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节第3课时作业详细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1
1.将H2S、SO2、SO3各0.01mol依次溶解于1L水中,则该溶液具有()A.中性、漂白性B.酸性、漂白性C.只有酸性D.只有漂白性2.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硫磺、火硝和木炭粉均匀混合而成,点燃后可能发生的反应:S+2KNO3+3C=N2↑+3CO2↑+X(已配平),则物质X是()A.K2S B.SO2C.H2S D.SO33.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途径①:S 浓HNO3→H2SO4途径②:S O2→SO2O2→SO3H2O→H2SO4途径③:FeS2O2→SO2O2→SO3H2O→H2SO4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mol硫酸,理论上各消耗1mol硫,各转移6mol电子D.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4.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入氯气,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mol/L B.0.05mol/L C.1mol/L D.0.1mol/L5.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如下图实验可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所加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作用是防腐保鲜B.反应①过程中通入N2的作用是将装置中空气和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C.测定样品质量及③中耗碱量,可测定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D.若仅将②中的氧化剂“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6.有下列两种转化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途径①:S−−−→浓硝酸H2SO4途径②:S2O−−−→H2SO4−−→SO32H O−−→SO22O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降低成本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mol S,各转移6mol e−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7.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SO2−3→SO2B.HCl→Cl2C.Na→Na+D.SO2→S8.1912年E.Beckmann冰点降低法获得了黄色的正交α—型硫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S8分子。
课时作业(三)Unit 1Section ⅢLearning about Language & Using LanguageⅠ.单句语法填空1.He told us whether to_have (have) a picnic was still under discussion.2.As a sailor (sail), he usually spends most of the year at sea.3.The party is not an important one, so you can just be dressed in informal (formal) clothes.4.The painting (paint) attracted his attention, which helped him develop an interest in drawing pictures.5.I came across Mr White at the entrance (enter) to the reception building.6.The man highly (high) thought of by the manager is selected to attend the important meeting.7.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the little actress has gained more support since she played in that TV.8.The two sides had debated with each other for two hours on who wouldbe_selected (select) for the competition.9.Believe it or not, the twins' parents sometimes have difficulty in telling them apart.10.When he heard something exploding (explode), he ran out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Ⅱ.阅读理解AMore and mo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getting tattoos (文身). In the United States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ged 25 to 40 get tattoos. A third of all Americans between 18 and 25 have a tattoo. In Britain a fifth of all adults are tattooed. Tattoo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as well. Today, there are more than 50,000 tattoo artists in the US alone.Even famous people such as Angelina Jolie and David Beckham have some kindof tattoo on their bodies.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many people tattoo themselves as a sign of individuality (共性). They want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show others who they are. Other forms of body art are also on the rise.Today, tattoos are widely accepted in society. That hasn't always been the case. Tattoos used to be connected with criminals (罪犯), lower class people or certain groups like sailors and motorcycle gangs. While tattooing was once only for men, more and more women are now getting tattoos.Tattooing goes way back in history.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people used tattoo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he ancient Romans tattooed their slaves. Native Americans tattooed themselves as a sign of bravery. In Nazi Germany Jews were marked with a number to tell who they were.Not only has tattooing itself become a big industry, but removing them is also on the increase. Many people just don't realize that a tattoo lasts forever, and at some time in their lives they may want to get rid of it. The cost of tattooing yourself usually depends on how large the tattoo is or how complex (简单的) it is. Prices are usually from a hundred to over a thousand dollars.【文章大意】本文是说明文。
