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电力法考试(习题卷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供电服务公司施工人员受供电所委托进行装表接电工作时,应向客户出具( ),不得将装表接电列入收费项目。
A)授权书B)施工协议C)委托书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规定:危害供电、用电安全或者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由(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拒绝改正的,可以中止供电,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国务院;C)电力管理部门; D 物价行政主管部门答案:C解析:"3.[单选题]鲁电党〔2018〕166号文关于压减办电环节的工作要求中,要求实行( )和( )并行办理。
A)竣工验收、装表B)装表、接火送电C)竣工验收、接火送电答案:C解析:4.[单选题]供电监管办法》规定,供电企业向用户提供供电方案的期限,自受理用户用电申请之日起,高压单电源供电用户不超过( )个工作日。
A)15;B)20;C)30;D)45答案:B解析:5.[单选题]《电力法》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由( )审查批准并发给《供电营业许可证》。
A)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C)供电企业;D)所在地人民政府答案:A解析:C)不负保证;D)终身保证答案:A解析:7.[单选题]对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 )有权制止。
A)政府机关B)公安机关C)供电企业D)电力使用者答案:C解析:8.[单选题]用户迁址,迁移后的新址仍在原供电点,但新址用电容量超过原址用电容量的,超过部分按( )办理。
A)改压B)新装C)增容D)改类答案:C解析:9.[单选题]为保证充电设施稳定运行,法定节假日巡视频次应不少于( )。
A)每周1次B)每周2次C)每周3次D)每天1次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规定,对不可修复的家用电器,使用时间以( )为准开始计算。
电力检测管理制度一、概述电力检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设备和设施的质量和安全,规范电力检测工作程序、标准和要求,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电力检测管理制度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其实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力检测管理制度的内容1.电力检测工作程序:包括电力检测的流程、步骤和操作规范,详细描述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确保检测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2.电力检测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电力检测标准,明确了各项指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电力检测报告:规定了电力检测报告的编制要求和内容,包括检测数据、结果分析、问题反馈和改进措施等,为电力系统管理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电力检测记录:要求检测人员做好详细的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仪器设备、检测人员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监管。
5.电力设备维护管理:明确了对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包括定期检修、保养、清洁等工作,以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可靠性。
6.电力事故处理:规定了电力事故的处理程序和应急措施,包括对电力故障的诊断、隔离、恢复等手段,确保事故处理的及时有效。
三、电力检测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电力检测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了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电力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电力检测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3.减少运行成本:通过电力检测管理制度,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维修成本和运营成本。
4.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电力检测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了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5.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严格的检测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隐患,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了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公布日期】2023.05.15•【字号】浙发改能源〔2023〕134号•【施行日期】2023.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的通知浙发改能源〔2023〕134号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宁波市能源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监察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3号)、《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扎实有序做好近期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526号)等节能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依法加强节能监察,推动全社会能效提升,助力实现全省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现就2023年节能监察计划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监察计划2023年全省监察对象以“十四五”重点用能单位和列入用能预算管理的重点行业企业(以下称重点行业企业)为主。
2023年全省计划安排节能监察计划291家(不包括日常监察及国家专项工业节能监察),其中非工单位165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6个。
详见附件1。
二、监察内容(一)用能单位和服务机构日常监察。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要求,依法依规对用能单位和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机构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日常监察。
监察内容包括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落后用能工艺、设备淘汰情况,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履职等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执行情况,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服务机构提供信息真实性等。
日常监察对象由各市、县(市、区)从事节能监察相关单位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及“十四五”期间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的要求统筹安排,并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重点用能单位作为日常监察重点对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由省能源监测中心提供)。
节能技术监督管理细则及考核办法范文一、引言现代社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节能技术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套节能技术监督管理细则及考核办法范本,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并促进节能技术的全面落实和有效实施。
二、监督管理细则1. 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1)设立节能技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
(2)建立监督机构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节能技术发展规划和标准。
(3)加强对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和效果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规行为。
(4)建立节能技术管理档案,记录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情况,为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节能技术的分类与准入规定(1)对节能技术进行分类,包括高效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准入规定。
(2)准入规定包括技术指标、测试方法、标准要求等内容,对符合规定的节能技术进行认证,并向社会公开。
3. 监督检查与处罚措施(1)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2)对违反节能技术规定的单位或个人,按照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相关证照等。
4. 社会宣传与教育培训(1)加强社会对节能技术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和科技素养。
(2)组织节能技术培训班和讲座,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考核办法1. 考核指标的设定与权重分配(1)制定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保指标等。
(2)合理分配不同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行业和单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权重。
2. 考核对象的确定(1)确定需要进行节能技术考核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政府机关等。
(2)建立考核对象名单,并及时更新。
青海省政府令第十七号——青海省省级行政机关保留、取消、下放、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目录(第1批)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2.25•【字号】省政府令第十七号•【施行日期】2000.12.2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机关工作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十七号《青海省省级行政机关保留、取消、下放、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目录(第1批)》,已经二000年十二月九日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凡目录中已被取消或未予保留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一律不得再执行。
