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概论32学时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112
餐饮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餐饮管理概论1.2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16学时。
1.3 培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理解与掌握,为学生未来从事餐饮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1.4 先修课程:无二、教学内容2.1 餐饮管理概述2.1.1 餐饮管理的定义与发展2.1.2 餐饮管理的重要性与特点2.2 餐饮服务运作2.2.1 餐饮服务的基本流程2.2.2 餐饮服务的标准与要求2.3 餐厅运营管理2.3.1 餐厅选址与装修2.3.2 餐厅菜单设计与定价2.3.3 餐厅员工管理与培训2.3.4 餐厅销售与市场推广2.4 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2.4.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概述2.4.2 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2.4.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2.5 餐饮创新与趋势2.5.1 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2.5.2 餐饮创新与品牌建设2.5.3 舌尖上的餐饮文化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理论课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课采用实地考察、实操操作和模拟经营等方法进行。
3.2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50%,包括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占50%,主要测试学生对于餐饮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4.1 主教材:《餐饮管理概论》作者:×××出版社:××出版社4.2 参考书目:1.《餐饮管理实务》,×××,××出版社,20××年。
2.《现代餐饮管理导论》,×××,××出版社,20××年。
3.《餐饮经营与管理学》,×××,××出版社,20××年。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学概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的运营、政府部门的治理,还是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那么,什么是管理学?它涵盖了哪些方面?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管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管理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早期的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到现代企业中复杂的管理体系,管理学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管理理论和学派应运而生。
科学管理学派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工作定额、标准化操作、差别计件工资制等概念,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行政管理学派则关注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应用。
行为科学学派注重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梅奥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和团队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拓展。
现代管理学更加注重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如人、财、物、信息、时间等。
人是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因为所有的管理活动都需要通过人来实施。
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潜能,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财务管理涉及到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确保组织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运营和发展。
物资管理则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库存控制和设备的维护等,以保证生产和服务的顺利进行。
信息在现代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及时、准确的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时间管理则要求管理者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拖延和浪费。
管理学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0201303二、课程名称管理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开课系(部)物流管理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
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4.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2.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的界定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三、管理者的职责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五、管理工作的评判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一、管理的性质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第四节管理学的特征和内容一、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第五节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一、学习管理学的途径二、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了解当代管理学的发展状况,管理学各流派的异同及其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