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滴灌工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9
重庆市灌溉实验中心站(大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重庆市大足区鑫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7年3月22日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根据本工程施工承包合同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3)、依据我国现行水利工程有关质量评定标准4)、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5)、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规定6)、根据本公司设备及人员状况和施工经验7)、依据招标文件二、编制原则1)、按合同工期要求,抓住关键、控制重点,全面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施工进度计划,搞好工序衔接达到均衡生产,在保证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缩短工期,按时完成。
2)、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充分利用施工单位现有的机械设备,施工中做到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作业。
3)、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工序监控,做到事前预防,争创优良工程。
三、编制执行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范1. 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2. SD207-82《水工砼施工规范》3. SDJ2450-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一)》4. SDJ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5. GBJ202-83《地质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 SD128-87《土工试验规程》7. 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8.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9. SL236-1999《滴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试验站位于三驱镇大桥村,南部与西部邻近窟窿河,除北边监测试验中心、径流场地势稍高外,其余用地平坦。
试验站周围用高2.3m 的砖砌铁栅栏围墙与外界隔开,在试区正南位置设置大门,进入大门后即为南北走向的主干道。
主要建设内容有:实验中心大楼、径流场、晒场、旱作物试区、旱作测坑、测筒、中试区、清灌试区、微喷灌试区、气象观测场、水稻标准试区、水稻测坑区、日光温室、草莓种植基地、设备安装等。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摘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而节水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设计灌溉工程的布局,实现农田水利的节水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节水灌溉;设计中图分类号: s6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用水产生影响,抓好农业节水,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本文就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进行阐述,从而为我国农业节水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国当前的水利灌溉现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尤其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由当地的人们自己建造的,因此不免存在种种问题。
标准低、配套不健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就在所难免。
进而造成了农田水利工程中出现设备老化失修、效益下降,难以为继的现象。
水田节水灌溉的现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由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还在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投入。
二、节水灌溉的优点水田节水灌溉的作用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
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三、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要想节约用水其关键是对中间运输水环节中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1)渠道防渗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为渠道输水。
传统模式下的土渠输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导则一、引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是关键。
本导则旨在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确保工程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工程类型与功能(一)灌溉工程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主要包括渠道灌溉、管道灌溉和喷灌、微灌等形式。
渠道灌溉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管道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地等优点;喷灌适用于大面积、地形较复杂的农田;微灌则适用于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
(二)排水工程排水工程的主要功能是排除农田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渍涝灾害。
常见的排水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竖井排水等。
(三)蓄水工程蓄水工程包括塘坝、蓄水池等,用于储存雨水和地表径流,为灌溉提供水源。
(四)泵站工程泵站工程用于提水灌溉或排水,根据扬程和流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水泵和电机。
三、规划设计原则(一)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工程类型和布局方案,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
(二)节水优先贯彻节水理念,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三)综合利用统筹考虑灌溉、排水、蓄水、防洪等多种功能,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
(四)生态环保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合理在满足工程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规划设计依据和资料收集(一)规划设计依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
(二)资料收集1、自然地理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类型等。
农田改造滴灌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为了提高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效率,降低用水量,保障农田灌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决定对农田进行滴灌工程改造。