省长赵乐际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青海省省级行政机关保留、取消、下放、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目录(第1批)省政府办公厅一、保留项目(7项)(一)审批7项1、全省性会议依据:省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划》(青政〔1999〕27号)第17条2、新闻发布依据:省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划》(青政〔1999〕27号)第18条3、省级表彰奖励活动依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减少领导同志应酬活动的规定》(青办发〔1994〕4号)4、收费公路收费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64条5、设置道路检查站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交通部门在道路上设置检查站及高速公路管理问题的通知》(1992年3月31日)6、褒扬革命烈士依据:国务院《革命烈士褒扬条例》(1980年6月4日发布)第4条7、权限内的耕地、荒地和其他土地使用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5条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一、保留项目(3项)(一)许可1项1、全省行政执法证件的制发(含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依据:省政府《青海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8年第2号令)第3条、第5条第2款、第6条、第8条第2款第(1)项(二)审核(审查、核准)1项1、行政执法证件年审依据:省政府《青海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8年第2号令)第11条第1款(三)备案1项1、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样本、持证人员名单、证件编号依据:省政府《青海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8年第2号令)第5条第1款、第8条第1款第(1)项省政府组成部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一、保留项目(19项)(一)许可2项1、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及标准依据:原国家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印发〈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计价格〔1998〕2084号)第5条、第7条第3项省政府《青海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第11条2、工程咨询单位资格(丙级)依据:原国家计委《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政研〔1997〕506号)(二)审批7项1、权限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报告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青海省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00〕141号)2、总投资100万元以上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1999〕50号)第16条3、全省以工代赈计划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农字〔2000〕1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1999〕50号)第11条4、权限内国外贷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15号)第4条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限额以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外资〔1999〕2103号)5、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依据:国务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11条6、权限内限制甲乙类外商投资项目依据: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1997年第7号令)第10条7、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63条(三)审核(审查、核准)9项1、限额以上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开工计划依据:原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规定》(计建设〔1997〕352号)第9条2、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2亿元以下社会投资项目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青海省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00〕141号)第5条3、进口免税优惠政策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依据:海关总署《关于执行进口免税优惠政策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填写规范的通知》(署税〔1998〕197号)4、限额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及海外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扩大内地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等单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国发〔1996〕34号)5、重要农产品进口配额证明依据:原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一般商品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特定商品进口自动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重要商品进出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经贸〔1994〕421号)6、全省黄河上游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项目依据: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74号令)第10条7、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库库区后期扶持基金项目依据:原国家计委、财政部、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关于设立水电站和水库库区后期扶持基金的通知》(计建设〔1996〕526号)8、权限内项目邀请招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11条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9、由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外贷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利用外资方案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借用国际贷款管理的通知》(国发〔1989〕6号)第5条(四)备案1项1、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社会投资项目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青海省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00〕141号)二、取消项目(7项)(一)审批6项1、权限内房地产开发,社会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权限内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3、各类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4、权限内政府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含年检年审)5、权限内一般基本建设项目及非工业更新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含年检年审)6、权限内房地产开发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二)备案1项1、药品价格登记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一、保留项目(25项)(一)许可6项1、煤炭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24条、第27条2、食盐批发、运输依据: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第197号令)第11条、第18条3、成品油零售仓储经营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划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通知》(国办发〔1999〕38号)4、甘草、麻黄草药专营收购依据:国家经贸委《关于保护甘草、麻黄草药用资源,组织实施专营和许可证制度的通知》(国经贸〔2000〕882号)第4条5、节能检测机构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20条、第29条6、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依据: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验收管理办法》(第3号令)第12条(二)审核(审查、核准)18项1、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依据: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国经贸黄金〔2000〕161号)第1条、第3条2、食盐生产企业定点依据: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第197号令)第11条3、企业生产农药的批准证书初审依据: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第216号令)第13条4、新建改建与外商合建民用爆破器材企业销售经营企业及爆破产品合同依据:国防科工委《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第2号令)第16条、第27条、第35条、第37条5、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依据: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的实施意见》(国经贸〔1999〕637号)第2条6、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依据:国家经贸委《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国经贸〔1993〕261号)第5条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依据:《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第11条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技术进步工作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00〕第231号)8、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新产品计划依据: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第4号令)第8条、第13条9、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改项目依据:国家经贸委《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国经贸〔1999〕886号)第11条原国家计委、经委《关于放宽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和简化审批手续的通知》(〔1987〕866号)10、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项目贷款贴息依据:财政部、经贸委《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办法》(财工字〔1997〕316号)第7条11、监控化学品拆除、进出口、失效处理及新、扩、改项目依据:国务院《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第190号令)第8条、第10条、第11条、第13条12、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依据: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2000年3月16日)第1条13、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7条14、医药储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