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技术和疾病预防.doc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家养鹅的防病措施与疫苗接种家养鹅是一项受欢迎的农业养殖方式,无论是作为宠物还是商业养殖,都需要采取必要的防病措施来保障鹅的健康。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以及疫苗接种等方面介绍家养鹅的防病措施。
一、饲养管理1.选择健康的鹅苗:在选购鹅苗时,应选择健康、活泼的个体。
要注意观察鹅苗的羽毛光泽、眼神有无异常。
同时,要选择来自规范养殖场的鹅苗,以确保其健康与品质。
2.合理饲喂:家养鹅的饲喂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
应尽量采用优质饲料,以满足鹅的生长和免疫需求。
同时,鹅的饲喂应定时定量,避免饲料过量或不足。
3.保持清洁环境:鹅舍的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鹅舍,清除鹅粪、积水等杂物。
同时要保持鹅舍的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鹅群过度拥挤,以防止疫病的传播。
二、环境控制1.合理的温度控制:鹅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在幼鹅期尤其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幼鹅要保持在30℃左右的温度环境下,随着鹅的生长,每周可适当降低1℃,直至达到适宜的生长温度。
2.注意空气质量:鹅群所在的环境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的积聚。
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合理规划鹅舍的布局等来改善空气质量。
3.防止引起鸟类病的传染源:确保鹅群与其他禽类相隔离,避免与野生水鸟等接触。
定期检查鹅群的体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蔓延。
三、疫苗接种1.了解鹅的常见疫病:在接种疫苗之前,应了解鹅的常见疾病,包括禽流感、新城疫等,并掌握其防控措施。
2.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根据鹅的生长发育与疫苗的免疫时间表,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通常情况下,鹅苗在8-20周龄时可进行禽流感等疫苗的接种。
3.选择优质的疫苗:在选择疫苗时要选择经过正规认证的疫苗产品,并确保其质量可靠。
同时,要按照疫苗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接种,避免过量接种或未按时接种。
结语家养鹅的防病措施与疫苗接种是保障鹅群健康的重要环节。
鹅的疾病预防与防疫注意事项
在养鹅生产中还要注意卫生防疫,首先要消灭传染病,其次是控制和减少普通病和寄生虫病发生,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
疾病防治应从生产各个环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要合理,青绿饲料要满足,增强鹅体抵抗カ,管理要精心如育雏1-3日龄要有专人看护。
2、做好卫生防疫エ作,严格卫生防疫制度。
门前设消毒池和消毒箱,来往人员要消毒(1%火碱水、生石灰等),饮、食用具每天要定时清洗,至少每周消毒1次。
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时清扫。
消毒药品很多,如百毒杀、过氧乙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
不准将来路不明的鹅带入本场,本场售出的鹅-经离场,不准再回本场。
平时饲养人员要认真观察鹅群,做到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
粪便、垫草、污物放于偏僻地方发酵处理。
尸体要埋掉。
3、做好预防接种。
对养鹅威胁较大的传染病“小鹅瘟”,应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给种鹅肌肉或皮下注射种鹅用“小鹅瘟”疫苗(按1:100稀释)每只鹅1ml,15天后产生免疫カ。
如果种鹅未打过预防针,则应在小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1ml雏鹅用“小鹅瘟”疫苗5天后产生免疫カ。
4、药物预防治疗。
雏鹅1~3日龄或梅雨季节易发生肠道疾病的中鹅,可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痢特灵治疗量、万分之五或千分之三土霉素
1。
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肉鹅是一种常见的畜禽类,以其肉质鲜美、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因此,肉鹅的养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业务。
肉鹅的养殖需要注意的事项肉鹅的养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鹅舍应建立在良好的区域,地势较高,水分容易排放,它要完全避免低洼,容易受水淹,并跟其他畜禽类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2.饲料饲料对肉鹅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应选择质量优良、价格适中、适口性好的饲料,并要适时、适量地投喂。
在给肉鹅喂食时,应将饲料拌匀,以充分满足其营养需要。
3.管理肉鹅的管理主要包括清洁、通风、消毒、饮水和补充营养等,还要定期检查其生长发育状况,并记录其生长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预防疾病为了避免疫病的发生,应提前预防鹅的疾病。
在养鹅的过程中,要保持饲料和水的卫生、清洁饮水器、清理粪便以及定期对鹅舍进行消毒。
