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30.49 MB
- 文档页数:149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篇一:各地植物园设计说明植物园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规划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展览区、科研区、生活管理区。
1.科普展览区目的在于把植物世界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利用植物、改造植物的知识展览出来,供人们参观学习。
主要内容如下。
植物进化系统展览区该区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分目、分科布置,井然有序地反映出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不仅能得到植物进化系统的概念,而且对植物的分类及种、属特征也有概括的了解。
但是往往在系统上相近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生活因子要求不一定相近,在生态习性上能组成一个群落的植物,在分类系统上又不一定相近,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只能做到大体上符合分类系统的要求,即在反映植物分类系统的前提下,结合生态习性要求和园林艺术效果进行布置。
这样做既有科学性,又切合客观实际,容易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经济植物展览区经过搜集以后认为大有前途,经过栽培试验确属有用的经济植物才栽入本区展览,为农业、医药、林业以及园林结合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并加以推广。
布置一般按照用途分区,如药用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橡胶植物、含糖植物等,并以绿篱或园路为界。
抗性植物展览区植物有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溴、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但其抗有毒物质的强弱、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大小常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这就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培育出对大气污染物质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按其抗毒物质的类型、强弱,分组移植本区进行展览,为园林绿化选择抗性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生植物区根据植物有水生、湿生、沼泽生等不同特点以及喜静水或动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深浅的水体里或山石涧溪之中布置成独具一格的水景,既可普及水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岩石园岩石园多设在地形起伏的山坡地上,用地面积不大,利用自然裸露岩石或人工布置山石,配以色彩丰富的岩石植物和高山植物进行展出,并可适量布置一些体形轻巧活泼的休息建筑,构成园内一个风景点。
常用植物造景的四种设计形式造园设计假山、水池、亭、廊虽然是屋顶长沙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应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各类树木、花卉、草坪等所占的比例应在50%至70%。
长沙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植物造景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四种设计形式:1.花坛、花台设计:在有微地形变化的自由种植区,建花坛、花台。
花坛采用方形、圆形、长方形、菱形、梅花形等,可用单独或连续带状,也可用成群组合类型。
所用花草要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与整齐的轮廓。
多选用植株低矮、株形紧凑、开花繁茂、色系丰富、花期较长的种类,如报春、三色堇、百日草、一串红、万寿菊、金盏菊、四季海棠、郁金香、风信子、矮牵牛等。
而花台,是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屋顶平面的台座上,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
也可将花台布置成“盆景式”,常以松、竹、梅、杜鹃、牡丹等为主,并配以山石小草。
2.乔灌木的丛植、孤植:植株较小的观赏乔木以及灌木、藤木,不仅是园林艺术的骨骼,更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角。
所以乔灌木应是屋顶园林中的主体,其种植形式要讲究,以丛植、孤植为主,与大地园林讲究“亭台花木,不为行列”而突出群体美不同。
丛植就是将多种乔灌木种在一起,通过树种不同及高矮错落的搭配,利用其形态和季相变化,形成富于变化的造型,表达某一意境,如玉兰与紫薇的丛植等。
孤植则是将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和优美姿态,花期较长且花色俱佳的小乔木,如海棠、腊梅等,单独种植在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
3.巧设花境及草坪:以树丛、绿篱、矮墙或建筑小品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配置。
花径的边缘,依屋顶环境地段的不同,可以是自然曲线,也可以采用直线,而各种花卉的配置是自然混交。
草坪种植不宜单独成景,而是以“见缝插绿”或在丛植、孤植乔灌木的屋面铺设,以形成“生物地毯”,起到点缀作用。
4.注意配景:除在主景外采用花盆、花桶等,点线地分散组成绿化区域或沿建筑物屋顶周边布置,增加气氛和景观外,应在曲径、草地边和较高的植株下,摆放1至2块形状特异的奇石等,以体现刚柔相济的内涵,收到丰富园林景观的效果。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一、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那么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哪些配置手法,下面跟应届毕业生店铺一起来瞧瞧吧!一、植物空间的营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的手法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和舒适的环境。
在植物配置中,设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法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配置手法。
1.群植手法:群植是指将同类或相似特性的植物集中在一起种植,形成一片颇具特色的植物群。
这种手法可以营造出浓郁的视觉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花色丰富、形态各异的植物,使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化。
同时,群植也能够凸显植物的独特性,突出其特点。
2.直线排列手法:直线排列是指将植物线性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几条平行的直线上。
这种排列方式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植物的立体感。
比如,可以将一些形态高大且有纵向分支的树木沿着道路或入口线性地排列,营造出庄重、大气的氛围。
3.曲线排列手法:曲线排列是指将植物呈曲线形状排列,可以是一条曲线,也可以是多条曲线交错排列。
这种手法能够营造出柔和、流畅的感觉,增加景观的动感和变化。
设计师可以根据场地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当的曲线形状和角度,让植物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
4.层次疏密手法:层次疏密是指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高度差异,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中,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作为主景植物,辅以一些中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整个植物配置更加丰富,生动。
