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非选择题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7.17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思想品德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思想品德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青春期的我们”,详细内容为1.1节“青春期的变化”和1.2节“青春期的烦恼”;第二章“友谊的力量”,详细内容为2.1节“朋友的重要性”和2.2节“建立友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和烦恼,学会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2. 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
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变化、友谊的重要性、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案例视频、随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变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青春期的我们”,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和烦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2.1 讲解1.1节“青春期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了解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2.2 讲解1.3节“青春期的烦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困扰。
3. 讲解第二章“友谊的力量”,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
3.1 讲解2.1节“朋友的重要性”,通过实例阐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青春期和友谊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思想品德复习课件2. 板书内容:(1)青春期的变化(2)青春期的烦恼(3)友谊的重要性(4)建立友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春期的变化及其影响。
(2)举例说明友谊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3)你认为如何建立和呵护友谊?2. 答案:(1)青春期的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如身高、体重、嗓音、生理周期等。
1、管理和调节情绪、情感的方法, 理智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认识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明白情绪需要调控的道理.3、了解影响情绪的因素和情绪对个人观念和行动带来的影响,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及联系。
4、了解青春期情绪、情感的特点,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创造正面情感何如何传递情感的正能量。
2、第五课呢?(品出情感的韵味——我们的情感世界及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二、我用课件展示以下内容,让学生自主梳理教法说明:教师,让学生们回忆,交流。
教师巡视,作以下提示1、揭开情绪的面纱(1)青春的情绪情绪面面观;情绪的青春色调。
(2)情绪的管理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节。
2、品出情感的韵味(1)我们的情感世界丰富的情感;情感的作用;(2)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体味美好的情感;传递情感的正能量3、具体(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2)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情绪的特点:复杂多样;(3)影响情绪的因素;(4)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5)青春期的情绪特点;(6)青春期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7)为什么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8)我们该如何正确表达情绪?(9)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10)合理调节情绪的意义:(11)愤怒情绪的管理方法:(1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何联系;(13)情感有哪些作用;(14)如何传递情感的正能量。
三、达标训练教法说明:教师用课件展示以下练习内容,让学生们先做10分钟。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1、有人把情绪比作万花筒。
被师长夸赞时我们会高兴,自豪,学习退步时,会感到忧愁、焦虑,面临激烈的竞争时,会紧张、恐惧。
遭遇误解和上当受骗时,会愤怒、生气这表明()A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
B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C积极的情绪会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D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告诫说:“当你气恼时,请你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数字游戏,从1数到10,假如怒火继续燃烧,那就从1数到100。
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七年级下册道法课程的相关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道法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1. 复习七年级下册道法课程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意识。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道法课程中的道德理念和准则。
2. 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判断,培养其道德行为意识。
教学准备:1. 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板书工具和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道德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兴趣。
Step 2:复习知识点(15分钟)1. 回顾道法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道德的概念、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等。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德案例,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并与案例进行联系和分析。
Step 3:道德思考与讨论(20分钟)1. 提出一个道德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如果你发现了别人的钱包,里面有很多现金,你会怎么做?”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后果,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Step 4:道德行为培养(15分钟)1. 通过故事、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正面的道德行为示范,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自己的道德行为,例如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
3.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道德行为目标,并在班级或家庭中实践。
Step 5:小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的个人责任。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行为意识。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和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课:我们向往公平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向往公平、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1. 教学时间:2课时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2课:我们向往公平1. 教学时间:2课时2. 教学内容: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六、第二单元:我们的国家第3课:我们伟大的祖国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历史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国家发展状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第4课: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优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章“法治与秩序”中,深入学习第一节“法律作用”。
我们将详细探讨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法律基本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和作用。
教学重点: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社会现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符合法律规定?哪些是违反法律规定?2. 例题讲解(15分钟)(1)法律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作用。
