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战略中心型组织
- 格式:pptx
- 大小:552.68 KB
- 文档页数:59
一、BSC体系的发展历程平衡计分卡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诺顿两位创始人于1992正式提出,历经多年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至今已由最初的绩效衡量工具发展为当今全球领先企业最广为应用的战略执行管理工具。
其核心作用是帮助企业对战略进行梳理、转化和分解,促使各部门围绕战略协同一致,并对其执行过程建立起规范的监控、分析、评价与管理机制,最终形成战略流程与运营流程高度协同运作,推进整个组织形成高效的战略中心型组织。
第一阶段:绩效衡量工具1992年-1996年,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与复兴全球战略集团的诺顿博士将平衡计分卡方法主要作为一种绩效衡量的工具介绍给所有管理者。
其核心目的就是要克服传统以单一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的缺点,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全面的衡量企业的业绩,平衡计分卡理论实现财务与非财务、结果与过程、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的有机协调与平衡,为企业/组织的业绩评价带来划时代的革命性变化。
第二阶段:战略绩效管理系统1996年-2001年,通过卡普兰与诺顿的三本书《平衡计分卡》、《战略中心型组织》、《战略地图》的相继出版,平衡计分卡管理体系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绩效评价的工具,而是完善成一套完整的战略绩效管理理论体系。
其核心成果可描述为:突破性业绩=战略地图(描述战略) + 平衡计分卡(衡量战略) + 战略中心型组织(管理战略)。
其背后的基本管理理念是:如果你不能描述,你就难以衡量;如果你不能衡量,你就难以管理。
第三阶段:战略执行系统2001年-至今,从平衡计分卡的第一本书开始实际上卡普兰和诺顿两位大师就已经关注到这种新的绩效衡量工具可以作为管理体系的基石,来驱动战略的执行。
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他们进一步将平衡计分卡发展和完善成为一套战略管理体系。
他们在第二本书《战略中心型组织》中提出了战略管理的五项基本原则,确定了战略管理的整体框架。
在第三本书《战略地图》中针对第二条原则(将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进行拓展,并引入了战略地图这种通用的框架。
《战略中心型组织》读书心得随着***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活动的深入,公司又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战略中心型组织》的学习机会。
通过拜读这本书,战略中心组织,指能够系统地描述、衡量和管理战略的组织。
了解到战略中心型组织用以管理战略执行五个基本原则:①把战略转化为引导操作的行动---***分公司已达成成功执行战略的前提是清晰地描述战略,并把战略沟通给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
***已经建立战略地图,将战略变成每个KPI行动。
绩效管理通常只注意KPI,而不关注他们是否和战略有联系,或者是否支持用以实施战略的重点举措,这是KPI不能取得理想成果的原因之一。
②使组织围绕战略协同化---***分公司高层已关注,在逐步完善中通过协同和聚焦组织内有限的资源才能产生突破性的业绩。
***工应该学习卡普兰和诺顿开发的一系列工具,帮助组织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联系起来。
沟通是组织成功的关键,以达成组织协同。
③让战略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分公司已达成战略管理归根结底使对人的管理,战略必须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因此,必须将战略执行结果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员工能力提升以及激励机制挂钩形成完整的、可持续的战略管理系统。
④ 使战略称为持续性流程---***分公司已达成很多公司平衡计分卡失败,主要是把它当成一场运动,轰轰烈烈后又回到原来的模式中去了,主要原因是惯性和惰性对组织前进的阻力,同时也是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因此,建立平衡计分卡要能够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不断回顾、紧盯整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必须同时监控和评价战略的执行过程并建立基于平衡积分卡的战略执行、检讨报告及会议制度,将对战略的动态管理作为一个流程固定下来。
***已经将平衡计分卡变成营运会议,已经制度化。
高层管理团队会发现,参加会议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通过检讨会议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高层领导推动改革----***分公司已达成***的纬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活动,由最高层董事长和各SBU主管亲自推动,并已列入营运会议,每月亲自主持和检讨,高层领导正在持续推动。
《战略中心型组织》读书报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类型的企业建有不同的组织文化,比如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以文化为中心的组织等。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罗伯特. 卡普兰和戴维. 诺顿两个战略大师合著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中的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
一、学到提到战略,不由就想到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两个描述战略和衡量战略的工具,既然要建立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当然我们肯定要弄明白的就是什么是企业的战略?如何衡量企业的战略,让战略对于执行团队具有可操作性?如何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清晰的了解公司的战略及自己的工作对战略的影响?如何让战略与员工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如何让战略在企业中成为一个持续被关注的流程?基于以上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我们清楚的知道,要想打造一个战略中心型组织,必须遵守以下五大原则:原则一: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原则二:使组织围绕战略协同化原则三:让战略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原则四:使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原则五:高层领导推动变革原则一:把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运用此原则前,我们应首先分析自己所在的企业是盈利型还是非盈利型企业,盈利型和非盈利性企业在绘制战略地图时是有所区别的。
以下我们提到的都默认为盈利型企业。
按照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及个人学习与成长层面,绘制出企业的战略地图,确定各个层面的战略目标及衡量指标,并制定好每个指标的目标值及行动方案。
