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无答案)-word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6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张“”。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张“”;②在教学中,孔子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③发现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立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4.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儒家:仁政,礼治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法家:依靠法令、权术、威视、使臣民慑服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梳理一、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练习第8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2.“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他”是 (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3.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
500年后他成了“中国人”,又过了500年,他成了“东亚人”,现在他正逐步成为“世界人”。
这位“圣贤”是 ( )A.老子B.孔子C.赢政D.铁木真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A.儒家B.法家C.道教D.佛教5.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
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材料出自 ( )A.《孟子》B.《道德经》C.《孙子兵法》D.《韩非子》7.“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二.填写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简表。
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
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最能体现老子的思想思辨色彩的著作是什么?材料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此思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材料三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的______ ;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的。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填空题练习附答案1.老子是春秋后期国人,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做过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他学识渊博,据说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2.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人们应;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善于从思考问题。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他的学说集中在《》(又称《》) 一书中。
这部书成为家的经典。
4.孔子是春秋后期国人,出身下层贵族。
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
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
孔子在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整理编订。
5.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6.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主张以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他反对,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7.孔子不仅是大家,而且还是大家。
他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8.孔子在教学中,注重和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和作出巨大贡献。
9.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0.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其中,家、家、家、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11.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要求人们,反对。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练习题第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人就如何穿衣展开争论,甲说:“怎么舒服怎么穿”,乙说:“应合乎礼仪规范的穿”,丙说:“讲究穿着打扮是一种浪费,能保暖就行,不求奢华”,丁说:“国君、朝廷规定怎么穿就怎么穿”。
甲、乙、丙、丁分别是哪个学派学说的支持者( )A、儒家、道家、墨家、兵家B、道家、法家、儒家、兵家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D、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战国时期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是( )A、老子的道家学说B、孔子的儒家学说C、墨子的墨家学说D、韩非的法家学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6中国·都江堰放水节暨“多彩都江堰,快乐四季游”系列旅游主题活动,于清明节假期举行。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持修筑都江堰的是( )A、禹B、管仲C、商鞅D、李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B、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C、孔子——《论语》——“仁”D、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B、《论唐太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影响》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D、《论清代军机大臣的历史作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
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测试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中国人自古就重视人的修养和节操。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们所属的思想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如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3.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朴”。
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
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A.民本思想B.无为思想C.德政思想D.兼爱思想8.主张以德治国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9.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
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推崇西周制度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D.追求精神自由10.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A.诸侯争霸B.私学兴起C.商鞅变法D.百家争鸣1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习题一、单项选择1.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3.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①②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5.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6.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7.右边是某同学设计的“百家争鸣”资料卡片。
设计的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家争鸣的( )A.出现时间B.出现原因C.学派D.作用1.B2.A3.B4.B5.B6.C7.A二、材料解析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及解析一、选择题1.《淮南子》记载了如此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儿。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如何就可不能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这如何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亲小孩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那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B)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2.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C)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入侵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近年来中央和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白费,坚持过紧生活”。
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A )A.墨子B.荀子C.孟子D.庄子4.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漂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B)A. 老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5.历史学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辉煌的时期是秦往常,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往常“学术思想最辉煌”是指(B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显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的使用D. 显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表达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依旧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B)A.“兼爱”“非攻”B.“仁政”治国C.提倡法治D.“无为而治”7.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损害生命的是(A)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8.哈佛大学教授,闻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所著《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当时显现(C)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9.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A)A.乙B.丙C.甲、乙D.甲、丙10.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仁”确实是要爱人,明白得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C. “礼”确实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D.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抵抗二、非选择题1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进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进展。
《百家争鸣》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A. 孟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2.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下列哪一思想家提出的主张()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庄子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
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B. 温故知新C. 有教无类D. 当仁不让于师6.小红在这次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家法伺候”,妈妈说,“考砸也不是坏事,凡事都有对立面,知道差在哪里,坏事也可以变好事。
”妈妈的思想主张与哪一学派最接近()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8.“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历代贤明君主的所遵崇的做法,它体现的思想主张是百家争鸣时期的()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8课百家争鸣一、填空题1.老子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
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代表思想家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老子 B.庄子C.孔子 D.韩非子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墨家 B.道家C.法家 D.儒家3.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说明“官风”“官德”对“民风”“民德”起着重要的教化和示范作用。
春秋时期倡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C.庄子 D.韩非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百家争鸣》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
先秦时期,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2.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3.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C.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D.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4.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A. 诸侯争霸B. 变法运动C. 百家争鸣D. 民族交融5.公元前6世纪,亚洲产生了两位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宗教、学术思想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深远影响,这两位杰出人物是()A. 释迦牟尼、孔子B. 阿基米德、孔子C. 释迦牟尼、荷马D. 伯里克利、孔子6.下列属于墨家学派主张的是()A. “仁”B. “无为而治”C. “兼爱”、“非攻”D. “法治”7.“孔子聚徒讲学,弟子3000,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表明孔子创办教育的特点是()A. 因材施教B. 学在官府C. 有教无类D. 学思结合8.历史学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的使用D.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9.孔子、孟子都提倡“仁”的学说,下列思想行为符合“仁”的是( )A. 以强凌弱B. 以大欺小C. 乐于助人D. 杀富济贫10.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的代表人物是()A. 孙武B. 孙膑C. 墨子D. 韩非子11.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④“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 ①②③④B. ②④①③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12.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
第 1 页
2019-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
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
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2.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
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
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论语》是先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属于哪家著作( )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4.在山东曲阜,有一处常年游人如织的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该古
迹游人如织的场面说明了( )
A.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
B.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符合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势
C.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为世人所敬仰
D.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依然为当代国人所推崇
5.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下列代表孔
子思想观点的( )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6.某导游在山东曲阜名为“杏坛”的景点旁介绍:“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
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一名游客立刻想到了此人的政治主张(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7.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
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A.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
C.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组成社团学派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第 2 页
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
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
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9.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作为思想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温故知新
10.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图中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1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
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
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加强中央集权
C.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D.兼相爱...
1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
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不应分类别
14.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时期
15.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第 3 页
A.“兼爱”“非攻”
B.法治、改革
C.无为而治
D.“仁”和“礼”
16.“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欢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孔夫子”
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7.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18.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那时曾有位思想家说:“大直
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他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老子
19.“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
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
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
二、非选择题
21.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
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第 4 页
材料一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该主张是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
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
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22.活动探究:感悟“诸子百家”。
背景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步骤一:在历史留言板上,贴上下列四位人物,并写出它们代表的派别。
(1)墨子:墨家;孟子:_____;庄子:______;韩非:______
步骤二:在历史活动课上,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
(2)根据提供的栏目名称,你会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吗?
A.《人与自然》 B.《法制在线》
C.《和平使者》 D.《关爱民生》
步骤三: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班级出现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的意见
不一: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款5元。” 班长:“还
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生活委员:“随
他们去吧,扔了几张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3)上述材料中,三人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的三家学派的观点,请你分别指出他们运用
的是哪一家学说并指出他们各自的主张。
第 5 页
23.为了更好地学习战国历史,小红所在的学习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学史探究活动,请你
参与其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图学史
材料二表格学史
学派 代表人物
墨家 墨子
儒家 孟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1)从材料一中燕、齐等国家历史悠久。它们立国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实行这一
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请写出战国时期,在地图中对应的诸侯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请写出其中三个。
(4)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个领域的哪种局面?
(5)除了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文化勃兴外,战国时期政治上还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第 6 页
24.材料一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材料二 “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材料一、二、三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