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粮食为何涨价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近期粮油价格上涨原因的调查报告学号:123456987 姓名: 啊啊啊近期,全国各主要城市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安庆市粮、油、肉禽蛋及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也普遍上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
笔者对安庆市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情况及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专题调查。
一、粮油价格指数、零售价格高位运行(一)消费价格指数创新高,其中粮油价格影响较大。
2007年6月份,由于食品类价格涨幅明显,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3.4%,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中,呈现“八类齐涨”的态势,其中食品类涨幅最高,同比上涨5.9%。
与上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7%,涨幅比10月份高0.9个百分点。
主要是由于粮、油、肉、禽、蛋等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大(见表1)。
表1:安庆市2007年6月份食品类价格指数(%)(二)粮油、肉禽蛋价格大幅上扬。
1、粮食: 2007年6月份,我市小麦收购价从每公斤 1.34元上涨至1.5元,涨幅约11.9%;小麦粉(特制一等粉)零售价从每公斤 2.20元上涨至2.40-2.60元,涨幅约14%籼米价格从每公斤2.6元上涨至目前的每公斤3.0元,涨幅为15.4%;玉米价格从收购初期的每公斤1.16-1.22 元涨至目前的每公斤1.38-1.44 元,涨幅约18%(见图1)。
2、食用油:我市市场上的散装大豆油(中等)价格由2007 年6 月中旬前后每公斤6.40 元上涨至目前的每公斤7.90 元,涨幅为23.4%;散装色拉油价格由每公斤6.00 元上涨至每公斤7.50 元,涨幅为25%;超市中金龙鱼牌大豆油(5 公升装)价格由38.50 元涨至45.40 元,涨幅为17.9%。
3、肉禽蛋:2007 年6月底,我市市场上的肉禽蛋类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猪精肉价格为每斤9 元,涨幅约13%;鸡蛋每斤3.6 元,涨幅约16.2% ;老母鸡(土鸡)价格为每斤11.50 元,涨幅约21.1%。
蔡利标(广东省海外价格采集分析中心广东广州510600)当前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分析2008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而食品和能源产品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加剧了全球通胀风险。
美元贬值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石油、粮食、铁矿石、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变化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影响到国内价格走势。
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与结束上涨周期的可能性并存。
主要特点分析如下:一、能源和食品价格是全球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从广东省海外价格采集分析中心监测的21个国家(地区)CPI数据(见表1)来看,今年1-5月,各国CPI 数据均有较大涨升。
其中,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通胀程度最为严重,越南、俄罗斯CP I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印尼在5月也首次达到了两位数,越南1月份14.11%,而5月达到了25.2%。
中国、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则维持在5%以上,而美国和欧盟区虽然维系3-4%的水平,但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未来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而前几年饱受通胀之苦的巴西等国,则成功地使CPI从去年的两位数降落到个位数水平。
从各国(地区)的CP I构成来看,食品和能源价格是导致通胀风险加剧的主要推动因素。
以美国为例,美国5月CP I为4.2%,其上涨因素主要来自能源,能源价格月升4.4%,其中汽油价格月升5.7%,天然气价格上涨5.6%。
而食品价格月升0.3%。
而从通胀最严重的越南来看,今年5月份越南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一年同比上涨25.2%,较4月份月环比增长3.9%,为1992年以来最快增速。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涨幅最高的为包括大米在内的食品类,较一年前同比大涨67.8%,较4月份月环比增长22.2%;而广义食品类商品价格也较一年前同比上涨42.4%。
此外,能源类价格也较一年前同比增长15.5%;住宅和建材价格较一年前同比上涨23%,较4月份月环比上涨1.2%。
通货膨胀的加剧对各国经济发展构成了挑战。
全球及中国粮食供需现状、进出口情况及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分析全球主要粮食库存充足,不存在供需驱动涨价的基础。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新种植技术的推广,全球粮食总产量维持上行趋势,目前全球主要农产品的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高位。
单纯从基本面分析,全球不存在粮价的大幅上涨的基本面。
新冠疫情可能造成阶段性的粮价上涨。
如果疫情在上半年见到拐点,预计农产品价格会迎来温和上涨,原因在于流通端限制导致供给结构性不足,以及疫情下囤货需求阶段性提升,但考虑到较为充足的库存,预计基本面支撑的上涨幅度有限。
如若疫情拐点持续未见,农产品价格可能有进一步上涨可能,原因在于疫情对于供给端影响将从流通转向生产,同时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避险需求可能提升导致资金涌入农产品,推升农产品价格。
《2020-2026年中国有机大米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口粮国内供给充足,不存在大幅涨价的基础。
口粮主要涉及大米和小麦,国内口粮基本实现自主化,不存在进口依赖:1)稻谷2019/2020年期初库存1.72亿吨,预计产量1.99亿吨,消费量1.97亿吨,期初库存消费比高达86%;此外稻谷贸易比不到2%,无进口依赖。