原则二:使组织围绕战略协同平衡计分卡为业务单元描述和实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框架,然而战略中心型组织要实现其应有的宏伟战略,仅仅是每个业务单元都使用自己的平衡计分卡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大部分的组织都是由业务单元与共享服务单元组成的,为实现运营效果的最大化,所有单元的战略和计分卡应相互协同起来,为了组织的整体战略而服务。
这里的组织协同不仅仅包括企业内部业务单元与共享服务单元的协同,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如合资企业和外部供应商)。
原则三:使战略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传统组织里,员工只关心直属上级分配的工作,绩效的高低也全按照上级工作完成的好坏来评价。
1.谈谈你对绩效的理解。
绩效是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决定组织竞争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般意义上,绩效指的是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对应不同层面的工作活动主体,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不同层面的绩效。
按照被衡量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绩效可以从组织架构层次角度划分为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
个人绩效就是个体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绩效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2.试分析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四个环节,通过控制整个绩效周期中环环相扣的各个环节来达到绩效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组织战略。
绩效管理是为了实现体现组织战略的一系列中长期目标,从而对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进行有效管理,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
3.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绩效评价指在技校周期结束时,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组织群体及个人绩效作出判断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绩效评价的拓展。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绩效评价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绩效管理注重信息的沟通与绩效目标的达成,而绩效评价注重的实践考核和评估;绩效管理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而绩效评价具有滞后性。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关键一环,并且与绩效管理的其他方面紧密相连,只有将绩效评价纳入绩效管理制度之中,才能够对绩效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
4.衡量一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一般应遵循哪些标准?在评价绩效管理系统时,一般应注意五个方面的评价标准⑴战略一致性,战略一致性是指绩效管理系统与组织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程度,理想的绩效管理系统应与组织的战略保持一致,个人的绩效目标能够与组织及部门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
但是,我想讲的是平衡计分卡本身是一个管理工具,任何的管理工具、任何的产品、服务,如果你不创新就会受到淘汰,平衡计分卡为什么能够从92年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使用,就是因为这两位大师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不断的更新创新,92年提出来的时候,是作为一个绩效考核的工具,卡普兰教授有一句名言叫做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
在衡量的过程当中,就不能只衡量财务,因为财务是滞后的,所以提出平衡计分卡这个概念,我不仅要衡量财务,我还要衡量客户、衡量流程、衡量学习成长。
提出来之后作为一个衡量的工具之后,他们又建立了一家公司叫做平衡计分卡协会,把它翻译成中文就听起来是一个协会,它的英文名字是叫全球的咨询机构。
这个全球的咨询机构就是我刚才讲的,你的理论有了以后,你一定在实践上得到验证,在跟企业的工作当中作为咨询顾问,验证完了以后,又回到理论,然后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又回到实际上进行验证。
博意门是他们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他们在全球二十几个国家有分支机构,我们有75个行业实施了平衡计分卡。
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看到现在有一个新的消息,平衡计分卡已经改名了,叫做Palladium,叫做普利达,就是主要把我们建在目前的怎么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战略中心型的组织扩展到企业计分卡这一块崭新的领域。
那么我们和北京大学成立了普利达中心,那么我们的评为是和麦肯锡是一样的。
这是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和我们的关系如何,现在又成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我今天主要讲三大块,第一,为什么我们要来谈战略执行,因为现在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必须要有战略制定,如果没有战略制定,我看到那本书说以前的创业人看的是胆子,现在靠的是脑子,你一定要有战略的思想,所以这个大家就意识到。
但是,我战略制定完了以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这是最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建立战略中心型组织,不管你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都能够很好的以战略为中心,把战略具体落实到行动,有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当然你们也可以想象到我会用平衡计分卡的工具讲到如何建立战略中心型组织;接下来会讲到中国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挑战与成功因素,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的管理工具运用到我们中国的时候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如何将国外最先进的工作能够使本土化更好的应用,结合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是因为平衡计分卡趋势在我们中国有很多的误解,误解的过程当中很多人把它作为绩效考核的工具,没有错,我刚刚说到,在92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刚刚引进来,确实是作为一个绩效考核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