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特征及写作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19.54 KB
- 文档页数:8
人物传记写作方法指导人物传记写作方法指导一、什么是人物传记传记是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也可称为人物传记二、人物传记的种类有哪些传记的种类传记分他传和自传,而他传又包括一般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种1、一般性传记它是以记述史实为主的一种传记,可分为小传、评传、合传等形式,内容上除了记述人物的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的,如《邓稼先》;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如《梵高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做“小传”,如鲁迅的《柔石小传》2、文学性传记它是用较多的文学手段来写人物传记,即在描述人物思想、感情、生活、性格时,使用一定形象化的技巧,所以又称传记文学这种传记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追求文学价值文学性传记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写人一生的,如《董存瑞的故事》;一是写一段人生的,如《少年彭德怀》3、自传它是作者自述生平的文章这类传记往往把自己一生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如《鲁迅自传》就是如此三、人物传记的特点是什么1、真实性写传记首先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准确,不夸大或缩小及生搬硬套,其次感情要真,要求作者真诚、坦率,不受拘束当然文学性传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允许其中有虚构的成分,不过这种再创造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要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真实2、概括性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也就是要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不是面面俱到3、通俗性就是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四、怎样保证人物传记的真实性1、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2、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3、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五、如何写自传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但是,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却不象写人那样简单首先,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层,让人看了之后,觉得那不是你,或者不是完全真实的你这就要求写作自传体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认识自我也许你要问了,我自己还能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在塑造着自己在紧张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慢慢地,可能对自己的成长不那么敏感了,或是感受不那么深刻了,或者,由于环境的左右,自己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渐渐有了偏差写作自传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你要顺着一根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真实地、生动地表达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请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爱好与想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哪些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这么问下来,做个记录,加以整理,一份较为真空的自传体作文就出来了写作自传体作文比其他写人的作文要容易很多这是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但是,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写作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帐,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一年一年的,在哪儿生活,在哪儿上学,在哪儿玩耍,这样的文章不是自传自传中的自己要个性鲜明要紧扣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写作,我爱静还是爱动内向还是外向喜欢看书还是喜欢运动都要在写作中运用准确的事例生动地表达出来自传还有向别人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使人读后留有印象,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这也需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技巧,把自己写好,写活自传中要有事实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但成长的经历已经有了,这在自传中都要较好地反映出来比如,一位作者写到自己现在是环保主义者,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游长城时一位叔叔捡垃圾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后来通过科教片和老师的引导又强化了这一观念,现在,我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加深了这种认识,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积极地参加植树、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所以,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将来我还要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保护环境的行列这篇自传中,作者通过大量事实描述了自己成长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过程,一些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活动让文章十分生动、充实。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归纳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传记的阅读要求1.抓事实:理清思路,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抓精神:概括传主事迹成就,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和精神品质;3.抓评价: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抓手法:分析写作特色 (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5.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传记的表现手法1、引用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的作用:如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2、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三人称(他传):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描写(1)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传主心情; ②展示传主性格;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③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
(3)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作用:刻画传主的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增强传记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如何写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应。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体现真实“志属信史”,志传和史传一样,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十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认真、事真、言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一、广集资料,反复考证。
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详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学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大量的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做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
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因此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详实、真实可靠地资料后,方能动笔,梅林为了写《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的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
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的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抓住了他的毕生精力.二、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指导技巧指导同学们,大家好!你喜欢读传记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