此外,还应检查鹅的饮水是否干净、天气是否适宜等,以及定期测量环境温度,以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肉鹅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1.流感病流感病病毒感染后,鹅出现发热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急性出血性肺炎。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污染物传播。
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有: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及时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饲料和饮水达到消毒;加强环境卫生、消毒鹅舍、刮干净鹅粪等。
2. 气管炎气管炎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为喘息、咳嗽、憋喘等。
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有:加强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和健康检查;适度处置餐具;合理通风;适宜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3. 唇口疮唇口疮是由鹅病毒引起的口腔和喉咙疾病,症状为唇疮和口疮。
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有: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饮水的卫生;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鹅;使用适宜的药物进行防治。
4. 神经孟毒病神经孟毒病病菌主要通过螨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病害主要表现为双脚瘫痪、颈部偏斜、肌肉萎缩、兔唇等。
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有:合理统筹养殖环境;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加强管理和药物防治。
Y a n g z h i j i s h u肉鹅饲养技术和传染病的预防于安君农村饲养肉鹅大多采用散养的方式,采用该种饲养方式虽然饲养规模较小,但经济收入仍然较为可观,因此这也成为大多数农民的首选。
在整个饲养肉鹅的过程中,提高幼雏的存活率、降低饲养成本、保证经济利润是发展养鹅业的重要内容。
为此应当在饲养肉鹅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饲养经验和技巧,更好的实现肉鹅的养殖。
一、肉鹅养殖场址的选择肉鹅养殖场应当高、干、敞、整齐。
大范围内,没有其他养殖或者屠宰禽类的场地,并且场地的选择不能影响交通主干道,不能影响居民的生活且不能污染水质,要远离河流500米以上。
另外,要方便完成防疫以及处理废弃物,周围要有与饲养规模相匹配的肉鹅草原或牧场。
在基础设施方面,应在鹅舍周围建设隔离网或防疫沟,鹅舍还要按统一的方向成排建造。
夏季长轴应与主风向垂直。
鹅屋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间隔。
清洁道路与污水道路要分隔开,绝对不能混在一起。
二、育雏前的准备1、规划好养殖数量一平方米内饲养2-3只即可,采用围栏的方式进行饲养,选择阳光相对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
为防止蚊鼠,应及时对围栏或栅栏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然后,我们应该把照明工作和供水设备准备好。
2、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该过程也十分关键,消毒工作分为四步:(1)物理清理法,人工清洁灰尘垃圾;(2)用浓度适当的火碱清理地面;(3)鹅进去的前一周,用稀释的百毒杀喷洒鹅要用的水槽、料槽等;(4)进行熏蒸消毒,在感到不刺眼,鹅方可入住。
3、科学配比饲料育雏室饲料的科学配比需要配制全价颗粒饲料。
每只幼雏需一千克左右饲料。
饲喂饲料要含有多种幼雏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钙、有效磷、代谢能,这些物质都需要合理的比例。
此外,还要根据肉鹅的身体状态,给肉鹅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保健沙和药物,如电解多维多糖和黄芪多糖。
三、喂食方法1、开食打开蛋壳24小时后,饲料就撒在鹅背上,目的是为了让幼鹅学会进食。
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
肉鹅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肉禽,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肉鹅养
殖需注意合理配饲、防寒保暖、疫病防治等方面。
下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合理配饲
合理配饲是鹅的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鹅需要水、饲料以及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饲料的组成应综合考虑鹅的营养需求,以粗蛋白为主,同时要根据不同阶段鹅的生长需要
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
饲料的品质应高质量、无霉变、不夹杂异物。
二、防寒保暖
肉鹅适应性较差,不能承受太低的温度,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鹅舍应配备良好的保暖
设施,如隔热板、保温灯等,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地暖设施。
同时,鹅舍的保温性能应加强,墙体和屋顶应有一定的绝缘效果,重视保暖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清洁。
三、疫病防治
鹅常见的疾病有鹅瘟、鹅霍乱、鸭瘟等,而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感染是导致鹅死
