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3型雨量传感器日常维护及故障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SL3_1型雨量计的维修维护发表时间:2019-06-19T15:07:16.67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作者:蔡永斌[导读] 近年来按照空管“三基”建设的工作部署,各岗位都在不断强化设备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
(民航华东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上海 200335)摘要: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SL3_1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现广泛应用于上海两大机场的降水测量工作中。
本文中从其原理出发,阐述雨量计常见故障中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与技术人员交流维护心得,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协助航空器安全飞行。
关键词:SL3_1;雨量传感器1引言近年来按照空管“三基”建设的工作部署,各岗位都在不断强化设备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各类设备维护维修的技能水平。
本文就一款雨量设备,结合本机场的日常实践来交流设备维护经验,以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
为《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技术规范》(AP-117-TM-2012-03)中关于雨量计的技术规范,上海两大机场均已从vaisala公司的RH31雨量计过渡至上海气象仪器厂的SL3_1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降水对机场飞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使能见度降低、过冷水滴会造成飞机积冰、降水产生的碎云会妨碍飞机起飞着陆。
该雨量计的设备为机场各用户提供了实时准确的降水数据,在强降雨及恶劣天气条件下对各用户在机场航班影响决策中提供了重要依据。
2工作原理SL3_1 雨量传感器一般安装在跑道接地地带,且距跑道中心线一侧不超过120米但不小于90米、距跑道入口端向内约300米处,但降水传感器距其它设备不应当小于3米[1]。
传感器主要由承水器、漏斗、上翻斗、汇集漏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和干簧管等组成。
[2]当计量翻斗承受的降水量为0.01毫米时,计量翻斗把降水倾倒到计数翻斗,使计数翻斗翻转一次。
在一个小磁块安装在计数翻斗的上,小磁块的上部固定了一个干簧管开关,每当计数翻斗翻转一次,小磁块对干簧管进行了一次扫描,在磁感应的作用下,干簧管闭合一次,触发一个开关信号,数采器就能记录一个0.1mm的降水量。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现象分析与处理摘要:通过分析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在工作中的正确处理方法。
关键词:雨量传感器故障分析处理1、引言目前,克拉玛依市自动站大部分都分布在沙漠腹地,自动站雨量传感器长期在野外使用,因其特殊结构而使其更容易受环境污染造成各种故障,轻者使降水记录比实际滞后,严重的造成降水记录缺测。
依据克拉玛依市自动气象站多年来的运行情况,发现降水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雨量传感器的运行状态。
本文以sl3-1型雨量传感器为例,就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与探讨一些常用处理方法。
2、工作原理sl3-1型雨量传感器由集水器、漏斗、过滤网、计数翻斗、调节螺丝、磁钢、电路板、传输电缆等组成。
测量过程中,降水由集水器汇集,通过过滤网过滤,经小漏斗流入计数翻斗内,当翻斗承积的水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翻斗翻动,另一半翻斗开始装水,通过翻斗翻动带动磁钢移动,磁钢经过电路板上的干簧管时,使干簧管接点因磁化而闭合,送出一个电路导通脉冲,相当于0.1mm降雨量,离开时干簧管又断开。
这样周而复始对降水进行计数。
3、故障现象分析与处理3.1 有降水时降水无记录这种现象常见故障主要有集水器堵塞水流下不去、小漏斗堵塞、磁钢失效、干簧管损坏、翻斗不翻、通讯线路接触不良或中断。
处理方法:首先检查集水器中有无积水,如有则先取下过滤网进行清洗,用细铁丝疏通漏水孔;无积水,则应检查传感器的数据线有没有因清洗仪器时没接上或是没有连接到位;如果正常,则取下集水器,检查小斗有无积水,如有则同上取下过滤网清洗,用铁丝疏通漏水孔;无则检查漏斗内是否有水,如有水则用手轻轻翻动翻斗,检查翻斗是否翻动灵活,看是否有记录,如有记录且翻动次数与记录一次,则说明正常。
如翻斗翻动不灵活,则取下漏斗,检查刀口是否变形,如有变形则更换,再检查v形槽是否有异物,如有则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擦干。
检查v形槽是否变形,如变形则更换。
以上检查无问题则继续检查。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使用维护与现场校准方法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使用维护与现场校准方法为正确使用雨量传感器,使传感器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特制定本方法一、日常维护与保养1、要求:仪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承水器口径要求水平,并检查通道中是否有碎片,入口和出口处是否有堵塞物。