汲取他们的勇气作我们的养料吧!”(《名人传》)司马迁的《史记》,你一定也不会陌生吧?我们读传记,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还能丰富情感,增长智慧。
那些传记作品中的伟大人性及思想光辉,启迪人生,发人深省。
在你读过的传记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呢?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说说传记的特点。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称为“他传”,例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例如《鲁迅自传》。
我们可以试着写一写传记,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传神。
那么,我们在写传记时,要注意一些什么要求呢?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
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例如茨威格写《伟大的悲剧》,严格按照探险队留下的日记等材料,还原斯科特等人的经历,又通过合理的想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英雄气概。
这样就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读者过目难忘。
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
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描写并不多,只撷取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等,就能表现出居里夫人从事科学工作的艰辛和独特的个性气质。
同学们学写传记,可以从写小传入手。
比起一般的传记,小传的记述较简略,篇幅也较短,因此,作者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真实准确。
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
除占有书面材料外,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其次要严格的选择材料。
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
什么是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小传的分类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小传的内容和写作要求: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
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
如写牛顿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
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
动笔时,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
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
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
2. 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
可以适当穿插一点抒情和议论。
3.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
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人物传记不需要特殊的格式,在大标题之后直接正文就可以了,像写作文一样。
主要是内容,要包括:(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八年级人物传记一、人物传记的定义与特点。
1. 定义。
-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它以真实人物为描写对象,旨在展现人物的成长历程、性格特点、成就贡献等多方面内容。
2. 特点。
- 真实性。
- 文学性。
- 虽然基于事实,但传记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作者会运用多种文学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时会使用生动的描写方法。
像描写贝多芬时,可能会通过他独特的发型、充满激情的话语以及弹琴时的动作姿态等方面来展现他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典型性。
- 传记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时代具有代表性意义。
例如海伦·凯勒,她是身残志坚的典型代表,她克服失明失聪的巨大困难,学习知识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
二、八年级常见人物传记作品及人物分析(人教版)- 人物简介。
-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文章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
- 文章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求学经历、回国后的科研工作以及他在艰苦环境下默默奉献的事迹,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具有卓越科学才能的科学家形象。
例如文中提到邓稼先在艰苦的戈壁滩上隐姓埋名,领导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研制核武器,体现了他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 人物简介。
- 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 文章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
- 这篇文章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在“做”方面,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体现了他刻苦钻研的学者风范;在“说”方面,他敢于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他作为民主战士的勇敢和坚定。
- 人物简介。
-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人物传记怎么写?
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详实的资料,熟悉人物一生的活动经历,凡引用的历史资料务必做到准确无误,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
写人物传记必须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
人物形象要完整,基本要素要齐全,如姓名、生卒年、字号、民族、性别、籍贯、党派、主要学历、经历、事业、思想成就、主要著作等。
要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斑瑜互见。
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
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
要掌握重点,不要平铺直叙,事无巨细地都写上。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关于如何写人物传记的一些总结在上一次的作业中,我提到了想要在客户群体中挖掘一些有资历、有阅历的人物,想要为他们写传记的想法,对人物传记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我做了一些相关的了解,希望今天的关于人物传记的一些总结能够在后面的实际操作中有所帮助。
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什么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就是记录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名人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成长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
二、人物传记的几种写作方式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
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
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
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
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
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
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
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三、如何写好人物传记(1)、写好人物传记,必须有丰富的材料作依据;充分反映主人公的曲折人生,是人物传记曾给读者印象至深的内容;写好一个人物传记,除了写他的形,还应写出他的神,即传神。
人物传记特征及写作注意事项定义特征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基本内容人物传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内容要求丰富翔实.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因此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翔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动笔.梅林为了写作《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注意事项要写好人物传记,要把握以下几点:人物本质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物传记就是要写出一定的社会关系造就了一定的人,而这个人又怎样对当时的社会关系施加一定的影响.马克思的论点为人物传记的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也为真实地描述人物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也曾经指出过,编写人物传记必须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描述,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罗卢森堡,希望梅林在写作《马克思传》时,能做到从环境中说明人,从历史中说明环境.