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71.50 KB
- 文档页数:38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知识点
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②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
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打开窗通风,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3燃烧知识点高频考点整理
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
2、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6、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7、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经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8、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游离基又称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游离基时,即可发生链反应。
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连锁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
当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
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燃烧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热能的过程。
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烟雾和熔化现象,是一种放热反应。
在自然界中,燃烧是生物生长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产生的主要能源。
二、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的基本过程包括点火、燃烧和熄灭三个阶段。
1. 点火阶段:在点火条件下,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能。
点火条件通常包括点火源、可燃物质和氧气三个要素。
2. 燃烧阶段:在点火后,可燃物质与氧气继续反应,并持续释放热能和光能。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逐渐燃尽,氧气逐渐减少,热能和光能持续释放。
3. 熄灭阶段:当可燃物质燃尽或氧气耗尽时,燃烧过程结束,热能和光能不再释放。
熄灭通常伴随着烟雾和灰烬的产生,是燃烧过程的结束阶段。
三、燃烧的热力学原理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其热力学原理主要包括燃烧热、燃烧温度和燃烧速率三个方面。
1. 燃烧热: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能。
燃烧热是衡量燃料能量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参考。
2. 燃烧温度:燃烧温度是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焰温度。
燃烧温度取决于燃料的燃烧热和氧化剂的供应量,也受到燃料种类、点火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3. 燃烧速率:燃烧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燃料燃烧的速度。
燃烧速率受到燃烧热、燃烧温度和氧化剂供应量的影响,也取决于燃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燃烧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热能、光能、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氧化碳等:1. 热能: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能量形式,可用于供暖、烹饪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2. 光能: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是火焰和火光的来源,也是照明和信号传输的重要能源。
3. 二氧化碳: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产物,是地球上重要的温室气体,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 水蒸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产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也是降水和云雾的来源。
燃烧学基础知识燃烧啊,就是一种很神奇的现象。
简单说呢,就是东西烧起来啦。
你看那蜡烛,火苗一闪一闪的,这就是燃烧。
燃烧得有三个要素,就像三兄弟一样缺一不可。
有可燃物,这就是能烧起来的东西呗,像木头啊,纸张啊,都是可燃物。
要是没有能烧的东西,那还谈什么燃烧呢。
然后呢,得有氧化剂。
在咱们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氧化剂就是氧气啦。
你想啊,在太空里没有氧气,火柴都划不着呢。
这就说明氧气对于燃烧多重要。
可燃物和氧化剂就像两个好伙伴,得凑一块儿才有可能燃烧起来。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着火源。
这就像是个导火索,能把燃烧这个事儿给触发了。
比如打火机的火苗,或者是静电产生的火花。
要是没有这个着火源,可燃物和氧化剂就只能干瞪眼,啥事也不会发生。
不同的东西燃烧起来可不一样呢。
像汽油燃烧就特别猛,呼啦一下就着起来了,还能产生很大的能量。
这就是因为汽油这种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而且燃烧的时候还会产生很多东西,像二氧化碳啊,水啊。
要是燃烧不完全呢,还会有一氧化碳这种有毒的气体冒出来。
这可就不好了,所以燃烧的时候得让它烧得充分一点。
在生活里,燃烧无处不在。
做饭的时候,炉灶里的火在燃烧,这是为了把食物弄熟。
冬天的时候,壁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能让屋子暖烘烘的。
但是燃烧也得小心呀,要是不小心引发了火灾,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我们得了解燃烧学的基础知识,知道怎么安全地用火。
燃烧的颜色也很有意思呢。
你看那烟花,为啥能有那么多漂亮的颜色呀?这就是因为在烟花里面加了不同的东西,燃烧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像加了钠元素的,燃烧就可能是黄色的光;加了铜元素呢,可能就是绿色的光。
是不是超级酷?燃烧学的基础知识就是这么好玩又实用。
了解了这些,你就会对身边的燃烧现象有更深的认识啦。
不管是看到蜡烛的小火苗,还是大马路上汽车发动机的燃烧,你都能明白其中的门道呢。
4燃烧理论基础4.1燃烧反应的热力学基础1、单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属同一物态。
2、多向反应(异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不属与同一物态。
3、浓度:单位体积中所含某物质的量。
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 摩尔相对浓度: 质量相对浓度: 4、标准生成焓、反应焓、燃烧焓、显焓、绝对焓(P98-100)5、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其单位为:kg/(m3s)、 kmol/(m3s)、 分子数/(m3s)①例: a 、b 、c 、d 为对应于反应物A 、B 和产物C 、D 的化学反应计量系数②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③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i i mi i i i i i i i i n N VM VN n C X N n C M Y M nρρ=====∑∑∑∑∑==aA bB cC dD+→+,,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r r r r d d d d ττττ=-=-==或1111::::::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a d b d c d d d r r r r a b c dττττ-=-==⇒=④化学反应速率的三种表示方法:反应物的消耗速度、生成物的生成速度、r 为反应速度⑤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活化能、压力、浓度、可燃混合气的配比、混合气中的惰性成分)1.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 压力:对于气体燃料,压力升高,体积减少,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与浓度相同。