对传感器内部进行维护时,为避免错误动作影响观测数据应先将接线从传感器的两个接线柱上取下,并避免两线头短接。
2、SL3型雨量传感器维护方法:取下外筒,断开电缆线;除去污物并清洁滤网(入口处的滤网可以取下来清洗),如有必要,漏斗(上翻斗、汇集漏斗、计量翻斗)表面可用软毛刷和中性洗涤剂清洗,但清洗后严禁用手触摸翻斗内部;接好电缆线,将外筒固定好。
SL2-1型雨量传感器维护方法:取下外筒,断开电缆线;将防堵罩和长过滤网分别拿掉,用清水将外筒清洗干净,并将防堵罩和长过滤网刷洗干净放回外筒中;将翻斗轻轻取出,再将短过滤网拿出,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短过滤网刷洗干净后重新放入集水器(黑色小漏斗)中,注意要放正;将取出的翻斗用清水刷洗干净(切勿用酒精或汽油清洗),清洗后严禁用手触摸翻斗内部,再将翻斗放回原处用手轻轻拨动翻斗螺钉处使其能正常翻转;将防尘罩取下清洗干净后,放回原处;接好电缆线,将外筒固定好。
二、现场校准(一)要求1、各台站要安排专人负责雨量传感器的现场校准、调整工作。
2、新传感器(包括冬季停用后重新使用或调换新翻斗)投入使用前应依照本方法进行现场调校。
3、使用中如发现雨量测量值明显偏差,应首先检查采集器工作是否正常,干簧管有无漏发或多发信号现象。
如确是由于传感器的基点位置不正确所造成时,应依照本方法进行现场调较。
4、每次调校完成后,要将校准记录(记录格式见附页)及时上报内蒙古大气探测技术与保障中心。
(二)现场校准与调整方法1.计量单位及要求计量单位:雨量mm(毫米)计量性能要求:最大允许误差: 0.4mm(10.0mm降水)计量技术要求:传感器应有编号,字迹清晰、端正;外型结构应完好,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迹、外伤、裂缝、变形等现象,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不应有严重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承水口不得变形,内壁应光滑并成圆筒形。
TECHNOLOGY 技术应用摘要:SL3-1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湖北省基层地震台站进行地震辅助观测和地震异常排除的主要仪器,通过对SL3-1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为保证仪器正常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雨量传感器;地震台站;日常维护一、前言在气象观测、地震辅助观测、水文监测、农林业等有关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通常使用雨量传感器进行测量连续液态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等,利用雨量传感器连接两芯电缆,输出模拟触点信号(即利用干簧管输出的电信号)。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全国各级地震基层台站用来连续测定液态降水量的主要监测仪器,用于辅助地震观测。
了解雨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常见维修知识对于雨量传感器的使用和提高观测质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湖北省内地震台站使用的SL3-1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设备进行简要的探讨,为仪器维护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1]。
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SL3-1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基本结构包括承水器、计数翻斗、汇集漏斗、计量翻斗、干簧管、感应器、上翻斗、防堵网、底盘、筒身等等,仪器实体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当雨水从顶部的承水器汇集到漏水口,再流入到上翻斗中。
上翻斗只能承受一定量的液态水,当积水量近达到一定限额时,就会进入上面的计量翻斗中,然后立即触发一次计量翻斗的翻动,SL-1型号仪器的承水量限额为0.1毫米降水量,SL-2型号仪器的承水量限额为0.2毫米降水量。
在计数翻斗的内部有一个小小的磁钢,而在磁钢的上部又装有一个干黃开关,计数翻斗每翻转一次,开关就会闭合一次,开关的闭合又会触发一个电信号,电信号由红黑接线柱引出,重复以上动作就可将连续降水过程测量出来。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承水器的口径为200毫米,可测量的有降水强度是在每分钟4毫米以内,可测量的最小分度SL-1型号仪器为0.1毫米、SL-2型号仪器为0.2毫米,最大允许误差±0.4毫米[2]。