Unit 1Cultural relicsSection ⅢLearning about Language & UsingLanguage课时作业Ⅰ. 单句语法填空1.The employee you have been thinking highly(high) of proves dishonest.2.It can be proved that he is a generous and warm-hearted man.3.The entrance to the meeting room has already been closed.4.There is a lot of evidence(evident) to prove that smoking has a bad effect on our lungs.5.A bomb exploded(explode) suddenly by the roadside and destroyed his car.6.To be honest, I'm at a loss how to settle(settle) the problem.7.He rather than you is(be) to have a talk with the stranger.8.The kids watched as the coin sank to the bottom of the pool.Ⅱ. 单句改错1.It is proved the little boy hasn't told lies. proved后加that2.There was no evidence which they had stolen the jewels. which→that3.Guests have free entrance of the swimming pool and the health club. of→to 4.The students, rather than their teacher, is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 is→are5.He is hard to get along with if you don't agree to him. 第二个to→with_6.If you think high of the film you may encourage other people to go and see it. high→highly7.If Joe's wife doesn't go to the party, so will he. so→nor/neither8.They haven't decided when hold the debate. when后加toⅢ. 阅读理解AThe Museum of London is starting to unearth what might turn out to be as many as 3,000 human skeletons (遗骸) under a train st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s capital.The bones were exposed when workers began building a new entrance to a train station in London, England.As the first city burial (埋葬) ground in London, Bedlam was probably used between 1569 and 1738.Its name comes from the nearby Hospital of Saint Mary of Bethlehem, which people also called Bedlam. Often, the people buried in Bedlam could not afford to be buried anywhere else. The burial ground also served as an overflow cemetery (墓地). That means that if other cemeteries became full, a person would be buried in Bedlam instea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could be a total of 20,000 skeletons in the overall burial ground.Experts think studying the skeletons may help them learn about London's past, including questions about the Black Death, a deadly disease that had a terrible influence on much of the world. It started in the mid-1300s and swept through Asia, Africa, and Europe. Historians believe almost 50 million people died of the disease, including many of those buried at Bedlam. “Sixteen sixty-five saw the very last recorded period of the disease,” says Jay Carver, the leading expert on the project. Carver and his team believe the Bedlam bodies may explain why the outbreak suddenly stopped.The dig site also sits above an even older Roman (古罗马的) road (between the 2nd and 3rd century A.D. ). Archaeologists (考古学家) have already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objects from Roman times, including horseshoes and urns. Nick Elsden, the project manager for the site, says,“This is the UK's largest archaeology project, in what is one of the oldest areas of the city, so we stand to learn a great deal. ”【解题导语】本文是记叙文。
第一单元第3课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依赖创始于美国军方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和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还存在被阻断的危险。
近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分享”,快速发展的北斗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今年年初,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
建设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能,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
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
近年来,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精准机控等领域,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
开放的北斗,还与世界携手共赢。
北斗基础产品已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不少沿海国家的舵手们指引方向,赢得海内外。
“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总设计师杨长风地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还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 导航定位授时B.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或者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 导航定位授时C.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和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都需要GPS 导航定位授时D.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还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都需要GPS 导航定位授时【答案】D【解析】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不能与“和”“或者”搭配,排除B、C项;不合逻辑,因GPS导航首先是应用于国防,所以“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应放在“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之前,排除A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更高精度氢原子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B.北斗三号配置了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了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C.北斗三号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D.配置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答案】B【解析】由前一句“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可知,此句主语应为“北斗三号”,故排除A、C、D项。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课课练(含答案解析)目录一、化学元素周期表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三、核素同位素四、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律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六、化学键七、化学能与热能八、化学能与电能九、化学反应的速率十、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十一、甲烷十二、烷烃同分异构体十三、乙烯十四、苯十五、乙醇十六、乙酸十七、基本营养物质十八、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十九、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二十、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分层作业(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