5.色彩搭配手法:色彩搭配是指根据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和组合,使植物配置呈现出统一的色调和氛围。
设计师可以选择相似色系或对比色系的植物进行搭配,创造出鲜明、丰富的视觉效果。
同时,色彩搭配还可以和周围环境相呼应,增加整体的美感和协调性。
6.种植区域划分手法:种植区域划分是指将植物按照不同的功能或需求进行划分,在不同的区域内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配置。
比如,可以在休闲区域选择一些树木和草坪植物,营造出舒适放松的氛围;在入口区域选择一些观赏性较强的花草植物,增加视觉冲击等。
植物配置手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场地环境、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减少鱼群数量等措施,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3.4 公园湖体与新河浦涌连通带来整体水位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东山湖公园缓冲雨洪的作用,同时利用公园湖水改善新河浦涌的水质状况,2012年越秀区政府实施连通东山湖公园湖体和新河浦涌的工程。
因为原先两者的水位并不一致,所以工程实施后公园湖面水位下降近50 cm。
这直接导对已经做好的水生植物景观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来处于水底的隐蔽工程裸露、水生植物的适生环境改变、景观效果变差等。
后来只能逐渐修整景观系统。
到2014年,因外部水文条件变化,湖面水位又回升了约20 cm。
预计今后水位还会有难以控制的涨落,这对营造水生植物景观有严重影响,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应对措施。
4 总结和讨论4.1 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原则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深受欢迎,是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之一。
有研究证明,多数人偏爱“野趣型”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形式[3]。
但相比陆地植物景观,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限制因素和问题更多。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城市公园中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应遵循下述原则:4.1.1景观与功能协调原则 近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普遍受到欢迎,但城市公园除了营造美景,需要解决许多使用功能问题,因此必须协调好景观效果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首先保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使景观尽可能地促进功能实现。
4.1.2地域性原则 一方面公共景观应适当展现本土风情和特色,另一方面地域性植物景观有更好的适应性,能更好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4]。
4.1.3科学性原则 具体就是群落结构的合理性。
如果只是静态地考虑植物形态的配植而忽视对群落结构合理性的深入研究,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植物生长速度、长大后的体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有差异而造成实际效果与预想不符。
4.1.4动态适应性原则 水生植物生境动态变化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水位的规律性和非规律性波动、不同时期人活动的影响等,水生植物景观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景观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呈现良好面貌。
幼儿园布置植物园方案:自然探索新乐园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孩子们往往与自然的联系逐渐减少。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许多幼儿园开始将植物园纳入校园规划,打造一个自然探索的新乐园。
本文将就如何设计幼儿园植物园展开讨论。
一、环境清单1.1 现状分析对于设计幼儿园植物园,首先要对现有环境进行分析。
包括空间大小、自然光照状况、排水情况、周围环境等,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
1.2 光照充足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考虑光照情况,选择适合在幼儿园室外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比如阳光充足、对光照要求不高的植物。
1.3 排水良好在布置植物园时,需要考虑植物的排水情况,避免积水或者过湿的情况,选择耐水性强的植物。
二、植物选择2.1 选择适合幼儿的植物在植物选择上要考虑幼儿的安全性,避免选择有毒的植物,同时也要选择易于管理的植物,比如多肉植物、观赏植物等。
2.2 多样性在布置植物园时,可以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增加植物园的观赏性,将孩子们引导到自然的世界中去。
2.3 教育性在植物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植物,比如能够观察到植物生长的过程,或者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等。
三、创意活动3.1 植物养护可以通过植物园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参与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引导他们爱护植物。
3.2 环境教育可以在植物园内设置一些环境教育相关的展览或者信息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到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3 手工艺创作可以利用植物园的材料进行手工艺创作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动手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四、整体氛围4.1 自然亲近植物园应该打造一个自然亲近的环境,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径、花坛、草地等来营造自然的氛围。
4.2 安全防护在植物园的设计上要考虑安全性,避免设置过高的植物围栏,同时也要注意植物的选择,避免有刺或者有毒的植物。
4.3 亲子互动植物园不仅是给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亲子互动的好场所。
浅谈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思路张一康(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518053)摘要:植物专类园是植物园的基本构成单元,以探究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为目的,通过主题选择、植物展示、游览观赏、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梳理,提出可操作、个性化、互动性的设计思路,为植物专类园的设计及运营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植物专类园;植物园;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2-0022-02工业化及城市化以来,社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植物。
森林以惊人的速度被砍伐,农田被城市建设用地侵占、气候的恶化及各种自然灾害,使许多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植物园的建设及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许多城市掀起了兴建、改造植物园的热潮。
植物园是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