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异常问题处理及日常维护自动气象站在大气探测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区域站数据的准确性,区域站仪器的维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现针对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异常问题处理及日常维护进行几点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异常处理;维护引言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记录的精度对于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影响很大,而且出错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随机应变对记录结果进行修正,从大量的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灵活应变,提高雨量记录的准确性与代表性,为天气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1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异常问题处理1.1雨量传感器降水记录偏小或为0成因分析:盛水器或漏斗内有杂物、泥沙等堵塞。
解决方法:当雨量传感器数据出现异常时,总的来说,要先清楚故障表现,再分析故障成因,最后再寻求解决方法。
首先,要检查是否有堵塞;检查各个漏斗翻转是否正常;最后调整容量调节螺钉。
解决该问题首先应检查盛水器,如有则先取下过滤网进行清洗,用细铁丝疏通漏水孔,保证流水通畅;无积水,则应检查传感器的数据线是否因清洗仪器时没接上或是没有连接到位。
其次检查和清除漏斗及翻斗内积淀的泥沙,保证流水通畅。
再次检查“V”形槽是否变形,如变形则更换。
注意事项:以上维护过程中切勿用手指触摸翻斗内壁,以防沾上油污影响翻斗计量准确性,清洗后应保持计量翻斗与计数翻斗方向一致。
定期检查漏斗通道中是否有碎片,入口和出口处是否有堵塞物。
除去污物并清洁滤网。
如有必要,漏斗表面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但清洗后严禁用手指触摸翻斗内壁,以免沾上油污。
至少定期检查1次,清除管道和过滤网上的尘砂、小虫及纤维物,以免堵塞管道和过滤网,特别要注意保持节流管的通畅。
1.2雨量传感器计量翻斗翻转不灵活成因分析:计量翻斗的中心轴承卡住。
解决方法:如遇翻斗翻转有阻滞感,可用清水清洗翻斗轴两端轴颈和宝石轴承的孔,特别是多风沙站更应注意。
如清洗不见效,可能是轴承付使用日久,宝石轴承磨损或碎裂所致,可用大头针沿轴承内孔表面触划,如有阻滞感,即是宝石磨损,应更新轴承部件。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运行故障及维修维护【摘要】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是气象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准确测量降水量。
本文通过介绍常见的雨量传感器故障原因、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故障的表现、维修方法、定期维护的重要性和保养方法,指出了保持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维护可以延长雨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修雨量传感器需要特别注意清洁传感器表面、检查电缆连接和电源供应等问题。
保养方法包括定期清洁、校准传感器等。
维护和保养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对于气象数据采集具有重要意义,是确保气象站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故障、维修、维护、重要性、定期检查、保养、使用寿命1. 引言1.1 什么是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降水量的仪器设备。
它通过特定的技术原理和传感器检测降水的情况,将数据传输给气象站系统,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和记录降水量的功能。
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感应器感知雨滴的落下并进行计数,从而确定降水量的大小。
这种传感器的设计通常考虑了环境因素如风向、风速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在气象数据采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降水量是气象学研究和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雨量传感器采集到的降水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及时了解降水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雨量传感器在气象数据采集中的重要性雨量传感器在气象数据采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雨量传感器是自动气象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为气象工作者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降水是气象数据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预测天气变化、监测气候变化、防范自然灾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雨量传感器在气象数据采集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水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形成的雨、雪、露、霜等形式的水,其量的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与否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运行故障及维修维护自动气象站是一种用于监测气象变化和收集气象数据的设备,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雨量传感器作为自动气象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监测降水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
