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度定义
- 格式:ppt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8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概念比较实验教学中关于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区别和联系,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并准确掌握的概念之一,本文将对此比较总结如下。
1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定义1.1 误差的概念 各被测量量在实验当时条件下均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大小,此值被称为被测量的真值。
即真值就是被测量量所具有的、客观的真实数值。
然而实际测量时,总是由具体的观测者,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使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在一定的测量环境中进行的。
由于受到观测者的操作和观察能力,测量方法的近似性,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性,测量环境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结果和客观的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为测量值的误差,即测量值(x)-真值(a)=误差(ε)在实验中通常要处理的来源于测量值的误差有两类: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对于偶然误差,有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计值,相应的误差有标准偏差s ,它的定义为 1)(12--=∑=n x x s n i i------------------------------(1)式中n 为测量值的个数。
对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用来表示算术平均值的偶然误差,表达式为 n s x s /)(=------------------------------------(2)二者的统计意义是,标准偏差小的测量值,其可靠性较高。
对于系统误差,不能用统计的方法评定不确定度,首先要对实验理论分析或对比分析之后,可以得知其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削减系统误差。
例如由于天平左右臂长不完全相同导致的系统误差,可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右盘上各称一次取平均去消除,而对于单摆周期与振幅有关,缩小振幅可以减小此项系统误差,在测量要求更高时,可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修正公式去补正。
1.2 不确定度的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则是评定作为测量质量指标的此量值范围,即对测量结果残存误差的评估。
设测量值为x ,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 ,则真值可能在量值范围(x-u ,x+u)之中,显然此量值范围越窄,即测量 不确定度越小,用测量值表示真值的可靠性就越高。
金属材料硬度测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界硬物对其表面产生的塑性变形或剪切力的能力。
硬度测试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金属材料的质量控制、性能评价和材料选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硬度测试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评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不确定度的定义、硬度测试方法、影响硬度测试不确定度的因素和评定硬度测试不确定度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不确定度的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过程结果的信度提供一个度量,它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通过评估各种误差源的影响,将其转化为一个数值范围,用以表示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二、硬度测试方法常见的金属材料硬度测试方法包括:布氏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和显微硬度试验等。
每种硬度试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试验仪器,根据被测材料的不同和测试要求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硬度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三、影响硬度测试不确定度的因素硬度测试不确定度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仪器误差:硬度测试仪器的示值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仪器精度越高,硬度测试不确定度越小。
2.试样准备:试样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处理等都会对硬度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如试样表面有凸起物或凹陷等缺陷,都会引入额外的误差。
3.测试力的稳定性:硬度测试时,测试力的大小和稳定性对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
测试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测试结果的偏差,测试力的稳定性对测试结果的重复性也有一定影响。
4.测试时间和测量次数:在硬度测试中,测试时间的长短和测量次数的多少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测试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测量次数过多也会增加误差。
四、评定硬度测试不确定度评定硬度测试不确定度是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来得出的。
主要步骤包括确定硬度测试的各种误差源、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不确定度,并给出评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范围。
不确定度评定规则不确定度评定规则是指在测量、实验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对不确定性的估计和表达的规则和方法。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或实验数据与被测量量或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或偏差,它反映了测量或实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准确评定不确定度对于确保测量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一、不确定度的定义不确定度是指对测量结果或实验数据与被测量量或实际值之间差异或偏差的估计。
它反映了测量或实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不确定度通常用标准偏差、标准误差、置信区间等统计量来表示。
二、不确定度的估计1. 随机误差估计:随机误差是指在多次测量或实验中,由于各种随机因素引起的结果的变动。
通过重复测量或实验,可以计算出随机误差的统计量,如标准偏差、标准误差等。
这些统计量可以作为随机误差的估计。
