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54.50 KB
- 文档页数: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18高考试题解析】1.(重庆)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1)此刻,她那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理由:。
(2),理由:。
2.(陕西)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参考答案】生命是图画,意味着风景,只要你去涂抹。
生命是乐章,意味着旋律,只要你去演奏。
生命是诗行,意味着哲思,只要你去书写。
3.(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2018高考试题解析】1、(10年全国卷Ⅰ)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2、(10年广东卷)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
请根据一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白放缺的内容。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命中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
文艺复兴时期。
伽利略等人在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A数学活动中心。
B3、(10年山东卷)17.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别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2018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点透析】《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要做到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首先应了解考纲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格的概念和种类,能区分不同的修辞方法,能领会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从基本概念入手。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
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
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浙江《考试说明》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方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方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方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方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请在“思念”和“家园”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使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且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示例一思念像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
思念像一株小树,亭亭玉立的,生长着,伸展着。
思念像一棵枝丫横生的老槐树,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中。
示例二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大。
家园像青年时的屋舍,随时等我,随时欢迎我,任我逍遥,任我奔波。
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然有些残破,也让人心安,让人心有依托。
【解析】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做到句式一致,还应特别注意每个句子都要用到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方法。
2.根据以下两种情境,以“微笑”为重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扩展成不少于30个字的语段。
情境一:课堂上老师微笑情境二:病房里护士微笑【答案】示例一课堂上,老师的微笑像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我心头自卑的阴影,使我扬起生活和学习的风帆。
考点6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16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答案】
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推出拖延症的危害。
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拖延症的危害表述出来即可。
[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借代”手法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或以部分代替整体等,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
性;而“比喻”手法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A项,“刀俎”和“鱼肉”与人所处的情境相似,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B项,用“尧”“舜”这两个人物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
C项,“干戈”和“玉帛”分别以战争武器和表示友好的事物指代战争和和平。
D项,以“西施”这一人物指代美女。
常见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核心梳理·固根基【识记点拨】《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考点内容做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共考查9种修辞手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一是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2)种类①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
例如:她快乐得飞了起来。
(3)作用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3.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种类(3)作用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4.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3)作用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的注意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考点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
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
②巧分材料词句。
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
③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2. [2018江苏卷]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解析:①句,“乐手无踪”却有洞箫声,“盘丝任翻飞”,可知诗句说的是抖空竹。
边角”,可知诗句说的是下围棋。
④句,“来”以为是“神女从云下”,“去”以为是“姮娥到月边”,可知诗句说的是荡秋千。
答案:D。
【调研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调研2】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任选话题,续写两组句子。
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大致相同。
夜晚,泻满大地的月光像一匹古代的丝绢一样柔软、洁白。
徐徐清风,在丝绢上编织琴音,由春到夏,把大地烘托得绿意盎然;,,,。
【答案】示例一啾啾鸟鸣在丝绢上点染山水由夏到秋把大地晕染得澄明一片示例二片片落叶在丝绢上勾勒图画由秋到冬把大地渲染得斑驳陆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回答问题,注重把握横线之前的语句限定的范围和画横线的语句的特点。
画横线语句前描述的是“夜晚”“月光”,画横线的内容描写了清风在夜晚的表现和作用。
仿写时,可筛选夜晚下的景色,比如“虫鸣”“落叶”“流水”“绿树”等,然后思考它们在月光下的具体特征,最后写它们对大地的贡献。
【调研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备选人物:陶渊明徐志摩桑地亚哥巴金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答案】示例陶渊明——生命就是一只冲出樊笼的鸟儿,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自由飞翔。
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悄悄地走,才会让梦长留。
桑地亚哥——生命就是一场单枪匹马的战斗,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
巴金——生命就是一只在黑夜里追寻光明的小舟,只有以爱为桨,才能拥抱明天的太阳。
误区警示1.修辞概念模糊不清,或者分不清用法相近的概念,比如分不清借喻和借代。
2.忽略语境,没有搞明白语境和哪个修辞手法相匹配。
3.审题不清,没有使用题干中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
如【调研1】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技法点拨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考生在运用时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
二者的不同点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比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述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来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此句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对偶一般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
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而排比经常使用同一词语,使句子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之感。
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4.比喻与象征的辨析。
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
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
即便是这样,比喻与象征也是有区别的。
5.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在这一段话中,前一问用了设问,后一问又用了反问。
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冬天的河水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将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且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生活是歌,只要把它吟唱出来,就能诠释我们;生活是画,只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滋养我们。
3.请对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进行扩展。
要求:①保持诗歌原有的意境;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③100字左右。
4.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展成一段话。
沙滩上有一只油漆斑驳的小渔船。
要求:①体现小渔船“斑驳”的具体特点;②使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③由小渔船的斑驳得出一个富有哲理的结论;④不少于100字。
5.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即将举行。
请根据下面的信息,为西藏代表团写一则入场介绍词,并预祝他们成功。
要求语言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含标点符号)。
①无线电测向运动,又被称为“猎狐”,起源于欧洲。
②新疆代表团去年首次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西藏代表团则是今年首次参加。
③本次无线电测向比赛有超过3000位教练员和运动员参与,其中西藏代表团由5名教练员、10名运动员共15人组成。
④西藏,风光优美,那里有雪域、高原、蓝天、雄鹰,还有充沛的阳光。
⑤本次无线电测向大赛的主题是“追逐阳光,奥运同行”。
1.示例秋天的树叶凋零了,我明白,嫩芽还会长出,那时枝条就是我心中的阳光。
2.示例亲情是火,只要把它揣在怀里,就能温暖我们;亲情是水,只要把它掬在掌心,就能滋润我们;亲情是灯,只要把它提在手中,就能指引我们。
【解析】解答此题,须要注意的是另写的三句话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原句用了暗喻,仿句也要用暗喻,且后文对喻体的扩展要根据喻体的特点来进行,既要与喻体保持一致,又要使仿写的几个句子都如示例一样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答这种仿写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关键词的类似词语进行改编。
如“生活”可以改成“亲情”“友情”“爱情”等,“歌”可以改成“火”“水”“灯”等。
值得注意的是,改编后的句子要语意通顺,合乎情理。
3.示例一秋天的夜晚,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空隙照到地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细细地聆听,会听到泉水在石上流淌的声响。
“哗啦……哗啦……”,仿佛情人的絮语,又如夜莺的欢唱,忽远忽近,似有似无。
示例二被雨水冲洗后的松林,如刚出浴的美人,不染纤尘;山石显得格外晶莹透亮;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格外明亮;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流淌在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声,好似婉转的小夜曲。
4.示例沙滩上,历经沧桑的小渔船十分寂寞:折断的风帆,展示着其曾经的勇敢;泛黄的缆绳,折射出往日的岁月;陈旧的船身,刻满了拼搏的壮美。
这是一种美的体现,它唤起了我们对鲜活生命的珍惜,让我们懂得世上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并注意将答案用流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比如想要体现船的“斑驳”,考生可以描写船的古旧,可以描写船身、船帆、缆绳、船锚等;想要表现哲理,考生可以从“斑驳”蕴含的人生、社会意义等方面入手。
5.下面出场的是西藏代表团,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共15人组成,这是他们首次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预祝他们如雄鹰一般展翅翱翔,取得佳绩。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即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等要素,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解答本题,要紧扣入场介绍词的特点,从代表团出场、人员构成、首次参加比赛、预祝取得佳绩等方面作答,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