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锁关节脱位分型

肩锁关节脱位分型

肩锁关节脱位分型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肩锁关节脱位约占肩部损伤的12%,肩锁关节脱位发生率占所有骨折脱位的4.00%~5.98%。男性发病是女性的5~10倍。年龄<30岁占多数,其中大部分是轻度损伤和半脱位。

肩锁关节损伤有多种分型方法,目前文献中肩锁关节脱位以X线表现为基础进行分型。Rockwood分型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他还有Allman分型和Tossy分型。Rockwood分型根据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的完整性以及关节稳定性将肩锁关节损伤分为6型;Allman分型及Tossy分型则根据肩锁关节的脱位程度将损伤分为3型,这两种分型方法大致相同,其特点是影像学特点突出、实用性较强,但概念相对笼统。

Tossy分型

Ⅰ型:X线片只表现锁骨有轻度移位,提示肩锁韧带撕裂和不完全断裂;

Ⅱ型:X线片显示锁骨外端直径一半上翘突出超过肩峰,提示肩锁韧带断裂和喙锁韧带牵拉伤;

Ⅲ型:X线片显示锁骨外端完全移位,喙突与锁骨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大,提示肩锁和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Allman分型

Ⅰ度:肩锁关节挫伤,并无韧带断裂或关节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半脱位,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已破裂,喙锁韧带中的斜方肌韧带部分也有断裂,肩锁关节分离或部分性脱位;

Ⅲ度:指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喙锁韧带两个组成部分均断裂,肩锁关节完全分离,锁骨外侧端向上后方隆起,有浮动感,所谓琴键征阳性。

Rockwood分型

Ⅰ型:肩锁关节韧带损伤,肩锁关节完整,喙锁韧带完整;

Ⅱ型:肩锁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增大,喙锁韧带损伤,喙锁间隙轻度增宽;

Ⅲ型:肩锁关节韧带破坏,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破坏,喙锁间隙大于正常肩关节的25%~100%;

Ⅳ型:肩锁韧带破坏,喙锁韧带完全破坏,肩锁关节脱位并伴有锁骨向后移位进入或者穿透斜方肌;

Ⅴ型:肩锁关节韧带破坏,喙锁韧带破坏,肩锁关节脱位,三角肌和斜方肌与锁骨远端分离;

Ⅵ型:肩锁关节韧带破坏,喙锁韧带破坏,肩锁关节脱位,锁骨向肩峰或喙突的下方移位,喙锁间隙变小或者发生倒转,三角肌和斜方肌与锁骨远端分离。

参考文献

戴尅戎,裴福兴.《中华骨科学.关节外科卷》.

赵玺玖,蒋佳,赵金忠. 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研究进展.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2, 43(01), 36-40.

黄高,王金华,孔建中. 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04), 369-372.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你还在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吗?

你还在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吗?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损伤中的常见一种,占肩部损伤的9%-12% ,多见于从事于重体力劳动者、年轻的运动员和其他青壮年,常发生于摔伤、运动伤等直接损伤以及交通事故等间接损伤。其中TossyⅢ型应手术治疗已是临床共识,手术方式多样,各有利弊。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疗效确切,但容易发生肩关节活动受限、肩痛、肩峰撞击、内固定术后再脱位等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逐渐兴起双带袢钢板(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01 解剖学 肩锁关节: •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锁骨肩峰端的关节面; •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喙肩韧带; •斜方肌和三角肌的腱性部分; •关节滑膜、纤维关节囊、20%个体含有关节软骨盘结构(增加两关节面相互的适应性)。 02

生物力学 了解肩锁关节的稳定机制,有助于理解损伤分型,选择治疗方法,更好地完成手术及判断愈后结果。 静态机制:水平方向( 前后)静态机制主要靠关节囊韧带,垂直方向的静态机制主要靠喙锁韧带。动态机制:主要靠三角肌和斜方肌来完成。 03 分型 Tossy分型: 突出影响学特点,实用性强。 •Ⅰ型:肩锁韧带不完全断裂,喙锁韧带完整,X线上表现为锁骨有轻度移位; •Ⅱ型:肩锁韧带完全断裂,喙锁韧带牵拉伤,在应力X线上,锁骨外端直径一半上翘突出超过肩峰; •Ⅲ型: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完全断裂,可出现琴键样体征(piano sign),X线示锁骨远端完全移位。 Rockwood分型: 更加细化,便于临床诊疗。 •Ⅰ型:肩锁关节韧带损伤,肩锁关节完整,喙锁韧带完整; •Ⅱ型:肩锁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增大,喙锁韧带损伤,喙锁间隙轻度增宽; •Ⅲ型:肩锁关节韧带破坏,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破坏,喙锁间隙大于正常肩关节的25%~100%; •Ⅳ型:肩锁韧带破坏,喙锁韧带完全破坏,肩锁关节脱位并伴有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及治疗,值得收藏!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及治疗,值得收藏! 解剖及病因 01 解剖及功能 •肩锁关节的构成: 1.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锁骨肩峰端的关节面。 2.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喙肩韧带。 3.斜方肌和三角肌的腱性部分。 4.关节滑膜、纤维关节囊、20%个体含有关节软骨盘结构(增加两关节面相互的适应性)。 02 肩锁关节的活动 •微动关节,参与肩关节的联合运动。 •锁骨末端关节面在肩峰上的滑动、肩胛骨在锁骨上的旋转。 •外展、关节面相互靠拢、旋转。 •如仅切断肩锁韧带,则仅出现半脱位。 •如同时切断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可出现全脱位。 03 肩锁关节脱位概述

