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见模拟量信号的检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47.50 KB
- 文档页数:33
模拟及数字信号测量第⼀章电视传输系统1、数字电视信号卫星传输采⽤的调制⽅式Q PSK⽅式标准是DVB-T2、数字电视信号有线传输采⽤的调制⽅式?16,32,64QAM调制⽅式标准是DVB-C第⼆章数字电视模拟域测试1、彩条信号的组成(电平由⾼到低:⽩黄青绿紫红蓝⿊)100%彩条和75%彩条的区别:100%彩条对传输通道的动态范围要求较⾼,对于⼀般的电路常常⽆法满⾜这个要求,在传输过程中会引起严重的失真。
实际测试中采⽤75%彩条。
2、VM700T设备上模拟视频的每路输⼊都有⼆个接⼝,连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阻抗匹配,都要接负载,不能空载,匹配⾮平衡75欧姆阻抗3、微分增益(DG)失真的定义(将恒定⼩幅度的⾊度副载波叠加在不同电平的亮度信号上,并加⾄被测通道的输⼊端,当亮度信号从消隐电平变到⽩电平,⽽平均图像电平保持在某⼀特定值时,输出端副载波幅度的变化)及测量⽅法使⽤阶梯波叠加副载波信号D2(叠加副载波的五阶梯)4、微分相位(DP)失真的定义(将未经相位调制的恒定⼩幅度⾊度副载波叠加在亮度信号上,并加⾄被测通道的输⼊端,当亮度信号从消隐电平变到⽩电平,⽽平均图像电平保持在某⼀特定值时,输出端副载波相位的变化)及在VM700T上的测量⽅法同上5、亮度⾮线性失真的定义(亮度信号经通道传输后,因通道对不同电平有不同放⼤量⽽造成的失真)及在VM700T上的测量⽅法使⽤阶梯波信号D1(纯五阶梯信号)6、多波群信号中的频率点是如何规定的?(计算时以第⼀个⾏频⽅波作为幅度基准,取六个不同频率波群中幅度偏差最⼤的波群幅度计算)国际上的频点和国内有所不同,国际上为0.5,1.0,2.0,4.0,4.8,5.8MHZ;国内为:0.5,1.5,2.5,4.0,4.8,5.8MHZ。
7、视频信号的群延时失真的定义?(从场重复频率⾄系统标称截⽌频率的频带范围内,在被测通道输⼊和输出之间的群时延相对于基准频率(100-250KHZ)的群时延变化)测试⽅法:直接测量群时延特性也是不容易,因⽽实际中⼀般测量的是调幅信号的包络时延,这两者在理论上的结果是⾮常接近的。
PLC调试中的模拟量信号处理技巧确保产品质量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调试过程中,对模拟量信号的处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PLC 调试中常用的模拟量信号处理技巧,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一、模拟量信号处理技巧1. 校准模拟量输入在PLC调试过程中,首先需要校准模拟量输入。
校准的目的是通过调整输入量程和零点来保证模拟量输入与实际信号的一致性。
可以通过对输入信号的高低端值进行测量,并在PLC程序中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校准过程是否正确。
2. 滤波处理模拟量信号受到干扰时,可能会引起误差。
为了减少这种误差,可以采用滤波技术进行处理。
常见的滤波方法有低通滤波、中通滤波和高通滤波等。
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可以帮助消除噪声,并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3. 采样频率选择在PLC调试中,采样频率的选择非常重要。
如果采样频率过低,可能会导致信号丢失或失真;如果采样频率过高,可能会浪费资源并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 数据精度设置在PLC调试过程中,数据精度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精度,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精度的范围,避免超出PLC的处理能力。
5. 阈值设定阈值设定是指在PLC调试中,对于模拟量信号的上下限进行设定,以便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可以避免信号超出范围而引起的错误判断,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行。
二、模拟量信号处理实例在PLC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处理模拟量信号的实际情况。
下面以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应用以上的模拟量信号处理技巧。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要求将温度控制在指定范围内。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用以感知温度。
然后,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将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入PLC。
接下来,进行模拟量信号处理。
常见模拟量信的检测方法常见的模拟量信号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位差检测法:利用电位差测量原理,通过测量电路两个节点之间的电压差来间接测量模拟量信号的数值。
这种方法简单、可靠,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2.桥式检测法:利用变阻器、电容器等元件组成桥路,通过调节桥路的平衡来测量模拟量信号的数值。
桥式检测法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在精密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电流/电压变送器检测法: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电流或电压信号,并通过相应的电流/电压变送器进行测量和传输。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距离传输、抗干扰性强的场合。
4.放大器检测法: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放大器,将模拟量信号放大后,进行测量和判断。
常见的放大器有运算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等。
这种方法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
5.数字转模拟转换方法:采用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测量模拟信号的数值来判断模拟量信号的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
6.双积分检测法:通过对模拟量信号进行双积分运算,得到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并通过测量来判断模拟量信号的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低频、小幅度信号的测量。
7.微波干涉检测法:利用微波信号经过干涉后产生的相位差来测量模拟量信号的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频、大幅度信号的测量。
8.光学检测法:利用光学传感器、光电二极管等光学元件进行测量和判断。
光学检测法具有非接触式、高精度等特点,在一些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模拟量信号检测方法在工业自动化、通信、医疗设备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信号特性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智能仪器:智能仪器是计算机与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含有微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仪器。
由于它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和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的智能作用,因而被称为智能仪器。
智能仪器已开始从数据处理向知识处理发展。
1.1 智能仪器发展概况各个时期的发展:50年代:模拟式(指针式)仪器;60年代:数字式仪器;70年代:独立式智能仪器(简称称智能仪器);80年代初:个人仪器(PC仪器);80年代后期:虚拟仪器。
1.2智能仪器发展趋势1、微型化2、多功能化3、人工智能化4、网络化1.3 智能仪器的分类、组成和特点从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智能仪器分为微机内嵌式和微机扩展式两大类。
微机内嵌式:将微机作为核心部件嵌入到智能仪器中,仪器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机,属于嵌入式系统。
智能仪器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通道、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电路等部分。
微处理器是仪器的核心;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通道主要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器等,完成信号的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输出通道主要包括D/A转换器、放大驱动电路和模拟执行器等,将处理器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人机接口电路主要包括键盘和显示器,是操作者和仪器的通信桥梁,操作者可通过键盘仪器发出控制指令,仪器可通过显示器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通信接口电路实现仪器与计算机或其它仪器的通信。
智能仪器的特点:1、操作自动化2、自测功能3、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4、友好的人机对话功能5、可程控操作能力1.4智能仪器设计要求、原则及步骤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功能及技术指标要求、可靠性要求、便于操作和维护、仪器工艺结构与造型设计要求智能仪器的设计原则:1、从整体到局部(自顶向下)的原则2、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原则3、开放式设计原则智能仪器的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任务2、拟定总体设计方案3、方案实施:(1)根据仪器总体方案,确定仪器的核心部件:单片机、信号处理器(DSP)、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微计算机(MPC)等(2)设计和调试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