3号)15、设立拍卖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11条16、限额以上建设项目(工程、含矿山)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8条《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第3条17、重要工业品(除机电产品)进出口配额依据: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关于重要商品进出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2568号文)第1条18、自营出口企业纺织品被动配额依据: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8〕2号)《关于做好2001年纺织自营出口企业纺织品被动配额分配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三)备案1项1、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依据:国家经贸委《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第19号令)二、取消项目(29项)(一)许可13项1、煤炭经营资格证书2、青海名牌产品证书3、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项目认定书4、建筑企业安全资格认证5、化工防腐蚀资格证书6、机械产品评定等级证书7、室内装饰企业资质设计、施工证书8、酒类专卖市场许可证9、工商管理培训证书10、一类瓦楞纸箱产品许可证11、检测检验人员操作证12、危险性较大设备安全使用证13、集体采金许可证(二)审核16项1、轻工企业技改项目审批2、中藏药项目审批3、自筹资金重工、机械企业技改、可行性文件审批4、新、扩、改建项目初步设计审查5、机械、化工行业、锅炉、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审查6、高、低压、开关柜进网资格7、汽车、摩托车、改装车、农用车生产目录审查8、职工持股会审批权9、外商投资商贸企业试点初审10、旧货交易市场审批11、各种工程设计及工艺12、企业集团组建审批13、国有企业技改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审核14、科技三项费用审核15、大中小型企业认定16、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确认三、下放(5项)(一)许可2项1、生猪定点屠宰资格2、生产性废旧金属专营许可证书(二)审核(审查、核准)3项1、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贴息2、民族贸易用品产品企业技术和项目审查3、商业物资企业出口经营权初审四、划转(5项)1、水泥产品生产许可(划转至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2、重要工业品进口登记证明(划转至外经贸行政主管部门)3、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审核(划转至外经贸行政主管部门)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操作证除外)(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服务机构)5、起重机械、电梯安全检验证书(划转至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省电力公司(职能移交省经贸委)一、保留项目(4项)(一)许可2项1、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25条原电力工业部、国家工商管理局《关于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办理注册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电综〔1997〕537号)2、承装(修)供电和受电设施单位资格依据: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1996年第196号令)第37条(二)审核(审查、核准)2项1、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资质注册依据:原电力工业部《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资质注册管理办法》(建〔1995〕第410号)第8条2、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依据:原电力工业部《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电建〔1995〕第504号)第5条二、下放(1项)1、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三、划转(2项)1、电力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工程勘察设计、建设监理、调试单位资质(划转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2、电力工程咨询单位资质(划转至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省教育厅一、保留(20项)(一)许可1项1、省属中专及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依据: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第188号令)第9条(二)审核(审查、核准)14项1、高等教育、省外中专学校在青年度招生计划、录取依据:国务院《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国发〔1986〕32号)第3条2、高中阶段以上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7条3、中外合作设立各级各类办学机构(不含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机构)依据:原国家教委《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教外综〔1995〕31号)第7条、第13条4、中小学教学用书及相关资料依据:原国家教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19号令)5、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变更依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规定》(〔1999〕7号)第10条、第15条6、境外组织在本省高校设立奖学金和有条件捐赠项目依据:国务院台办及原国家教委《关于台湾人士和民间机构在大陆捐资助学和使用办学有关问题的通知》7、接受外国留学生院校资格认可依据: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第9号令)第7条、第13条8、聘用外籍教师文教专家依据:原国家教委、国家外专局《高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国籍教师的规定》(教外办〔1991〕462号)第18条9、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通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学〔1997〕6号)第8条10、社会办学力量设立的中等以上学历教育和省外社会办学机构在本省招生依据:省政府《青海省〈社会办学力量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第10号令)第5条、第8条11、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学费、中小学校学费杂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国家教委19号令)第17条12、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依据:原国家教委《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教人字〔1998〕1号)第5条13、社会力量举办的中等以上教育机构发布招生简章、广告依据: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226号令)14、高等院校授予学科专业学位(不含博士)资格依据:原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省级人民政府对学位与研究生的工作统筹权的意见》(〔1997〕7号)第2条(三)备案5项1、高校研究生学历证书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做好研究生学历证书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司〔1996〕36号)第4条2、高校毕业证发放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1993〕12号)第17条3、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4〕4号)第25条原国家教委《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规定》第5条、第30条、第31条、第43条4、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学籍变更依据:原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7号令)第21条5、普通高校成立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教育部《关于同意授权青海省人民政府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的批复》(教发〔2000〕161号)第2条二、取消(9项)1、教育基建项目图纸审查2、幼儿园保育3、高校科技进步奖4、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高校科技成果审核备案6、自费出国留学7、省外院校我省生源毕业生毕业前申请在外省分配就业流动手续8、组织全省性中小学竞赛活动9、教育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核三、下放(5项)1、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和录取2、普通话水平测试3、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资格及校长任取资格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5、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全省招生的中、小学校设立四、划转(1项)1、教育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核(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省科学技术厅一、保留项目(7项)(一)审批1项1、科学技术奖励依据:科技部《国家科学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1号令)科技部《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第2号令)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第3号令)(二)审核(审查、核准)5项1、自然科学期刊管理依据:原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年6月发布)2、科技保密项目的保密审查依据:原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第20号令)第5条3、全省科技计划(包括攻关开发、星火、火炬等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7条4、科技三项费用依据:财政部、国家计委、经贸委、科委《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财工字〔1996〕44号)第6条5、出口国家秘密技术依据:原国家科委《印发〈国家秘密技术出口审查规定〉的通知》(国科发计字〔1998〕425号)(三)备案1项1、科技成果登记依据:原省科委《关于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青科成字〔1991〕181号)第2条二、取消项目(17项)1、专利广告出证登记2、技术研究中心机构的设立3、农牧业科技示范区的设立4、科技型企业的设立5、科技扶贫示范区的设立6、外事审批权7、外事邀请8、引进技术的有关人员出国备案9、科技成果鉴定10、出国(境)培训的归口管理11、引进外国先进经济技术专家12、审核科研机构的组建13、审核科技服务机构14、科技成果评估15、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6、技术市场管理资格17、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资格三、下放(1项)1、技术经纪人的资格认定四、划转(3项)1、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2、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3、