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要定期消毒、清理饲养环境、保持饲养密度适宜、合理使用药物等,以保证鹅的健康生长。
同时,鹅的飞羽修剪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鹅病毒和寄生虫多数是通过鹅群
内和鹅群之间互相传播的,而鹅的飞羽是它们传播疾病的主要工具。
因此,定期对鹅的飞
羽进行修剪是必要的。
结语
肉鹅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不仅要合理配饲、防寒保暖,还需注意疾病防
治等方面。
只有在细心呵护下,才能保证肉鹅的健康生长,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肉类产品。
鹅重要疾病的防治当前,严重危害养鹅业的疾病主要有:小鹅瘟、蛋子瘟、鹅副黏病毒和鹅禽流感等。
一、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高达90%以上,超过三周龄雏鹅仅少数发生,一月龄以上雏鹅基本不发生。
(一)临床特征临床上见到的典型病状是病鹅离群独处,毛松颈缩,闭目呈昏睡状,重者废食;排黄绿色稀便,鼻孔周围粘附有污秽分泌物,死前发生颈部扭曲、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小肠中下段肠腔内有黄白色带状假膜,堵塞肠腔,形成栓塞状物,质地坚实,形如腊肠;亚急性病例腊肠样物十分明显,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采取肝、脾、胰等病料作病毒分离与鉴定。
(二)防制措施1.紧急防治:雏鹅群一旦发生小鹅瘟时,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并每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0.5~0.8毫升抗血清,或1~1.6毫升卵黄抗体,在血清或卵黄抗体中可适当加入广谱抗菌素。
每只病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1毫升抗血清或2毫升卵黄抗体。
患病仔鹅每500克体重注射1毫升抗血清或2毫升卵黄抗体。
紧急预防时,应用鹅副粘病毒病灭活苗进行免疫注射,比用油乳剂苗产生免疫力快。
2.免疫预防:(1)种鹅免疫若使用活苗,有两种方法:一次免疫法:种鹅产蛋前15天左右,用1∶100稀释的鹅胚化种鹅弱毒苗(简称种鹅苗)1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
在免疫12天后到4个月内,鹅群所产蛋孵化的雏鹅能抵抗病毒感染,有较高的保护率。
4个月后雏鹅的保护率有所下降,必须再次进行免疫。
二次免疫法:种鹅产蛋一个月以前用1∶100种鹅苗1毫升进行免疫,产蛋前15天用1∶10种鹅苗1毫升进行免疫,雏鹅的保护率可达到免疫后5个月。
或在一次免疫法后10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用1∶10种鹅苗1毫升免疫,使免疫期再延5个月左右。
若使用灭活苗:单苗,产蛋前15~30天用小鹅瘟油乳剂灭活苗,每鹅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后15天到5个月内出炕的雏鹅均具有较高保护率;联苗,种鹅产蛋前半个月左右用小鹅瘟和鹅副粘病毒病联苗均具有免疫力。
鸡鸭鹅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指南鸡鸭鹅养殖一直以来都是农业领域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肉类和蛋类供应,还可以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所以合理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疾病防治是确保鸡鸭鹅养殖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养殖技术,并提供鸡鸭鹅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鸡鸭鹅养殖技术1. 繁殖管理饲养鸡鸭鹅的繁殖管理是保证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基础。
在选种方面,应选择强壮、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种鸟;在配种方面,应合理搭配,避免近亲交配,以避免遗传缺陷。
另外,要确保充足的饲料供应、适宜的饲养温度和湿度,以及科学的鸟舍管理,包括清洁卫生和合理的通风。
2.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
饲养鸡鸭鹅时,要根据品种和年龄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提供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饲料,并确保充足的饮水。
此外,饲养环境的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保持鸟舍的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防止病原菌滋生。
3. 疾病预防鸡鸭鹅养殖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做好疫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不同疾病的季节和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
其次,要保持鸟舍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同时,定期给鸟群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二、鸡鸭鹅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鸡鸭鹅的危害极大。
预防禽流感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洁消毒鸟舍,减少鸟群间的接触。