•Disloc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为一种常见损伤,多发生于青壮年,约占肩部创伤脱位的12%。 •一般均具有明确的外伤史。最常见的是跌倒后直接暴力作用于肩部所致,其次为手臂撑地造成的间接损伤所致。 •肩部受力后肩部向下方移位,而锁骨内侧端受第1肋抵触不能继续下移,应力集中在肩锁关节和喙锁韧带,造成该关节不同程度的损伤—撕裂伤、半脱位或脱位。 04 损伤机制 •直接暴力:侧位摔倒,上臂内收,患肩直接着地。多见,例如骑摩托车摔倒,踢足球摔倒等。 •损伤顺序: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斜方肌和三角肌筋膜。可同时合并锁骨、喙突、肩峰的骨折。 •间接暴力:上肢伸展位摔倒,手部着地,外力传导,肩胛骨上移牵拉损伤肩锁韧带。少见,牵拉或坠落伤。 诊断及分型 01 诊断 •仔细查体。

•正确的影像学检查。 •症状:肩部疼痛,患侧上肢上举或外展时疼痛加重。 •体征:肩锁关节局部压痛或出现畸形。肩峰外侧端隆起,向下推压出现反弹性的琴键征(piano sign)提示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部分患者出现斜方肌前缘肿胀和压痛。 02 X线检查-投照体位 •胸片 1.肩锁关节:中心线对准肩锁关节。 2.应力位:Bossart等研究表明检出率并不高,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3.Zanca位:避免肩胛冈与肩锁关节重叠。 图注:上肢下垂,摄两侧肩锁关节正位像,可显示移动情况。必要时,两手负重3-5kg,则可明确锁骨外侧端上方的突出程度。双侧可对比。

【综述】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综述】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摘要】肩锁关节(AJ)脱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损伤,常由肩关节的创伤引起。肩锁关节不仅参与肩胛骨的活动,而且在肩胛骨与躯干的连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肩锁关节脱位常伴有疼痛不适和肩关节功能障碍。一般来说,当肩锁关节脱位为Rookwood Ⅲ型及以上时,手术治疗是必要的。目前各种外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且各种手术方式的相对优势仍存在争议,尚未达到共识。切开复位锁骨钩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个体差异,锁骨钩板与肩锁关节存在匹配不良的问题,相关研究已报道了许多并发症,如肩峰下骨质溶解、肩峰撞击、肩袖撕裂和内植物周围骨折等。本文将从肩锁关节的解剖、肩峰形态、锁骨钩板设计原理及术后并发症分析防治等几个方面对锁骨钩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板;并发症;肩峰形态 1 流行病学 肩锁关节( acromioclavicular joint,AJ )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带损伤,占肩带损伤的9%,据估计发病率达18/10000,以20 ~40岁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高达8.5:1.0,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男性更倾向于参与高风险活动。此外,肩锁关节损伤在爱好运动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特别在曲棍球、摔跤和橄榄球等接触性运动喜好者尤甚。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项评估美国职业橄榄球运动员损伤的研究发现几乎30%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运动员肩部损伤与肩锁关节相关甲。肩锁关节损伤的机制可由直接或间接创伤引起,常见于当肩关节处于内收位时肩峰受到外力使其向内、向下移位,造成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损伤,也可因上肢外展位摔倒,手部着地,外力由上肢传导至肩胛骨,使肩胛骨上移牵拉损伤肩锁韧带、喙锁韧带。 2 解剖

图解肩锁关节脱位(值得收藏)

