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点检测算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1
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用途
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特征点检
测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的算法,它的主要用
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特征匹配,fast算法可以用于在图像中检测关键点,然后
将这些关键点用于图像配准和特征匹配。
这在目标跟踪、图像拼接
和三维重建等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应用。
2. 物体识别,在物体识别和目标检测中,fast算法可以用于
提取图像中的关键点,从而帮助识别和定位物体。
这对于自动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视觉SLAM,在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fast算法可以用于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从而进行
环境的建模和相机定位,这对于无人机、机器人和增强现实等应用
具有重要意义。
4. 图像配准,在图像配准中,fast算法可以用于检测图像中
的关键点,然后将这些关键点用于图像的配准和校正,这对于医学
影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等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图像配准、目标识别、SLAM等多种应用。
sift特征点检测算法原理SIFT特征点检测算法原理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是一种用于在图像中检测和描述局部特征的算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在不同尺度空间中寻找关键点,并计算这些关键点的局部特征描述子,从而实现图像的特征匹配和识别。
1. 尺度空间构建SIFT算法首先通过高斯金字塔构建尺度空间,以便在不同尺度下检测出特征点。
高斯金字塔是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多次降采样得到的一系列图像,每个图像都是前一层图像的二分之一。
在每一层图像上应用高斯滤波器,得到一系列平滑图像。
2. 关键点检测在构建好的尺度空间中,SIFT算法使用Difference of Gaussian (DoG)来检测关键点。
DoG是通过对相邻两层平滑图像进行相减得到的,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图像中的边缘和角点。
在DoG图像中,局部极值点被认为是潜在的关键点。
3. 关键点定位为了准确定位关键点的位置,SIFT算法采用了尺度空间极值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它使用T aylor展开式对DoG图像进行拟合,通过求解极值点的二阶导数来精确定位关键点的位置。
同时,为了排除低对比度的关键点和边缘响应的干扰,SIFT算法会对关键点进行一定的筛选。
4. 方向分配为了使特征描述子具有旋转不变性,SIFT算法对每个关键点分配一个主方向。
它通过计算关键点周围像素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找出主要梯度方向,并将其作为关键点的方向。
这样可以保证特征描述子在旋转变换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5. 特征描述在关键点的周围区域内构建特征描述子,用于表示关键点的局部特征。
SIFT算法将关键点周围的图像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在每个子区域内计算梯度方向直方图。
最后将这些直方图连接起来,得到一个具有128维特征向量的特征描述子。
通过以上步骤,SIFT算法可以在图像中检测出大量的关键点,并为每个关键点生成一个128维的特征描述子。
这些特征描述子具有尺度不变性、旋转不变性和光照不变性等特点,可以用于图像匹配、物体识别和三维重建等应用领域。
BRISK特征点检测匹配算法的探究BRISK(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points)特征点检测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点检测和匹配的算法。
它在快速特征点检测和匹配方面表现出色,同时保持了很强的稳健性。
本文将探讨BRISK算法的原理、流程以及应用,并讨论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性。
BRISK算法的原理是基于二进制描述符的尺度不变性的。
它使用了一种基于样本比较和像素对比的方法来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
该算法首先在图像中提取角点,然后对这些角点进行描述符计算,最后通过描述符的匹配来实现特征点的匹配。
BRISK算法的优点在于其对旋转、尺度和亮度变化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以在图像中检测到各种实际场景下的关键点。
1.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将RGB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进行高斯平滑处理。
2. 提取角点:使用FAST算法或Harris角点检测器提取图像中的角点。