(2)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举例说明法律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作用。
(2)请举例说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作用。
4. 小组讨论(15分钟)(1)法律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
(2)如何提高法治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好公民?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收获,以及还需要加强地方。
六、板书设计1. 法律作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2. 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作用。
(2)请举例说明法律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作用。
2. 答案:(1)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作用:规范人们行为,保护公共财产,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等。
(2)法律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作用: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作用。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提高他们法治意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解法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第1课:成长的脚步第2课:家的味道第3课:生命的礼物2.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5课:真正的朋友第6课:网上交友3. 第三单元:我们向往公平第7课:公平,在我们身边第8课:维护公平第9课:我们向往公平4. 第四单元:我们需要正义第10课:正义的力量第11课:做有正义感的人第12课:正义制度与我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其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
3. 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正义观念,提高其法治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家庭、友谊、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故事或新闻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友谊、公平和正义。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课题,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课题名称、关键词、重要观点。
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右侧为要点及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课: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写一篇日记。
第4课:列举三个你认为真正的朋友应具备的品质。
第7课: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结合实例说明。
第10课:举例说明正义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反思:回顾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影片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学生共鸣。
3-1 青春飞扬【学目】1.学生认识有青春的幸福,青春的意,感觉青春的力量。
2.通教课学生领会青春的幸福,增自信的情,自的青春度。
3.通教课学生充自己的青春生活,使自己的青春生活更存心和价。
【要点点】要点:青春的联想、青春的理解点:如何青春更美好情形导入生成问题:青春是什么?青春不是跟着年的增而来身体的化,青春更多地体在一个人的心、气、想象力和感情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的一种崭新的感。
踏着青春的拍,感觉青春的力量,今日我学——青春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 )自主1.年少气盛,青春的力量在身体里生,令我将来更为神往和神往。
2.面青春,每一个人会有不一样的神往,形成不一样的理想,划青春的路径,思虑自己如何走青春之路。
3.青春的研究需要自信。
自信我充激情。
4.不停战胜自己的短处,自己,超越自己,是自的重要内容。
自,要靠的意志,取的精神和长久的持。
5.激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情,自的青春度,会我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
(二 )合作研究研究一:教材P23 运用你的什么是青春?有人,青春是泪水;有人,青春是率性;有人,青春是无悔⋯⋯(1)你下边哪些能表达你青春的理解?(教材 P23)沟通点:合自己状况,如:梦想、激情、美好、勇气,等等。
(2)你会用哪些描绘青春?沟通点:如:春季、旭日、、蓬勃、斗、昂,等等。
(3)与同学沟通,比各自青春的理解有何异同。
答案略。
研究二:教材P24 研究与分享1.你有过近似的想法吗?你还想去做哪些事情?沟通点拨:有过近似的想法。
我还想创立一家眷于自己的企业,第一版一套自己的歌唱专辑。
经过自己的努力让父亲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
2.有人说,想法总归想法,儿童子就爱痴心妄想。
也有人说,许多人年青时的想法最后得以实现。
你怎么看?说出来与同学们议论。
沟通点拨:青春的我们拥有无尽的联想,这令我们喜悦,让我们摩拳擦掌。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漂亮可爱的梦想。
它固然老是和现实有必定的距离,有时甚至不确实质,但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梦想,我们的社会才会不停地进步和发展。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第1-4单元共4套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共4套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加强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我国的法律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法律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讨论话题,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我国的法律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知识。
复习课——解题方法训练二(非选择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非选择题型特点及题目与题选项一般的文字表达特点。
2.了解选择题常用问题设计的角度。
3.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4.通过部分习题训练来复习巩固课本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审题与方法运用
难点:如何准确的回归教材答题。
【学情分析】
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与训练,发现学生存在很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学习习惯不好,不善于做笔记,对日常练习册停留于应付性完成作用。
不善于预习和复习,懒得背诵,语言组织能力差等。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比较注重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题目比较简单,但失分却比较多,原因是把握不住答题要领。
要回答好这类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教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2)回答要简略,分要点回答,思路清晰;
(3)要审清题意,不能看到哪抄到哪儿;
(4)语言文明,观点积极向上;
(5)书写要认真。
(一)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同学们来说,稍有难度,若能掌握解题技巧,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解题步骤是: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找准考点。
抓住材料里边关键的词、句(反复、仔细、揣摩)材料,明确材料中心意思,目的是为找到知识点。
第二步:联系题目的设问,回归教材找到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对给出的材料加以分析。
有的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
有以下几个要求:
1、谋划好答题的先后顺序,然后规范答题。
2、答提时要注意要点清晰、全面深刻、合乎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语言流畅、书写整洁。
材料一:放飞青春,激发创造
中国青年网评论员杨丽在一篇题为《网创青春不可限》的网评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青年人有无限可能,不拘泥于已有的成果、不禁锢于繁杂的条条框框,不沉溺于舒适平庸的生活,敢于突破才叫青春。
”“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当今,世界都期待青年们能靠着创新智慧,继续为人类开辟新的疆域,让世人“大吃一惊”。
(1)杨丽在这篇网评中说的话符合课本上的哪些观点?(至少两点,4分)
材料二:青春飞扬,自强不息
身处青春,你会发现青春并不公平,青春充满着困难与挫折。
当你用100%的态度面对时,收获或许只有50%;而你选择用50%的态度去对待它,或许最终将一无所获。
若是选择安逸,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丢失了勇气,缺乏了毅力;反之,选择了奋斗拼搏,你就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波澜壮阔,即使前方黑浪涛天,也会有搏击长空的无畏无惧。
因为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水依旧奔跑的人。
当然,拥有梦想的同时也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告别慵懒和惰性吧,正能量才是青春该有的表现,积极一点,乐观一点,为你的梦想打造一副好载体,自然会发现真正的意义,受益终生!
