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7
设计时考虑全系统运行条件下,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延续时间、系统供水能力、轮灌组数等均为最大条件下时计算结果。
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作物倒茬、实际配置设备差异,轮灌组搭配变化等问题,为了在实际运行当中更加科学、合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应对系统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基本应用如下:基本步骤:1.确定每亩滴头数量。
计算方法:滴头个数=亩面积÷滴灌带间距÷滴头间距机采棉一膜一管:亩滴头个数666.7÷1.52÷0.3=1462个;机采棉一膜二管:亩滴头个数666.7÷1.14÷0.3=1950个机采棉一膜二管:亩滴头个数666.7÷0.76÷0.3=2924个2.确定滴头流量。
根据实际系统运行水压,测定滴头流量大小。
L/ h;3.确定每亩单位时间内出水量。
计算方法:亩滴头个数×滴头流量; L/ h或m3/h;例如:1462 ×2.6=3801L/h或3.8m3/h;4.确定系统单位时间内供水量。
根据水泵流量和实际运行情况确定。
5.一条支管控制面积(亩)。
支管控制面积=支管长度×本支管控制滴灌带长度÷666.7例如:支管控制面积=80×110÷666.7=13.2亩;6.确定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亩)。
面积=系统单位时间内供水量÷每亩单位时间内出水量;7.一次开启支管条数。
开启条数=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一条支管控制面积;取整例如:开启条数=50 ÷13.2=3.78,取4条8.轮灌组数确定。
轮灌组数=系统总面积÷系统一次可灌溉面积;取整列如:轮灌组数=1210 ÷50=24.2取24组或为:轮灌组数=系统总支管数÷一次开启支管条数;列如:轮灌组数=95÷4=23.75取24组9.一次灌水定额确定。
每次亩灌水量根据气候、苗情、不同生育期需水量等条件确定,一般为初期少,中期最大,后期少。
滴灌水泵流量计算公式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而要实现滴灌系统的良好运行,准确计算滴灌水泵的流量至关重要。
那咱就来好好唠唠这滴灌水泵流量的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啥是滴灌水泵流量。
简单讲,就是单位时间内水泵能抽出来并输送的水量。
这个流量要是算不对,那滴灌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滴灌水泵流量的计算公式一般是这样的:Q = nq/η 。
这里的“Q”代表水泵的流量,“n”表示滴灌系统同时工作的滴头数量,“q”是每个滴头的流量,“η”呢则是滴灌系统的水利用系数。
比如说,咱有一个果园要搞滴灌,一共有 1000 个滴头同时工作,每个滴头每小时的流量是 2 升,水利用系数是 0.9 。
那通过公式算一下,水泵的流量Q = 1000×2÷0.9 ≈ 2222 升/小时。
这样就能大概知道需要选多大流量的水泵啦。
我之前就碰到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有个农户老大哥,兴冲冲地搞了个滴灌系统,也没仔细算水泵流量。
结果呢,水泵流量选小了,水根本就供不上,那地里的庄稼啊,干得都打蔫儿了。
我去他家果园的时候,那景象真是让人揪心。
果树枝叶都没精打采的,果子也长得小小的。
老大哥那个着急哟,拉着我就问该咋办。
我一看,就跟他说,您这是水泵流量没选对,得重新算重新选。
后来按照正确的公式算好了,换了合适的水泵,果园这才慢慢恢复了生机。
在实际应用中,还得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像管道的阻力、地形的高低差、水源的供应稳定性等等。
比如说管道太长或者弯头太多,都会增加水流的阻力,这时候就得适当加大水泵的流量。
还有啊,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量的需求也不一样。
像幼苗期可能需要的水少点儿,结果期就得大量供水啦。
所以在计算水泵流量的时候,得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才能保证滴灌效果达到最佳。
总之,要想让滴灌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把滴灌水泵流量算准了那是关键中的关键。
可别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大哥似的,盲目上马,最后吃了大亏。
咱们得科学计算,精心规划,这样才能让咱的农田果园都能喝饱水,长得旺旺的,有个好收成!好啦,关于滴灌水泵流量计算公式就跟您唠到这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滴灌带流量计算方式
滴灌带流量计算是根据滴灌带的长度、滴头间距和滴头流量来计算每小时滴水总量的方法。
步骤如下:
1.测量滴灌带长度:用尺子或卷尺测量滴灌带的总长度。
2.确定滴头间距:用尺子或卷尺测量滴头之间的距离。
