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中地经典故事

《孟子》中地经典故事

《孟子》中地经典故事
《孟子》中地经典故事

《孟子》中的经典故事

《孟子》中的10则经典故事

读《孟子》时,一共摘出了10则哲学寓言故事,觉得很有趣味,辛苦地抄来,以与友分享。

1. 再作冯妇——《孟子·尽心下》——有个叫“冯妇”的男子,空拳打死老虎,国王给了他一个“士人”的官去做。一次外出看到老虎伤人,他跳下“官轿”,朝老虎扑去….百姓称好,而其他的“士人”却笑他身为官员,不成体统。

2.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孟子连续问了齐宣王三个很棘手的问题,他无言以答,只有东西望,看看左右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3. 拔苗助长——《孟子·公丑上》——宋国有位老农,嫌秧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就下田去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来,他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的儿子赶快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部枯槁了。

4. 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说齐国有个丈夫死要面子,说天天与有钱人在一起,并经常吃得醉醺醺很晚才回家来,后来他的妻妾发现他原来天天是在外面当乞丐,还是给他面子,他仍然可以大摇大摆地从外面回来,还在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5. 下棋——《孟子·告子上》——秋先生是围棋高手,

他有两个徒弟同时与跟他学下棋。两个人中,有一个专心致志;另外一个虽然也在听讲,但心不在焉想得是天上的大雁自己准备怎么去射击它们。两人同时学习,智力也差不多,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

6. 苑囿嫌大——《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沉溺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群众意见很大,但是他以为自己的狩猎场地还没有周文王的大,对于群众的抱怨很不理解。孟子告诉他:周文王的狩猎场是向群众开放的;而谁进你的狩猎场地是要杀头的。虽然场地比周文王的小,群众还嫌你的苑囿大呢!

7. 煮鱼——《孟子·万章上》——有人送给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他的手下人把鱼到池子里去。结果这个下人把鱼拿出去煮吃了,还回来对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去时,呆着不动;一会儿,它才显得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子产高兴极了。那个手下人之后对人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早把鱼吃了,他什么也不知道呢!”

8. 以羊换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看到用杀一头牛去祭祀,不忍心,以羊来换子。其实失去了祭祀的意义了。

9. 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同样是逃跑,跑出五十步的嘲笑跑出一百步的胆小,其实他们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10. 偷鸡贼——《孟子·滕文公下》——有个偷鸡贼,天天偷鸡,有人劝他,他打算改正,打算改一天偷一只,改为一个月偷一只,这样明年就不偷了。

《孟子》的故事和成语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

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