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一、保留项目(9项)(一)审批3项1、举办大型宗教活动依据: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对大型宗教活动管理的通知》(青民宗字〔1991〕97号)第2条2、朝觐人员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加强朝觐事务管理若干办法(试行)》(国宗发〔1998〕048号)第7条3、与外国宗教组织交流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印发〈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宗教外事归口管理和审批权限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宗发〔1995〕039号)第2条(二)审核(审查、核准)5项1、国家公务人员因公朝觐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加强朝觐事务管理若干办法(试行)》(国宗发〔1998〕048号)第19条2、接收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接受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批准权限问题的通知》(国宗发〔1993〕214号)第3条3、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终止、合并、迁移、变更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1994年4月13日发布)第8条4、印刷、出版和经销宗教书刊、音像制品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宗教印刷品、印刷销售的通知》(青政办〔1992〕)5、省级宗教团体设立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社会团体管理实施办法》(国宗发〔1991〕110号)(三)备案1项1、宗教教职人员依据:省政府《青海省宗教教职人员管理规定》第3条二、取消项目(1项)1、清真牛羊肉及食品监制三、下放(3项)1、民族成份确定2、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范围内改建、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或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等活动3、宗教教职人员定额省公安厅一、保留项目(27项)(一)许可9项1、九二式机动车号牌生产依据:公安部《机动车号牌生产管理办法》(第13号令)第10条2、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资格依据:公安部(行业标准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与要求》4.13、携带、运输麻黄素依据:公安部《麻黄素运输许可证管理规定》(第52号令)第2条、第4条、第5条4、华侨回国定居依据: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外交部、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10条、第11条5、调运外省爆炸物品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民用爆破器材经营的意见通知》(青政办〔1998〕166号)第4条6、跨省枪支弹药的调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30条7、民用枪支持枪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8条8、集会、游行、示威(权限内)依据:《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办法》第5条9、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保养企业资质依据:《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第14条第1款(二)审批6项1、改装、更新、报废和延缓报废机动车依据:公安部《关于实施〈汽车报废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1997年261号)第2条2、警灯、警报器准用依据:公安部《关于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范围的通知》(公通字〔1994〕15号)3、弩的生产、销售、进口依据:公安部、国家工商管理局《关于加强弩管理的通知》(公治〔1999〕1646号)第2条第1款、第5款4、经营典当业依据:公安部《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第26号令)第6条5、多色复印机经营、销售企业依据:公安部《关于加强多色复印业治安管理的通知》(公治〔1996〕158号)第1条6、A级焰火晚会燃放工程技术设计与组织实施设计方案依据:公安部《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安全规程》(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83-1988)4.3.1(三)审核(审查、核准)8项1、国防交通、金融运钞、邮政车辆通行标志依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3月9日发布)第56条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印发〈国防交通标志使用和管理规定〉的通知》(交战办字〔1996〕第28号)第4条2、公务持枪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7条3、外国人出入境通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0.03.08•【文号】工信部科[2010]93号•【施行日期】2010.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科[2010]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部直属单位,各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各有关单位: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提高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水平,依据相关政策和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八日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质量基础工作,提高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水平,依据相关产业政策和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指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工信系统),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并在推动产业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产品质量检验与评价技术服务机构。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用、重点扶持的原则,对实验室进行核定和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主管部门)、有关综合性行业协会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本地区、本行业所属实验室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实验室基本条件、工作内容及义务第四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二)通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审查;(三)在相关技术领域,具备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专业设施条件和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专业人员队伍和产品质量验证、检测、分析、评价服务能力;(四)对促进行业或区域产品质量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核心业务领域有较好的业绩表现;(五)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或所在地政府部门在产业规划、发展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六)建立了按规定要求开展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管理制度规范。
标题:关于颁发《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的通知【颁布单位】:电力部【颁布日期】:1996-07-16【题目】关于颁发《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的通知【颁布单位】电力部【颁布日期】1996.07.16【生效日期】1996.07.16【失效日期】【时效性】有效通知各电业管理局,各省(市、区)电力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南方电力联营公司,部直属科研院所:现将《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颁发给你们(见附件),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技术监督工作,提高发供电设备可靠性,以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技术监督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行业归口的原则,对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第三条电网是统一的整体,所有并网的发供电设备及重要用电设备都必须接受电网主管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归口管理。
第四条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五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市、区)电力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省电力公司)、发电厂、供电局、并网运行的发电企业及部属有关设备材料质量检测中心。
第二章技术监督范围及主要内容第七条技术监督的范围在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绝缘、热工、电测、环保、继电保护、节能等方面对设备健康水平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参数、性能与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及评价。
第八条技术监督主要内容1、电能质量监督频率和电压质量。
频率质量指标为频率允许偏差;电压质量指标包括允许偏差、允许波动和闪变、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和正弦波形畸变率。
2、金属监督高温金属部件、承压容器和管道及部件、蒸汽管道、高速旋转部件金属母材和焊缝的材质成分、金相、性能、裂纹及其他缺陷。