本项目规划改造面积1000亩,工程包括滴灌管道的铺设、滴灌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
二、项目地点该项目位于农田的西南部,地形较为平坦,土壤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
三、施工方案1. 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制定滴灌系统布局图、管道铺设图等设计方案。
(2)采购相关设备和材料:包括滴灌管道、滴灌器具、水泵、输水管道、电气设备等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3)编制施工计划:确定各项施工任务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进度。
(4)组织施工人员:根据工程需要,招聘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施工人员,并进行培训。
2. 施工实施(1)土地平整:对农田进行土地平整,清除杂草和杂物,确保土地表面平整干净。
(2)排水系统建设:根据滴灌系统设计图纸,在土地上布置好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
(3)滴灌管道铺设:根据设计图纸,在土地上铺设好滴灌管道,保证管道的平整和牢固。
(4)滴灌器具安装:在滴灌管道上安装好各种滴灌器具,确保其牢固可靠。
(5)水泵和输水管道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在适当位置安装好水泵和输水管道,确保水源充足和输水稳定。
(6)滴灌系统设备调试:对已经安装好的滴灌系统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7)系统接地和接地测试:对滴灌系统的地线进行接地和接地测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8)配电箱安装和接线:根据电气设计图纸,在适当位置安装好配电箱,进行配线和接线,确保系统的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施工质量,确保滴灌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要求采购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
(2)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和安全。
农田浇灌工程方案一、前言农田浇灌工程是指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农田浇灌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农田浇灌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一套完善的农田浇灌工程方案。
二、农田浇灌工程设计1.农田浇灌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农田浇灌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浇水的时间、方式和数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灌溉水分充足,能够满足作物的需水需求。
(2)根据农田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状况,确定灌溉的方式,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滚灌等多种方法。
(3)合理规划农田灌溉设施的布局,确保每块农田都能够受益。
(4)保证灌溉水的质量,避免土壤中的盐分和有害物质对作物的危害。
2.农田浇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农田浇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确定浇水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因过量或不足而导致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
(2)选用适合的灌溉设备,确保能够将水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灌溉的效率。
(3)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在浇水过程中因积水而导致土壤变质。
(4)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防渗措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三、农田浇灌工程施工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农田浇灌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勘测、设计、材料准备、设备调试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农田进行勘测,确定灌溉设施的布局和安装位置。
(2)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管道、喷头、滴头、泵站等。
(3)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4)准备好施工人员,确保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作业的具体步骤农田浇灌工程施工主要包括灌溉系统的安装、土地平整、设备调试等步骤。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设计方案,对灌溉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对土地进行平整,为浇灌作业做好准备。
(3)进行土地排水系统的安装,确保在浇水过程中能够及时排除积水。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例如,在干旱地区,应重点考虑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渠道灌溉等方式,但也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地形条件也会影响灌溉方式的选择。
在平原地区,可采用大规模的自流灌溉;而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则需要根据地形高差,采用提水灌溉或分区灌溉等方式。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水资源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核心要素,必须进行优化配置。
首先,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等,掌握水资源的总量和时空分布规律。
然后,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和种植结构,合理确定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时间。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优先保障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求,同时兼顾经济作物和生态用水。
此外,还应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建设蓄水工程、污水处理回用等措施,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
三、工程效益最大化原则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追求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这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经济方面,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提高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
在社会方面,要保障灌溉用水的公平分配,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生态方面,要避免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一旦建成,将长期服务于农业生产,因此必须具备可靠的性能和稳定的运行状态。