若发现119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A.第七周期0族B.第八周期第ⅠA族C.第六周期第ⅡA族D.第七周期第ⅦA族B[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118号元素,所以若发现119号元素,则应该在第八周期第ⅠA 族,故正确选项是B。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C[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所在的族序数。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6个纵行B.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5D.同主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32B[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即共有16个族,A错误;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B正确;若是相同短周期中第ⅡA 族、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1;第四、五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存在,故同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原子序数差为11;第六周期,其中由于有镧系元素的存在,两者相差25,C错误;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且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等于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故相邻的同一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或18或32,D错误。
课时作业3囚绿记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婆娑.(suō) 移徒.(xǐ)葱茏.(lǒng) 涸.辙之鲋(hé)B.猗.郁(yī) 囚系.(xì)镶嵌.(qiàn) 情不自禁.(jìn)C.淅沥..(xī lì) 折.本(shé)纤.细(xiān) 以蠡.测海(lǐ)D.蕈菌(xùn) 孔隙.(xì)瞥.见(piē) 绿.林好汉(lù)解析:A项“笼”应读lóng;B项“禁”应读jīn;C项“蠡”应读lí。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顿长春藤了截爽直当仁不让B.魔念手提箱繁茂仓绿涸辙之鲋C.公寓卢沟桥责无旁代烽烟四逼D.幽囚冒险家急不暇择谈笑风生解析:A项长—常;B项仓—苍;C项代—贷。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在北平时,窗外的一棵常春藤。
B.陆蠡在他最早的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
C.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被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别的什么?D.梁漱溟是个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24岁那年却被蔡元培礼聘为北大哲学讲师。
他的学生中,有胡适、冯友兰、朱自清……等等。
解析:A.第一处双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C.第二、三处问号应改为逗号。
D.省略号与“等等”重复,可删去省略号。
答案:B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疲累于________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②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______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课时作业3囚绿记[基础演练]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陆蠡.(lǐ)涸.(hé)辙揠.(yàn)苗助长淅.(xī)沥B.猗.(yī)郁抑.(yì)郁蕈.(xùn)菌婆娑.(suō)C.瞥.(piē)见茎.(jǐng)叶纤.(xiān)细脉络.(luò)D.移徙.(xǐ) 葱茏.(lóng) 囚系.(jì) 嵌.(qiàn)着解析:A“揠”读yà;C“茎”读jīng;D“系”读xì。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解析:“留恋”应为“留连”,“需得”应为“须得”。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
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
D.那个时候的她可真是鸡肠小肚....,别人提一点意见,她都记恨在心里,现在长大了,心境开阔多了。
解析:“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可改为“死灰复燃”。
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作用:答案:(1)排比(2)比喻(3)反复(4)反复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三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答案解析P175(4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实验室常用热的NaOH溶液洗去试管壁上沾有的硫,其反应方程式为6NaOH+3S2Na2S+Na2SO3+3H2O。
在此反应中硫表现的性质是()A.氧化性B.还原性C.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D.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如图有关硫元素循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3.下列反应中,SO2作还原剂的是()A.SO2+NaOH NaHSO3B.SO2+H2O2H2SO4C.SO2+2H2S3S+2H2OD.2Mg+3SO2S+2MgSO34.下列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H2S SO2B.H2SO4SO2C.S SO2D.S O32-SO25.(2020·济宁高一检测)下列物质能与S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是()①NaOH②氯气③空气④氢硫酸⑤Na2SO3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②D.①②③④⑤6.(2020·日照高一检测)X(盐)和Y(酸)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Z,Z跟过量NaOH溶液反应又得到X,Z氧化的最终产物为气体W,气体W溶于水又得到Y,则X和Y是() ①Na2S和稀H2SO4②Na2SO3和盐酸③Na2S和盐酸④Na2SO3和稀H2SO4A.只有①B.①②C.②③D.①④7.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
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
当温度达到750 ℃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硫C.S2、S4、S6、S8都是硫元素形成的单质,为同种物质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 ℃即得S28.(2020·南京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氢硫酸、亚硫酸、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酸,因此彼此不发生反应B.只有亚硫酸可以露置在空气中,其他酸不可以C.鉴别三种酸溶液时,只要分别滴加BaCl2溶液即可D.它们都是二元酸,酸性H2S<H2SO3<H2SO49.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 2X+2H2O。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1)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________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2)嘉陵江边的南充城,有很多古今文化的传奇,同时也有着无法用言语述说的特色,而这些东西,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渗透在每个南充人的性情中,让人感到难忘、十分________。
(3)在公共场合,恶意修改国歌歌词或者故意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________国歌庄严形象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A.最终流连损毁B.最终留恋损害C.终于留恋损毁D.终于流连损害解析:题中“终于”和“最终”都是副词,都强调最后结果。
“终于”偏重强调这结果是期待已久的,与表转折的“却”不相容。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句中重在强调“不忍舍弃”,用“留恋”。
