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770.50 KB
- 文档页数:12
(深度剖析)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深度剖析: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1.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已逐步取代旧的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
新课标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素养、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篇文档将对初中地理新课标进行深度剖析,以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2. 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初中地理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宗旨,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技能的提升以及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具体来说,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以下总体要求:2.1 知识与技能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地理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观察、数据分析等。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主动获取地理知识,提升地理技能。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初中地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初中地理新课标在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调整,具体变化如下:3.1 内容调整新课标对地理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同时删减了一些过于繁琐、重复的内容。
3.2 结构优化新课标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将地理知识分为若干个主题模块,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3.3 教学方法创新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结语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家长和学生应共同努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现地理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档旨在对新课标进行深度剖析,以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一轮的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于2023年推出,这是一次对国内语文教育体系的全面升级和改革。
本文将对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进行介绍和剖析。
一、教材体系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目标,将课程按照思维训练、知识体验、技能演练、情感体验四大类别进行组织。
教材内容包括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以及习作、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各个方面。
二、核心理念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编排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的教材编排更为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教材中结合大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积累经验和知识。
五、评价体系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化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评价方法上取消了原有的单一的考试形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平时表现、能力展示等。
六、经典文本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在选取经典文本方面更加注重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选材范围更加广泛,选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兴趣。
七、衔接能力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更加注重同其他学科的衔接,通过跨学科的内容安排和协作学习,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批判性思维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九、科技融合2023部编版语文新课标更加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在线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新课标下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课程理念的价值、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如同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
然而,这盏明灯在现实中却遭遇了诸多困境,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学生负担的加重以及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
本文将对这些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让我们来看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问题。
在“教会”环节,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非主动探索的主体。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负担的加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勤练”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往往陷入盲目练习的泥潭,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和管理,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练习的效果。
再者,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制约“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常赛”环节,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比赛往往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活动,难以真正发挥其激励和选拔的功能。
为了改进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重视他们的能力发展和个性特长。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推动“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落实。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优化练习过程: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和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提高练习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完善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苟日新日日新,当下的发展快速,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
有问题就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目前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浅析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引言新课标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这标志着教育在不断的发展,教育比以往更加能够促进人的成长。
新的目标,新的方向,就是要解决旧的问题和纠结症,铲除对教育有害的部分,弘扬对教育有益的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指路明灯,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
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下文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最为首要的问题是目前的语文教学目标并未能够达到新课标中的标准。
在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氛围三个层次和维度的。
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来设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
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并不能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
很多教师将这些目标写在了教案里,但是实际上对于一些目标并不在意,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变成了应付的方法。
例如,很多的教师在小学的语文课堂里极少涉及到情感与价值目标。
也许是因为所面临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比较简单所以很难在课堂上建立起价值观和情感的连接。
但是这个目标往往是教学的灵魂所在,小学生处在的阶段是一个形成习惯和认知的阶段,枯燥的知识并不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
其次,小学语文课堂的组织结构存在问题。
每一个课堂都有其主要的目标,那么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结构。
而很多课堂并未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课堂上面临的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如若教师没有注重课堂结构的把握,而是随心所欲的进行教学往往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美术新课标2024解读美术新课标2024的出台对于我国的美术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美术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美术新课标2024进行深入解读,从整体框架、理念、特点以及实施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美术新课标2024的整体框架美术新课标2024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核心素养、学科要素和课程实施路径三个方面。