如果不顾人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不把人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就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甚至歪曲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即使象杰出的法国作家维雨果,他的《小拿破仑》,由于不理解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一种社会局势,使得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路易波拿巴有可能扮演英雄的角色.马克思说雨果没有觉察到:“当他说这个人表现了世界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时,他就不是把这个人写成小人而是伟人了”.而这,也就是背离了历史的真实了.可见,要写好人物传记,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中,论其世知其人,才能写得典型真实.公允评价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斑瑜互见.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决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期不好,就把前期的功劳一笔勾销,也不能因为做过一些错事,就把其他方面的贡献全部抹煞,而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满怀激情的描写,但对韩信早年的“无行”、“不能治生商贾”、“食从人寄食饮”、“俯出胯下”却并没掩盖而是直书,读者读后反觉真实可信.所以我们写人物传记,一定要从当时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记载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叙述生动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司马迁的《史记》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刻划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马克思也曾为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军事活动家政治家写作小传.他写的《贝尔蒂埃》、《贝尔纳多特》、《布律恩》、《布里昂》,生动记述了拿破仑一世时期法国军事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的群象,其中有贪得无厌、追名逐利之徒;有渴求官职、封号和王位的野心家;有愿为任何制度效劳的不择手段的钻营者.这些小传,既描述人物的特有个性,又提供了拿破仑一世帝国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本质特征,成为传记文章的典范.恩格斯也写过不少人物小传,恩格斯写人物传的杰出之处和马克思一样,在于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同时突出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特征.所以,在他笔下,马克思、燕妮马克思……等人物形象,被活生生地再现出来.所以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既要体现人物的阶级、职业、文化素质、信仰、经历、遭遇及其产生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又要体现同阶级、同职业、同素质、同信仰、同遭遇、同影响而在性格上的差异.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只有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鲜明生动.选材典型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级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并十分自负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叙行录言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例如在《吉鸿昌传》中,作者记述吉鸿昌在1931~1932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歧视华人,特意在自己胸前佩带“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叱咤风云,诸侯惧服.作者通过项羽召见侯将,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动作描写,反衬出项羽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可见动作的描写对记叙人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了具体的行动,才能生动感人.“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见秦始皇出游的壮观时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史记高祖本纪》写刘邦看到这种壮观时却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尽管他们两人的话意思都是羡慕帝王,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性格.人物的诗作、著述(包括文章、书信、日记)和话语一样,是人物思想境界的高度凝结和表露.无不凝聚着人物对客现事物的认识、主张以及所持的态度.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人物的诗作著述,对写活人物,突出性格也是不可少的.讲究文采人物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虽说史志中的人物传记与文学中的人物传记有区别,前者完全是根据历史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后者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在需要生动因而需要文采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因为传者,传也.立人物传记就是为了传于后世,为了“记一方之言,激千秋之爱憎”为了“鉴人明事”.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讲究文采,也是史志中编写人物传记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要求人物传记应当写得有“强烈色彩”、“栩栩如生”.恩格斯认为人物形象应当“光芒夺目”.《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人物传记共同特点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大体上还是前面提到的形式.它们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然而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其相同之处是:人物的真实性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变革,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既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伟人,也有逆历史激流而动的罪人,并有出身、地位、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过一定影响,就会在历史上留了他们的影子.作者,为这些人树碑立传的目的就是要抑恶扬善,“表彰以劝世道,贬斥以戒人心”,两千多年以来,传记作者把崇高的荣誉给予那些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同时对奸臣逆子也进行了无情地诛伐与鞭打.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在内容表达上都力求真实,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并且是非明断,褒贬准确.人物的时代性优秀的传记作者由于做到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所以留在传记中的人物都具有时代的特色.例如同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由于时代不同,传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相一致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即陶渊明),他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与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点――尚清谈和以清高自愉相一致的;而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则是一篇奇人的传略.尽人皆知,明代社会黑暗,特务横行,文字狱大兴,知识分子“动辄得疯”,所以徐文长的一生只能是从不得志到疯,从疯到坐牢至死.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是时代的悲剧.以上二例,传主同是文人,由于时代不同,他们的性格不同,遭遇者不一样.人物的个性读优秀的人物传记,犹如参观罗汉堂.众多泥塑,面目不一,神态各异.一些传记所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由于传记家们懂得和善于处理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结果.区别纪传传记在内容表述上忠于史实和抑恶扬善,是我国人物传记写作的优良传统,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是各种形式的人物传记的共同特点.但是,各种传记在表述方法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首先,志传和纪传不同.一是“纪传”注重在文采方面,特别是在“词藻”上下功夫.有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增强传记的文学性;二是“纪传”在撰写人物时虽然也以事实为根据,同时它又偏重于文学形象的刻划.使历史传记同文学传记合为一体,这就不能不使人物历史的真实性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三是在“纪传”文章的最后都要加上一段评语,如“太史公曰”、“赞曰”等等.作者公开站出来对人物进行评价.以上三点在“志传”中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其次,志传与史传不同.有专家从“志属史体”出发,进一步指出方志传记与历史传记是一样的,属于同一种体裁――史体.但史传可以史论结合,有史有论,志传不能议论,是“寓褒贬于记述之中”.史传手法多样,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先议论、后记事,或者先叙述后议论.而志传只能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过.人物的善、恶、美、丑则需要通过叙述反映出来.应该说志传别于史传,因此在志传的写作中,文字运用就要仔细地斟酌,对传主的是非不能明断,但又要让读者从字行间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