)3. 温度:温度增加,反应速度近似成指数关系增加,体现在反应速度常数。
①阿累尼乌斯定律: A —常数,频率因子,由实验确定;R —通用气体常数,8.28kJ/molK ,1.98kcal/molK ; E —活化能,J/mol ,由实验确定⏹ 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动能有大有小;⏹ 在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这样的分子称为活1111G A B H A B G H dC dC dC dC r a d b d g d h d r ar r br r grr hrττττ-=-====-=-==b B a A C kC =rRT E Ae k -=化分子(自由基、活化中心、活化络合物、中间不稳物)⏹ 化学反应中,由普通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最小能量---活化能E ;(讨论活化能对反应速率影响,通过阿累尼乌斯定律) ⏹ 阿累尼乌斯定律反应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阿累尼乌斯定律是实验得出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阿累尼乌斯定律。
燃烧学燃烧学是一门研究燃烧现象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燃烧基础、燃烧化学、燃料与燃烧、火焰传播、燃烧器设计、燃烧环境影响、燃烧测量与监控、燃烧效率与优化、燃烧污染物排放以及燃烧理论模型等。
一、燃烧基础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通常会产生光和热。
燃烧基础是燃烧学的基础,它涉及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必要条件以及燃烧的类型等方面的知识。
二、燃烧化学燃烧化学是燃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
通过了解燃烧化学,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现象,优化燃料和燃烧条件,提高燃烧效率。
三、燃料与燃烧燃料是燃烧过程中所需的物质,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燃料与燃烧的研究涉及到燃料的分类、特性、燃烧过程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燃料与燃烧的研究,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火焰传播火焰传播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涉及到火焰的形成、传播和熄灭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火焰传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火焰的特性,控制火焰的行为,提高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五、燃烧器设计燃烧器是实现燃料燃烧的装置,其设计对于燃烧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燃烧器设计的研究涉及到燃烧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燃烧器设计的研究,可以提高燃烧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燃烧环境影响燃烧过程会向环境中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物,这些物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燃烧环境影响的研究涉及到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燃烧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降低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燃烧测量与监控燃烧测量与监控是燃烧学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它涉及到各种测量仪器和监测方法。
通过燃烧测量与监控,可以实时了解燃烧过程的参数和状况,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八、燃烧效率与优化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的比例,优化燃烧效率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大学燃烧学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基本过程1. 燃烧的定义和分类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焰火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根据燃烧过程中的燃料状态和供氧方式的不同,可将燃烧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而根据燃烧的形式和特点,又可分为明火燃烧与无炎燃烧两类。
2. 燃烧过程的基本要素燃烧过程主要包括燃料、氧气和能源三个基本要素。
其中,燃料是指能够发生燃烧的物质,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而能源则是维持燃烧反应进行的动力源。
3.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氧气和点火温度。
只有当这三者达到一定条件时,燃烧反应才能进行。
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条件不满足,燃烧反应将无法发生。
二、燃烧的机理1. 燃烧反应的基本过程燃烧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包括点火、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点火阶段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反应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燃烧阶段是指燃料和氧气反应放热产生火焰和燃烧产物的过程,而燃尽阶段则是在氧气不足或燃料枯竭时,燃烧反应停止的过程。
2.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以通用的形式表示:燃料 + 氧气→ 燃烧产物 + 能量。
不同燃料和氧气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燃烧产物,其中最常见的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 燃烧反应的热力学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其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燃烧热值来衡量。
燃烧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热量,通常以焦耳/克或大卡/克来表示。
4. 燃烧速率和爆炸燃烧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燃料燃烧的速度。
而当燃烧速率过快时,可能引起爆炸。
爆炸是指在极短时间内燃烧反应异常迅速进行,产生的大量高温和高压的现象。
三、燃烧的调节和控制1. 燃烧的调节燃烧的调节是指通过改变燃料供给量、氧气供给量、燃料与氧气的混合程度、燃烧温度等因素,来控制燃烧过程的进行。
燃烧调节的目的是使燃烧过程更加高效和稳定。
2. 燃烧的控制燃烧的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如调节阀、控制器等,实现对燃烧过程的精细控制。
燃烧控制可以帮助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精心整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
二、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
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
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