图解肩锁关节脱位(值得收藏) 肩锁关节脱位常见,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伤肢外展或上举困难,前屈和后伸活动受限,活动时局部疼痛加剧,检查肩锁关节处可触及凹陷,并可感知肩锁关节松动。手法复位后制动较为困难,常需手术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疼痛部位 肩锁关节局部解剖 肩锁关节是位于肩胛骨肩峰端内侧和锁骨外侧的微动关节。肩锁关节前后方向上的稳定性是通过关节囊增厚部分形成的肩锁韧带来维持,肩锁韧带的上方部分强度最大。垂直上下方向的稳定性则是由喙锁韧带的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来提供。 肩锁关节局部解剖 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的距离在男性平均为25.4mm,女性为22.9mm,附着在锁骨下表面的外侧,维持肩锁关节稳定。锥状韧带则位于斜方韧带内侧,距离锁骨外侧端的距离在男性平均为47.2mm,女性为 47.2mm,在对抗锁骨向上向前移位和旋转过程中起到 60% 的作用。

喙锁韧带组成与解剖 T:斜方韧带;C:锥状韧带 受伤机制 肩锁关节损伤是运动员最常见的肩胛带损伤之一,受伤原因通常为肩锁关节在前臂内收时受到直接暴力导致。 肩锁关节常见受伤机制 肩锁关节常见受伤机制(动画) 肩锁关节脱位最有用体征 高度怀疑肩锁关节损伤 (针对Ⅰ、Ⅱ型损伤拍片未必发现) 肩锁关节脱位诊断 有外伤史。由于肩锁关节位于皮下,易被看出局部隆起,双侧对比较明显,可有局部疼痛。X线可以明确肩锁关节分离,必要时重力负荷下双侧对比。

肩锁关节脱位外观(箭头所指) 重力负荷下双侧对比拍片 肩锁关节脱位X线所见(双侧对比) 肩锁关节脱位影像学检查 肩锁关节脱位损伤以单侧居多,但由于个体发育差异,临床上应行双侧影像学检查以鉴别患侧损伤程度,以免造成误漏诊。摄双侧肩锁关节ZANCA位较好。ZANCA位X线检查系患者正面对着X线机球管,球管向上倾斜10°~15°,ZANCA位X线片可更好地显露软组织及肩锁关节(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7.5%),并能发现Ⅳ型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后移,放射剂量仅是普通肩关节X线检查一半。 ZANCA位X线拍摄 Rockw ood Ⅳ型在影像学判断上存在难点,需要标准腋位X线片辅助判断是否有锁骨后移。仰卧位动态腋位X线检查可有效降低解剖学个体差异,Ⅳ型肩锁关节脱位诊断准确度更高。

肩锁关节脱位分型

肩锁关节脱位分型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肩锁关节脱位约占肩部损伤的12%,肩锁关节脱位发生率占所有骨折脱位的4.00%~5.98%。男性发病是女性的5~10倍。年龄<30岁占多数,其中大部分是轻度损伤和半脱位。 肩锁关节损伤有多种分型方法,目前文献中肩锁关节脱位以X线表现为基础进行分型。Rockwood分型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他还有Allman分型和Tossy分型。Rockwood分型根据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的完整性以及关节稳定性将肩锁关节损伤分为6型;Allman分型及Tossy分型则根据肩锁关节的脱位程度将损伤分为3型,这两种分型方法大致相同,其特点是影像学特点突出、实用性较强,但概念相对笼统。 Tossy分型 Ⅰ型:X线片只表现锁骨有轻度移位,提示肩锁韧带撕裂和不完全断裂; Ⅱ型:X线片显示锁骨外端直径一半上翘突出超过肩峰,提示肩锁韧带断裂和喙锁韧带牵拉伤; Ⅲ型:X线片显示锁骨外端完全移位,喙突与锁骨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大,提示肩锁和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Allman分型 Ⅰ度:肩锁关节挫伤,并无韧带断裂或关节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半脱位,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已破裂,喙锁韧带中的斜方肌韧带部分也有断裂,肩锁关节分离或部分性脱位; Ⅲ度:指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喙锁韧带两个组成部分均断裂,肩锁关节完全分离,锁骨外侧端向上后方隆起,有浮动感,所谓琴键征阳性。 Rockwood分型 Ⅰ型:肩锁关节韧带损伤,肩锁关节完整,喙锁韧带完整; Ⅱ型:肩锁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增大,喙锁韧带损伤,喙锁间隙轻度增宽; Ⅲ型:肩锁关节韧带破坏,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破坏,喙锁间隙大于正常肩关节的25%~100%;

