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光驱
- 格式:ppt
- 大小:909.00 KB
- 文档页数:32
模块一计算机组装基础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称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在该计算机的研制过程中,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思想,后人把他尊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2.计算机的发展史共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计算机的发展史共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1)电子管时代;(2)晶体管时代;(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5)未来时代。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所使用的基本电子元件的不同。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硬件系统是软件系统工作的基础,而软件系统又控制着硬件系统的运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多数计算机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该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至少包含五大部件,分别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中前两个部件合称为CPU,CPU的中文名称是中央处理器,第三个部件是计算机系统的记忆部件,它可以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记忆部件各有什么特点:内存储器容量较小,速度快,用于存放临时数据,外存储器容量较大,速度较慢,用于存放计算机暂时不用的数据和程序。
5.写出三种以上你所知道的操作系统的名称:Windows、Unix、Linux、Mac OS、BeOS等。
6.在组装和维护计算机时常用到的工具有哪些?答:螺丝刀、尖嘴钳、镊子、万用表、清洁剂、小毛刷、吹气球。
7.在机箱中有一块最大的印刷电路板,人们把它称为主板。
8.扫描仪属于输入设备,在日常办公应用中人们通常会用到扫描仪提供的OCR软件,该软件的功能是文字识别,音箱属于输出设备,要想让音箱发出悦耳的声音必须要有声卡。
9.连接硬盘的连接线有两根,一根是数据线,另一根是电源线,其中第一根连接线的另一端插在机箱内最大的一块印刷电路板上。
10.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价格不变,人们把这一规律称为摩尔定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五版教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五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组装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掌握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的安装和连接方法;3. 理解计算机维护的重要性和常见的维护措施;4. 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装基本原理a. 计算机硬件组件的分类和功能;b.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c. 计算机电路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组装步骤a.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硬件组件和工具;b. 安装主板: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并连接必要的电源线和数据线;c. 安装处理器和内存:将处理器插入主板的插座中,并插入相应的内存条;d. 安装硬盘和光驱:将硬盘固定在硬盘架上,并使用数据线连接主板;将光驱安装在相应的托盘上,并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e. 安装显卡和声卡:将显卡插入主板的插槽上,并连接显示器;将声卡插入主板的声卡插槽上,并连接扬声器;f. 连接电源和启动:将电源连接主板和其他硬件组件的电源插口上,并连接电源线;按下主机电源按钮,启动计算机。
3. 计算机维护a. 定期清理内部灰尘:关闭电源,打开机箱,使用吹风机或瓶装压缩空气将内部灰尘清理干净;b. 定期更新驱动程序:下载最新的硬件驱动程序,并更新到计算机上,以提升硬件性能和兼容性;c. 定期检查硬件状态:检查硬盘、内存和显卡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硬件;d.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下载最新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更新,修复安全漏洞和提升稳定性;e. 定期优化系统性能:使用系统工具进行磁盘清理、注册表清理、软件卸载等操作,提升系统性能。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和模型演示:通过图片和模型演示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 实践操作:安排实际的组装和维护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3. 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4. 观察和总结: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和现象,并总结经验和规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心得体会篇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心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心得为期一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训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通过这次的实训我学到了很多: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有了大概的了解;使我学会了遇到简单的计算机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经验;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树立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实训使我们能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训的第一天,面对计算机我们是那么的好奇,虽然以其几乎天天都能见它。
我们都好奇的打量主机里的各种硬件。
有些同学都忍不住跃跃欲试了。
老师对我们说:“无知者无畏,要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若有所思。
接着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要求。
原来我们平时有许多小细节已经损伤了计算机,如:不能将强磁场的物体放在电脑旁,而我们常常将手机放在电脑旁充电。
不能在电脑旁吃零食,喝饮料,而我们却经常会做这些事。
接下来,老师给我们分了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
于是,我们开始围绕任务查找资料,进行学习。
期间,老师为我们讲解了BIOS 的设置和硬件的知识。
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计算机。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
图书馆的资料非常丰富,果然是知识的海洋。
我们小组挑选了合适的资料,一起研究学习。
遇到疑问我们就相互讨论,或是请教老师。
因此我们组由原来对任务的一无所知到后来能够熟练掌握任务。
这也与大家非常高的学习热情有关。
星期三,老师开始对布置给我们的任务进行测试。
我因为不太熟悉知识点,对老师的提问不能准确,清晰地描述出来。
老师对我进行了一番指导,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知道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查漏补缺。
星期五我们开始了最后的答辩。
我基本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但是,本次实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因为每个小组都布置了任务,所以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任务,而忽略了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的整体把握。
我选了计算机系统安装,就只关注了系统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等方面了解就很少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指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是物理的实体。
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5大基本构件。
2.ATA硬盘的电源接口是一个__4针___的“D型”接口,SATA硬盘电源接口则采用了___15针__的扁平接口。
3.光驱的后面板主要用于接__数据线___、___电源线__和跳线等,其中跳线可以用于控制光驱是主盘还是__从盘____。
4.计算机感染了引导型病毒后,病毒会隐藏在硬盘或软盘的第一个扇区,即_主引导区___。
5.数据传输速率是光驱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6.按显示器的显像管分类,可以将显示器分为__ CRT显示器__和___ LCD显示器___等。
7.硬盘接口包括IDE接口、ATA接口、SISC接口和IEEE1394接口等类型。
8.按鼠标的构造划分,可将鼠标分为_机械式鼠标、光电式鼠标和轨迹球鼠标。
9.Modem的速率是指其每秒的传输速率,单位为bit/s。
10.按存储中的内容是否可变,将内存分为__只读存储器_____与__可擦写存储器____。
11.Modem可分为内置式Modem和外置式Modem,插在PCI插槽上的是__内置式Modem___。
12.BIOS是一组设置硬件的计算机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_ ROM芯片___中,而CMOS是计算机主板中的一块可读写__ RAM芯片__,是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情况和用户对某种参数的设定。
13.格式化操作分为____低级格式化__和高级格式化。
14.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和电子邮件病毒等。
15.观察法主要分为听、看、摸和闻4种。
16.一般杀毒软件都提供了两种主要的升级方式,即在线升级和___离线升级__。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题,40分,每题2分)1.下面哪些设备属于输入设备?(AB)A.扫描仪B.键盘C.打印机D.显卡2.下面哪些硬件是CPU?(AB)A.酷睿2B.Athlon64 X2C.内存B闪存盘3.声卡在录音时还可以进行播放声音的工作,表示声卡属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