一旦发现禽流感病例,应立即隔离患病禽畜,并进行强制扑杀,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消毒。
2. 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鸡的危害最大。
防治新城疫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并确保饮水、饲料的卫生。
一旦发现新城疫病例,应立即隔离患病禽畜,并进行强制扑杀,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消毒。
3. 鸭霍乱鸭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鸭的危害最大。
养鹅的技术和方法
养鹅作为一种畜牧养殖方式,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来保证鹅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以下是一些养鹅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1. 圈养管理:选择一个合适的鹅舍,确保鹅舍干燥、通风良好。
根据鹅的数量和羽毛特性,铺设合适的垫料或地面,保持环境整洁,并定期清理鹅舍。
2. 饲料供应:根据鹅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
鹅的饲料主要包括青饲料、粗饲料(如干草、玉米秸秆)和精饲料(如浸酸饲料、饲料饼干)。
注意合理搭配,确保鹅得到均衡的营养。
3. 饮水管理:提供干净的饮用水是非常重要的。
鹅群需要随时都能够获得清洁、新鲜的水源。
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保持饮水器清洁。
4. 防疫措施:定期进行鹅群的疫苗接种和驱虫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保持鹅舍内干净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病原菌的滋生。
5. 疾病监测:监测并及时处理鹅群的异常行为和疾病症状,提前预防和治疗常见鹅病。
定期请兽医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群体的整体健康。
6. 繁殖管理:根据鹅的繁殖习性,合理安排产蛋期、孵化期和鹅苗的抚育。
提供适宜的产蛋和孵化环境,掌握鹅苗的养护技
巧,保证繁殖的良好效果。
7. 防止打架:由于鹅群内部存在群体等级,饲养过程中可能出现鹅之间的争斗和打架。
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如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饲料,以减少打架行为的发生。
8. 定期营养检测:根据鹅的生长和产蛋情况,定期进行营养检测,调整饲料配方和喂养量,保证鹅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养鹅技术和方法,具体的养鹅方式和管理细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肉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肉鹅养殖是一项传统的农业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提高,肉鹅养殖也逐渐成为了养殖户们的一个热门选择。
要想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养殖户们需要关注肉鹅的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治。
下面将重点介绍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
一、肉鹅的养殖肉鹅的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设施。
场地应当选择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地势应当高于周围地块,以保证排水畅通。
肉鹅的饲养场所应当建有合理的圈舍,保证肉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导致肉鹅产生压力和恶性行为。
在饲养场所中,还应当配备合适的喂食设施和饮水设备,保证肉鹅有充足的饲料和水源。
肉鹅的饲养管理也至关重要。
在饲养管理上,要保证肉鹅有充足的饲料供应,保证肉鹅的正常生长。
由于肉鹅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饲料的营养需要得到合理的保证。
养殖户们还需要注意保持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饲料残渣和粪便,避免细菌的滋生,造成肉鹅的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们需要密切关注肉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肉鹅的生产效益。
二、肉鹅疾病的防治1. 病毒性肝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肉鹅疾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排泄物传播。
预防该疾病的关键是保持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避免病毒的传播。
对于患病的肉鹅,应当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2. 鸭瘟热鸭瘟热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肉鹅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预防鸭瘟热的关键是保持养殖场所的卫生,并且对肉鹅进行定期的免疫接种,增强肉鹅的免疫力。