它有六大基本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观光旅游、科学知识的普及、生产及推广、为城市绿化服务。
植物专类园是植物园游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收集展示相同特质的植物为目的,为人的游览创造条件,是实现植物园保护生物多样性、观赏旅游、科学知识的普及等功能的基本单元。
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植物专类园的设计也不断地出现新的思潮。
优秀的植物园需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它指导着植物专类园的规划布局及设计要素的组织,是植物专类园建构的基础。
1多元化、地域化的主题选择植物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各种专类园,专类园明晰的定位与凸显自身特色密不可分。
近年来,植物专类园在主题表达上一直在进行创新。
除了传统的展示植物在观赏方面的特性,还利用植物的应用价值、生长环境等展示富有特色的主题内容,这些主题也越来越注重于地域化的表达。
因此,植物专类园出现的类型趋于地域化和多元化。
1.1科学与应用并举当代植物园既要将植物学的科学知识传递给游人,又要将植物在生活和社会上的应用价值展示给公众。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篇一:各地植物园设计说明植物园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规划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展览区、科研区、生活管理区。
1.科普展览区目的在于把植物世界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利用植物、改造植物的知识展览出来,供人们参观学习。
主要内容如下。
(1) 植物进化系统展览区该区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分目、分科布置,井然有序地反映出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不仅能得到植物进化系统的概念,而且对植物的分类及种、属特征也有概括的了解。
但是往往在系统上相近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生活因子要求不一定相近,在生态习性上能组成一个群落的植物,在分类系统上又不一定相近,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只能做到大体上符合分类系统的要求,即在反映植物分类系统的前提下,结合生态习性要求和园林艺术效果进行布置。
这样做既有科学性,又切合客观实际,容易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2) 经济植物展览区经过搜集以后认为大有前途,经过栽培试验确属有用的经济植物才栽入本区展览,为农业、医药、林业以及园林结合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并加以推广。
布置一般按照用途分区,如药用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橡胶植物、含糖植物等,并以绿篱或园路为界。
(3) 抗性植物展览区植物有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溴、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但其抗有毒物质的强弱、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大小常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这就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培育出对大气污染物质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按其抗毒物质的类型、强弱,分组移植本区进行展览,为园林绿化选择抗性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4) 水生植物区根据植物有水生、湿生、沼泽生等不同特点以及喜静水或动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深浅的水体里或山石涧溪之中布置成独具一格的水景,既可普及水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5) 岩石园岩石园多设在地形起伏的山坡地上,用地面积不大,利用自然裸露岩石或人工布置山石,配以色彩丰富的岩石植物和高山植物进行展出,并可适量布置一些体形轻巧活泼的休息建筑,构成园内一个风景点。
植物园种植设计类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周围生态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区的绿化和城市公园的绿化工作已经受越来越多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植物园种植设计类型,希望对您有用。
植物园种植设计类型(1)树木种植设计.是指对各种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设计.具体按景观形态与组合方式又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设计.(2)草花种植设计.是指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着重表现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图案装饰美,并具有烘托园林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等作用.具体设计造景类型有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群、花地、模纹花带、花柱、花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以及其他装饰花卉景观等.(3)蓑类与苔藓植物设计.利用蕨类植物和苔藓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中,如贯众、凤尾蕨、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按植物生境分类景园种植设计按植物生境不同,分为陆地种植设计和水体种植设计两大类.(1)陆地种植设计.园林景观陆地环境植物种植,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园林景观中大部分的植物景观属于这一类.陆地生境地形有山地、坡地和平地三种.山地宜用乔木造林;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各类植物造景.(2)水体种植设计.水体种植设计是对园林景观中的湖泊、溪流、河沼、池塘以及人工水池等水体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水生植物虽没有陆生植物种类丰富.但也颇具特色,历来被造园家所重视.水生植物造景可以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景园水体景观内容.水生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和生长特性不同,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1)户外绿地种植设计.是园林景观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般面积较大.植物种类丰富,并直接受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设计时除考虑人工环境因素外,更加注重运用自然条件和规律,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景观.(2)室内庭园种植设计.种植设计的方法与户外绿地具有较大差异,设施时必须、须考虑到空间、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景观的限制,同时也注重植物对室内环境的装饰作用.多运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等室内环境布置.(3)屋顶种植设计.在建筑物屋顶(如平房屋顶、楼房屋顶)上铺填培养土进行植物种植的方法.屋顶种植又分非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种植两种形式.植物园种植设计方法树立种植规划的意识在园林植物的设计规划中,不仅需要具有实用性的设施,同时还需要有植物规划的意识,作为基建及其园林景观共同形成柔和点的园林绿化是关键点,如果没有园林绿化其余的硬件景观,比如亭台楼阁等都会显得非常的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