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并发肺结核35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3.03 KB
- 文档页数:2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探析【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间我院收治的32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主要特点是年龄偏大、有较长的结核病史,肺部空洞较多,病变广泛,病情较为严重。
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痰真菌的检查,并尽早进行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时机。
【关键词】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治疗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
肺结核是免疫功能下降。
易合并多种细菌感染的慢性肺部基础病之一,患者容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
其胸部x射线表现以及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容易导致误诊。
下面就本院2008年——2010年间收治的32例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情况,做回顾性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2008——2010年间我院收治的32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
患者年龄均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5岁。
肺结核病史病菌4.5年。
32例患者中,抗酸杆菌阳性患者2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有咳血症状者30例,17例长时期进行间断抗结核治疗。
1.2 方法1.2.1 检查与诊断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之后取痰液送检,连续3次或者以上培养出同种真菌,或者多次查出大量的真菌孢子。
根据胸片、患者的临床表现、痰真菌的检查结果,确诊32例患者均为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1.2.2 治疗在32例患者中,17例采用抗结核初治方案,15例患者采用复治方案,使用力康结核片、利福喷丁、乙胺丁醇等进行治疗。
当病情允许时停用广谱抗生素,抗真菌感染方面使用氟康唑注射液,每次每天200mg,首次加倍。
使用8天之后改用氟康唑100mg,服用7-10天。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应该加用适当的免疫增强剂,比如白介素、胸腺肽、母牛分支杆菌。
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
董亚琼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11(35)10
【摘要】深部真菌病大多数为条件致病真菌引起,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和隐球菌等[1].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肿瘤放疗化疗的广泛应用,结核病的死恢复然,使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深部真菌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引起临床重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呼吸科门诊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3例报道如下.【总页数】2页(P923-924)
【作者】董亚琼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5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耐多药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51例临床分析 [J], 叶梦华;张忠顺;杨妍;刘轾彬
2.67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刘苏萍
3.67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J], 高波;李光
4.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24例临床分析 [J], 张廷军
5.67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J], 高波; 李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4月第6卷第10期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10003作者简介:刘娟(198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副主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肺癌综合治疗。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肿瘤,鳞状细胞癌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大病理类型,70%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不适合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
不同于肺腺癌,晚期鳞癌患者EGFR 、ALK 等驱动基因阳性率极低,传统放化疗有效率不高,所以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免疫治疗作为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外又一癌症的治疗方法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 )作为疗效突出的免疫治疗药物备受瞩目。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 原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通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准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且效果良好[1]。
PD-1/PD-L1抑制剂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可以重新启动T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会引起对正常组织的过度免疫,导致包括皮肤、肺、心脏、肝脏、肾脏、胃肠道、甲状腺、胰腺、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的免疫相关性损害。
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 )指南均推荐免疫联合化疗作为PD-L1表达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信迪利单抗作为第一个上市的国产PD-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临床需求。
基于国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ORIENT-12研究出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铂类可明显提高肺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和总生存期(OS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莫西沙星在治疗40例肺结核合并肺炎中的应用分析目的分析选用莫西沙星对于肺结核合并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被诊断为结核合并肺炎并进行治疗的患者40例,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临床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病原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临床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治疗后,临床组的病原检出率为0,对照组的病原检出率为5%,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结论应用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肺炎,其疗效显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的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到临床。
标签:肺结核合并肺炎;莫西沙星;疗效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的疾病[1]。
因为其病程长,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所下降,也使得大多数的肺结核患者具有不典型的X线和临床表现[2]。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的经验性治疗方案能够达到较好的预后,但是仍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并发真菌和细菌类感染,如对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广谱抗生素等的应用[3]。
一旦肺结核的患者合并重症肺炎,则会极大程度的增加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疾病的治疗难度,并且这一情况的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很高。
严重的肺结核合并真菌肺炎疾病能够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求临床上对于肺结核合并真菌肺炎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
本次实验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被诊断为结核合并肺炎并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有关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肺炎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上的探讨。
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被诊断为结核合并肺炎并进行治疗的患者40例,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临床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临床组男患14例,女患6例,年龄为54~81岁,平均年龄为(59±1)岁。
对照组男患9例,女患11例,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为(5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