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抗灾能力,如抵御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灌溉排水工程设计标准灌溉排水工程设计标准是指对于农业、园林绿化、道路绿化等领域中的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所应遵循的规范。
其重要性在于,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能够保障农业生产中充足的水源供给,并且能够保障农田排水通畅,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
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灌溉排水工程设计标准的内容。
一、设计基准1、设计方案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和法规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和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水质规范》、《城市供水与排水规范》、《地下水管理办法》等。
2、设计方案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灌溉排水工程,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设计水位、流量、防洪标准等。
3、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环境影响等因素。
1、灌溉工程中引水系统、灌溉设施、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工程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特点和需要,确保满足灌溉工程的水源供给和水量需要。
2、灌溉工程的水泵站、溢洪道、闸门、节制闸等设备的设计应按照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设备运行效率、生命周期和安全性。
3、灌溉系统中的水利管道、喷灌设备、滴灌设备的设计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灌溉制度确定,同时考虑工程经济性、技术可行性等因素。
1、排水工程中的建筑物、管道、泵站等设施的设计应符合排水区域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排水需求,确保排泄管的通畅和水位控制良好。
2、排水系统中的排泄管道、孔道、溢流坝、泵站等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水平面控制。
3、针对不同类型排水区域的排水措施,如大规模农田排水、城市排水、道路排水等,设计方案应考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保证排水结构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以上为我国灌溉排水工程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方案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还能够节约水资源、改善环境、增进农民福利等。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一、前言农田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灌溉系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确保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本规范旨在规范农田灌溉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和细节。
二、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原则1. 安全第一: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保障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
2. 高效节水: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消耗为目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3. 合理布局: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结合土地利用状况,合理确定灌溉区划和灌溉设施的布局。
4. 综合利益: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民收益等综合利益,尽量协调各方面需求。
5. 全过程管理: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建设、运维和管理等全过程,确保工程顺利运行和维护。
三、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要求1. 灌区划分: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和作物需水量,合理划分灌溉区,确保不同作物的灌溉需要得到满足。
2. 水源选择:根据各灌溉区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合理选择水源,并进行水量和水质的测算和评估。
3. 灌溉设施设计:根据灌溉区划分和地形条件,设计合理的灌溉设施,包括渠道、泵站、灌溉管网等,在保证灌水均匀性和水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4. 灌溉方法选择:根据作物品种、土壤类型和灌溉设施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包括地面灌溉、滴灌、喷灌等,以提高灌水效果。
5. 控制与调度:设计合理的灌溉水量控制和调度系统,实现灌溉水的定量供给和按需供水,确保作物的需水量得到满足。
6. 排水系统设计:针对灌溉后产生的农田排水和排泄等问题,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保护农田水土资源和环境。
四、农田灌溉工程设计流程1. 项目调研:了解灌溉区土地利用现状、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状况等基本信息,明确项目需求和可行性。
2. 方案设计:制定灌溉区划方案,选择适宜的灌溉设施和灌溉方法,进行灌区布局设计和水量计算。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范围 (4)第2章水资源分析 (5)2.1 水资源现状 (5)2.1.1 水资源总量 (5)2.1.2 水资源时空分布 (5)2.1.3 水资源质量 (5)2.2 水资源供需分析 (5)2.2.1 需水分析 (5)2.2.2 供水量分析 (5)2.2.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3 水资源利用策略 (6)2.3.1 节水灌溉 (6)2.3.2 多水源联合调度 (6)2.3.3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6)2.3.4 水价政策 (6)2.3.5 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6)第3章灌溉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6)3.1 设计原则 (6)3.1.1 综合利用资源原则 (6)3.1.2 适应性原则 (6)3.1.3 经济性原则 (6)3.