2)小麦2019/2020年期初库存0.69亿吨,预计产量1.18亿吨,消费量1.12亿吨,期初库存消费比高达63%;此外小麦的贸易比不到3%,无进口依赖。
考虑到新冠疫情可能会造成出口国流通中断,继续关注印度、俄罗斯、越南等主要出口国疫情防控情况。
俄罗斯新冠疫情加重,加大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
俄罗斯的新冠感染数量连续增多,未见疫情拐点。
俄罗斯是全球小麦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其小麦出口占全球总量的近20%。
如若疫情防控后续发展低于预期,可能加大全球农产品阶段性波动。
印度稳居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国8年之久。
2019年全球大米出口量为44.28百万吨,主要出口国为印度、泰国、越南、美国、中国,出口占全球比例分别为24%、17%、16%、7%和7%,CR5达71%。
当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析报告粮食贸易是个古老的行当。
今天,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加上中国元素的参与,国际粮食贸易进一步深化,竞争更为激烈,呈现出新的格局。
1、国际大米市场竞争白热化自前些年实施大米支持计划,人为地大幅提高大米收购价之后,长期稳坐国际出口国第一把交椅的泰国地位大受冲击,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等国异军突起。
当前,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三大亚洲主要出口国在我国大米进口市场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三者进口量的差距越来越少。
被中国需求培育起来的巴基斯坦大米供应规模去年1月份巴基斯坦成为本月我国大米进口第一大国,取代泰国、越南大米的位置。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月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大米9.02万吨,占1月份进口总量(下同)的45.17%;从越南进口大米5.09万吨,占25.46%;从泰国进口大米5.04万吨,占25.23%。
而巴基斯坦大米在2011年全年的进口量也仅为1.16万吨,占大米进口总量比例不足2%。
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的加大,以及巴基斯坦大米出口供应能力的增强,2012年以来,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到我国的数量快速增加,并从2012年开始超过泰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2、2013年从该国进口大米攀升至57.96万吨,以及41.70万吨;占我国大米进口份额的比率也增加至24.72%和18.58%。
2014年1月更是凭借其价格优势,超过越南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国。
从巴基斯坦大米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大米市场的供应是会随着需求膨胀而被培育起来的,我们不能用静态的思维去分析。
特定阶段的国际大米市场贸易量是根据当时市场的供需情况来决定的,处于平衡的状态,需求的国家少了,出口的国家自然随之减少,不会有多余的供给平白无故地摆在那。
反之,需求多了,供给很快也会跟上来。
巴基斯坦大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它们还在很多品种上做了创新。
因此,我们作为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方,应该更有底气,更有话语权,不能总是以当前的供需格局来预测未来,认为我们的进口大米需求一放大,国际市场满足不了我们,就有风险。
全球粮食为何涨价
去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经历了令人瞩目的上涨。小麦上
涨112%,大豆上涨75%,玉米是47%。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达到了近
十年来的最高价位。4月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米期货价格上
涨2.4%,达到创纪录的20.985美元/100磅,这一价格已经是一年前的
两倍,自*年以来更是涨了五倍。美国市场分析专家估计,大米期货价
格今年11月可能达到22美元/100磅。
面对高企的粮价,世界上各个粮食生产国纷纷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
在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前两名为泰国和印度),总理阮晋勇
3月底宣布,今年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将减少11%至400万吨。埃及则禁
止在10月前出口大米。世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对小麦出口加
征了10%的出口关税,今年,税率被提高到40%。去年12月18日,中国
政府宣布对粮食及制粉取消13%的出口退税;12月30日宣布对粮食和
粮食制品加征出口关税;2008年1月1日宣布对小麦粉、玉米粉、大
米粉等粮食制粉实施出口配额管理许可证。
分析这次的粮食涨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绿色革命”
将良种、灌溉等新技术和化肥引入了农业,使得此后的大米产量剧增。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米产量在1980~*年间增长了40%,而
自*年以后只增长了5%。至于最近三四十年,水稻种子技术并无重大
突破。
而美国农业部3月称,今年的大米需求将比去年上升0.6%,达到4.225
亿吨,而产量将上升1%,达4.229亿吨。由于各产米国增加本国供应
和库存的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1月份预测,今年全球主要粮
食作物的产量将会低于需求量约3000万~4000万吨,约占全年总产量
的1.5%~2%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粮食库存在最近30年间不断下降,*
年已经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供需结构和库存水平共同决定了
2008年粮食价格走势。在短期,也有很多因素促使2008年粮价甚至
2009年粮价上涨。根据美国农业部分析,今年夏季全球粮食存库率将
降至14.6%,创下自196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因此,低储备和
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过去45年里,世
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