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
损毁:损坏,毁坏。
句中没有“毁坏”的意思,用“损害”。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今年参保者弃保达到3800万人,这种行为不仅将使劳动者个人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会给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冲击。
B.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家庭琐事甚至单位工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C.猎杀野生动物事件频发,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严格执法,地方政府要督促林业、公安等部门对进山人员的监管力度。
D.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旨在以保障大众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为“小到单位工作甚至家庭琐事”;C项,成分残缺,在“部门”后应增加动词“加大”;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旨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久久地凝目审视那绿萝修长的藤蔓,绿蓬蓬一簇簇地攀绕在花架上,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捕食关系 B.种间竞争关系C.寄生关系 D.气候、降水等的变化2.陆游的名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并不适用于广东,而“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则真实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实际。
导致这一情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水C.空气 D.土壤3.[2023·新疆乌鲁木齐八中校考期末]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B.温度是影响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4.[2023·江西临川一中校联考开学考试]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与自身特性有关C.影响上述三种植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光照D.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5.(不定项)气候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超出种群忍受范围的环境条件可能对种群产生灾难性影响,影响种群内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迁移和散布,甚至会导致局部种群的毁灭。
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案例是( )A.蚜虫往往在干旱年份大量繁殖,大雨之后剧烈减少B.某种太阳鱼,在遇到过多的同种太阳鱼卵或幼鱼时,就会将它们吃掉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某些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与降雨量有着直接关系D.食物不足时,雌性松鼠有20%~30%不繁殖,繁殖者年产仔量明显减少6.直接影响草原上某种羊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有( )①草②阳光③空气④狼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③④7.[2023·山西阳泉高二统考期末]一般来说,影响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的生物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有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第一章第一节第3课时作业核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4·赣州高一检测)已知某元素的一种原子可用符号X表示,则比其中子数大1的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A.ZB.AC.A+Z+1D.A-Z+1【解析】选A。
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都相等,故选A。
2.(2014·安溪高一检测)新华网曾报道,加拿大开发出生产医用放射性同位素Tc的简单方法。
下列关于Tc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99B.电子数是43C.中子数是99D.质量数是43【解析】选B。
原子X中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故该原子质量数是99,质子数=电子数=4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99-43=56,故选B。
3.(2014·安溪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16O和18OB.H2O和D2OC.H2和D2D.24Mg和24Na【解析】选A。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故选A。
4.(双选)据最新报道,用10B合成的10B20分子有非常好的抗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元素的质量数是10B.10B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C.10B20是一种新合成的化合物D.10B20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解析】选B、D。
10B的质量数是10,而不是硼元素的质量数是10,A选项错误;10B 的核电荷数为5,所以其中子数为5,则其中子数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等,B选项正确;10B2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C选项错误;既然10B20有非常好的抗癌作用,应该与物质的化学活性有关,故D选项正确。
5.(2014·宁波高一检测)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以下对该图信息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B.该元素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均为6C.该元素所有原子的中子数均为6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解析】选C。
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碳的所有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都是6,但中子数一定不同,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C错误。
6.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B I的原子序数为53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解析】选C I表示的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1的碘原子,其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53,中子数=131-53=78,所以中子数多于质子数I和I 互为同位素,其化学性质相同。
【易错提醒】原子组成中的“不一定”(1)任何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有质子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1H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
(3)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1H+只有一个质子,既没有中子也没有电子。
7.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2OB.Li+C.OD-D.OH-【解析】选D。
1H的质子数大于中子数(0),而2H(D)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1),故选D。
【变式训练】物质的量相同的Mg2+、F-、H2O三种微粒,一定含有相同的( ) A.电子数 B.质子数C.中子数D.质量数【解析】选A。
三种微粒的电子数均是10,质子数分别是12、9、10,A正确,B错误;因为三种微粒对应原子的质量数不确定,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C、D错误。
8.(2014·曲靖高一检测)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C60的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断裂DNA杀死细胞,抑制艾滋病病毒。
关于14C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C原子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B.14C原子与14N原子中所含中子数相同C.14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D.14C与12C、13C互为同位素【解析】选D。