3.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肉鹅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细菌性疾病,对肉鹅的生长和产蛋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养殖户们需要注意保持场所的卫生,合理饲养,提高肉鹅的免疫力,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4. 气管炎气管炎是导致肉鹅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防气管炎的方法主要是对饲料进行合理的消毒处理,保证肉鹅饮用的水源干净卫生,避免感染病原菌。
肉鹅养殖技术及肉鹅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而且它有悠久的养殖历史,鹅按照性能不同也有不同的养殖价值,肉鹅就是一种主要以产肉为主的品种,也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鹅养殖技术及肉鹅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一、如何养殖肉鹅1、肉鹅棚设置:普通挑选在水源、山塘、河沟等附近的坡地建棚,内设料槽和水槽,每平方米饲养2~4只育成肉鹅。
也可与种果、养鱼相配套大规模饲养。
建棚的益处是削减肉鹅的活动,降低能量损耗,从而提升其饲料酬劳。
2、养分要求:这一阶段的肉鹅生长快速,食欲旺盛,能通过大量粗饲料,所以协作饲料主要成分要逐渐过渡到粗蛋白质14%~16%,代谢能12.13兆焦/公斤,钙0.9%,磷0.6%,赖氨酸0.85%,蛋氨酸+胱氨酸0.5%,泛酸12.6毫克/公斤。
3、育肥方式:草浆养殖肉鹅。
将采集到的各种青饲料如红薯藤、水葫芦、水浮莲、槐叶、杂草等混合打浆,再用协作粉料搅拌,天天饲喂6餐,最后1餐在晚上10时。
选用的青饲料要避开有毒植物如高粱苗、夹竹桃叶、苦楝树叶等。
干拌协作粉料饲喂法。
青饲料如蕉茎叶、萝卜樱、鲜象草、胡萝卜、南瓜、南瓜蔓藤等,将其剁碎,拌上协作粉料,一天饲喂6餐,晚上还要喂一餐。
颗粒饲料青饲料饲喂法。
颗粒饲料置于料桶中,任由肉鹅采食,再将青饲料置于木架、板台、盆子或水面上,让肉鹅自由采食。
普通每只天天要饲喂2~4公斤。
这种办法主要适用于有大量适口青饲料的养殖户,如蔬菜产区的大量老叶和大量副产品如萝卜樱,以及通过冬闲田或山坡地种植的青饲料如黑草、象草等。
草粉全价颗粒饲料喂法。
将草粉(苜蓿、松针、刺槐叶、花生藤等晒干或烘干,制成青绿色粉末)跟豆饼、玉米等配制成全价颗粒饲料。
可用料盘一日分4餐饲喂,也可用自动料槽或料桶终日饲喂,其它保证有充沛的清洁饮水。
灵便放牧如附近有草地,有收割后的田野或水中有大量的水草,就能够就近放牧。
注重防病在养殖肉鹅阶段的饲养管理上,主要是防治消化系统疾患。
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肉鹅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禽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肉鹅的养殖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养殖业。
在肉鹅的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密度大、环境温度变化大、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肉鹅的疾病防治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着重介绍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方法。
一、肉鹅的养殖技术1、场地选择:肉鹅的场地应该选择在远离工业区、污染区和交通干道的地方,以确保空气清新、水质清洁。
肉鹅的场地应该具有排水良好、采光好、通风好的条件。
2、饲养密度:肉鹅的饲养密度应该根据养殖场地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一般来说,每亩地养殖500-600只肉鹅比较合适。
3、合理饲喂:肉鹅的饲料应该保持新鲜,饮水要干净卫生。
在生长阶段,适当添加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对肉鹅生长有利的营养物质。
4、环境控制:在肉鹅的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好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疫病防治: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下文将会做更具体的介绍。
二、肉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1、高热性疾病高热性疾病是由于气候变化、饲料质量不良等因素引起的肉鹅高热而导致的疾病。
养殖户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与控制:(1)做好消暑措施:在夏季高温时,应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增加喷淋降温、适当增加通风设备等。
(2)注意饮水质量:夏季水质易变质,应该经常更换水源,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3)调整饲料配比:应该根据气候变化调整饲料的配比,适当减少发热食物的摄入量。
2、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如禽流感、鸭疫、传染性肉芽肿病等。
预防与控制的方法有:(1)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肉鹅养殖环境进行消毒,保持场地的清洁和卫生。
(2)注意饮水卫生:保证肉鹅的饮水器干净卫生。
(3)加强饲料卫生:保持饲料的新鲜,不让饲料变质。
(4)及时发现疑似病例:一旦发现有疑似感染性疾病症状的肉鹅,应该立即隔离治疗,以免疾病传染。
3、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钩虫病、蛔虫病等。
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肉鹅是一种优质的肉禽,具有肉质鲜嫩、口感细腻等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在肉鹅的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疾病防护工作,才能保证肉鹅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肉鹅的养殖方法和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一、肉鹅养殖方法(一)场地选择肉鹅的养殖场地应选择在通风良好、采光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