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时间的运行,雨量传感器也会出现一些故障情况。
本文旨在介绍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运行故障及维修维护方法。
一、故障原因分析1. 传感器损坏:雨量传感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风吹雨淋、日晒雪冻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传感器零件损坏或者老化,进而影响传感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2. 数据传输故障:雨量传感器需要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如果传感器的数据传输部分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数据无法及时传送,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 电源故障:雨量传感器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来保证正常运行,如果电源出现故障,就会导致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
4. 环境影响:在安装自动气象站时,可能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因素(比如建筑物、树木等)影响了雨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这也是导致故障的一种原因。
二、故障维修及维护方法1. 传感器损坏:一旦发现雨量传感器出现损坏,必须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受损的零件。
如果是轻微的损坏,可以对零件进行维修,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损坏,就需要更换新的零件。
2. 数据传输故障:如果发现雨量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出现故障,首先要检查传输线路是否正常连接,其次检查数据接收端是否正常运行。
若仍未解决问题,可以考虑更换数据传输设备或者检修数据传输线路。
3. 电源故障:一旦发现雨量传感器的电源出现问题,应当首先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正常连接,是否有电源输出。
如果电源线路正常,但仍不能正常供电,就需要检修或更换电源设备。
4. 环境影响:针对环境因素影响雨量传感器的问题,可以进行重新布局雨量传感器的位置,减少环境因素对传感器的影响。
在布局位置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尽量选择开阔、无遮挡的地点。
三、维护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对于自动气象站中的雨量传感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雨量传感器的各个部件运行正常。
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常见故障分析及日常维护发布时间:2021-12-27T09:51:39.116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2期作者:李惠[导读] 使用精度较高的翻斗式雨量计对降雨实行监测,已超过人工测量,成为降雨量测量的主要方法。
(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516600)摘要:本文通过简单阐述 SL3-1 型翻斗雨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对雨量传感器的常见故障的分析,结合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日常工作实际,给出了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日常维护措施,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日常维护引言雨量计是最基本的气象检测仪器,是一种气象学家和水文学家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某地区的降水量的最基本的气象检测仪器,降雨量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对降雨量实施监测能够为气象、水文、农业等部门进行预报、决策等提供重要的数据。
随着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精度较高的翻斗式雨量计对降雨实行监测,已超过人工测量,成为降雨量测量的主要方法。