火电厂九项技术监督及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标准规范金属监督1、《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2、DL 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督规程》4、DL 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5、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6、DL 439-91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7、DL/T 40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8、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9、DL/T 551-94 《低合金耐热钢蠕变孔洞检验技术工艺导则》10、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11、《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属技术监督规定》12、JB 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13、DL/T 678-1999 《电站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14、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15、电力工业基建司[1993]15号《火力发电厂金属光谱分析导则》16、DL/T 773-2001 《火电厂用12Cr1MoV 钢球化评级标准》17、DL/T786-2001 《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18、DL/T 787-2001 《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19、DL/T 674-1999 《火电厂用20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20、DL/T 616-1997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21、DL/T715-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22、DL/T3375-2002 《锅炉原材料入厂检验》23、DL/T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导则》24、DL/T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25、DL/T883-2004 《火力发电厂金属专业名词术语》26、能源部[1992]1069号《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27、《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化学监督1、SD 246-88 《化学监督制度》2、华能国际电力公司《化学技术监督规定》3、DL/T5068-1996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4、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5、GB 4962-1985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范》6、GB 11984-1989 《氯气安全规程》7、DL/T 667-1999 《火力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8、DLG 101-1991 《火力发电厂化学试验室面积及仪器设备定额》9、DL/T 434-91 《电厂化学专业实施法定计量单位的有关规定》10、DL/T 561-95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11、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12、DL/T 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13、SD 116-84 《火力发电厂凝结器管选材导则》14、SDJJ 03-88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15、SD 223-87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16、DL/T 771-2001 《火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选用导则》17、GB/T 14541-93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18、GB/T 14542-93 《运行中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19、DL/T 571-95 《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20、GB/T 890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21、DL/T 59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22、DL/T 639-1997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23、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24、GB/T 12145-1999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25、DL 519-93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验收标准》26、JB/T 2932-1999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27、DL/T 543-94 《电厂用水处理设备质量验收标准》28、DL/T 457-91 《水、汽取样装置》29、GB 209-93 《工业用氢氧化钠》30、GB 320-91 《2V-工业合成盐酸》31、GB 534-89 《2V-工业硫酸》32、DL/T 806 《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用阻垢缓蚀剂》33、GB 2536 《变压器油质量标准》34、SH 0040-91 《超高压变压器油》35、GB 11120-89 《L-TSA汽轮机油》36、GB 7595-2000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37、GB 7596-2000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38、GB 12022-89 《工业六氟化硫》39、SH 0015-90 《抗氧化剂》40、SH 0043-91 《746防腐剂》41、DL 419-91 《电力用油名词术语》42、SD 329-89 《火电厂燃料质量监督名词术语》43、《火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热工监督1、国电安运[1998]483号《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2、《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技术监督锅炉办法》3、《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管理规定》4、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5、基工[1992]589号《火力发电厂电子计算机监视系统在线验收测试暂行规定(试行)》6、DL/T 655-1998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7、DL/T 656-1998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8、DL/T 657-1998 《火力发电厂模拟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9、DL/T 658-1998 《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0、DL/T 659-199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1、GB/T 4213-92 《气动调节阀通用技术条件》12、GB/T 13399-92 《汽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13、GB/T 14394-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14、DL 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15、NDGJ 16-89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16、DL500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实验室设计标准》17、国家电力公司发布《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18、DL/T 5190.5-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19、电综[1998]145号《火电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篇)20、建质[1996]40号《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21、建质[1996]111号《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22、电建[1996]159号《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机竣工验收规程》23、电规发[1996]第214号《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问题规定》24、NFPA 8502 《多燃烧器锅炉炉膛防外爆/内爆标准》25、水利电力部《计量管理工作规定》26、国家计量局/水利电力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检定管理的规定》27、能源政法[1992]955号《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28、JJG1033-200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环保监督1、电安生[1996]430号《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规定》2、国电计[1998]325号《国家电力公司火电厂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3、《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4、电计[1996]280号《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5、DL 414-200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6、GB 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9、GB 12349-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10、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1、HJ/T 75-2001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12、HJ/T 76-200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13、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4、GB/T 13931-1992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15、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16、DL/T 5046-1995 《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17、DL/T 5142-200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18、GB/T 15321-1994 《电厂粉煤灰渣排放与综合利用技术通则》19、环监[1995]335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节能监督1、电安生[1997]399号《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2、主席令第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能源节能[1989]5号《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4、能源节能[1991]98号《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5、计资源[1990]60号《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6、经计字[1983]244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7、电综[1997]575号《电力节能监测中心管理办法》8、国电发[2001]476号《火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9、国电发[2001]477号《《火电厂节约用油管理办法(试行)》10、《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节能技术监督规定》11、GB/T 3484-1993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12、GB/T 15316-1994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13、GB/T 3794-1983 《企业能量平衡技术考核验收标准》14、GB/T 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15、GB/T 7119-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16、GB/T 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17、GB/T 6422-1986 《企业能量计量与测试导则》18、GB/T 16616-1996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19、GB/T 2586-1991 