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一、上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如下:
1.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4.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5.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6.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7.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8. 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9. 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0. 1861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11. 1862年,第一个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12. 1869年,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13. 1872年,第一个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1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5.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一时期的各项重大事件,来全面理解和把握这段历史。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6月,林则徐主持的鸦片战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结果:《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割让了香港,赔款2100万银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并且因果获得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2、中日甲午战争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的影响:日本既割占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资本主义以此为契机加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总计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谷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被禁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由于中国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和地域的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的双重也颇下,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5、洋务运动开展主要集中在: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创办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4)创办新式学堂。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中国曾远远走在世界文明前列,但在鸦片战争前却被西方超越,中国衰落、西方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其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而中国依旧在封建社会中盘旋,封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造成的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在清王朝末期爆发,堵塞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变革之路直接原因1: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为西方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对近代科技的无知与轻蔑,使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停滞。
直接原因2:西方的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而清王朝的高压专制的文化体制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直接原因3: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的对外政策,使中国自绝于世界潮流;西方国家向全世界的殖民扩张,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落伍与西方的崛起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重要启示:实践证明中国走封建主义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
资本主义道路是一条新道路,在西方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不是中国的前途,还需要我们做出认真的思考3、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主要指主权状态半封建主要指经济社会形态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重说中国近代史》
3.《史学九章》
4.《叫魂》
5.《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6.《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7.《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8.《中国史研究入门》
9.《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10.《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11.《清史史料学》
12.《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13.《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4.《晚晴七十年》
15.《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16.《百年嬗蜕:近代中国的士与社会》
以上书目涵盖了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可以作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籍。
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权威、可靠的版本和作者,以确保获取准确、客观的历史信息。
第一单元晚清前期(1840—1895)一、鸦片战争1.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1)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前.清王朝闭关自守,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中国出口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逆差.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从此,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2) 禁烟运动在禁娴的呼声中.道光皇帝下决心禁烟。
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对华发动战争。
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在侵略者的武力要挟下,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同;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同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美法两国也相继强迫清政府签|丁《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自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3.开眼看世界(1) “开一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跟光审视世界。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时,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各国律例》《四洲志》等资料。
《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也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受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编辑出《海国罔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打响,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6.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7.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毛泽东主张武装起义,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8.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9.13936年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0.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年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1.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12.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13.1945年中共七大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14.1947年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性进攻的序幕。
15.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建立新中国后的土地改革制定了《土地改革法》,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
16.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领导乡村,并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7.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8.新中国成立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B)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序号写在题前的括号
里。
【】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的平分土地的原则是
A.平均地权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C.均贫富、等贵贱D.免劳役、不纳粮
【】2、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的事件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战争的爆发
C.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发动D.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3、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B. 关于工农联盟问题
C.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4、毛泽东最早深刻阐明了坚持板正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5、1938年,国民党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A.淞沪战役B. 口战役
C.台儿庄战役D.武汉战役
【】6、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的文件是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B.《共同纲领》
C.《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D.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7、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实行
A.定股定息B.四马分肥
C.加工订货D.统购统销
【】8、中共二大提出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从没有采取过的革命方法是
A.统一战线方法B.群众路线方法
C.武装斗争方法D.议会斗争方法
【】9、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村人民公社
【】10、《共产党》第一个中译本的翻译者是
A. 陈独秀B. 李大钊
C. 陈望道D. 李汉俊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是
A.争取中间势力B.发展进步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D.打击大资产阶级
【】1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
【】13、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做的最大一件工作是
A.镇压反革命
B.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1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
A.关于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大讨论
B.关于毛泽东评价的大讨论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大讨论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6、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
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17、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揭开了
A.战略进攻的序幕
B.战略决战的序幕
C.战略防御的序幕
D.战略相持的序幕
【】18、《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19、黄埔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区别在
A.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 B.聘请苏联红军将领为军事顾问
C.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D.有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
【】20、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是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
不得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
A.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C.中国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仍保持,中国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D.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机不平衡,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化
【】2、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经济命脉,体现在
A.垄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
B.迫使清政府举债以还赔款,控制盐税和关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C.设立银行成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垄断中国金融
D.倾销工业品,利用剪刀差给中国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3、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产生的影响有
A.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B.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
C.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体现在
A.企图用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
B.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D.没有提出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5、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的论战主要有
A.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B.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C.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D. 同社会民主主义的论战
【】6、国民党实行一党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做法是
A.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B.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C.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D.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7、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主要有
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疯狂掠夺资源和财富
C.强制推行奴化教育D.发动太平洋战争
【】8、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B.坚革命的武装斗争
C.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D.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强调,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用
A.民主的方法
B. 说服的方法
C.教育的方法
D.“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10、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是
A.蔡元培 B.周树人
C.胡适之D.陈独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