1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1.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结构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由承水器、漏斗、上翻斗、汇集漏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和干簧管等器件组成。
1.2SL3-1 型翻斗式雨量感应器的工作原理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一个机械双稳态结构,当一斗室接水时,另一斗室处于等待状态;当所接雨水容积达到预定值时。
由于重力作用自己翻倒、处于等待状态,由雨量数据采集终端机接收信号并显示。
1.3SL3-1 型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承水器收集的降水通过漏斗进入上翻斗,当将水达到一定量时上翻斗翻转,然后进入汇集漏斗;经汇集漏斗降水进入计量翻斗,当计量翻斗承受的降水量为 0.1mm 时,计量翻斗翻转把降水倒入计数翻斗,当计量翻斗每翻转一次,计数翻斗相应地翻转一次;在计数翻斗的中部装有一块小磁钢,磁钢的上面装有一对干簧管,当计数翻斗翻转一次就对干簧管扫描一次,送出一个闭合信号,就相当于 0.1mm 的降水量;输出的信号由红黑接线柱引出接入到采集器中,依据此原理来测量地面降水量。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运行故障及维修维护自动气象站中的雨量传感器是用于测量降水量的重要设备,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故障及其维修维护方法,以保证雨量传感器的正常运行。
一、雨量传感器无法测量降水量1.可能原因:传感器损坏、传感器接线错误、传感器积灰。
处理方法:a.检查传感器是否受损,如果发现有损坏应及时更换;b.检查传感器的接线情况,确保接线正确;c.清洁传感器表面,将积灰清除,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2.可能原因:传感器距离地面高度不适宜、传感器位置不良、附近存在干扰源。
处理方法:a.调整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建议将传感器安装在地面上1.5米左右的高度;b.重新选址,将传感器安装在开阔、无阻挡的地方;c.排查附近是否存在可能干扰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源头,如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可能原因:传感器受到强电磁干扰。
处理方法:a.排查可能的干扰源,如高压电缆、电气设备等;b.增加传感器的屏蔽措施,如在传感器周围设置金属屏蔽罩,防止干扰信号的入侵。
2.可能原因:传感器防雨罩存在破损。
处理方法:a.检查传感器防雨罩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b.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在传感器周围设置防雨罩,避免雨滴直接接触传感器表面。
维修维护:1.定期检查传感器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2.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保持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3.定期检查传感器防雨罩的状况,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4.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在雨量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记录故障情况、维修时间和维修措施,以便后期分析和总结。
SL3型雨量传感器日常维护及故障原因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sl3型雨量传感器在日常使用的一些维护和检查方法,对常见的一些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一些维修方法。
关键词:sl3型雨量传感器;故障;维修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l3 rainfall sensor in some daily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methods, some of the common faults are analyzed, and enumerates some repair methods.
keywords: sl3 rainfall sensor fault; repair;
中图分类号:p41
引言:近年来,随着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经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在现有的自动气象站中,sl3型遥测雨量传感器,最常用的雨量传感器。
一、结构原理
1.工作原理
sl3型雨量传感器,是双翻斗雨量传感器,主要由承水器(常用口径为20cm),、上翻斗、汇集漏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和干簧管等组成。
承水器收集的降水通过漏斗进入上翻斗,当雨水积到一定量时,由于水本身重力作用使上翻斗翻转,水进入汇集漏斗。
降水从汇集漏斗的节流管注入计量翻斗时,就把不同强度的自然降水,调节为
比较均匀的降水强度,以减少由于降水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测量误差。
当计量翻斗承受的降水量为0.1mm时(也有的为0.5mm或者1mm 翻斗),计量翻斗把降水倾倒到计数翻斗,使计数翻斗翻转一次。