2. 系统误差估计:系统误差是指由于仪器、设备、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测量或实验结果的偏差。
系统误差通常需要通过校正、调整或修正来进行估计和消除。
校正后的结果可以作为系统误差的估计。
3. 合成误差估计:合成误差是指由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引起的测量或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合成误差的估计可以通过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估计进行合成计算得到。
三、不确定度的表示1. 标准偏差表示:标准偏差是对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的度量,它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大小。
标准偏差通常以±的形式表示,如测量结果为10 ±0.5。
2. 标准误差表示:标准误差是对测量结果的平均误差的度量,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标准误差通常以±的形式表示,如测量结果为10 ±0.2。
3. 置信区间表示:置信区间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度量,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置信区间通常以上下限的形式表示,如测量结果为10,置信区间为(9.8, 10.2)。
四、不确定度评定规则1. 重复性评定:通过重复测量或实验,计算出随机误差的统计量,如标准偏差或标准误差,作为重复性的评定。
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方法1. 简介不确定度评估是一种用于衡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方法。
它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不确定度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2. 不确定度的定义不确定度是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异的度量。
它反映了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不确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 不确定度的分类根据误差来源的不同,不确定度可以分为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
- 随机不确定度: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它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因素造成的。
- 系统不确定度: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它是由于仪器的漂移、校准不准确等因素造成的。
4. 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不确定度的计算是通过对测量过程中的各种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实现的。
常用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 标准偏差法:根据多次测量的结果计算样本标准偏差,作为不确定度的估计值。
该方法适用于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
- 扩展不确定度法:根据不确定度的合成法则,将各个误差来源的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该方法适用于不同误差来源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
- 类型A和类型B不确定度法:根据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不确定度来源的物理模型,分别计算类型A和类型B不确定度,然后进行合成。
该方法适用于误差来源的具体物理模型已知的情况。
5. 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可以采用数值和符号两种方式。
- 数值表示:通常采用标准偏差、扩展不确定度或者类型A和类型B不确定度的数值来表示不确定度的大小。
- 符号表示:通常采用带有加减号的测量结果来表示不确定度的范围。
例如,测量结果为10.5 ± 0.2。
6. 不确定度的应用不确定度评估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不确定度评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在各个领域中,不确定度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介绍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方法,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不确定度的定义与分类不确定度是指在测量或者估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于是导致的结果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度可以分为两类: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
随机不确定度是由于测量或者估计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引起的,它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或者估计来评估。
系统不确定度是由于测量或者估计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引起的,它通常需要通过校正或者建模来评估。
二、标准偏差法标准偏差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随机不确定度的方法。
它基于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通过计算测量值的标准差来评估不确定度。
标准偏差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它假设测量误差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适合。
三、不确定度传递法不确定度传递法是一种评估由多个测量值计算得到的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方法。
它基于不确定度的传递规则,通过对各个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和组合,得到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传递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但它要求对不确定度的传递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四、蒙特卡洛方法蒙特卡洛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摹拟的评估不确定度的方法。
它通过生成一组符合测量或者估计过程的概率分布的随机数,进行多次摹拟计算,从而得到结果的概率分布和不确定度。
蒙特卡洛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复杂的测量或者估计过程,但它的计算量较大,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
五、灵敏度分析法灵敏度分析法是一种评估系统不确定度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系统输入量对输出量的影响程度,来评估系统输出量的不确定度。
灵敏度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识别出对结果影响最大的输入量,从而指导后续的改进和优化工作,但它要求对系统模型和输入量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和建模能力。