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 重点难点掌握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维系肩锁关节的主要韧带了解肩锁关节脱位分型肩锁关节脱位一、概述·多由直接暴力所引起·按照关节损伤程度可分为Ⅰ、Ⅱ、Ⅲ级·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多采用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干预1.肩锁关节由肩峰的锁骨关节面与锁骨外端的肩峰关节面构成关节,部分关节内存在纤维软骨盘。2.暴力是引起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以直接暴力更多见。3.依据暴力的大小,可仅发生关节囊挫伤、破裂、韧带挫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图片来源百度健康医典,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二、肩锁关节脱位分型Ⅰ型:肩锁关节囊、韧带挫伤,尚未断裂。Ⅱ型:肩锁关节囊破裂,部分韧带损伤或断裂,关节半脱位。Ⅲ型:肩锁关节囊、韧带完全断裂,关节完全脱位。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三、临床表现和诊断Ⅰ型:肩部有打击或跌倒受伤史,肩锁关节处疼痛、肿胀、肩活动时疼痛加重。局部压痛明显。肩锁关节X 线拍片未发现明显移位。Ⅱ型:除有Ⅰ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外,用手指按压锁骨外端有弹性感。X线拍片可见锁骨外端向上撬起,为半脱位。Ⅲ型:除有Ⅰ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外,肩外上方肿胀严重,与对侧比较有时可发现患侧明显高起,按压时弹性感更加明显,肩活动受限。X线拍片可见锁骨外端完全离开肩峰的相对关节面,为完全性脱位。四、治疗对于Ⅰ型损伤,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后开始肩关节活动。Ⅱ型损伤有学者主张手法复位、加垫外固定,但固定常不可靠,易并发压疮,或演变为陈旧性脱位。对有症状的陈旧性半脱位及Ⅲ型病人,尤其是肩锁关节移位超过2cm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选择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或钢板内固定加韧带重建术。 参考资料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 实用外科学[M]. 第四版. 2017:2243-

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8例体会

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8例体会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1例,女7例,肩锁关节脱位右侧16例,左侧12例,均为单侧,其中合并其它处骨折6例,年龄21~56岁,平均36岁。均有明确的外伤史,病程1~5天,平均3天。煤井下外伤10例,车祸伤15例,摔伤3例。局部锁骨外侧端梯坎状,压痛,弹性固定,肩关节外展明显受限。X 线片检查,肩关节双侧对比,均为完全脱位,按肩锁关节损伤Rockwood分类为肩锁关节脱位Ⅲ型6例,Ⅳ型4例,Ⅴ型18例。均为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1.2治疗:采用颈丛加局麻患者仰卧位,患肩抬高30度左右,头偏向另一侧,取锁骨外侧部肩峰切口暴露锁骨肩峰端,肩锁关节及肩峰。探查肩锁关节损伤情况及喙锁韧带,清除剥脱的软骨板及碎块,将钢板尖端插入肩峰骨板下,按压锁骨外侧端将肩锁关节复位,被动活动肩关节,无异样摩擦感,螺钉固定。用可吸收线修复肩锁韧带和关节囊,喙锁韧带直接修复25例,未修复3例。 2结果 本组病例28例中,其中26例得到8~12个月随访,2例失访,均无钢板断裂,钢板在6~12个月取出,肩锁关节无脱位。23例在钢板取出前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3例肩部疼痛取出钢板后恢复良好2例,差1例。按Karlsson评分标准优21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6%。 3讨论 3.1 由于肩锁关节的特殊解剖部位,依靠肩锁韧带关节囊及其以外的喙锁韧带喙肩韧带来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脱化后易复位,固定维持长时间较困难。肩锁关节为微动关节,有20度左右的活动范用,具有三维空间的活动和旋转运动的生理特性,恢复肩关节的解剖对位及关节的微动治疗,对于维持府关节的外展及上举起着重要作用。肩关节的损伤按Rockwood分型分为Ⅰ~Ⅵ型。目前对

骨折分型参照表

附件2: 骨折分类参照表上肢骨折 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 菱形韧带以远的骨折: Ⅰ型:菱形韧带和锥形韧带均完全,并 仍附着在骨折近端,骨折稳固; Ⅱ型:喙锁韧带断裂,骨折明显移位. 锁骨中段骨折——Craig分型 Ⅰ型:很小移位; Ⅱ型:有移位; Ⅲ型:关节内骨折; Ⅳ型:骨骺分别; Ⅴ型:破碎摧毁性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Allman分类法 Ⅰ度:肩锁关节扭伤,没有明显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 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类(四部分 类) 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 折. 第2部分:包含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 的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 肌). 第3部分:包含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 胛下肌. 第4部分:包含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 部的肱主干. 肱骨远端骨折——AO分类

A关节外骨折 A1骨突撕脱:a外上髁;b内上髁,无箝卡型;c内上髁,箝卡型; A2单纯干骺部骨折:a斜行向内向下型;b 斜行向外向下型;c横行; A3干骺部多块骨折:a楔形骨块相连;b破碎摧毁的楔形骨块;c复合型; B部分关节骨折 B1外侧矢状位:a肱骨小头;b单纯经滑车型;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 B2内侧矢状位:a单纯经滑车型,经由内测;b单纯经滑车型,经滑车沟;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 B3冠状位:a小头;b滑车;c小头加滑车C全关节型骨折 C1单纯关节类,单纯干骺部型:a轻度移位型;b重度移位型;c骨骺部T型骨折; C2单纯关节类,骨骺部多块骨片型:a横行骨片相连;b多块横行骨片型;c复合型; C3多块骨片型:a单纯干骺部型;b干骺部横行骨块;c干骺部复合型 肱骨小头骨折——Bryan-Morrey分类 I型:小头完全骨折; II型:小头部分骨折; III型:小头破碎摧毁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Colton分型 Ⅰ型:撕脱骨折 Ⅱ型:斜行骨折 Ⅲ型:横行骨折 Ⅳ型:斜行伴随破碎摧毁骨折 Ⅴ型:破碎摧毁性骨折 Ⅵ型:骨折脱位 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

