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30.90 MB
- 文档页数:150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01景观要素的植物设计园林的主要景观要素有:主入口、园路、水体、建筑等等。
不同的要素对应着不同的景观要求,因此不同要素附近的植物配置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主入口植物设计1、主入口作为人对园区的第一印象,反映着园区整体的风格和形象,植物设计根据主入口设计不同灵活变化。
2、若主入口是以硬质景观作为主景,那么植物通常作为背景,选择色彩柔和、形态普通的植物来衬托主景;3、前景节奏较长的主入口一般采用列植的手法来营造仪式感,通过不同的植物品种来烘托相对应的气氛;4、以绿岛形式分流的主入口,则营造绿岛的特色氛围为重点。
园路植物设计1、园路植物景观的设计应注意植物的引导性和标志作用,以列植形式形成夹道景观或在园路的入口、尽头、交叉、转弯处等位置常常配置植物形成对景、障景等,成为焦点景观。
2、园区主干路的配置应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要求视线明朗开阔,有利交通。
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配植。
最好植以观花乔木,并以花灌木作下木,丰富园内色彩。
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作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以突出建筑主景,入口处也常常为规则式配植,可以强调气氛。
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植为宜,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甚至水面。
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断变化。
3、次干道和游步道由于步行速度较缓,植物景观应注重营造细节,体现植物质感和色彩的搭配,同时结合路的形态和地形,在视觉上做到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次路和小路两旁的种植可更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如种植小叶榕和扶桑,或木绣球、台湾相思、夹竹桃等具有拱形枝条等大灌木或小乔木,植于路边,形成拱道,游人穿行其下,富具野趣,有的植成复层混交群落,则感到非常幽深。
水体植物设计1、水边:宜群植,不宜孤植;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应注意林冠线变化,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树丛之间应留出透景线,引导人们到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和对岸景观;丰富线条构图,增加倒影效果。
1. 引言月季是一种受人喜爱的花卉,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丰富的花色,常常用来装饰庭院、公园和园林。
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传月季花卉,我们打算设计一个专门展示月季花卉的园林场所。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月季专类园的设计方案。
2. 设计目标月季专类园设计的主要目标为:•创造一个美丽的花园环境,以突出月季花卉的特色和美感;•提供合适的种植条件和管理措施,促进月季花卉的生长和开花;•设计各种展示区域,以展示不同种类和品种的月季花卉;•设计舒适的休息场所,为游客提供休闲和观赏月季的机会;•考虑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控制能源消耗等方面。
3. 园区布局月季专类园的布局应紧密围绕月季花卉展示进行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区域:3.1 月季花海区月季花海区是园区的主要吸引点之一,设计成拥有多种花色和花型的月季花海。
区域内应设置合适的种植床和路径,以便游客欣赏和拍照。
3.2 品种展示区品种展示区应根据月季的品种特点进行划分,展示各类月季花卉的特色和魅力。
每个品种区域应有标识牌介绍花卉的名称、产地和特点。
3.3 庭院设计区在园区内设立庭院设计区,展示如何将月季花卉与其他植物、水景和石景相结合,打造出美丽的庭院景观。
3.4 休息区园区应设置休息区,提供舒适的座椅、休息亭和饮水设施,方便游客休息和观赏花卉。
4. 种植和管理为了保证月季花卉的生长和开花,园区的种植和管理方案应考虑以下因素:•选择适合的土壤和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提供合适的光照和水分条件,包括设置遮阳网、灌溉系统等;•设计科学合理的修剪和管理方案,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形成;•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控制措施减少病害发生;•做好园区周边环境管理工作,包括控制杂草、保持园区整洁等。
5. 环保措施为了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园区建设,包括使用可降解材料、节水设施等;•合理利用和回收园区产生的有机垃圾和废弃物;•减少园区能源消耗,采用节能设备和照明系统;•推广环保意识,提倡游客采取环保行动。
月季专类园设计方案月季专类园设计方案一、设计概述月季是花卉园艺中的一种重要品种,具有丰富的品种和艳丽的花色,为了展示月季的魅力,设计一座月季专类园,包括月季展示区、休闲区、景观区和文化区等功能区域,为游客提供愉悦的游览体验。
二、设计要点1. 月季展示区:根据月季的品种特点,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展示区,如属地月季、珍稀月季、迷你种月季等,每个展示区按照品种进行分区,并设置清晰的标识。
同时考虑月季的生长特性,设计合适的植物配置,如落地植物、爬藤植物等,使花坛效果更为出色。
2. 休闲区:为游客提供休息、聊天、观赏花卉的场所。
设计舒适的休闲座椅,周边种植绿化植物,增加休闲区的景观效果。
另外,设置咖啡厅、茶座等设施,供游客品尝美食,增加园区的观赏性和商业性。
3. 景观区:通过合理的布局,设置园林景观景点,包括水池、喷泉、石桥、回廊等,打造独特的园林景观,为游客创造浪漫的环境,增加园区的吸引力。
同时,结合月季的生长特点,设置不同高度的观景平台,供游客俯瞰花园的全景。
4. 文化区:在园区的一角设置月季文化展示区,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月季的历史、品种、栽培技术等知识,让游客了解月季的文化内涵。
另外,还可以设计月季艺术品展览区,展示月季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丰富园区的文化氛围。
三、设计亮点1. 创造多样化的月季展示效果:通过不同类型的展示区,展示月季的多样性,吸引不同品味的游客。
2. 结合景观元素打造独特园林景观:园区中设置水池、喷泉等元素,与月季融合在一起,打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增加园区的美感。
3. 结合文化展示月季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区,向游客传递月季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欣赏花卉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四、设计效果月季专类园的设计将为游客提供一个欣赏月季美景、了解月季文化的场所。
园区将通过不同类型的展示区、景观区、休闲区和文化区的设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营造舒适愉悦的游览环境,以及丰富的园区体验。
专类园内的植物造景手法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专类园里那神奇的植物造景手法。
您想啊,专类园就像一个植物的大舞台,各种植物就是舞台上的主角和配角。
而植物造景手法,那就是导演手中的魔法棒,能把这个舞台变得美轮美奂。
先说对比衬托这一招。