(2)这篇励志材料启示我们,实现青春的梦想需要培养什么品质?这一品质的重要内容有哪些?(5分)(3)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这种品质?(3分)
解题思路:
首先,整体阅读材料,然后抓住划横线的句子,明确材料中心意思,巴尼伐树,右腿被压住并受伤,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只好锯掉自己的右腿!根据这个中心意思,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
然后,我们回归教材到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
答:(1)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等等。
(符合题意、两点即可)(4分)
(2)①自强的品质。
②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5分)
(3)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3分)
(二)评价类型题
评价类题型是我们最为头疼的题型之一,失分也是比较多的。
这类题型的做法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一般来说,该类题要求学生对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观点或行为作出评价,答题前要分清共有几个人物。
(2)分别对这些人物的行为或观点进行评价,抓关键词,找到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特别要注意:有些观点或行为中部分内容是正确的,还有一部分是错误的,这时不能片面地回答“正确”或“错误”,要回答“不全面”或“片面的”,再把正确的内容简单概述一下,错误的内容要阐明理由或者是正确做法。
(3)最后,要有一段答题总结语言。
温馨提示:先判断后评析。
29.多样情绪,积极调节。
(共4题,16分)
材料一:2017年3月27日,雇主不还款,农民工唐某等人认为雇主何某必须当场履行款项,否则不会善罢甘休。
唐某等人一怒之下甚至还当场抱住何某,欲要撞墙与其同归于尽,幸亏调解员与法官等人及时进行了劝阻,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还款协议。
唐某等人对这样的结果表示满意,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材料二:对于3月28日男足以0—1不敌伊朗,赛后教练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虽然我们尽力了,但是这一场比较难打,不可估计的困难非常多,这说明我们的队员和教练解决困难的能力有限,抗干扰能力不行。
遇到困难了,队员情绪的扭转,包括很多队员都不太适应,情绪失控了,比较急躁谈不上发挥技术了”
(1)材料一中唐某等人的情绪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我们的情绪变化受哪些方面的因素影响?(4分)
(3)“情绪失控了,比较急躁谈不上发挥技术了。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4)你认为队员们可运用什么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4分)
解题思路: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
然后回归教材,根据材料,准确表达。
答:(1)雇主不还款时,唐某等人表现为愤怒等消极情绪;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后,唐某等人表现为欢喜等积极情绪。
(一点两分,4分)
(2)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4分)
(3)情绪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特定的影响,情绪不同,结果就不同。
消极情绪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所以我们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
(4分)
(4)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
(4分)
(三)漫画类型题
对漫画材料的精析要注意“三看”:看标题、看文字、看画面。
目的是明确它要考查的知识点。
例:青春有格,止于至善(10分)
在厦门大学的一个花园内,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止于至善”四个大字
(1)什么是“止于至善”?(4分)
(2)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实践能帮助我们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6分)
(四)、宣传口号、标语、警示语类题型
宣传口号、标语类题型考试中比较常见,也深受出卷者青睐。
在解答这类题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1)弄清题意,即搞清楚宣传口号、标语、警示语的主题内容是什么。
(2)在书写宣传口号、标语、警示语时,也有诀窍。
如果是单句则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果是复句则要讲究前后对称;语感要求强而有力,措词稍微口语化,不必太华丽。
(3)语言要简短、精练,不要当成写文章,洋洋洒洒写一大段,一般来说不超过20字。
例1:(拟一条警示语)某日,家住江边的张勇对李强说:“到长江游泳去,大风大浪才刺激呢!”
答:江水无情,安全第一。
或增强自律,切勿盲从。
或江水无情,珍惜生命。
分析:本题答案采用了复句的形式,左右结构对称,警示性强。
例2:拟一条禁毒方面的宣传标语。
答:毒品猛于虎也!
分析:本题答案采用打比喻的方法,警示性强烈。
例:[ 抵制诱惑]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文件以来,云南省政府和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学校应积极以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为此,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
(1)“包吃、包住、包玩,五折优惠!”网吧老板叫你上网。
警示语:拒绝不良诱惑,警惕网吧陷阱。
(2)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程方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警示语:遵守交通规则,平平安安回家。
(3 朋友聚会时,有人给你摇头外丸:“来一颗,提提神.”
警示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诱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