早读从解剖、分型、诊断到并发症处理,一文读懂锁骨骨折!

早读从解剖、分型、诊断到并发症处理,一文读懂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很常见,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锁骨自身的强大的修复能力可使骨折很快地愈合,对于锁骨骨折不愈合的关注是近期出现的,成人锁骨中段的移位骨折产生的骨折不愈合会导致进行性肩部畸形、疼痛、功能障碍和神经血管问题。成人锁骨外侧端移位骨折愈合是很困难的,首先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治疗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骨折也可能会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 (一)锁骨的解剖 胚胎期锁骨是第一块骨化的骨头,大约在孕5周骨化,也是唯一一块从间充质原基(膜内化骨)骨化的长骨。也有一部分关于锁骨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报道说骨化是由两个独立分开的骨化中心进行的。 锁骨全长大约80%是由内侧(胸骨)端骨骺生长形成的。锁骨胸骨端干骺部的骨化出现在青春期中期,在常规摄片中很难被发现。锁骨肩峰端干骺部通常不骨化。胸骨端骨骺和肩峰端骨骺可能一直保持到30岁也不封闭,特别是胸骨端干骺部,女性要到大约25岁时才封闭,男性要到大约26岁时才封闭。 所以,青少年患者和年轻患者的肩锁关节脱位或胸锁关节脱位很可能是骨骺分离损伤。锁骨内侧弧度与外侧弧度的交界点位于锁骨距胸骨端大约2/3的地方,这一点位于喙锁韧带锁骨止点的内侧缘,也是锁骨主要营养血管的入口处。 锁骨是由非常致密的骨小梁构成的。在横断面上,锁骨外侧处的截面是扁平的,中部的截面是管状的,内侧截面是呈扩张的棱柱状的。 锁骨与躯干间的连接是由坚强的肋锁韧带和胸锁韧带来稳定的。锁骨下肌也可对锁骨提供部分的稳定。肩胛骨附近的锁骨外侧端的稳

定性由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承担。斜方肌止点的上部和三角肌起点的前部分别通过与锁骨后方和前方的连接进一步稳定锁骨外侧端。只要在创伤性损伤中上述的韧带和肌肉关系不被破坏,在这些部位的锁骨骨折还是倾向于相对稳定的。 在骨折移位和骨折不愈合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畸形包括肩胛带短缩、肩下垂、肩内收和肩内旋。造成畸形的作用力包括通过喙锁韧带作用于锁骨远端骨折块的肩关节自身的重力和附着在锁骨上的肌肉和韧带的作用力。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止于锁骨内侧部的后方,内侧骨折块由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作用下被抬高,胸大肌可产生肩关节的内收活动和内旋活动(见下图)。 (锁骨骨折移位模式图) 锁骨畸形的弧度是向上的。置于锁骨上方的钢板可以作为张力带,因此,它既可使结构稳定,又可抵抗作用于锁骨的力,有利于锁骨骨折的愈合。 (二)锁骨骨折的分型 锁骨骨折分为锁骨中部骨折与锁骨内侧端或外侧端骨折,根据Allman, Rowe和Neer的描述,为了分型的需要,锁骨被分成3部分。 Neer在对锁骨远端骨折的研究中,认为把发生在斜方韧带近侧止点外侧的锁骨骨折定义为锁骨远端骨折,并把它分成两种类型:1)Ⅰ型骨折表现为斜方韧带的锥状韧带保持完整,并附着于内侧骨折块,因此它提供了骨折的稳定复位; 2)Ⅱ型骨折是指锥状韧带仍附着于远端骨折块而斜方韧带断裂,它不能维持内侧骨折块的复位。 Rockwood将锁骨远端Ⅱ型骨折分成2个亚型: 1)把锁骨远端骨折中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仍附着于远端骨折块的

骨伤科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本(试行版)