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积水和污染,以确保肉鹅的生长环境清洁卫生。
(二)饲料管理肉鹅的饲料应该选择优质的鹅料,要根据肉鹅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不同的饲料。
在肉鹅的初生期,应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在育成期则应逐渐给予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以促进其体重的增长。
(三)养殖管理在肉鹅的养殖管理中,要保持圈舍的清洁,定期清理饮水器和饲料器,保持饮水器周围的卫生。
定期进行消毒防疫,及时清理鸟粪,避免鸟粪长期积累,导致细菌滋生。
(四)健康监测定期对肉鹅进行健康监测,注意观察肉鹅的食欲、精神状态和排泄情况。
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二、常见疾病防治(一)传染性肠炎传染性肠炎是肉鹅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
患病的肉鹅会出现食欲不振、拉稀、腹泻等症状。
预防传染性肠炎的方法是加强饲料的卫生管理,保持饮水器的清洁,防止饮水的污染,定期进行消毒。
(二)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会导致大规模的禽类死亡。
患病的肉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是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避免与野生禽类接触,定期进行消毒防疫。
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肉鹅是一种比较好养的家禽之一,肉质鲜美,肉干脆香,营养丰富。
因此,肉鹅饲养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
不过,与此同时,肉鹅的养殖也面临着各种疾病和病毒的威胁。
为了保证肉鹅的生长和发育,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肉鹅的疾病。
一、肉鹅饲养的管理肉鹅的养殖要把环境营造好,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都是直接影响鹅舍内氛围的要素。
肉鹅舍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要刮干净鹅粪。
1、选择合适的饲料肉鹅的饲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在饲料的选择上,要尽量保障饲料的营养丰富,能够满足肉鹅不同的生长阶段的需求,还要注意饲料的配合。
饲养肉鹅要喂食高能高蛋白,对于3-4月龄的肉鹅,能量1650KJ/100g,蛋白质18%;对于4-5月龄的肉鹅,能量1550KJ/100g,蛋白质15%。
2、注意饮水肉鹅的饮水问题也是影响肉鹅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肉鹅在喝水时,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还要适时更换水,及时清理水槽,定期检查水质。
特别是在高温时期,要注意及时增加水源,防止肉鹅脱水和中暑,预防口腔炎等疾病。
3、注意环境卫生肉鹅舍的卫生情况也要严格掌握。
肉鹅舍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以杀死肉鹅所携带的各类病菌,预防病害的发生。
二、肉鹅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1、肉鹅病毒性疾病病原多源性,主要通过饮水和呼吸道传染,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注射疫苗,严格隔离,提高饲养水平。
2、肉鹅肺炎:传染性疾病,病原菌多为毛利艾菌。
临床症状:食欲下降,翅膀不展开,体温升高,呼吸因氧气不足而发出嘶喘声。
预防措施:清理鹅舍,保持卫生,强化饲养管理,疫苗接种等。
3、肉鹅大肠杆菌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疾病。
临床症状:拉稀,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全身发热。
预防措施:饲料、环境、水源等卫生管理,对患病的肉鹅立即进行治疗。
总之,养育肉鹅时,要以良好的管理为基础。
合理进行饲喂、饮水、环境清洁以及疫苗接种等防病措施,才能确保肉鹅健康、安全地生长,获得丰收的喜悦。
肉鹅的养殖与疾病防治肉鹅是人类常见的家禽之一,因其肉质鲜美、肥而不腻,深受消费者喜爱。
肉鹅的养殖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
为了保障肉鹅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养殖户有必要了解肉鹅的养殖管理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肉鹅的养殖管理1. 场地选择:肉鹅的场地应选择在离城市较远、环境空气清新,没有烟气和化工气等其他有害气体,容易通风良好的地方。
场地周围的水源应当清洁、无污染,水质好,土地肥沃,可供肉鹅放牧使用。
2. 场地建设:场地建设要符合鹅的生长特性,有利于提高肉鹅的生产效益。
饲养场地可以采用集约化饲养,尽可能提高鹅的生长密度。
建议饲养场地要有遮阳、避风、保暖等设施,有助于鹅的生长。
3. 饲料管理:肉鹅的饲料管理是肉鹅养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肉鹅的饲养过程中,应合理选用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4. 饮水管理:充足的清洁饮用水是肉鹅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也是鹅群健康的保证。