这就好比一个身材娇小的姑娘站在一位高大威猛的男士身边,是不是一下子就突出了彼此的特点?在专类园里,把高大挺拔的乔木和低矮繁茂的灌木放在一起,乔木的高大雄伟凸显了出来,灌木的精致细腻也更加明显。
还有色彩搭配,这可太重要啦!您想想,一个全是绿色的园子,是不是有点单调?就像一顿饭只有青菜没有肉,缺了点滋味。
所以啊,把五彩斑斓的花卉巧妙地穿插在绿色的植物中间,那效果,简直绝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整个园子瞬间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再说说层次错落。
这就像叠罗汉,一层一层,有高有低。
上层是高大的树木,中层是稍矮的灌木,下层是低矮的花草,这样的布置,不仅让园子看起来丰富多样,还能让每一种植物都充分享受阳光和雨露。
植物的形态也是很有讲究的。
有的植物枝干弯曲,有的笔直;有的叶子宽大,有的细长。
把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表演,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风姿。
还有空间营造呢!专类园可不是随便把植物堆在一起就行的,得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人们行走、观赏、停留。
这就像我们的家,要有客厅让人活动,要有卧室让人休息。
植物的季相变化也不能忽视。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叶如火;冬天,梅花傲雪。
让专类园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这不就是给游客送上了一份四季不断的惊喜大礼包吗?总之,专类园里的植物造景手法就像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精心策划和巧妙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植物世界。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作者:刘斌李博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2期摘要:植物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目前运用广泛。
本文以郑州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分析郑州植物园中较具特色的几个专类园的规划设计,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郑州植物园1 郑州植物园规划设计理念郑州植物园融合专类园和专题园两条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专类园以植物为主,体现植物科属种的分类系统与进化顺序。
按单双子叶植物纲及其下属的十个亚纲的进化关系进行分区规划,突出中原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特色。
专题园以植物科学、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人与植物互动”。
植物与生活、健康等多元化主题,强调人的参与活动与科普、教育,便于管理,“寓教于乐”。
2 郑州植物园专类园的规划设计2.1 牡丹园牡丹花朵雍容华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牡丹园用现代造园的手法,利用自然地形,将植物品种展示为台地或园地,以疏林、草地、林中花海为园景特色,强调“洛阳牡丹”的文化内涵,体现植物配置的意境。
由于牡丹本身对土壤排水要求较高,在整个专类园中多以台地形式出现,在错落布局的花台阶梯上,依据颜色的变化排布种植,主要颜色分为复色类牡丹、红色类牡丹、黄色类牡丹、绿色类牡丹等。
同时,在台地上种植日本常山,可以在牡丹发芽分化时,起到除虫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牡丹的观赏性。
2.2 蔷薇园蔷薇亚纲绚烂多彩,易于表现春花灿烂的效果,是全园点睛之笔,安排在植物园的中心位置。
蔷薇园以玫瑰花花朵形态的抽象,作为概念母题设计构图,设置多个花语广场,用台阶式板块或铺装划分出不同主题区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找到相对应的花。
蔷薇科植物多为落叶树种,在园区内种植一定量常绿植物能保证园区内四季有景,四季有绿,同时能在人们观赏时提供良好视觉背景,合理组织空间。
2.3 温带植物园在此区域中展现中原地区由南至北不同地带的过渡性,和自高山到平原不同环境的分布特征,集中收集和展示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过渡的梯度林相特征和群落结构。
减少鱼群数量等措施,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3.4 公园湖体与新河浦涌连通带来整体水位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东山湖公园缓冲雨洪的作用,同时利用公园湖水改善新河浦涌的水质状况,2012年越秀区政府实施连通东山湖公园湖体和新河浦涌的工程。
因为原先两者的水位并不一致,所以工程实施后公园湖面水位下降近50 cm。
这直接导对已经做好的水生植物景观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来处于水底的隐蔽工程裸露、水生植物的适生环境改变、景观效果变差等。
后来只能逐渐修整景观系统。
到2014年,因外部水文条件变化,湖面水位又回升了约20 cm。
预计今后水位还会有难以控制的涨落,这对营造水生植物景观有严重影响,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应对措施。
4 总结和讨论4.1 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原则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深受欢迎,是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之一。
有研究证明,多数人偏爱“野趣型”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形式[3]。
但相比陆地植物景观,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限制因素和问题更多。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城市公园中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应遵循下述原则:4.1.1景观与功能协调原则 近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普遍受到欢迎,但城市公园除了营造美景,需要解决许多使用功能问题,因此必须协调好景观效果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首先保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使景观尽可能地促进功能实现。
4.1.2地域性原则 一方面公共景观应适当展现本土风情和特色,另一方面地域性植物景观有更好的适应性,能更好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4]。
4.1.3科学性原则 具体就是群落结构的合理性。
如果只是静态地考虑植物形态的配植而忽视对群落结构合理性的深入研究,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植物生长速度、长大后的体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有差异而造成实际效果与预想不符。
4.1.4动态适应性原则 水生植物生境动态变化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水位的规律性和非规律性波动、不同时期人活动的影响等,水生植物景观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景观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呈现良好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