《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20、GB/T 2587-1981 《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21、GB/T 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22、GB/T 2589-199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23、GB/T 13234-1991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24、GB/T 13471-1992 《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25、DL/T 606.1-199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26、DL/T 606.2-1996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27、DL/T 606.3-1996 《火力发电厂热平衡导则》28、DL/T 606.4-1996 《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29、DL/T 606.5-1996 《火力发电厂水平衡导则》30、DL/T 686-1999 《电力网电能电能损耗计算导则》31、GB/T 18021-2000 《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表面法》32、DL/T 783-2001 《火力发电厂接水导则》33、GB/T 8117-87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34、GB/T 10184-19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35、GB/T 3216-89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36、DL/T 839-2003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37、JB 3344-83 《凝结器性能试验规程》38、JB/T 5862-1991 《汽轮机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性能试验规程》39、DL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40、JB/T 9633-1999 《凝结器胶球清洗装置》41、DL/T 567-1995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电能质量1、电综[1998]211号《电网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规定》2、能源电[1988]18号《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3、能源电[1993]218号《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试行)》4、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5、SD126-1984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6、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7、DL/T 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8、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9、GB 12325-19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10、GB 1233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11、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12、GB/T 15543-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13、DL 488-2000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14、GB/T 13730-1992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5、GB/T 15248-1994 《电力负荷控制通用技术条件》16、DJ 428-1991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17、DJ 497-1992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管理规程》18、SD 131-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绝缘监督1、DL/T 572-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2、DL/T 574-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3、DL/T 618-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4、DL/T 603-9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5、DL/T 617-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6、DL/T 555-9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现场耐压导则》7、DL/T 618-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可控试验规程》8、DL/T 596-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9、DL/T 607-96 《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10、DL/T 4741-6-92 《现场绝缘试验实验导则》11、DL/T 417-91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12、DL/T 626-97 《盘形悬式绝缘子劣化检测规程》13、GB 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14、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15、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的接地》16、GB 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17、GB/T 5582-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18、DL/T 573-95 《电力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19、DL/T 595-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导则》20、电力工业部《并入电网运行的公用发电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21、国电公司.736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22、国电发[1999]579号《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23、国家电力公司.109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反事故技术措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4、DL 558-94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25、DL/T 664-99《带电设备红外线诊断技术应用导则》26、DL/T702-99 《矿物绝缘油中糠醛含量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法)》27、DL/T 703-99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象色谱测定法》28、DL/T 702-99 《变压器油汽轮机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29、DL/T 706-99 《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30、DL/T 717-2000《汽轮发电机转子中心孔检验技术导则》31、DL/T 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32、DL/T 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33、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34、DL/T 727-2000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35、DL/T 741-2000 《架空线路运行规程》36、DL/T 5161.1-1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合订本)》37、《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38、《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气绝缘技术监督规定》电测监督1、JJG 124-93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指示表》2、JJG 124-93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交流电能表》3、JJG 596-99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电子式电能表》4、JG 126-95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交流电量变送器》5、JJG597-89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电能表检定装置》6、SD 111-83 《原水利电力部标准交流仪表检验装置》7、JJG 598-89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直流数字电流》8、JJG 315-83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直流数字电压》9、JJG 780-92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交流数字功率》10、JJG 494-87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静电电压表》11、JJG 603-89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指针频率表》12、JJG 440-86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相位表》13、JJG 622-97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兆欧表》14、366-86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接地电阻表》15、JJG 01-94 《电子式标准电能表技术条件》16、DL/T 614-97 《多功能电能表》17、.207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18、DL/T 668-99 《测量用互感器检验装置》19、DL/T 686-99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20、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损耗计算导则》21、DL/T 731-2000 《电能表测量用误差计算器》22、DL/T 732-2000 《电能表测量用光电采样器》2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2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检定规程》继电保护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第二版)中“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2、DL 400-91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3、DL/T 623-97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4、DL/T 5147-2000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5、DL 428-91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载负荷技术规定》6、DL/T 584-95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7、DL/T 