1.核心素养美术新课标2024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鉴赏、审美表达、审美体验等多方面的素养培养。
其中,审美情感是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审美鉴赏是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审美表达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审美情感的能力,审美体验则是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中,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学科要素美术新课标2024将学科要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和修订,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主干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在美术教育的学科要素中,包括美术基本功、审美素养、美术史知识、美术理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学科要素将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
3.课程实施路径美术新课标2024对于课程实施路径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规划,提出了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和方法。
包括思维导图、实践探究、数字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这些课程实施路径的提出将为美术教育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美术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美术新课标2024的理念美术新课标2024的理念主要包括全面发展人、实施体验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1.全面发展人美术新课标2024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不仅包括美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的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在审美情感、审美表达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详细剖析:初中音乐新课标
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初中音乐新课标的详细剖析。
初中音乐
新课标是指近年来对初中音乐教学标准进行的更新和调整。
以下是
对该新课标的详细解析:
1. 教学目标:初中音乐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
养和音乐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音乐历史和音乐实践等内容,
使学生能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同时也能够熟练运用乐器演奏和
歌唱等技能。
2. 教学内容:新课标中规定了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音乐基本知识、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和音乐实践等方面。
学生将学
习乐理知识、学会分析音乐作品的要素和结构,同时也将进行音乐
欣赏和创作活动。
3.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倡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演示、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音乐能力。
此外,新课标也鼓励学生参与音
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4. 教学评价:新课标中对初中音乐的评价也进行了规定。
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表现,通过考试、作业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重点不仅在于结果,更注重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总结起来,初中音乐新课标的出台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综合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新课标的一些解读和
看法。
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
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对我们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一次革新和
升级。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这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将有更多的
空间和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新课标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和交叉。
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再
只是局限于某一个学科的教学,而是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
行整合和交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这对
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他们将能够更加自由
地探索和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出更加综合的能力。
最后,新课标还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的教学和辅导。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将为我们带来许多挑战,但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新课标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全新解读)初中政治新课标解读概述本文件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政治新课标,全面剖析其核心理念、内容架构及教学方法,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权威、详尽的教学指导。
一、新课标核心理念1. 坚持立德树人: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道德教育贯穿于课程始终,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公民素养:新课标关注学生公民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公民道德、法治观念、公民参与等方面,为学生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 发展批判性思维:新课标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强调实践与创新:新课标倡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创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内容架构1. 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学生学会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关心国家和社会。
2. 历史与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3. 经济与社会: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4. 科学与技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心理健康与生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选取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新课标为我国初中政治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内容架构。
广大教师和学生应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积极践行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政治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浅析新课标下教学设计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与普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与教材;(2)教师与学生;(3)教学目标;(4)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湘教版《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节为例,简要分析一下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处理好以上问题。
1 教师与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因此,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必须解放思想,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如,在本节课教材处理上我注意。
1.1 理论联系实际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理念,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邯郸市区的变化、邯郸市东部郊区城市化过程、学生对邯郸市城市化过程的体验等。
引进必要的生活素材与知识,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不仅掌握教材内容,更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1.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我设计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1.3 恰当利用图表使用教材不仅使用教材文字内容,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地理图册及其他相关地理图表,使地理图表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智能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2 教师与学生传统师生关系是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接受者”。
新课标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等。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即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手段要多样化。
如: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承担的职责是:首先,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任务;其次,参与到学生的调研活动中,在学生的调研活动中及时进行引导、辅导和评价,对出现的问题一起研究讨论;最后,对学生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研究成果,还要对学生研究过程的表现、研究方法等进行评价。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新课标的一些解读和
