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私营企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下面板数据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6.31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省出口贸易流量及潜力测算——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苏娜【摘要】利用江苏省与35个贸易伙伴国2001-2013年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江苏省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均GDP、是否为发达国家、是否签有自由贸易协定均对江苏的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空间距离表现出负面影响正逐渐减弱;江苏与美国、比利时等几国间仍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应大力进行正面引导.【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贸易流量;潜力;引力模型;面板数据【作者】苏娜【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31;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江苏省进一步加强与巩固了贸易大省的地位。
目前,江苏省进出口、进口、出口额均列全国第二位,位居沿海省市第一,同时也逐步拉近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距离。
江苏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外贸依存度显著攀升,贸易结构有所改善,也意味着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增强,更易受到国际市场震荡的影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即有所体现,而且当前的非关税壁垒有愈演愈烈之势。
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探寻江苏省的出口贸易流量水平和潜力,以期规避风险从而保障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全国其他各省市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理学与经济学之间一直是紧密相连的,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便可以视为两门学科交叉相联的桥梁之一,其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而后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Tingbergen、Poyhonen于上世纪60年代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领域。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第2021年第5期(总第537期)No.5,2021Total No.537“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农产品贸易影响决定因素与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李氏蓉,佟光霁,周伦政(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中国与越南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一东盟”自 贸区的倡导之下,中国与越南的经济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基于2001-2019年的农产話贸易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中越农产話贸易的现状,利用引力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中越农产話贸易的主要因素及潜力。
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首都距离、共同边界、经济开放程度、世贸组织等变量是影响中越农产話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
中越农产話贸易潜力系数逐年降低,双边贸易潜力逐年增强;中越贸易潜力平均指数是0.931,总体属于“开拓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改善双边农产話贸易结构及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沟通与合作,继续挖掘双边贸易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越农产晶;影响因素;贸易潜力;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323.7;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5-0079-05Abstract: China and Vietnam have strong complementarity 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market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promotion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two will be closer and closer. Tak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 Vietnamese agriculturaltrade based on the years from 2001 to 2019, and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nd poten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rade by using thegravity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scale, population scale, capital distance, common border, economic openness, WTO and other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trade potential coeffici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bilateral trade potentialhas bee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average index of trade pot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s 0.931, which is generally " pio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ap bilateral trade potential and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situation.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fluencing factor, trade potential—、弓I 言自1991年中越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工具。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自2002年启动以来,其建设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为双方带来了显著的贸易效应。
深入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对于理解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以及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引力模型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的工具,能够有效地揭示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通过引力模型,我们可以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如两国的经济规模、地理距离等,从而更准确地估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出口、进口以及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引力模型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阐述其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基于引力模型,构建适合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静态贸易效应的模型。
接着,我们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果。
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自贸区,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促进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静态贸易效应作为评估自贸区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自贸区成立后对成员国间贸易流量的直接影响。
深入研究CAFTA框架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对于评估自贸区建设成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优化贸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引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在CAFTA下的静态贸易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贸易引力模型操作方法贸易引力模型是描述国际贸易模式的一种数学模型,它通过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和地理条件来解释贸易活动的发生和规模。
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贸易的规模受到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规模和距离的影响。
下面将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贸易引力模型的操作方法通常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变量和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包括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量、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等。
此外,贸易引力模型还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次,贸易引力模型的操作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收集关于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和贸易壁垒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包括政府公开数据、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以及学术研究的成果等。
其次,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这可能涉及到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标准化等步骤。
接下来,就可以使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来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
最后,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得出关于不同国家之间贸易模式的一些重要结论。
除了上述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外,还有一些高级的操作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能力。
其中之一是引入更多的变量,以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例如,可以考虑一些国家之间的共同语言、共同文化、政治关系等因素,来分析它们对贸易活动的影响。
另外,还可以考虑采用一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如面板数据模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来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总之,贸易引力模型的操作方法包括了一系列基本的和高级的操作步骤,通过这些操作,可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模型,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推动区域一体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操作方法在学术研究和实际政策制定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贸
易引力模型
宋树理;张艺;朱晓彤
【期刊名称】《南海学刊》
【年(卷),期】2023(9)1
【摘要】农产品是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往来的一类重要产品。
在经济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大环境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整理2006—2020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数据,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扩展,实证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贸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RCEP协定实施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它们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和非关税壁垒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它们会阻碍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
中国应着力加强对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同时从供给侧出发,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11页(P44-54)
【作者】宋树理;张艺;朱晓彤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5;F744
【相关文献】
1.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潜力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2.中国出口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效率及潜力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3.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扩展贸易引力模型4.中国对RCEP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潜力测算——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5.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实证研究作者:蔡鑫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2期摘要:通过考察1992—2011年间中国对12个拉丁美洲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揭示了影响中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并测算了中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潜力。
研究发现,经济规模相对差异、农产品贸易品种及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拉农产品贸易额具有重要影响;中拉农产品进出口具有不同的潜力空间,总体而言中国向拉丁美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更具潜力,以此提出应不断加大扶持农业生产力度,积极推进中拉贸易自由化进程,积极开拓农产品贸易新领域以及充分认识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潜力F7247B蔡鑫(1989-),男,山东单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
一、引言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农产品贸易额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2006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同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且正在与哥伦比亚进行贸易谈判,有望于近期达成协议。
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提出中国将加强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在农业、投资、减贫等多领域的全面合作。
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简称中拉)农产品贸易额从1992年的82亿美元升至2011年的2618亿美元,涨幅超过30倍,年均增长率达441%。
拉美国家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之一,近年来自拉美国家农产品进口额在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中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7%左右。
由于地理因素的差异,中国同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要远远大于竞争性。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拉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仍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如贸易逆差逐步扩大,进口来源国与进口商品种类较为单一等。
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对中拉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和潜力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中拉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增长、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Vol . 10 No . 6Dec . 2020【产业经济】中国对虾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邵桂兰%郝国志%李晨^(中国海洋大学a .经济学院,k 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选取中国与主要对坏出口市场2003-2017年的对虾贸易面板数据,运用引力 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出口市场的经济水平、中国的对虾产量 以及APEC 成员对中国对虾的出口有着促进作用,中国与各出口市场的地理距离以及 对虾疾病EM S 对对虾的出口有着较弱的阻碍作用。
并根据引力模型测算了各出口市 场的贸易潜力,其中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属于潜力再造型出口市场,加拿大属于 潜力开拓型出口市场,日本、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属于潜力巨大型出口市场。
根据分析及测算结果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对虾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 建议。
关键词:对虾;出口;影响因素;潜力分析;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 326.4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647(2020)06-0022-09第10卷第6期海洋经济2020 年 12 月MARINE ECONOMY 引言对虾是世界水产品贸易中最重要的产品之 一,是世界水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1]。
近年来 对虾贸易的规模也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逐 渐扩大。
2018年,世界对虾贸易总额达到 216.52亿美元,比2008年高出69.49亿美元, 再创新高[21。
中国是对虾贸易的大国,是世界 上唯——个对虾产量超百万吨的国家。
2018年中国的对虾总产量占世界对虾总产M 的 26%,产量占比位列世界第一,对虾的总出口 量为16.08万吨,出口额为]9.51亿美元,在中国水产品总贸易额中占比11.9%,在所有水产品中排名第二1\但是中国的对虾出口增速 在最近三年有所降低,目前对虾的出口面临着 广品问质化、出口市场单一■、贸易壁皇以及加 丁.成本高的问题|41,而且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 烈,在此背景下,研究对虾出口的影响因素、 测算各对虾市场的出口潜力对中国的对虾出口 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对虾出口企业的市场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