【易错提醒】判断元素、核素和同位素时要注意抓住各粒子的本质区别: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才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9.(10分)(1)下列原子C N H Na H U、K H、U中共有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核素,________互为同位素。
(2)填写下列表格(Z——质子数,N——中子数,A——质量数):O【解析】根据A=Z+N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值,就可以求第三个。
答案:(1)6 9H H和H,U和U(2)KAr10.(8分)(1)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该元素原子的二价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是9的核素表示为__________。
(2)B元素原子的一价阳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
(3)A、B形成1∶1型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解析】(1)核电荷数=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10,中子数是9的核素,质量数是17,可表示为O。
(2)B元素质子数是18+1=19,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40-19=21。
(3)两元素形成1∶1型化合物是K2O2,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0×2+17×2=114。
答案:(1)8 10O (2)21 (3)11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4·合肥高一检测)用高能Mg核轰击Cm核,发生核合成反应,得到新原子Hs,该原子中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161B.108C.84D.53【解析】选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0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69-108=161,故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61-108=53。
2.(2014·佛山高一检测)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
下列关于Bi和Bi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i和Bi都含有83个质子B Bi和Bi互为同位素C 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 Bi和Bi分别有209和210个中子【解析】选D。
铋元素的这两种原子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3,中子数不同,分别是126、127,二者互为同位素,只有D错误。
【变式训练】俄罗斯科学家合成了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A.61B.114C.175D.289【解析】选A。
由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故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289-2×114=61。
3.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
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RB RC RD R【解析】选C。
由题意得:R的核外电子数为a+2,质量数为a+b+2,所以原子符号为R。
4.(2014·嘉峪关高一检测)1919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
这个核反应如下N He→O 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B H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C.O2和O3互为同位素D.通常情况下,He和N2化学性质都很稳定【解析】选D O原子核内质子数是8,A错误H原子核内中子数是1-1=0,B 错误;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通常情况下,He和N2化学性质都很稳定,D 正确。
5.(2014·上饶高一检测)下列说法: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③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④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⑤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⑥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⑤【解析】选A。
质子数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离子,也可能是分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①不正确,②正确;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同位素,每种同位素都有一种质量数,③不正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数含义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④不正确;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或都呈中性,为中性分子,或都带相同数目电荷,为离子,但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⑤正确;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⑥不正确。
【方法规律】同位素与质子数、电子数等概念判断(1)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以及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对于原子或分子有关系式: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的质子数一定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同样,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一定不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2)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这些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每种同位素原子有一个质量数,质量数针对原子而言,元素无质量数。
6.(能力挑战题)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氢原子组成H m X分子。
在a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molB.(A-N)molC.(A-N)molD.(A-N+m)mol【解析】选A。
X原子的质子数为(A-N),则H m X的质子数为m+A-N,所以ag H m X中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m)mol,A正确。
【变式训练】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它的ng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8)molB.(A-N+10)molC.(A-N+8)molD.(A-N+6)mol【解析】选A。
化学变化中质子数、中子数均不变,故R2+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则R原子的质量数也为A,中子数也为N,故R原子的质子数为A-N,二价R2+的氧化物为RO,摩尔质量为(A+16)g〃mol-1,ng RO的物质的量为mol。
1 mol RO 中含质子(A-N+8)mol,故ng RO中含质子为(A-N+8)mol。
故B、C、D错误,A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0分)7.(4分)有甲、乙、丙3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小2,乙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丙元素质子数与甲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且甲与丙同主族。
(1)甲、乙、丙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与乙、丙与乙所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乙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则乙是氢元素,设甲、丙的质子数分别是x、y,则有x+8=y,x+(x+2)=y,解得x=6,y=14,即甲是碳,丙是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