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
第二,气候异常导致产量下降。因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
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在过去
100年间,北半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了0.76℃。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
危险紧急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更为直接威胁。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缺乏应对异常天气的准备,因此在异常
天气面前更为脆弱。这种脆弱性直接导致2008年的粮价有可能继续
大幅度波动。
气候变化使得全球性的异常气候普遍增加了。比如*年干旱、洪涝灾
害频发,导致了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粮食主产国等
粮食主产区大幅度减产。在澳大利亚,旱灾是该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
因,这导致了这个粮食出口大国的大幅度减产,直接影响了全球粮食
价格。
第三,“饮食全球化”改变粮食需求结构。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
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持续改善膳
食结构。这加剧了原来就有的供不应求,同时推高了其他食品价格。
并且加上全球都市化的影响,人们的饮食需求在不断上升,富裕后总
会摄入更多蛋白质和卡路里,“饮食全球化”的现象出现。
过去25年,世界肉类消费量翻倍,并在继续增长。肉的生产也需要大
量饲料。农民需要喂3公斤粮食才能获得1公斤猪肉,对于牛肉,比例
更高达7比1,全球饼干、面包、面条的需求量大涨也使得粮食供应
出现紧张局面。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认定,改变消费模式对全球谷物
市场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在1980-*年间,全球谷物产量增长幅度为
平均每年2%,而饲料粮需求增长幅度却超过平均每年3.5%。
第四,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也是引发全球缺粮的重要原因之一。油价
和原材料价格大涨,侵蚀了农民的收入。据美国堪萨斯州农业局统计,
与一年前相比,作为生产数据的柴油价格时下上涨了大约68%,汽油涨
将近54%,氮肥涨99%,钾肥涨125%,让农场主收入增加成为泡沫。目
前大量的粮食是机械化生产,能源价格提高将抬高粮食种植成本。
另外,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也会刺激生物能源作物的种植。大力发
展生物燃料加大了粮食的消耗量,从美国和欧洲希望利用粮食和宝贵
的农田制造生物燃料时,粮食降价的现象就消失了。美国将于2008年
用四分之一以上的玉米用于乙醇加工作为汽车燃料,欧盟也计划在
2010年前生物能源产量可望达到1100万吨。与生物能源作物种植扩
大相应进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粮食就会减少――这将提高粮食价
格。另外,由于这些初级农作物是许多其他农业活动的原料,因此这些
初级农作物的价格将会推高肉类、乳类和其他日常食品的价格。从生
物能源的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生物能源挤占了粮食种植的资源,消耗
了粮食收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并破坏了土地资源。生物能源反而加
重了粮食短缺的情况,加剧了贫困和饥饿。据称,给一辆SUV汽车灌满
一箱生物乙醇所需的粮食可以让一个人吃一年。按照美国新能源法案,
生物能源在2022年的使用量将达到360亿加仑。与此同时,也有人
称,“富人的汽车最终会吃掉穷人的面包”。
在2008年和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生物能源作物的种植是否扩大,取
决于它是否能够获利,这就要取决于能源价格的高低——能源价格又
以石油价格为晴雨表。根据调查研究,当石油价格为60到70美元的
时候,生物能源的生产就能够带来利润。也就是说,只要石油价格高于
这个门槛,生物能源生产就有扩大的趋势。当前,石油价格显著高于这
个门槛,并且已经突破100美元门槛;因此,只要不加以限制,用于生
物能源生产的初级粮食作物就会增加。
第五,期货投机加剧粮价的变化。对于那些购买力较弱、难以确保粮
食供应稳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问题很可能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
争夺战。正因为粮食是有限的资源,一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出现“抢购”,粮食价格就会飙升。而投资者利用买卖食品期货的分
销合同,囤积粮食,导致食品更加紧缺,并使食品价格持续数年维持高
位。
在全球米价市场上,价格上涨已引来不少投机者。一些分析师称,泰国
和越南的大米经销商正在囤积谷物,将在接下来的数周内抛售。对投
机者来说,另一个风险在于农民将种植更多水稻。大米也许将重蹈小
麦价格涨跌的覆辙。2月份,小麦期货价格涨至创纪录的13.495美元
/蒲式耳(约合0.382美元/升),但在随后的5周内跌去34%,这部分
是因为预计全球种植量将大幅上升。目前的粮价在高企的同时,波动
也更为剧烈,这就更刺激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加剧粮价的波动。
第六,美元贬值。在粮食危机引发通胀的同时,美联储为了拯救已经衰
退的美国经济,美联储不停地将大量美元撒向全球市场。自*年9月以
来,美联储已连续六次减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5.25厘降到了2.25厘,
利差的扩大使美元直线下滑。而美元的过度超发、币值贬值,带来了
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相对于美元的大涨价,以及全球范围内以美元计
价的通货膨胀。
联合国粮农组织(FAQ)警告谷物价格的涨幅已令贫穷国家难以负担,
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
洲。该机构举例称,自*年初以来,阿富汗国内的小麦价格已上涨了
67%。由于缺粮,埃及民众在街头排起长队,购买平价面包。印尼人游
行抗议大豆价格暴涨,政府被迫取消30%的大豆进口关税。在巴基斯
坦,装运小麦和面粉的卡车有军人看管。在马来西亚,官方希望能将粮
食留在国内,因此没有许可证私自出口面粉或其他产品的人将被判
刑。在意大利,消费者团体开展“罢吃通心粉”运动,抗议迅速上涨的
食品价格。甚至在富裕的美国,排队用粮食卡(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
的一种救济)购买食品的人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