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流量及潜力研究_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_耿晔强
- 格式:pdf
- 大小:278.06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净出口贸易的流量与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王勇;陈思杭
【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
【年(卷),期】2014(032)004
【摘要】净出口作为组成GDP的一个要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首次基于1995-2011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净出口等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中国净出口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我国与不同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潜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5页(P61-65)
【作者】王勇;陈思杭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021;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荆州434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2
【相关文献】
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及其决定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J], 李萍
2.新疆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J], 龚新蜀;张瑞华
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一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实证研究 [J], 蔡鑫;
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实证研究 [J], 蔡鑫
5.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流量与贸易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 [J], 肖建忠;赵银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双边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本文旨在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及贸易潜力,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双方贸易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包括双边贸易额、主要贸易品种、贸易结构等。
随后,将重点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双边贸易流量分析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适用于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的引力模型,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将通过引力模型估计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流量,并探讨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
本文还将基于引力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评估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本文将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贸易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及潜力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双边农产品贸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例如,一些学者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结构和主要商品种类。
这些研究揭示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
贸易引力模型起源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后被经济学家用于解释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实证研究作者:蔡鑫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2期摘要:通过考察1992—2011年间中国对12个拉丁美洲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揭示了影响中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并测算了中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潜力。
研究发现,经济规模相对差异、农产品贸易品种及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拉农产品贸易额具有重要影响;中拉农产品进出口具有不同的潜力空间,总体而言中国向拉丁美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更具潜力,以此提出应不断加大扶持农业生产力度,积极推进中拉贸易自由化进程,积极开拓农产品贸易新领域以及充分认识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拉丁美洲;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潜力F7247B蔡鑫(1989-),男,山东单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
一、引言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农产品贸易额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2006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同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且正在与哥伦比亚进行贸易谈判,有望于近期达成协议。
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提出中国将加强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在农业、投资、减贫等多领域的全面合作。
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简称中拉)农产品贸易额从1992年的82亿美元升至2011年的2618亿美元,涨幅超过30倍,年均增长率达441%。
拉美国家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之一,近年来自拉美国家农产品进口额在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中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7%左右。
由于地理因素的差异,中国同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要远远大于竞争性。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拉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仍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如贸易逆差逐步扩大,进口来源国与进口商品种类较为单一等。
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对中拉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和潜力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中拉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增长、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支柱。
农产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农产品
贸易大国,其贸易关系日益紧密。
然而,在此基础上,单边主义、贸易
保护主义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农产品贸易限制逐渐加重,因此,研究中
美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通过该模型对中美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探索农产品贸易壁垒对贸易流
量和贸易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中美两国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简要介绍中美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问题;
2. 介绍引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 建立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分析农产品
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等因素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4. 基于上述模型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国
际贸易政策等因素进行讨论;
5. 提出农产品贸易壁垒降低的建议和措施,为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发
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其中数据收
集主要采用官方数据库和相关统计数据。
四、研究意义
通过建立引力模型,本研究能够深入分析中美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这对于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