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讲义_光现 象
- 格式:pdf
- 大小:378.52 KB
- 文档页数:9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人造光源,如 。
2、规律: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法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___,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__________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专题9 光现象一、知识要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或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则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速度为c=3.0×108m/s(记)。
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即某一光束的传播与同时是否有其他光束在同一区域内传播无关,两光束相遇时互不干扰。
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走的距离(94605亿km)。
2、光的反射(1)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仍返回原介质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路的可逆性(4)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光射到平面镜上,由反射定律可知,平面镜只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性质(即汇聚光束经反射后仍然汇聚,发散光束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仍然发散,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为平行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通过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作图的理论依据-考点)4、球面镜特征焦点作用图例应用凹面镜以球面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为一点,这一点就是(实)焦点会聚太阳灶凸以球面的平行光经凸面镜反射后发散,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发后视面镜外表面为反射面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虚焦点散镜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学习叫光的折射。
(2)折射定律(3)光路的可逆性6、光的折射的应用——透镜(1)透镜的分类分类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特征中央比边缘厚中央比边缘薄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发散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点(实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轴上的交点(虚焦点)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基本概念:光心:透镜的中心。
主轴: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连线。
(2)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光屏能否接收物像与镜的位置应用正倒大小虚实平行光v=f/极小/能异侧找焦距u>2f f<v<2f倒立缩小实像能异侧照相机u=2f v=2f倒立等大实像能异侧像缩小、放大的分界点f<u<2f v>2f倒立放大实像能异侧投影仪u=f不成像/////实像、虚像的分界点u<f v>u正立放大虚像不能同侧放大镜(3)作图法①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1必须掌握,图2拓展)②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3)7、物体的颜色(1)太阳通过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3)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二、典型例题考点1 光及光的反射1. 在暗室里做蜡烛的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上戳了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形的四个小孔,则墙上可能是()A. 出现一个蜡烛火焰的倒像 B. 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倒像C. 出现四个跟小孔形状相同的亮斑D. 出现四个模糊的光斑2. 晚上,当你从路灯的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走动,在相同的时间里()A. 人移动的距离大于人头顶影子移动的距离B. 人移动的距离小于人头顶影子移动的距离C. 人移动的距离等于人头顶影子移动的距离D. 无法判断3. 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中看见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 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C.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4*. 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不致踩在水潭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A.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B.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C.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D.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提示:水潭相当于平面镜。
5. 图9-3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面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 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B.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 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 倒影中人物的高度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6. 如图9-4,M1、M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发光点S在这样放置的两个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个数是()A. 2个B. 3个C. 4个D. 无法确定考点2 光的折射7. 在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A.星星在运动B.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 地球在自转D. 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通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变化而变化8. 站在河边看清澈的水中的游鱼和山的倒影,实际所看到的是()A. 鱼的实像和山的实像B. 鱼的虚像和山的虚像C. 鱼的实像和山的虚像D. 鱼的虚像和山的实像9.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使看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10.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时常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为50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A. 100mm以外B. 50mm以内C. 恰为50mmD. 略大于50mm11. 图9-12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以眼镜判断()A. 是远视眼B. 是近视眼C. 视力正常,眼镜是老花镜D.一只眼睛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12. 在图9-13中,各选项图中S是发光点,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考点3 物体的颜色13. 一群少先队员,用黄色的安全帽,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在舞台上表演节目,用红色追光灯照射他们,观众看到的是()A. 黄帽、红领巾、白上衣、蓝裤B. 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C. 黄帽、红领巾、红上衣、红裤D. 4种均为红考点4 综合题14. 图9-21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__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____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__时会看到日环食。
15.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之间的距离是3m,如图9-22所示,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
16. 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图9-25所示,这两个像是___(实/虚)像,是____(平/凸/凹)面镜所成的像。
17. 如图9-27所示,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恰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请在屏幕上画出F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更清晰的像,应使投影仪___(远离/靠近)屏幕,并将透镜向___(上/下)移动。
18. 放映电影时幻灯的银幕往往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使剧场中各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颜色的光,使观众看到的色彩正常的画面。
考点5 作图题19. 如图9-30所示,一个封闭的盒子,它的上顶A处有一只发光的小灯泡,底面是一块镜面朝上的平面镜,盒盖B处有一小孔,人眼通过该小孔看到了灯泡,请画出小灯泡射到平面镜上并进入人眼的一条光线。
20.如图9-32所示,AB表示一面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MN是光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ab表示一条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在紧贴米尺的小孔S处(位置如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上的一部分刻度,请在图中画出可看见的部分并涂为阴影。
21. 在图9-34中,S是发光点,AB是遮光板,在镜前AB遮光板及其延长线之外的哪些范围可以观察到发光点S及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阴影表示)22. 找S的像点S’。
(图9-36)23. 如图9-38,直线OO’是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光源,S’为S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焦点的位置。
24. (暗箱题)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的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
请在图9-40中画出组合方式,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与两块透镜的焦距f1、f2的关系。
(要求两种画法)考点6 实验题25. 说出两种最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的焦距的办法。
26.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其中焦距的单位是米),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
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