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7)3.1.5 安全可靠性原则 (7)3.2 设计依据 (7)3.2.1 法律法规 (7)3.2.2 技术标准 (7)3.2.3 灌溉需求 (7)3.2.4 水资源条件 (7)3.2.5 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7)3.3 设计要求 (7)3.3.1 灌溉水源 (7)3.3.2 灌溉制度 (7)3.3.3 灌溉方式 (7)3.3.4 灌溉设施布局 (7)3.3.5 灌溉设备选型 (8)3.3.6 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 (8)3.3.7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8)第4章灌溉水源工程 (8)4.1.1 选择依据 (8)4.1.2 水源调查 (8)4.1.3 水源确定 (8)4.2 水源工程建设 (8)4.2.1 工程设计 (8)4.2.2 工程施工 (8)4.2.3 工程验收 (9)4.3 水源保护措施 (9)4.3.1 水质保护 (9)4.3.2 水量保护 (9)4.3.3 工程设施保护 (9)4.3.4 法律法规保障 (9)第5章灌溉渠系设计 (9)5.1 渠系布局 (9)5.1.1 渠系布局原则 (9)5.1.2 渠系布局方案 (9)5.2 渠道设计参数 (9)5.2.1 设计流量 (9)5.2.2 设计纵坡 (10)5.2.3 设计横断面 (10)5.3 渠道结构设计 (10)5.3.1 渠道衬砌材料 (10)5.3.2 渠道结构尺寸 (10)5.3.3 渠道建筑物设计 (10)5.4 渠道防渗措施 (10)5.4.1 防渗材料 (10)5.4.2 防渗结构 (10)5.4.3 防渗施工技术 (10)第6章灌溉设备选型与配置 (11)6.1 灌溉设备类型及特点 (11)6.1.1 喷灌设备 (11)6.1.2 微灌设备 (11)6.1.3 滴灌设备 (11)6.1.4 渠道灌溉设备 (11)6.2 设备选型原则 (11)6.2.1 适应性原则 (11)6.2.2 节水性原则 (11)6.2.3 可靠性原则 (11)6.2.4 经济性原则 (11)6.2.5 可维护性原则 (11)6.3 设备配置方案 (11)6.3.1 喷灌设备配置 (12)6.3.2 微灌设备配置 (12)6.3.4 渠道灌溉设备配置 (12)6.3.5 智能控制系统配置 (12)第7章水利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12)7.1 控制系统功能 (12)7.1.1 实现对灌溉区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灌溉效率; (12)7.1.2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计划; (12)7.1.3 实时监测水源、气象、土壤等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 (12)7.1.4 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运行与故障诊断,降低运维成本; (12)7.1.5 保障灌溉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分析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要结合实际需求,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并对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主要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灌溉技术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基础建设水平,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引言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国耕地面积非常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农田灌溉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匮乏,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节水措施的应用力度,将节水措施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进行有机整合,是当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
1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要点1.1加大施工前的实地考察力度农田水利工程前期的勘测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相关规划设计人员需充分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获取多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考量评估,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设计。
然而,当下有很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忽视前期勘察的重要性,导致在规划设计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均是由于前期勘察工作未严格落实到位,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可行性的参考依据,从而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因此,为了更好地达成高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标,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应全面地进行实地勘察工作,其中包含地质、水文、土壤环境、地貌等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项目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是勘察的侧重点,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以前期的实地勘察数据为参考依据,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实施方案,符合原有的规划设计目标,充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保持可持续的正常运转。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实现农业生产需要而开展的一系列农业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是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田免受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加农田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本文将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以及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可以合理规划和配置水资源,使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和排水,提高农田的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从而提高农田产量。
其次,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农田遭受洪涝灾害,保护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还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肥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技术要求。
首先,设计应基于科学调查和分析,充分考虑农田的地形、土质、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和排水的方式和方案。
其次,设计应满足农田水需求的合理性和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确保农田的灌溉水量和水质符合要求。
此外,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合理控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并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形测量、水文测算和水土保持等技术手段。
地形测量可以利用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获取农田的地形和地貌信息,为灌溉和排水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水文测算可以通过采集气象资料和水文数据,计算农田的水量供需关系和水资源的分配方案,从而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水土保持是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控制农田的水流速度和坡度,采用护坡、排水沟等措施,达到保护农田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四、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本节将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对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理解。