3.测量滴头流量:将滴头接在一个容器上,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容器中的液体体积,用体积除以时间得到滴头的流量。
4. 计算每小时的滴灌量:用下述公式计算:
(每小时滴灌量=(每滴水流量×每小时滴头数)÷ 滴头间距)× 1000
其中“每小时滴头数”是滴头每小时滴水的次数。
上述计算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滴灌带的滴水量,从而在计划种植和管理灌溉作物时提供参考。
滴灌工程设计计算公式汇总表7-3 设计实例公式一览表序号公式编号公式符号说明1-1QC 10I1-2 10mATC 10I a A C1-3 蓄KV10 I i T i1-41 1 x h v q v 1 0.15 q vxx1-5p n s s t e s s r w100%或p S S w L100%1-6 0.785D w2A——可灌面积,hm2;Q——可供流量,m3/h ;I a ——设计灌溉补充强度,mm/d,I a =E a-P0-S ,E a 为设计耗水强度,mm/d;P0 为有效降雨量,mm/d;S为根层土壤或地下水补给的水量,mm/d;C——系统每日工作小时数,h/d ;V——蓄水工程容积,m3;I i ——灌溉季节各月的毛供水强度,mm/d;T i ——灌溉季节各月的供水天数,d;x——灌水器的流态指数;q v——流量偏差率,%;hv——允许水头偏差率,%;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 占干土重的%,一般θ max 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90%,θ min 为田间最大持水率的65%);S e S l100%1-7 0.1 zp max min 1-8 T (m/I a)1-9 mS e S lq d10 1-10 mS t S rnq dη——灌溉水利用系数;m——设计毛灌水定额,mm;K——塘坝复蓄系数,K=1.0 —1.4 ;η蓄——蓄水利用系数,η蓄=0.6 —0.7 ;T——灌水周期,d;P——设计土壤湿润比;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n——一株作物布置的滴头数目;S e——滴头间距,m;S w——湿润带宽度,m;S t——作物株距,m;S r ——作物平均行距,m;D w——湿润带直径,m;S L——毛管间距(m) ;γ——土壤容重,g/cm 3;z——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m;q d——滴头设计流量,L/h ;N max——最大轮灌组数,个;N轮灌组——实际轮灌组数,个;INT[ ] ——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n 总——系统滴头总数;n移——一条毛管在所管辖的面积内移动的次数;11 1-11TC N max INT t12 1-12 N max INT TC n移t27 4-7hmax kfSq 1d .75(N 40.7.552)2.75 JS (N1) 2.75d4.75 h i ——孔口 i 断面处的压力水头, m ;28 4-8hmax JS(N Pmin) kfSq 1d .75(N P mi 4n .75 0.48)2.75 max min 4 .752.75d29 4-9 h max kfSq 1d .75 N 0.5222..7755d4.N 75 P min 0.48 2.75 JS(P min 1)2.75d30 4-10 hh v h d31 4-11 h1 1 h32 4-12 h2 2 hH ——进口处的压力水头, m ; S t ——作物株距, m ;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k ——水头损失扩大系数; f ——摩阻系数;1、 2、 2——分别为允许水头分配给支管、 辅管的比例;毛管和 33 4-13 h3 3 h34 4-144.75 0.364 N mINT 5.44k 6Seq h 1d .275d 4.75 0.36435 4-15Jd 4.75 rk J f dq 1d .7536 4-16G k h fs d q 41d ..7755h d d37 4-17 h 2N m 0.52 2.75 r(Nm 1)2.75r(Nm 1)Gh d38 4-18 39 4-190.571 )1Gh d 'p 'n 0.52 2.75 d r( p 'n1) n 2.75P /n =INT(1+rh2pn40 4-20h2 1 N mGh d 2.75 m2.751 ' 2.75 '0.52(p n 0.52) r N m p n2.7541 4-21Gh h d 2rN m 12 .75(N m 0.52)2.752.75hd—滴头设计工作压力, d ——管道内径, mm ; S ——分流孔间距, m ;J ——地形坡度,顺坡为正, h d ——孔口设计水头,与 S ( S e ) ——毛管上分流孔间距, m ; L m —毛管极限长度, m ; N m —极限孔数; S 0——毛管进口至首孔的距离, m ; r ——降比; G ——压比;INT [ ] ——将括号内实数舍去小数成整数;m;逆坡为负; q d 相对应,m ; ——分别为支管、毛管和辅管允 h 1 、h 2 、许的水头偏差, m ; h—小区允许水头偏差, m ; d ——毛管内径, mm ; k ——水头损失扩大系数, k =1.1--1.2 f ——摩阻系数; q d ——单孔设计流量, L/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