559-94 《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8、DL/T 553-94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9、DL/T 663-99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装置检测要求》10、DL/T 5149-2001 《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11、DL 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12、DL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3、DL/T 526-2002 《静态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技术条件》14、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源技术条件》15、DL/T 524-2002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16、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17、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业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8、DL/T 5043-95 《火力发电厂电气试验室设计标准》19、《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气装置篇)》20、DL/T 587-9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21、GB/T 15145-94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2、DL/T 670-99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3、DL/T 671-99 《微机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4、DL/T 744-2001 《微机型电动机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5、DL/T 687-99《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6、DL/T 769-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27、DL/T 671-99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8、DL/T 624-97 《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29、DL/T 823-2002 《微机型反时限电流保护通用技术条件》30、《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31、《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继电保护技术监督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监督1、国务院令[2003]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程》3、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5、劳锅字[1990]3号《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及讲析》6、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锅炉定期检验规程》7、DL 647-2004《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8、国质检锅[2003]207号《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9、能源安保[1991]709号《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10、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11、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12、DL/T 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13、GB/T 9222-8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14、能源部电[1992]1069号《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15、《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6、DL/T 616-1997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 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17、。
山西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2年下半年节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能源局•【公布日期】2022.08.05•【字号】晋能源节能发〔2022〕305号•【施行日期】2022.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山西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2年下半年节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能源节能发〔2022〕305号各市能源局,各有关单位:按照省政府工作安排,根据《关于扎实有序做好下半年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晋能源节能函〔2022〕249号)要求,省能源局制定《2022年下半年节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山西省能源局2022年8月5日2022年下半年节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节能监察工作部署,按照节能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的监督保障作用,进一步细化落实《关于扎实有序做好下半年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晋能源节能函〔2022〕249号),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监察事项和名单各市要按照《关于扎实有序做好下半年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晋能源节能函〔2022〕249号)要求的监察事项,加强与统计、工信、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定本辖区内监察项目(企业)名单。
二、监察时间和方式下半年节能监察时间为2022年8月-11月,各市根据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合理开展监察工作,做到本辖区内相关事项“全覆盖”。
(一)安排部署阶段(8月中旬之前)开展监察工作动员和培训,重点是国家和我省节能政策调整情况、下半年监察工作主要内容和工作流程,安排部署辖区内监察工作等。
(二)现场监察阶段(8月中旬—10月底前)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提高效能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本方案内容,以国家和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为平台,采取计划监察与突查暗查、巡查督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现场监察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标准化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标准化规定》的通知各分公司、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推进国家电网公司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保障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公司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标准化规定》,现印发执行。
本规定内容与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颁布的《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标准化规定》基本一致,对安全作业牌等13种安全设施的使用范围、制作要求、使用条件等做出标准化规定。
本规定尚未包括全部施工设施,目前使用比较好的仍先继续使用,待使用成熟后再纳入标准化范围。
执行中有何建议或意见,请及时向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反映。
国家电网公司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标准化规定(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5月)目录一、安全标志牌二、安全围栏和临时提示遮栏三、孔洞盖板四、低压配电箱五、便携式卷线电源盘六、水平安全绳七、安全自锁器八、速差自控器九、下线爬梯十、施工接地线十一、防静电服十二、全方位防冲击安全带十三、高处作业平台一、安全标志牌1、使用范围线路工程、变电工程。
2、设置场所线路工程:杆塔组立、爆破工程、张力放线场地、仓库及危险区域、跨越架搭设、大跨越及交叉跨越施工等场所。
变电工程:变电站施工现场、仓库及危险区域、施工电源、变电扩改建工程分区等场所。
3、标志牌内容:标志牌分4类。
禁止标志牌:包括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警告标志牌:包括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系安全带、必须戴防护眼镜,等;指令标志牌:包括止步高压危险、当心触电、当心坠落、当心坑洞、当心落物,等;指示标志牌:包括从此上下、在此工作,等。
2024年节能技术监督管理细则及考核办法样本为提升我分公司节能技术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升机组经济运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原电力工业部发布的《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以及原能源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厂节能管理规定(试行)》和《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结合我分公司的生产实际,特制定以下监督细则。
一、本细则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优先节约”的原则,积极采纳有效的节能措施、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工艺、适用的设备和材料。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强化企业计量工作,以满足节能管理的需求。
火电厂的能源计量设备应符合原能源部《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的规定,各计量表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明确划分。
三、节能技术监督是电力工业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电力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并实施节能监督责任制。
节能技术监督涉及对影响发电、供电设备经济运行的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的监督、检查、调整与评估。
四、节能技术监督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各级领导需将其作为常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与协调。
各部门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推进节能技术监督工作。
五、通过发电能耗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环节的节能技术监督,确保电、煤、油、汽、水消耗达到最优水平。
六、实施节能技术监督指标的考核制度。
七、加强节能宣传,提升全分公司员工的节能意识。
第二章监督机构与职责八、分公司设立由总工程师领导的节能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并在发电运行部设立厂节能技术监督办公室及节能技术监督专员,负责日常的节能技术监督工作。