骨伤科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本(试行版)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的门诊患者。 一、肩锁关节脱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TCD编码:BGT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ICD-10编码:S4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新鲜脱位:脱位2周以内。 (2)陈旧脱位:脱位超过2周以上。 3.病类诊断 西医Rockwood分类: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 4.证侯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肩锁关节脱位协作组制定的“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气血不和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肩锁关节脱位协作组制定的“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新鲜脱位、疾病分型(Rockwood分型)为Ⅰ、Ⅱ及大部分Ⅲ型患者可 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双侧肩锁关节X线片; (2)患侧AC肩锁关节Zanca位片; (3)患侧AC肩锁关节腋位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肩关节MRI或CT三维重建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整复 2.外固定 3.康复训练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中期:舒筋活血,强壮筋骨。 (3)晚期:滋补肝肾,舒筋活络。 5.其他疗法 6.手术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知情同意书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岁 简要病情及术前诊断: 主诉内容 [专科检查,请双击] 辅助检查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 手术适应症:【为“西医诊断”,肩锁关节脱位;2、病情需要,患者/家属要求。】 肩锁关节脱位,Tossy分型: I型:关节囊及肩锁韧带不完全破裂,喙锁韧带完整,锁骨只有轻度移位; II型: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完全破裂,喙锁韧带牵拉伤,锁骨外段直径的一半以上上翘突出超过肩峰;III型:关节囊及肩锁韧、喙锁韧带完全断裂,锁骨远端完全移位。 半脱位:仅关节囊及肩锁韧带破裂,而喙锁韧带未断裂,锁骨外端向上轻度移位; 全脱位:关节囊及肩锁韧带破裂的同时,还伴有喙锁韧带断裂,锁骨外端与肩峰完全分离。 拟实施手术名称: 术前准备及防范措施:【查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查生命体征。术前谈话及麻醉会诊,术中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 替代疗法:[8字绷带固定法;前臂悬吊法,适用于不宜手术或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的患者。] 内固定方式选择:1锁骨钩钢板2袢钢板3克氏针固定 上述内固定材料中,克氏针方式具有方便灵活费用低,但固定不够稳妥,失效高,非严重损毁伤不能使用其他内固定方式时可选择。锁骨钩钢板是利用杠杆原理,降翘起的外侧下压,再使用螺钉固定,远端钩在肩胛冈下,因肩锁

关节是微动关节(15-20°),常伴有锁骨钩钢板的切割损伤,骨性结构穿破导致内固定失效(Cut out和Cut though);袢钢板是利用两块纽扣钢板分别固定在锁骨上级喙突下,通过收紧缆锁将翘起的锁骨下压复位固定,缆索系具有韧性可不影响肩锁关节的旋转,但喙突下穿出后,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喙突穿出部位骨折,导致内固定失效。部分合并锁骨骨折的,可选择锁骨干钢板或外侧端锁定板固定锁骨后联合袢钢板;或者锁骨干钢板联合锁骨钩钢板固定;以上3种固定材料,本次手术推荐使用[袢钢板系统] 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危险性: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麻醉意外,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皮神经损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命。 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 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术中尿管并发症出现。 骨折固定的意外情况,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 部分合并锁骨骨折的因骨折碎裂、移位较重,术中骨折未能达到解剖复位可能,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治疗; 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异物反应,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锁骨干骨折存在不愈合,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固定及植骨治疗可能。 术后发生患肢肩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患肢功能可能; 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 若术中植骨,术后植骨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取骨处可能疼痛。 术后可能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肺栓塞,甚至死亡; 术后可能因压迫性或废用性骨质疏松,或者其它意外暴力导致创伤部位再骨折; 不恰当的功能锻炼或过早负(持)重,可能导致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 术后需二期行内固定拆除术; 其它难以预料的严重情况或预计到但无法避免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病情加重; 除上述情况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其他事项。】医学是一门科学,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另外,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疾病的变化也不相同,相同的诊断手段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手术都具有较高的风险。有些是能够预见但不能完全避免和防范的并发症。我作为主刀医生,保证以高尚的医德、医术为患者手术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抢救,力争将风险降低限度。如术中有变化,会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 上述情况医生已讲明,经慎重考虑,在此,我代表患者及家属对可能性的手术风险表现充分理解,愿意承担由于疾病本身或现有医疗技术所限而导致的医疗意外和并发症,并全权负责签字,同意手术治疗 患方代表签字:主刀医生签字:『医生签名』 [当前时间] 时分[当前时间] 时分

肩袖损伤诊断和分型

---------------------------------------------------------------最新资料推荐------------------------------------------------------ 肩袖损伤诊断和分型 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概述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肩袖损伤的诊断及分型。 肩部疼痛,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肩周炎。 我们在临床的时候,有肩部疼痛的患者来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问: 医生我可不可能是肩周炎,我能不能变成肩周炎?其实导致肩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像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盂肱关节脱位和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炎、腋神经损伤,这些都会导致肩部疼痛。 临床统计肩部创伤患者中,肩周炎只占肩痛的10%-15%,而肩袖损伤占到了 40%-60%。 如果我们将肩袖损伤误诊成肩周炎,从而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锻炼,或者针对肩周炎的一些推拿治疗,这时可能就会把已经损伤的肩袖造成更大的破坏,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1788 年,蒙罗首先描述了肩袖撕裂,此后肩袖撕裂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解剖基础肩袖又称旋转腱袖,它是由起自肩胛骨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扁而宽的共同肌腱。 1/ 8