六、贝叶斯方法贝叶斯方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评估不确定度的方法。
它通过先验概率和观测数据来更新对结果的概率分布和不确定度的估计。
误差\准确度\精密度和不确定度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产品质量检验的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误差值、准确度、精确度和不确定度问题。
特别是一次性的检验活动中,如食品、酒类样品的分析;建筑材料(水泥、砖、钢筋)的检验;轻纺产品的检测等等,都离不开这些定义的运用与归纳。
因此,作为检验、检测的技术机构应充分掌握和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检验工作中运用好准确度与误差值、精密度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对正确判定检验结论有很大的帮助。
1误差的定义误差是指测定的数值或其他近似值与真值的差。
例如:以0. 33代替1/3,其绝对误差就是1/300;相对误差就是l%。
2准确度的定义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为了说明一些仪器测量的准确度,常用绝对误差来表示。
如: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是±0.0002g;常量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是±0. 01ml等等。
3精密度的定义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量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说明精密度越高。
为能准确衡量精密度,一般用标准偏差来表示。
其数学公式为:样本标准偏差S= [∑(Xi - X)2/(n-1)] 。
4不确定度的定义在《国际计量学基本和通用术语词汇表》中不确定度的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在实际工作中,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能有很多来源。
如定义不完整,取样、基体效应和干扰,环境条件,质量和容量仪器的不确定度,参考值,测量方法和程序中的估计和假定以及随机变化等。
例如,对二等铂铑10 ——铂热电偶标准装置不确定度的评定,当在800℃点时,校准证书上表明,修正值为0.6℃,测得的平均值是800. 2℃,则实际结果为:t= 800.2℃+0. 6℃=800.80℃,其中不确定度U95=1.5℃(置信概率95%时,则KP =2)。
不确定度评估基本方法不确定度评估基本方法是用于衡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
在科学实验、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等领域,准确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不确定度是用来描述测量结果与其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一种量度。
根据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不确定度可以分为两类: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
1. 随机不确定度:随机不确定度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
随机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由于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变化。
随机不确定度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统计数据的标准偏差来评估。
2. 系统不确定度:系统不确定度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由于测量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偏差。
系统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校准测量仪器、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等来减小。
二、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步骤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测量模型、识别不确定度来源、评估随机不确定度、评估系统不确定度、合并不确定度、报告不确定度。
1. 确定测量模型:首先需要确定测量模型,即将测量结果与测量量之间的关系。
测量模型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根据测量模型的不同,不确定度评估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2. 识别不确定度来源:根据测量模型,识别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来源可以包括测量仪器的精度、人为操作误差、环境条件等因素。
通过识别不确定度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小不确定度。
3. 评估随机不确定度:对于随机不确定度,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统计数据的标准偏差来评估。
标准偏差是随机误差的一种度量,表示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通过统计数据的标准偏差,可以估计出随机不确定度的大小。
4. 评估系统不确定度:对于系统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校准测量仪器、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等来减小。
不确定度报告一、引言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不确定因素,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国家经济,都受到不确定度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制作并接触不确定度报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风险。
本文将探讨不确定度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运用它们。
二、不确定度的定义与分类不确定度可被定义为有关未来事件或情况的无法准确确定的信息。
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环境的快速变化、技术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等。
根据不确定度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三类:自然不确定度、机会不确定度和结构不确定度。
自然不确定度是由自然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地质条件等。
这些因素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需要适应性的管理策略。
机会不确定度源于市场和商业环境的波动,包括竞争状况、消费者行为、行业趋势等。
这种不确定度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情报收集等手段来降低,但仍然存在无法预测的因素。
结构不确定度是由不确定事件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引起的,例如金融危机、社会变革等。
这种不确定度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制定全面且灵活的策略来降低其对人们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三、不确定度报告的重要性1. 提供可靠的信息不确定度报告具备充分的研究和数据支持,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的不确定情况。
