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精神和同仇敌忾,相互协作的国际主义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支撑和鼓舞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在继往开来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同样体现在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并形成了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一体的“抗战精神”。
(一)全民奋起,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时,中华儿女都能够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基于它“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的狂妄计划,加紧侵略中国,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从而激化了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改变了中国国内各阶级各党派之间的关系。
中华儿女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认识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只有整个民族都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对日本侵略者“以坚决的抵抗”,[2]才能挽救亡国灭种的危险。
国共两党尽弃前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机电工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题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11月日摘要: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战后新秩序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中国和平崛起重新掌握世界话语权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那么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你肯定知道,这一天的假期就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而放的。
关键词:反法西斯抗日战争70周年阅兵式历史意义一、历史背景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猛烈攻击日本关东军。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日为9月3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为何说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鸦片战争之后,古老的中华帝国已经没有办法遏制西方列强的压迫,那时候的清政府是落后挨打、倍受列强欺凌,我们曾经经历一次次的列强的进攻,而且多次败下阵来。
大家都知道,甲午战争我们遭到惨败,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又引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趋势,洋务新政中积累的财富也都被消耗殆尽。
而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且强迫中国签订的《辛丑条约》,确立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外国军队驻扎于首都周围的地方,撤掉北京沿海的所有炮台,使中国解除了防务,而由于列强对中国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终于被不平等条约体系所束缚,中国一步一步沉沦,逐渐落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过程。
这个历史过程当中,中国人民不会甘心帝国主义侵略的事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反帝活动也日益活跃。
特别是1901年以后,中国国内掀起了各种各样的斗争,拒俄运动、反美运动、收回利权运动、拒英运动、拒法运动,以及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反对签订“中日密约”的运动。
1919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学生和工人运动,反对日本侵占山东,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迫使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新的生产力、新的阶段、新的思想和主义伴随这些斗争在中国出现,使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但是也要注意到,我们一次次的斗争都是很不幸以失败告终的,结束这个失败,使持续失败的局面改善的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我想,由于这个战争的胜利,中国终于废除了列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的锁链,由于这个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这个胜利,中国成了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由于这一胜利,中国赢得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尊重,开始登上了大国活动的国际舞台,摆脱了弱国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