计数翻斗在翻转时,与它相关的磁钢对干簧管扫描一次。
干簧管因磁化而瞬间闭合一次。
这样,降水量每次达到0.1mm时,就送出去一个开关信号,采集器就自动采集存储0.1mm降水量。
2.主要技术性能
(1)承水口径:φ200mm
(2)测量降水强度:≤4mm/min
(3)测量分辨率:0.1mm
(4)最大误差:±0.4mm(降水量≤10mm)
±4%(降水量≥10mm)
(5)输出:1脉冲=1mm
(6)电源:交直流两用。
交流电压为220v±10%,
直流电压为12v
二、遥测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
1.按照规范的要求在新仪器(包括冬季停用后重新使用或调换新翻斗)工作1个月后的第一场大雨,应做精度对比,即对传感器自身排水量与计数值、记录值相比较,差值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2.定期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清洗和校准。
清洗校准前应断开传感器接线柱上的信号线插头,对断开取下的信号线两接头最好是用胶布包住,避免两信号线碰击产生数据上传。
清洗时注意用毛刷清除翻斗内的尘土,汇集漏斗里的杂物、昆虫等。
清洗完毕后,接上校准用计数器,翻动翻斗,观察仪器计数是否正常,注入10mm清水安要求进行传感器的校准,注意校准时产生的数据要及时人工删除,避免误传;
3.定期检查干簧管是否正常。
用万用表电阻档,将两个测试棒接到雨量计上的两个接线端,轻轻翻动计数翻斗,检查计数翻斗和万用表指示的输出信号,观察是否有信号多发和漏发现象(翻转一次应发一个信号)。
如果指针不动则表明干簧管已坏,应更换干簧管。
如果有多发或漏发信号,说明干簧管工作不良,应检查干簧管与磁钢的相对位置,检查完备后,及时将信号线与红黑接线柱复位;
4.定期检查雨量传感器筒身部分是否发生变形和损坏,过滤网是否有堵塞现象,有则清除或更换;
5.每天检查清洁雨量传感器时,应注意用干毛刷清除承水器里的尘土,有降雨产生时一定要注意检查传感器翻斗的工作情况和信号的传输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缩短故障时间。
三、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1、有降水时(判断为非微量降水),自动站无雨量数据
(1)原因分析:
雨量传感器不正常
雨量传感器通讯电缆中断,或者是接线柱接触不良
电源故障
(2)检查方法:
电源正常供电是自动站正常工作的前提,若自动站工作不正常,应首先检查电源系统。
雨量传感器漏斗、翻斗是否堵塞,或被蜘蛛结网挂住。
带电复位采集器,仍无雨量数据,排除采集器无法处理信号故障。
故障原因一是雨量传感器故障,二是线路断开故障。
松开雨量传感器后面的信号线,直接在两接线柱上断续短接,以代替信号输入,并记下短接次数,查看自动站雨量的分钟数据。
无雨量显示,说明可能线路故障,要检查线缆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雨量信号电缆;如果有雨量显示,并与短接次数一致,排除线路断开故障,可能为传感器本身故障。
注水观察雨量传感器翻斗组的翻转情况,正常,未出现计数翻斗被卡死不翻转的情况,排除翻斗组机械故障。
用万用表测量雨量传感器后面的接线柱,将万用表拨到测量电阻200ω档位,并翻转计数翻斗,电阻值不随计数翻斗的翻转出现无穷和有值的交替变化,故障原因干簧管损坏;两只干簧管中是否有一只常闭,造成短路现象;干簧管是否脱焊现象;磁钢用久后是否有退磁现象;再有就是干簧管与磁钢之间的装备位置是否得当。
这些原因导致计数翻斗翻转时,两端磁钢未发生闭合。
排除方法为更换备用干簧管或者调整干簧管与磁钢的位置。
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换干簧管时,一定要先用直尺测量干簧管焊接部位的距离,并在备用干簧管相应位置刻下记号,焊接时注意两根干簧管保持姿势一致,并且磁钢面水平朝下。
2、超差
当发现自动站雨量出现超出标准规定的差值时,必须进行检查,分析超差原因。
超差,分析仪器原因和非仪器原因。
非仪器原因有:降水不均匀,观测读数视差,观测时间不一致等。
由仪器原因引起的,又可以分为系统性误差和偶然性误差。
当仪器出现超差时,应对观测资料做系统分析,确定是系统性的有规律误差,还是偶然性的非规律误差。
一般来讲,系统性的有规律误差,多为基点未调整好;偶然性的非系统性误差,则为仪器故障所引起。
由仪器故障引起的超差,其原因和造成结果如下表:
每一次降水过程后,将计数值与自身排水总量进行精度比较,如多次发现10mm以上降水量的差值超过±4%,则应及时进行检查。
却因仪器基点位置不正确所造成的超差时,应作基点调整。
三、结束语
雨量传感器是现阶段气象台站测量雨量的最主要的设备,所以
仪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测报业务的质量。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数据异常,仪器故障,要及时分析故障原因,找出故障所在,确保自动站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气象装备技术保障手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1年5月;
2、《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用户手册》,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3、《自动气象站维修手册》,山东省气象局,2012年7月;
4、《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出版社,2003年11月
作者简介:朱翠红(1977.10-),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学历,工程师,在潍坊市寒亭气象局工作,主要从事大气探测和气象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