饮水管理要保障肉鹅有干净的饮用水,定时更换饮水、清洗饮水器。
避免发霉和生物附着,定时清洗和消毒。
5. 疫病防控:在肉鹅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疫病防控,定期对鹅群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接种疫苗,及时发现疾病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疾病传播,减少死亡率。
二、肉鹅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1. 鹅瘟疫鹅瘟疫是一种由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粘膜和皮肤出血、瞬间死亡。
对于鹅瘟疫,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和隔离感染的肉鹅群进行有效防治。
2. 烟雾病烟雾病是由于淋浴过程中湿度大、通风差,使得肉鹅瞬间受凉受潮而引起的。
对于烟雾病,应该做好肉鹅的保暖工作,在淋浴的时候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避免湿气对肉鹅的影响。
3. 肠炎肠炎是由于饲料不合理、饮水卫生不达标、环境脏乱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肉鹅疾病。
对于肠炎,应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保障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做好饲料的处理和存储工作,保持饲料的卫生。
4. 薄瘦薄瘦是由于饲料不足或者营养不良、环境条件不佳引起的肉鹅生长停滞、体重不增的一种疾病。
常见鹅病防治技术哎呀,说到鹅病防治技术,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我有个朋友,老张,他可是养鹅的老手了。
每次去他家,都能看到他那群肥嘟嘟的鹅在水塘里悠哉游哉地游来游去。
不过,老张也跟我说过,养鹅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里面门道多着呢,尤其是鹅病防治,那可是个大学问。
就说最常见的鹅病吧,比如那个“鹅瘟”。
这病可不简单,一旦染上,鹅儿们就会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严重的时候还会拉稀,甚至死亡。
老张告诉我,这病主要是通过疫苗来预防的。
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给鹅儿们打疫苗,这可是个不能偷懒的活儿。
他得一个个抓,一个个打,有时候鹅儿们还不配合,得费老大劲了。
还有那个“鹅痛风”,这病听着挺搞笑的,其实挺严重的。
鹅儿们得了这病,脚蹼会肿起来,走路都困难。
老张说,这病主要是饲料里蛋白质太高了,鹅儿们消化不了。
所以,他得控制饲料,不能让鹅儿们吃太多高蛋白的东西。
有时候,他还得给鹅儿们喂点药,帮助它们消化。
再说说那个“鹅白痢”,这病挺常见的,鹅儿们拉的便便里会有白色的粘液。
老张说,这病主要是环境卫生问题。
他得经常清理鹅舍,保持干燥,还得定期消毒。
有时候,他还得给鹅儿们喂点抗生素,防止病情恶化。
老张还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技巧,他说,养鹅得细心观察。
比如,鹅儿们突然不吃食了,或者走路摇摇晃晃的,那可能就是生病的征兆。
这时候,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不能等病情严重了才处理。
总之,养鹅这事儿,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学问大着呢。
老张说,他养鹅这么多年,最大的心得就是:耐心、细心、爱心。
这三心缺一不可。
他每次说起这些,都像是在讲一个老故事,让人听了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温馨。
所以啊,如果你也想养鹅,或者正在养鹅,那可得好好学学这些防治技术。
毕竟,鹅儿们健康,咱们才能安心享受那美味的鹅肉,不是吗?。
鹅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方法一、雏鹅的饲养与管理鹅与鸭同为水禽,但两者的俗食谱不同,“鸭要腥、鹅要素”。
故有“好草好水养肥鹅”的谚语。
1、雏鹅的饲养。
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 小时为宜,开食前先饮水,饮水中间加入 0、22%高锰酸钾,连用3 天。
开食用籼米饭,不可用成一团的烂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
再搭配一份切成丝状的青菜叶,放在浅瓷盆内,让小鹅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或者先喂料(米饭),再喂青料;或者把米饭放一处,青菜放另一处,让小鹅自由挑选,一旦形成习惯,就不要天天改变。
1 周龄以内的雏鹅,白天喂6-7 次,晚上加喂2-3 次,这是养好小鹅的重要措施,尤应注意。
除保证向雏鹅提供各种饲料外,还应充分供水,不仅每次都喂青饲料,还要经常喂水,断水会引起雏鹅暴饮,使消化机能紊乱,容易致病。
8-14 日龄的雏鹅,白天喂4-5 次,晚上喂1-2 次;2 周龄以上,随放牧时间延长,白天喂3 次,夜晚加喂一次,20 日龄以上,如放牧场地好,白天可以不喂,夜晚仍要加喂一次。
2、雏鹅的保温。
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
因此,2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育雏温度第一周为28-30℃,以后每周降1℃,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和白天温度可稍低些,温度的适宜与否可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
