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科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始于何时()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其中“28响”

的寓意是()

A、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艰苦斗争的28?BR>

B、没有什么寓意

C、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D、因为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3、今年(2005)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周年()

A 49

B 50 C51 D 52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出自()

A“大跃进”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5、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

6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B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C两岸通邮、通航、通商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7、“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诗中所说的“那场战争”是指()A解放战争B抗日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土地革命战争

8、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私有制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C、土地改革运动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9、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能反映的是哪一原则()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共同繁荣D“一国两制”

1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基辛格秘密访华②尼克松访华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11、“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维护()

A台湾的根本利益B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

C大陆的根本利益D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2、在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时,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时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13、1995年针对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C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4、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爱好和平,但仍然要研制原子弹,主要是为了()

A准备世界核战争的到来B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C加强我国的军事力量,还击帝国主义核进攻D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15、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批准“863计划”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

16、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17、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18、我国在什么时候已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80年代

D 20

世纪末

19、1980年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863计划②发展高等教育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④开始恢复高考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由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而引发新鲜事物包括()

①持证上岗②就业培训③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④公开招聘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2001年中国成功获得了哪一届奥运会举办权()

A 2008年第27届

B 2008年第28届

C 2008年第29届

D 2008年第30届

2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要凭票,主要是因为()

A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B人口多,耕地少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D经济发展水平低

23、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两国建交②中美正式建交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

到恢复⑤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⑥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④⑤B⑤③④①②⑥C③④②①⑤D⑤③④②①⑥

24、一个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旅游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面貌,如果你是这个旅游团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是()

①广州②深圳③珠海④汕头⑤厦门⑥湛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⑥D④⑤⑥

25、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26、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完成

B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我们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1956年初,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7、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

28、形成于1986年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在

1996年,又将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A、航天技术

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海洋高技术

29、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就业制度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再就业制度

3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 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

31、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图一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2)图二会议的成功得益于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2分)

(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乔”为什么笑了?(2分)

(4 ) 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得益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2分)

(5) 观察四副图片你有什么感想?(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毛泽东和斯大林(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2分)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2分)

(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分)

(2)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2分)

(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2分)

(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2分)

(6)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2分)

(7)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2分)

(8)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2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2分)

(2)这二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2分)

(3)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什么思想路线?(2分)

35.《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

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打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关闭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那些成果?(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1)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

单选题:(60分)

答案:1~5:C A C A C 6~10 B C C B A 11~15 D C C D C 16~20 C B D A D

21~25 C D D C B 26~30 C B D C 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求同存异。

(3)因为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一国两制”。

(5)旧中国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低下,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言之成理即可)32.

(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2)中国和苏联。因果关系,在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原则指导下,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3)不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4)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正视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难。

33.

(1)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2)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3)“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拉开分歧,加强团结,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

(6)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联系;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7)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了重林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8)归纳伟人的重要事迹;从伟人的事迹中发现成为伟人的配制内涵;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成长目标等。

34.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2)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个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35.(!)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五年计划;成果: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工业体系。

(2)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以经济建设中心;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