其中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其余三肌自前至后抵止于大结节上,共同肌腱的附着处形如一袖口,故名肩袖。 又因冈下肌、小圆肌外旋肱骨而肩胛下肌内旋肱骨,故又称旋转腱袖。 8 8 月月 4 14 日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广州站)点击链接查看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将手呈半握拳状,其中大拇指放置于肱骨小结节处,其余三指自然放松,置于肱骨大结节处,其中大拇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处的肩胛下肌,食指代表的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顶部的冈上肌,中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冈下肌,无名指代表的就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下部的小圆肌。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肩袖解剖和肩袖的功能,这张图我们看到的是肩袖的正面观和背面观。 由于软件的原因,这几张动态的图片只能显示成为静态的图片,请大家见谅。 冈上肌它是起自于肩胛骨的冈上窝,冈上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它的功能是什么呢?是进行肩关节的外展的功能。 冈下肌起自于肩胛骨的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小圆肌起自于肩胛骨外侧缘上 2/3 的背侧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它俩的功能是使肩关节外旋。 肩胛下肌起自于肩胛骨前面,肩胛下筋膜止于肱骨小结节,肱骨小结节嵴上部,它的功能是内旋和内收肩关节。

可吸收缝合线环扎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可吸收缝合线环扎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新鲜完全肩锁关节脱位应用可吸收缝合线对肩锁及喙锁环扎重建治疗,术中用绕过锁骨和喙突的环形结扎可吸收缝合线复位和固定肩锁关节并重建肩锁关节。结果按照Lazzcano和Karlsson综合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1例。结论是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手术方法。 标签:可吸收缝合线;肩锁及喙锁环扎;肩锁关节脱位;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脱位,约占肩部损伤的12%。根据Rockwood分型Ⅰ型和型Ⅱ目前普遍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Ⅳ、Ⅴ、Ⅵ型应用手术方法治疗也有一定共识。但对于Ⅲ型采用何种方法,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同时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在这里报道8例Rockwood Ⅲ型、IV型、V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均以可吸收缝合线肩锁及喙锁环扎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随访了2007年3月到2009年6月间经可吸收缝合线肩锁及喙锁环扎重建方法治疗的8例Rockwood Ⅲ型、Ⅳ型、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6岁~45岁,平均年龄35.1岁;其中6例累及主力肩。损伤分型2例Ⅲ型,1例Ⅳ型,5例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其中7例为急性损伤(3周)为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致伤原因为摔伤2例,车祸伤6例。 1.2随访时间:术后平均随访16.5个月(12个月~26个月)。最终随访时应用放射学评估肩锁对应情况并采用ASES评分(American Shouledr & Elbow Surgeons’score)和Constant-Murley 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肩锁关节复位的维持情况通过临床查体及X光片来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恢复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的能力。 1.3评价标准: 采用Lazzcano和Karlsson[1]综合评分标准,优:肩部外观正常,无畸形,肩关节活动自如,无痛,上肢肌力正常,恢复受伤以前的工作,X线片示肩锁关节间隙正常小于等于4 mm,无融合及创伤性关节炎征象;良:肩部外观正常,无明显畸形,肩关节活动无障碍,劳累后有不适或轻微疼痛,X线片示关节间隙正常小于等于4 mm,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征象;中:锁骨肩峰端稍向上突起,压痛,肩关节上举受限,疼痛,上肢肌力大于等于4级,X线片示关节间隙小于等于7 mm,关节面不平整,稍模糊;差:肩部外观明显畸形,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肩痛或夜间痛,疼痛较重,上肢肌力小于等于3级,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

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

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带线锚钉进行治疗,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并对术后喙锁间距和肩锁关节间隙进行测量。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Neer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3个月、6个月的喙锁间距和肩锁关节间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予以带线锚钉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势较为明显,可对肩锁关节复位进行有效维持,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ne anchors in the treatment of Rockwood type Ⅲ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Rockwood type Ⅲ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with line anchors and the shoulder joint Neer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houlde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osterior beak lock spacing and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pace were measured.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the Neer scores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Neer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ronal lock distance and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pace between 7 days,3 month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with wire anchor can achieve more ideal treatment effect,the advantage is obvious,it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reduction,and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Rockwood type Ⅲ;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Line anchors;Treatment 作為肩部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肩锁关节脱位在肩关节损伤中所占比例为12.0%,在全身关节脱位中所占比例为4.4%,其致病原因主要为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常见致病原因为跌伤、运动伤、车祸伤等[1-2]。在临床上肩锁关节脱位以损伤程度为依据采用Rockwood分型,Rockwood Ⅰ型和Rockwood Ⅱ型患者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而Rockwood Ⅲ型和Rockwood Ⅳ型在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在临床上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式有很多,而何种方法治疗效果最佳,临床上争议较大[3]。笔者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采用带线锚钉对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选取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评价,现报道如下。