灌溉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概况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我国广袤的农田中,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田灌溉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人工灌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因此,本项目拟设计一个现代化的灌溉工程项目,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
本项目拟选取我国XX省XX市XX县XX乡镇的一块农田作为试点,设计并实施一套现代化的灌溉系统,以解决传统人工灌溉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促进农田的产量增加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目标1. 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 降低灌溉成本,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3. 提高农田的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4. 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三、项目建设内容1. 灌溉系统设计:包括灌溉水源的选择、灌溉工程的布置、灌溉管道的敷设等;2. 灌溉设备选型:根据农田面积和作物需水量,选用适当的灌溉设备,包括喷灌设备、滴灌设备等;3.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的自动化管理;4. 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配电设施、通讯设施、支撑设施等。
四、项目建设方案1. 灌溉水源:根据试点农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选择附近的水源进行灌溉。
可以利用当地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资源,也可以考虑进行地下水开发。
2. 灌溉工程布置: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灌溉工程布置方案,包括灌区划分、灌溉管道敷设、喷灌设备设置等。
3. 灌溉设备选型:根据试点农田的作物种植情况和需水量,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包括喷灌设备、滴灌设备等。
考虑到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不同阶段的需水量,还可以采用可调控的灌溉设备。
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的自动化管理。
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5. 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配套的电力、通讯等设施,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项目建设过程1. 前期调研:对试点农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测,掌握农田的地理特征、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条件等。
农田灌溉系统设计方案范本农田灌溉系统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田灌溉系统的建设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县的农田灌溉系统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提升农田产能,保证农田灌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套科学、节能、高效的农田灌溉系统,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并确保农田灌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设计方案1. 水源选择根据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优先选择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等。
如有必要,可以考虑利用地下水、雨水等进行补给。
2. 灌溉方式选择根据农田的地形、土质及农作物特点,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
常见的灌溉方式有:洪水灌溉、喷灌、滴灌、渗灌等。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灌溉方式。
3. 设备选择根据灌溉方式的选择,选用适合的灌溉设备,如水泵、输水管道、喷灌器具等。
设备的选用要符合工程技术标准,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4. 灌溉排水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灌溉过程中产生的农田排水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排水顺畅,避免农田积水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5. 灌溉控制与管理设计灌溉系统时要考虑到灌溉规模、区域差异等因素,合理划分灌溉区域,并设置合适的灌溉控制设施,如阀门、测量仪表等。
加强对灌溉系统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预期效益1.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农田水耗。
2. 增加农田产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3. 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4. 提高农田灌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五、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实施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1. 前期调研与方案设计:XX年X月至XX年X月主要任务:调研项目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分析农田灌溉需求,制定最佳设计方案。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要点摘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相关的经济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国家相关部门愈来愈关注农业领域的相关经济发展。
农业领域的用水过程的灌溉节水方案是一项关键的技术。
此类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在农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及有效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难题,改善灌溉用水一直短缺的现状。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强化先进灌溉科技的应用和开发,全力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设计要点引言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工作,而灌溉规划是灌溉工程实施的原则与方针。