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得对环境变化、市场趋势和潜在风险的详尽了解,从而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2. 支持战略规划不确定度报告能够辅助组织和个人进行战略规划。
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深入分析和评估,人们可以预测潜在的风险和机会,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种前瞻性的计划将有助于组织和个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3. 促进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对不确定度,灵活性和适应性是人们应对风险的重要能力。
不确定度报告可以提供关键的信息和洞察力,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变化。
通过报告的分析,人们可以及时调整决策和行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不确定度数据表示方法一.不确定度概述:在科学实验、产品生产、商业贸易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都要进行测量工作。
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被测量的值,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或不肯定的程度,也就是不可信度。
定义: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用于合理表征被测量值分散性大小的参数。
分类及表示:①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的不确定度,以µ表示。
②扩展不确定度:以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示的不确定度,以U表示。
(扩展不确定度表明了具有较大置信概率的区间的半宽)③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以µc 表示(测量结果标准差的估计值)1.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被测量y 由N 个其他量x i 的函数确定时,假设其函数关系为y=f (x 1,x 2,……,x N )上式称为不确定度传播率。
为灵敏系数,r (x i ,x j )为相关系数。
1.1.1. 当被测量的函数形式为:y =A 1x 1+A 2x 2+……+A N x N ,且各输入量之间不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若用灵敏系数表示:∑∑∑=-=+=∂∂⋅∂∂+∂∂=N i N i Ni j j i j i j i i i c x u x u x x r x f x f x u x f y u 111122)()(),(2)(][)(i x f ∂∂∑∑∑===⋅⋅⎥⎥⎦⎤⎢⎢⎣⎡∂∂∂⋅∂∂+⎪⎪⎭⎫ ⎝⎛∂∂∂+∂∂=N i N i N j j i j i i j i i i c x u x u x x f x f x x f x u x f y u 1112232222)()(21)(][)(2∑=∂∂=N i i i c x u x f y u 122)(][)(∑==Ni i i i c x u A y u 122)()(∑∑====ni i N i i i i c y u x u c y u 12122)()()(∑∑∑=-=+=∂∂⋅∂∂+∂∂=N i N i Ni j j i j i ji i i cx u x u x x r x fx f x u x f y u 111122)()(),(2)(][)(1.1.2. 当被测量的函数形式为: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1.3若所有输入量都相关,且相关系数为1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 c (y):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i (x ) :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νi : u i (x )的自由度νeff 越大表明评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越可靠。
不确定度的含义是指因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
同样也表明这个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
不确定度越小,所述结果与被测的值越接近,质量越高,水平越高,它的使用价值越高;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水平越低,它的使用价值也就越低。
在报告测量的结果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以便使用它的人可以评定其可靠性,同时也增强了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1.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通常测量结果的好坏用误差来衡量,但误差只能表现测量的短期质量。
测量过程是否持续受控?测量结果是否能保持稳定一致?测量能力是否符合生产盈利的要求?需要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
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能力越差;反之,表示测量能力则越强。
但是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
2.作用测量不确定度是当前对于误差分析中的最新理解和阐述,以前用测量误差来表述,但两者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更准确地定义应为测量不确定度,它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
在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传统上理解它是“表征(或说明)被测量真值所处范围的一个估计值(或参数)”;也曾理解为“由测量结果给出的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
这些使用过的定义,从概念上来说是一个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们涉及被测量真值和测量误差这两个理想化的或理论上的概念(实际上是难以操作的未知量),而可以具体操作的则是现定义中测量结果的变化,即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计量学者认识到使用“不确定度”代替“误差”更为科学,从此,不确定度这个术语逐渐在测量领域内被广泛应用。
1978年国际计量局提出了实验不确定度表示建议书INC-1。
1993年制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得到了BIPM、OIML、ISO、IEC、IUPAC、IUPAP、IFCC七个国际组织的批准,由ISO出版,是国际组织的重要权威文献。
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而标准不确定度就是用来描述测量结果不确定性的一种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方法。
一、标准不确定度的定义。
标准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的度量,通常用标准偏差来表示。
标准偏差是测量值偏离其平均值的程度的量度,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标准不确定度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可靠,反之则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较低。