第七课:肩关节neer分型(内容参考)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四部分类法) Neer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cm或成角> 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于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于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于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于l厘米或成角大于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于“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于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于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于“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于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于“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于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于“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于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作为冈上肌、冈下

肩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查房4.21

肩锁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查房 -----2014年骨伤科护理查房时间:2014/4/24 地点:骨伤科办公室 主讲:杨琼 参加人员: 概述 肩锁关节是上肢运动的支点,在肩胛带功能和动力学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上肢外展上举不可缺少的关节之一,同时参与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运动。肩锁关节脱位在肩部损伤中占4%~6%左右,多见于年轻人的运动损伤,脱位机制有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两种,以直接暴力多见。 一、临床表现 (一)此脱位均有外伤史。由于肩锁关节位于皮下,易被看出,局部高起,双侧对比较明显,可有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伤肢外展或上举均较困难,前屈和后伸运动亦受限,局部疼痛加剧,检查时肩锁关节处可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 (二)肩锁关节脱位的分类 根据伤力及韧带断裂程度,分为三型(或三度)。Ⅰ型:无脱位,肩锁关节处有少许韧带、关节囊纤维的撕裂,关节稳定,轻微疼痛肿胀,X线照片显示正常,但后期可能在锁骨外侧端有骨膜钙化阴影。Ⅱ型:“半脱位”,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有撕裂,喙锁韧带无损伤,锁骨外端翘起,呈半脱位状态,按压有浮动感,可有前后移动。X线片显示锁骨外端高于肩峰。Ⅲ型:“真性脱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同时撕裂,引起肩锁关节明显脱位,肩关节任何动作都会加重肩锁关节处的疼痛。 二、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一)保守疗法Ⅰ型肩锁关节脱位者,休息并用三角巾悬吊1~2周即可;Ⅱ型脱位者,可采用压垫与吊带强迫锁骨外侧端复位,用三角巾兜起伤肢,固定4~6周。 (二)手术疗法Ⅱ型脱位者亦可在局麻下复位,从锁骨远端经肩锁关节与肩峰作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悬吊患肢,6周后拔出钢针,行肩关节功能锻炼。Ⅲ型损伤之病人为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手术治

骨折分型参照表

附件2: 骨折分类参照表上肢骨折

按脱位的方向可分为: 1.前脱位; 2.后脱位(罕见) 孟氏骨折一一—Bado分型 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尺骨骨折向前成角,桡骨头向前脱位; 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尺骨骨折向后成角,桡骨头向后脱位; III型(外侧型或内收型):尺骨近干骺端骨折,桡骨头向外脱位; IV型(特殊型):桡骨头向前脱位,尺桡骨近双骨折。 盖氏骨折 (Galeazzi骨折,Compbell称之为"必须骨折”)按照骨折的稳定程度及移位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三类:1•稳定型: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较轻,易于整复。 2•不稳定型:桡骨下1/3骨折,骨折可为横型、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 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骨间膜亦有一定的损伤。 3.特殊型:尺桡骨干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断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开放性骨折

I型:伤口v 1cm的开放骨折,伤口很干净,最可能系由骨折尖端自内向外刺伤皮肤所致,没有挤压和软组织损伤;n型:伤口〉1cm,软组织损伤广泛;形成皮瓣或撕裂,轻到中度挤压伤,但没有软组织广泛撕脱或挤压,有轻度污染;川型:所有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和污染的开放骨折,包括皮肤、肌肉、神经血管广泛损伤:分三个亚型。 川A型: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但彻底清创后,骨折仍有良好的软组织覆盖,伤口可延期愈合; 川B型:有更广泛的软组织损伤,骨膜 掀起或骨裸露,必须行肌瓣覆盖,伴严重污染; 川C型:所有合并有动脉损伤的开放骨折,如果要保留肢体必须修复损伤的动脉。 闭合骨折一软组织损伤Tscherne分型0级:直接暴力导致的骨折,软组织损伤可以忽略不计; I级:骨折表面的软组织有从内向外的 力导致的轻度擦伤或挤压伤; n级:有明显的肌肉挤压伤,可以有重度污染的皮肤擦伤; 川级:皮肤有广泛的碾搓伤,皮肤与肌肉分离或撕脱,伴有严重的肌肉损害,常合并有动脉损伤和筋膜间隔综合征。呈严重粉碎骨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