(一)分公司节能领导小组的职责1. 统筹、协调、管理分公司的节能工作,实施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2.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节能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并实施管理细则、节能目标和标准制度。
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1.总则1.1为贯彻国家“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强化电力企业节能管理,努力降低能耗,对电力工作实行节能技术监督,特制定本条例。
1.2节能技术监督即对影响发电、输变电设备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性能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及平价。
1.3 节能技术监督是电力工业节能工作的组成部分,贯穿于电力基建和生产全过程,按分阶段、分级管理原则,实行节能监督责任制。
1.4 节能技术监督指标实行考核制度,并设立节能奖。
1.5通过对电力企业耗能及系统在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阶段的节能技术监督,使其电、煤、油、气、水等消耗达到最佳水平。
1.6积极推广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发供电设备和系统的能源消耗。
1.7本条例适用于各电力集团公司、各省(市、区)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电力公司)及发供电设备并入电网运行的企业。
2.监督机构和职责2.1 电力系统的节能技术监督分为四级管理,即电力部(或国家电力公司,下同)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和发电厂、供电局(供电公司、电业局,下同)2.2电力部为电力行业节能技术监督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为:2.2.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2.2.2负责制定本行业或国家电力公司系统节能监督的方针、规定及技术措施、能耗标准等2.2.3对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节能技术监督人员实行归口管理。
2.2.4组织对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的节能技术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对节能检测中心进行资质审查认证;监督与指导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的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2.2.5组织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论证,对能耗异常情况组织调查分析,并提出指导意见。
2.2.6组织交流推广节能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定期发布节能信息及各类火电机组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2.7制定节能考核和奖惩办法,并监督执行情况。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规划﹝2017﹞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有关企业:为了做好2017年能源工作,进一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我局研究制订了《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2017年2月10日附件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部署,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化解和防范过剩产能,着力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着力补上能源发展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主要发展目标(一)能源消费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吨标准煤左右。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8%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
(二)能源供应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6.7亿吨标准煤左右。
煤炭产量36.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2.0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700亿立方米左右(含页岩气产量100亿立方米左右)。
(三)能源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0%以上。
能源部关于印发《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的通知正文:---------------------------------------------------------------------------------------------------------------------------------------------------- 能源部关于印发《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的通知(1991年2月5日能源节能[1991]98号)根据国务院颁发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为推动火力发电厂加强节能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见附件),现予颁发实行。
各地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请及时报部。
附: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我国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火电厂)所耗燃料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降低火电厂煤耗对于缓解燃料的供应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火电厂节能,根据国务院颁发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及能源部颁发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电力工业实施细则(试行)”制订本规定。
第2条为促进火电厂降低煤耗,在发展电力工业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大力采用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加速对现有中小凝汽机组的改造和严格限制在大电网内新建中小凝汽式机组。
第3条为加强对节能工作领导,各电管局、省电力局(以下简称网、省局)应建立节能办公会议制度或节能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的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由节能办公室或由有关处室设专职人员归口管理。
节能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检查监督国家和能源部的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有关节能指示的贯彻执行;制订本局火电厂节能规划;核定考核火电厂的主要能耗指标;监督节能措施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每季进行一次分析,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并报部。
第4条火电厂设立节能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主持,负责贯彻上级方针政策和落实下达的能耗指标;审定并落实本厂节能规划和措施;协调各部门间的节能工作。
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约用电
【发文字号】电综[1997]575号
【失效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发布部门】电力工业部(已变更)
【发布日期】1997.10.16
【实施日期】1997.10.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7年10月16日电综[1997]575号)
现将《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见附件),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
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管理办法
1.为加强电力节能检测和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各电力集团公司、省(市、区)电力公司建立节能检测中心,制定本办法。
2.各节能检测中心必须在本办法的规范下,按规定的程序组建、评审并获得认证后方
能正式开展节能检测工作。
3.各节能检测中心应确保节能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1.对本电网所辖电力企业主要能耗指标进行检测及检查;
2.对本电网所辖火电厂实施能量平衡测试,评价;
3.对基建、技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用能的评价及竣工验收测试;
4.对发、供电企业中的节能自检工作(含机组大修前、后的效率测试等)进行技术指标和监督;
5.协助主管电力公司制定主要能耗指标及节能检测计划;
6.对进入本电网的耗能产品的能耗指标进行检验和抽查;
7.协助技术监督部门对能源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测;
8.协助主管电力公司监督所属企业更新国家已公布淘汰机电产品情况;
9.协助或负责进行节能信息的搜集、本电网发电厂能耗指标统计分析等工作;
10.定期向上级节能主管部门报告节能检测工作情况及提出有关建议。
1.综合节能检测主要内容:锅炉效率;汽轮机热效率、汽耗,真空严密性;管道效率;厂用电率;汽水损失率;发电机效率;水轮机效率、水耗;供电线损率,全厂负荷率等。
2.单项节能检测主要内容:给水泵组效率,循环水泵负荷率;空预器漏风率,除尘器效率;主要附机单耗;锅炉主蒸汽压力、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排烟温度、氧量;灰渣含碳量;给水温度,高加投入率;凝汽器真空度、端差;燃料工业分析;污染物排放量等。
3.火电厂能量平衡测试主要内容:机组及全厂燃料平衡、热平衡、水平衡及总能量平衡的检测和评价。
4.节能产品能耗指标的抽查、验证。
5.对用能产品的能耗及与产品能耗有关的工艺、设备、系统等技术性能的检测、评价。
1.评审按《认证评审考核细则》的六项内容进行。
带“*”的为重点项,均需达到规定要求。
其它考核要求有3个及以上分项达不到要求的,待整改后再评审。
2.每次评审合格的节能检测中心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五年,其间接受签证部门的考核、抽查。
逾期须经复审。
1.评审组织
由国家电力公司节能主管部门及计量管理部门组成评审组,负责节能检测中心的机构审定和计量认证工作。
2.评审程序
申请评审的节能检测中心填报评审申请表及《质量管理手册》,提出自审报告;
网、省(市、区)电力公司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评审;
网、省(市、区)电力公司初审合格后,在《评审表》上签署初审意见,连同整改意见、申请表等材料一式二分报国家电力司申请评审;
评审合格的由国家电力公司批文并颁发铜牌。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6年1月12日颁发
《节约能源检测管理暂行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1990年6月1日颁发
《节能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考核要求》——国家计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计资源函〔1991〕17号
《节能检测技术通则》——国家标准GB1536—94
《电力节能工业技术监督规定》——电力部1997年7月3日颁发
1.认证评审考核细则
2.《质量管理手册》编写说明
3.检测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推荐4.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申请表5.电力节能检测中心评审表一、组织机构
二、仪器设备
三、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