随着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特别是灌溉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牢牢地抓住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认真落实贯彻到农田水利项目的灌溉规划设计中,才能保证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因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灌溉取水方式进行阐述,并且提出灌溉规划方案的设计要点,对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效节水灌溉的工程特征所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就是指通过一定的节水灌溉设备和工艺来尽量减少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的水资源损失,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在保证农业生产质量的同时能够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量。
具体来说,目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主要使用管灌、微灌和喷灌等工艺,其一般流程都是以水源——泵站——高位水池——施肥池——灌溉设备——田间农作物。
目前,农业工作中使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受农作物的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农作物的需求来精确供水,但是由于不同的农作物所需要的水量不同,所以实际上农作物对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影响最大。
其次,受水源的影响较大,如果在农业工程中没有符合具体需求的水源,那么就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来引源灌溉。
由于很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都是中小型工程,投资较低,所以结构和流程上大多也都较为简单,所以要尽量降低水源的引入成本。
农业灌溉配套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概况随着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配套工程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的重视。
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项目拟对某地区进行农业灌溉配套工程设计,以期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生产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项目的设计范围包括灌溉水源、输水管道、灌溉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内容,涉及到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设备选型、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
设计方案将建立在对工程用地、水资源、土壤条件等项目基础信息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灌溉水源设计1. 水资源调研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对水源进行细致调研和调查,确定灌溉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等多种水源。
2. 水权保障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保障灌溉用水的水权和供水保障,合理规划和分配水资源。
3. 水源选址在水资源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水源采取引水或打井等方式,建立灌溉用水取水口。
4. 水源工程设计包括水源采集、输水、储水和供水等工程设计,确保灌溉所需的水资源可靠供应。
三、输水管道设计1. 输水管道类型选择根据当地地貌和土壤条件,选取合适的输水管道类型,包括土建管道、塑料管道、金属管道等多种类型,同时考虑管道的抗压、抗腐蚀、抗老化等特性。
2. 输水管道布局设计根据灌区地形地势和农田分布,设计合理的输水管道布局,确保灌溉水能够覆盖到每一片农田。
3. 输水管道施工工艺根据管道类型和地势条件,确定输水管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确保输水管道施工质量和工期。
四、灌溉设备设计1. 灌溉方式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喷灌、水面灌溉、渗灌等多种方式。
2. 灌溉设备选型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灌溉方式,选取合适的灌溉设备,包括灌溉泵、管道、喷头、滴灌器等。
农田排灌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农田排灌工程是指为了解决农田灌溉、排水和农作物生长而进行的一种水利工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排灌工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农田的产量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某个农田排灌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研究和论述。
二、项目选址和地理条件此次设计方案选址位于某农村,总面积为100亩,地理条件为丘陵地形,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800毫米。
土壤为黏性土壤,透水性较好。
三、设计方案1. 农田灌溉系统设计:a. 采用微灌溉系统,通过埋地式滴灌管进行灌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的问题;b. 建立水源井,进行地下水的提取,与自然水源进行灌溉补充;c. 制定灌溉计划,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确定合理的灌溉时间和用水量。
2. 农田排水系统设计:a. 建立排水沟渠,用以排除雨水和浇灌水;b. 在低洼地区设置排水井,通过地下管道将积水输送到汇水处。
3. 农田水质保护设计:a. 设置沉淀池和过滤池,对灌溉水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杂质对灌溉系统的损坏;b. 进行农田土壤的pH值测试,根据土壤性质调整灌溉水的pH值,防止土壤酸碱度的变化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4. 设备选型及布置:a. 选择高效节水的滴灌设备,如滴灌管、滴头等,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b. 设立灌溉系统控制中心,用以实时监控和调节灌溉系统的运行,提高灌溉的自动化程度。
四、工程投资评估本工程设计方案的总投资为15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灌溉系统设备采购费、人工费、土地租赁费等。
五、项目综合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a. 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灌溉成本;b. 由于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减少了人工投入,降低了人工费用。
2. 社会效益:a. 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作物的质量,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b. 减少了农田排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滴灌工程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就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滴灌工程的设计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包括水源设计、系统水力计算等有关滴灌工程的主要设计内容,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农业;灌溉;滴灌;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滴灌灌溉属于微灌的一种,是当今世界上最省水、灌溉质量最好的农业灌水技术。
特别是在水资源的日益短缺的我国,大力应用滴灌灌溉显得十分迫切。