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散开,安静、活动自如,吃食正常,无异常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偏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打堆、不吃食,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尖叫声,严重时造成大量的雏被压死、踩死、育雏室的温度过高过低或变化太大,均不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温度高时,易感染呼吸疾病或感冒,温度过低时,雏鹅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死亡数增多,在育雏期间,温度必须平稳下降,切忌忽高忽低急剧变化。
保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自温育雏,②电热育雏,③煤炉育雏,④火坑育雏等。
养鹅技术和疾病预防
概述:与其他家禽相比,鹅群有着更高的抗逆性。日常只要加强饲
养管理、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积极免疫预防接种,即可有效预防疾
病的发生。一、做好环境卫生
地面潮湿最适宜病原菌的生存和繁殖。因此,鹅舍地面必须保
持干燥,运动场要排水良好。不能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及时清除发霉
的垫草,防止曲霉菌病。及时处理粪便(最好将粪便堆沤,杀死病原
微生物),其中往往带有大量的虫卵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容易污染环
境,传播疾病。鹅舍和运动场要天天打扫,经常更换垫草,保持清洁
干燥;经常洗刷食槽,饲料与饮水要注意清洁。
二、坚持定期消毒
饲喂场地和用具坚持定期消毒;发病时,要迅速隔离病鹅,污染
的环境应进行紧急消毒。如:用新配制的10%~20%的生石灰水粉刷
鹅舍,可抑制寄生虫卵囊的发育;用30%新鲜草木灰的澄清液可消毒
鹅舍和用具;用1%~2%的来苏儿溶液可消毒场地。此外,可用福尔
马林熏蒸消毒鹅蛋、孵化器和鹅舍。每60毫升福尔马林,加入30克
高锰酸钾,可供1.4立方米空间熏蒸,经20分钟可杀死其中95%~
99.5%的细菌。
三、加强检疫制度
要强化检疫和疫情报告制度,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严格检疫执
法,防止外来病原侵入,减少疫病流行。
四、及时接种疫苗
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鹅传染病,是养鹅业的大敌。
疫苗接种是防治鹅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有效接种疫苗能使
鹅产生对特定疾病较强的抵抗力。接种疫苗时应注意以下儿点:一要
按照疾病、疫苗的特点和鹅的机体及免疫状态,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
程序,并根据当地鹅病的流行情况及时调整,切不要生搬硬套。二要
根据当地鹅病的发生情况,正确选择疫苗的种类。三要购买使用正规
厂家生产的疫苗,以确保预防效果。四要根据疫苗的要求,采用适当
的免疫接种方法,不能因费事而随意改变。
五、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鹅的饲养管理,增加运动和游泳,注意环境卫生,严格执
行疫病防制制度,均可明显地提高鹅的抵抗力。贯彻“养重于防,防
重于治”的饲养理念。
六、实施定期驱虫
(1)鹅体驱虫
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将鹅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驱除或杀灭,是
饲养场和农村专业饲养户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应
选用相应的驱虫药物,通常选用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如鹅的矛形剑带
绦虫和鹅的前殖吸虫,常选用丙硫苯咪吟的吡喹酮。鹅群驱虫宜早不
宜迟,要在发病前驱虫,对于寄生蠕虫,正常情况下,放牧鹅群宜两
个月驱一次虫。驱杀鹅体外寄生虫,常用溴氰菊酯,苄呋菊酷或敌百
虫溶液等驱虫剂对鹅群体表进行喷雾,可杀灭永久性寄生的羽瞒、羽
虱;而对于暂时性寄生的蚊、蝇、蠓、蚋等,除了用驱虫剂对鹅体表
喷雾,还应对鹅舍周围的环境进行喷雾驱杀。
(2)杀灭外界环境的寄生虫
除了驱杀鹅体内外的寄生虫,杀灭外界环境的寄生虫,尤其是
粪便中的寄生虫也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鹅舍(棚)内清除的粪
便必须放置在远离饲养场和水源的地方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利用生物热杀死寄生虫卵、卵囊和幼虫、以防止粪便中的病原体污染
环境和引起重复感染。
(3)消灭中间宿主
消灭中间宿主也是预防某些鹅寄生虫病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
一。消灭中间宿主常采用冬春季节干塘的方式或者在有中间宿主并遭
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沟、稻田等处撒布石灰等以杀死中间宿主和幼虫,
中断它们的生活史,达到从根本上预防某些寄生虫病的目的。
七、早发现,早治疗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鹅群的活动、产蛋量、生长发育速
度和健康状况,以尽早发现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观察鹅群的
最好时间是在每天早晨天刚亮、中午及深夜,这时鹅群正处在体息状
态,病鹅容易表现出各种异常状态,比较容易发现和捡出发病和轻症
的病鹅。
(1)健康的鹅
精神活泼,羽毛洁净,光泽发亮,两眼有神,眼鼻干净,食欲
旺盛,消化良好,粪便正常,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敏捷。
(2)初发病和轻症的鹅:颈背上端的小羽毛不再顺伏紧贴,有微微
松起现象。病鹅喜欢卧伏,食量减少,常常遭到同群鹅的驱赶和啄咬,
还常有摇头、流鼻水、眼结膜潮红、双翅及腹部羽毛好像被脏水沾污
等症状。
(3)病情较重的鹅:精神不振、厌食、不愿走动、全身羽毛松乱,
腹部和翅膀羽毛污秽不清,常呆立或独处一旁,鼻孔周围干燥或流鼻
水,头瘤、脚、嘴等部位均失去光泽。用手触摸有灼热感。接近时,
病鹅伏地不起,无力挣扎,头部肉瘤及脚部发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