二、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1. 类型A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类型A不确定度是通过重复测量同一组样本数据来进行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u_A = \sqrt{\frac{\sum (x_i \bar{x})^2}{n(n-1)}} \]其中,\( x_i \) 代表每次测量的数值,\( \bar{x} \) 代表所有测量值的平均数,n 代表测量次数。
2. 类型B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类型B不确定度是通过对测量设备的性能、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来进行计算的,其计算公式通常由厂家提供或者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推导。
3. 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当同时存在类型A和类型B不确定度时,需要将它们合成为合成不确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U = \sqrt{u_A^2 + u_B^2} \]其中,\( u_A \) 代表类型A不确定度,\( u_B \) 代表类型B不确定度。
三、标准不确定度的应用。
1. 不确定度的传递规则。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存在多个测量量的组合,而这些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会通过计算而传递到最终的结果中。
不确定度的传递规则包括加法规则、减法规则、乘法规则和除法规则,通过这些规则可以对不同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合成计算。
2. 不确定度的评定。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常包括对测量设备的精度、环境条件、人为误差等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标准不确定度的合理范围。
一0102 03二01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定义及比较 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这三个名词在计量研究报告、测试报告及仪器性能说明中经常出现,许多人对这些常见的计量测试名词含义不清,出现错用的现象,搞清这些专业术语,了解其本质含义及区别,对从事计量测试的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基本含义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定义为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它可以是标准偏差,也可以是说明了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经常用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
准确度 测量准确度定义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真值在实际测量中是较难得到的,故准确度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所谓定性意味着可以用准确度的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为3级、准确度符号XX标准等说法定性地表示测量质量。
精度 精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反映的是在规定条件下各独立测量结果间的分散性。
在测量误差理论中,精度或精确度常出现,我国长时间以来一直习惯用精度这一名词,如在仪器性能表示中经常出现这一名词,它有时指精密度,有时指准确度,比较混乱,在计量测试报告中尽量回避精度这一提法。
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相互之间的区别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的内涵不同 准确度或精度是与测量误差相关联的,表示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偏离量,因此是一个确定的值,在数轴上表示为一个点。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它是以分布区间的半宽度表示的,因此在数轴上是一个区间。
严格来说,准确度与精(密)度是有区别的,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而精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一个仪器的精度高,不能就说它的准确度一定高,精度高只说明其测量的随机误差小,但是准确度高必须使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都小。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在重复性或复现性条件下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其大小只与测量方法有关,即测量原理、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条件、测量程序、测量人员、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有关,而准确度或精度是与测量误差有关,而误差仅与测量结果及真值有关,而与测量方法无关。
如何理解不确定度☑通俗地理解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简称不确定度,顾名思义不确定度是由“不确定”和“度”两个关键词构成。
✔通俗地理解“不确定”大家都知道世间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性,在测量领域来说也一样,比如测量某砝码质量的结果为500g,但是根据人们对测量过程各种认识来看,都有不确定性,测量结果会不会是501g或者是499g呢?这就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通俗地理解“度”在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所说的“度”是可信程度,在测量领域一般用包含概率来表示,包含概率为95%或99%,95%就是说落在[499g,501g]的概率为95%,那么99%就是说落在[499g,501g]的概率为99%。
✔我们拿一次具体的测量来理解一下不确定度的概念。
从以上测量结果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该次测量结果为Y=500g,其上下波动为1g,也就是“不确定”为1g,准确描述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为Y=(500±1)g。
那么“度”是如何理解的呢?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测量了100次,有5次(5个红点)落在了区间外,那么也就是说本次测量有95次落在[499g,501g]的范围内,可以说落在区间的包含概率为95%。
☑正确地认识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定量说明给出的测得值的不可确定程度(U=1g)和可信程度(k=2或p=95%)的参数。
——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被测量的测得值分散性地参数,它不说明测得值是否接近真值。
例如,上述统计图只能说明95次测量结果落在区间内,不能说明是否接近500g。
☑不确定度考题两道a.测量不确定度小,表明()。
A.测得值接近真值B.测得值的准确度高C.测得值的分散性小D.测得值所在的区间小答案:C、Db.下列关于测量不确定度越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误差越小B.测得值偏离真值越小C.测得值的分散性越大D.测得值的包含区间越小答案:D☑不确定度的定义✔测量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VIM 2.26]简称不确定度(uncertainty)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