滴灌是利用滴头将水和肥料一滴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的根部,借助重力渗透根区湿润土壤和保持最优的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灌溉技术。
为了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滴灌工程的质量,我们要做好事前的设计。
1基本资料
该设计典型区占地面积7.2hm2,现有旱田区,地形比较平缓。
项目区无地表水资源,但有井为323眼。
典型区利用现有井进行灌溉,出水量为40m3/h。
根据规定,膜下滴灌要在600~1000m3/hm2范围内,因此设计灌溉定额采用900m3/hm2,单次最大灌水定额330m3/hm2。
2设计内容
2.1水源设计
典型区水源为地下水,根据选定典型区面积,采用满足典型区作物的最大耗水期灌水时用水量计算系统最小供水流量:
q=10aia/ηt (1)
式中a为典型区面积,hm2;q为系统最小供水流量,m3/h;ia
为设计供水强度,mm/d,取4mm/d;t为水源每日供水时数,h/d,取20h/d;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
经计算:
q=16m3/h,满足要求。
2.2管网系统设计
水源→加压提水设备(水泵)→首部装置(含过滤器、施肥设施等)→主干管→分干管→辅管→毛管(滴灌带)。
采用“梳齿”行布置,包括1条总干管,2条分干管;8条支管。
见图1。
图1管网系统设计
2.3灌溉制度
2.3.1灌水定额
典型区灌溉定额为900m3/hm2,单次最大灌水定额330m3/hm2。
2.3.2设计灌水周期
设计灌水周期可按下式计算:
t=(m/ea)η(2)
式中t为设计灌水周期,d;ea为设计耗水强度,mm/d,ea取4;m为设计灌水定额,mm,为32.4mm。
此值为作物需水高峰期的灌水周期。
经计算,典型区灌水周期t=7.29,取7d。
2.3.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具体公式为:
t=m·se·sr/(ηqd) (3)
式中t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qd为设计滴头流量,l/h,qd 取2.4;se·sr为作物株、行距,l/h,为0.3×1.3。
经计算,典型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5.3h。
2.3.4轮灌组的数目
根据水源流量和各级管道的经济管径、输水能力和作物的需水要求确定,同时使水源的水量与计划灌溉的面积相协调,一般可由下式计算:
n≤ct/t (4)
式中n为轮灌组的数目;c为系统一天的运行小时数,c取20h;t为灌水时间间隔(周期),d;t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经计算,n≤28
根据滴灌系统的布置,为保证系统持续稳定的压力,分散水流,降低管道水头损失,应确定合理的轮灌制度。
典型区面积7.2hm2,共有1条总干管,2条分干管,8条支管。
运行时先开启cd分干管上的4条支管,每条支管只打开一条辅管,同时打开的辅管为一个轮灌组,共8个轮灌组;待cd分干管灌溉结束后开启ab分干管上一侧2条支管,每条支管只打开一条辅管,同时打开的辅管为一个轮灌组,共16个轮灌组,典型区一共划分24个轮灌组。
cd分干管8个轮灌组,每组灌4.2h,ab分干管16个轮灌组,每组灌5.3h,
每天工作20h,连续工作6.0d,使全部地块灌完。
2.4设计流量的确定
2.4.1毛管设计流量
毛管的流量等于毛管上各滴头流量之和,即:
(5)
式中q毛为单侧毛管的总流量;nd为毛管滴头个数;qd为滴头设计流量。
经计算,q毛=432l/h
2.4.2辅管设计流量
辅管流量等于辅管上各毛管的流量和,若辅管两侧毛管长度相同,辅管流量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q辅=2n毛q毛(6)
式中n毛为辅管上单侧毛管条数。
经计算,典型区q辅=8640l/h
2.4.3支管设计流量
支管设计流量为支管上一次开启的辅管流量之和。
q支=n辅q辅或q支=2n毛q毛(7)
式中n辅为支管上同时工作的辅管数目。
经计算,典型区q支=8640l/h
2.4.4干管设计流量
该干管上各支管流量之和最大的一组,当干管较长时,应逐段取不同的设计流量。
q干=n支q支(8)
式中n支为干管上同时工作的支管数目。
经计算,干管流量:qcd=17280l/h,qdo=34560l/h、q井-
o=34560l/h。
2.5系统水力计算
2.5.1滴灌灌水均匀度
(1)滴灌均匀系数。
水利部行业标准《微灌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qv应≤20%,设计灌水均匀度≥0.95。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均匀度:
(9)
式中cu为均匀度;qa为灌水器的平均流量;δq为每个灌水器的流量与平均流量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qi为每个灌水器的流量;n为灌水器个数,典型区毛管长度54m,灌水器个数为180个,计算典型区cu=0.973>0.95,满足要求。
(2)滴头工作水头偏差率。
滴头工作水头偏差率hv:
hv=qv{1+0.15(1-x)/xqv}/x (10)
式中qv为灌水器允许流量偏差率,qv取0.2,x为滴头流态指数,x为0.6。
经计算,4个典型区hv=0.34
(3)灌水小区允许水头偏差。
具体公式为:
[δh]=hv·hd (11)
式中hd为设计滴头工作水头,由灌水器压力流量关系式
q=0.528h0.6求得hd=12.5m。
经计算,典型区[δh]=4.25
2.5.2系统水力计算
按最不利的轮灌组计算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损失的一定比例估算,干管为0.05支管为0.1,毛管为0.2。
2.5.2.1毛管设计
(1)滴灌带的选型:根据有关设计资料,毛管选用天业生产的压边式16滴灌带。
(2)毛管极限滴头个数的确定。
具体公式为:
(12)
式中nm为毛管的极限分流孔数;δh2为毛管的允许水头差,m,△h2=β2△h,β2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于平地β2可取0.55;δh为灌水小区允许水头差,m;d为毛管内径,mm;k为水头损失扩大系数,一般为1.1~1.2;qd为滴头设计流量,l/h;so 滴头间距,m。
经计算,典型区nm=261,设计毛管滴头数180。
(3)极限长度具体公式为:
lm=nm·s
经计算,典型区lm=78.3,设计毛管长度54m,
(4)毛管沿程水头损失h毛(多孔管),具体公式为:
(13)
式中f、m、b分别为摩阻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系数;n为出水孔个数;s0为进口至首孔的间距,m。
毛管选用16pe管。
经计算,典型区毛管总水头损失为0.95m,[△h2]=0.55×
4.25=2.34m,h毛<[△h2]均满足毛管水头偏差要求。
(5)毛管进口压力水头计算。
具体公式为:
(14)
经计算,典型区毛管进口压力水头为13.14m,毛管管径16,滴头间距300mm,工作压力水头20m,滴头流量2.4l/h。
2.5.2.2辅管设计
(1)辅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15)
辅管选用32pe管。
经计算:典型区辅管总水头损失为0.93m,辅管与毛管水头损失之和为1.88m<[δh]=4.25。
(2)辅管进口工作压力水头计算:
(16)
经计算,典型区辅管进口工作压力水头为14.83m,管径32,工作压力水头20m。
2.5.2.3支管设计
支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17)
式中q为管道流量,l/h;l为管道长度,m;d为管道内径,mm;
支管选用φ63pe管。
经计算,典型区一支管总水头损失1.33m,工作压力水头40m。
2.5.2.4干管设计
根据运行方案,流量确定后,根据经济流速或经济水力坡度预选管径,然后计算系统各部分水头损失,校核各管段承压力,最后确定干管管径。
干管沿程水头损失,具体公式为:
(18)
典型区干管采用φ75pe管。
经计算,典型区干管总水头损失
7.62m,工作压力水头60m。
2.6水泵及动力设备配套
根据设计流量40m3/h和设计水头61.78m选用水源井水泵型号为175qj40-72/6型泵,配套功率22kw。
3结语
滴管系统不仅改善了农田水利的设施,还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灌溉方法。
为了配合大力引进滴灌灌溉系统,要做好滴管系统主要内容的设计,以确保施工的顺利和设施使用的方便,并确保滴灌系统可以对农田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福泽、傅林霞.膜下滴灌工程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
息.2011(08)
[2] 周冬.温室滴灌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管理[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