理解。
新课标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它对于
我们的教育工作和学习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过去,我们可
能更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但是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
这就要
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
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其次,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
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新课标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和
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新课标注重了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习。
在今天的社会中,知识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普遍,而且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频繁。
因此,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跨文化交流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新课标的推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教育视野,它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和学习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三角形(上)新课标剖析板块一特殊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大特性。
②构造等腰三角形。
③特殊等腰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⑴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③边角间满足锐角三角函数。
⑵特殊直角三角形。
⑶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线。
【例1】⑴(2010株洲市)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
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 B.7 C.8 D.9⑵(2010顺义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4,10),点C在y轴上,且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点的坐标为。
⑶(2009平谷二模)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线等于某边的一半,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
⑷(2010西城一模)如图,在△ABC中,∠C=90°,AC=4,BC=2,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点A在x轴上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A.2B.C.D.6板块二全等三角形【铺垫】(2010昌平二模、2010丰台二模、石景山一模25题最后一问)如图,ABC=,E是BC延长线上一点,D为AC边∠=︒,AC BC∆中,90ACB上一点,且CE CD=,你认为AE与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例2】(2008河北、2009平谷二模)如图,ABC⊥,且A C B C=;∆的边BC在直线l上,AC BC=。
∆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 EPEFP⑴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⑵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
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⑶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 。
你认为⑵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例3】(2010房山二模)⑴如图1,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于点G,CH⊥BD于点H,试证明CH=EF+EG;⑵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作EF⊥BD于点F,EG⊥AC的延长线于点G,CH⊥BD于点H,则EF、EG、CH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⑶如图3,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L在BD上,且BL=BC,连结CL,点E是CL上任一点,EF⊥BD于点F,EG⊥BC于点G,猜想EF、EG、BD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⑷观察图1、图2、图3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使它仍然具有EF、EG、CH这样的线段,并满足⑴或⑵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
在线测试题1.(2010年安徽)如图3,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①BAD ACD =∠∠ ②BAD CAD =∠∠ ③AB BD AC CD +=+ ④AB BD AC CD -=-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D .① ②③④2.(2010益阳)如图,在ABC △中,8AB AC ==,AD 是底边上的高,E 为AC 中点,则DE =( ) A .3 B .4 C .5 D .63.(2009山东)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D 。
E F 、分别是CD AD 、上的点,且CE AF =。
如果62AED ∠=︒,那么DBF ∠=( ) A .30° B .45° C .28°D .62°FBA图3D CB A【例4】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CB ,CA 延长线上的点,BE 与AD 的交点为P 。
⑴若BD =AC ,AE =CD ,在图中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直接写出∠APE 的度数;⑵若AC =,CD ,求∠APE 的度数。
(备用图)【例5】(2007北京)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
⑴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 ⑵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设CD 、BE 相交于O ,若1602A DCB EBC A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⑶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12DCB EBC 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角形(下)板块三相似三解形【铺垫】(2009重庆江津)在ABC∆中,BC=10,B、C分别是图①中的中点,在图②中,B1、B2、C1、C2分别是AB、AC的三等分点,在图③中B1、B2、…、B9;C1、C2…、C9分别是AB、AC的10等分点,则B1C1+B2C2+…+B9C9的值是______________。
【例6】(2009石景山一模)已知:如图⑴,射线AM∥射线BN,AB是它们的公垂线,点D、C分别在AM、BN上运动(点D与点A不重合、点C与点B不重合),E是AB边上的动点(点E与A 、B不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EC,且AD+DE=AB=a。
⑴求证:ADE∆;∆∽BEC⑵如图⑵,当点E为AB边的中点时,求证:AD+BC=CD;⑶设AE=m,请探究:BEC∆的周长是否与m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BEC∆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拓展】(2010东城一模)如图,P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中任意一点,连接P A、PB、P C,过P点分别做三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则PD+PE+PF=;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
在线测试题1.考查下列命题:①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_________个。
A.1 B.2 C.3 D.42.(2009四川遂宁)已知ABC∆中,AB BC 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个。
A.7 B.6 C.5 D.43.(2010年天津市)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BC边上的点,AD BE=,AE与CD交于点F,AG CD⊥于点G,则AGAF的值为。
A B C D.1 2课后作业演练1 (2007河北)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
⑴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 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⑵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 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 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 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⑶当三角尺在⑵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 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⑵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演练2 (2010昌平二模)如图1,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边AD CD 、上的动点(都与菱形的顶点不重合),连接EF 、BE 、BF 。
⑴若60A ∠=,且AE CF AB +=,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⑵在⑴的条件下,设菱形的边长为a ,求BEF ∆面积的最小值。
A图AB CE DF图1图3图1演练3 (2009广西贺州)图中是一副三角板,45︒的三角板Rt DEF ∆的直角顶点D 恰好在30︒的三角板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处,3045A E ∠=︒∠=︒, 90EDF ACB ∠=∠=︒,DE 交AC 于点G ,GM AB ⊥于M 。
⑴ 如图1,当DF 经过点C 时,作CN AB ⊥于N ,求证:AM DN =。
⑵ 如图2,当D F A C ∥时,DF 交BC 于H ,作HN AB ⊥于N ,⑴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说明理由。
图2图1EHABCD FGN NMGF ED 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