3.计算描述符:在每个角点周围采样一些采样点,计算这些采样点的灰度值和周围像素的对比情况。
4.特征匹配:对每个检测到的关键点,通过描述符的比较来进行特征点匹配。
在BRISK算法中,描述符的计算是其核心部分。
描述符通常是一个二进制字符串,用于表示特征点周围的像素对比情况。
在BRISK中,描述符的计算通过对周围像素的样本点进行对比来实现。
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尺度不变性和鲁棒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准确地匹配特征点。
BRISK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目标跟踪、图像拼接、三维重建等不同领域。
在目标跟踪中,BRISK算法可以用于检测目标物体在不同帧之间的位置变化,实现目标的跟踪和定位。
在图像拼接中,BRISK算法可以用于寻找不同图像中相似的特征点,从而实现图像的拼接。
在三维重建中,BRISK算法可以用于检测图像中的特征点,从而实现对物体的三维重建。
总的来说,BRISK算法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特征点检测和匹配算法,具有很好的尺度不变性和稳健性。
ORB特征点检测匹配算法ORB (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特征点检测匹配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机视觉中特征点提取和描述的算法。
它结合了FAST角点检测器和BRIEF描述符,具有旋转不变性和快速计算速度,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图像拼接、三维重建等领域。
ORB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特征点检测、特征描述和特征匹配。
1.特征点检测:ORB算法采用FAST角点检测器进行特征点检测,FAST角点检测器是一种高速的角点检测算法,通过比较中心点像素值和其周围相邻像素值的差异来判断是否为角点。
FAST角点检测器在角度变化和尺度变化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ORB算法在FAST角点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了旋转不变性,通过计算像素的灰度质心,来判断角点的旋转方向,并计算角点的方向和尺度。
2.特征描述:ORB算法使用BRIEF描述符对特征点进行描述,BRIEF是一种二进制描述符,它通过随机选择一组像素对,并比较它们的亮度值来生成一个二进制串。
BRIEF描述符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存储空间需求,适合于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使用。
为了提高旋转不变性,ORB算法在BRIEF描述符的基础上引入了方向校正,将旋转不变特征描述符 (Rotated BRIEF) 与尺度不变特征描述符(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 结合起来。
在计算BRIEF描述符之前,ORB算法将图像进行多个尺度的高斯模糊操作,计算每个尺度下的图像金字塔,并在每个金字塔层级上计算BRIEF描述符。
3.特征匹配:特征点匹配是ORB算法的最后一步,通过计算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匹配关系。
ORB算法使用汉明距离 (Hamming Distance) 来衡量两个二进制描述符的相似性,汉明距离越小表示两个特征点越相似。
为了提高匹配的鲁棒性,ORB算法采用了基于最近邻和次近邻距离比的匹配策略,只有当最近邻距离比次近邻距离的阈值小于一个阈值时,才认为匹配成功。
BRISK特征点描述算法详解BRISK(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points)是一种特征点描述算法,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方法,能够在保持精度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BRISK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1.特征点检测BRISK算法使用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角点检测算法来检测图像中的特征点。
FAST算法通过比较像素点与其周围像素点的亮度差异来判断是否为角点。
2.特征点方向计算在BRISK算法中,将特征点附近的像素点划分为环形区域,并计算每个环上的像素点的方向。
具体而言,将特征点附近的点分为16个环,每个环上有一定数量的像素点。
然后,计算每个像素点的方向,以特征点为原点,对特征点周围的像素点进行方向计算。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特征点描述提供方向信息。
3.特征点描述BRISK算法的核心是特征点的描述。
在BRISK算法中,将特征点的描述子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每个小格子中有若干个像素点。
对于每个小格子中的像素点,通过比较其亮度与周围像素点的亮度差异来判断是否为关键点。
如果是关键点,则将其对应的二进制位设为1,否则设为0。
最终将每个小格子中的二进制串拼接起来,形成特征点的描述子。
4.特征点匹配在得到图像中的特征点和它们的描述子之后,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图像中的特征点的描述子来进行特征点的匹配。
BRISK算法使用哈希函数和汉明距离来计算特征点之间的相似度。
具体而言,通过哈希函数将每个特征点的描述子映射为一个哈希码,然后通过比较两个哈希码的汉明距离来判断它们的相似度。
汉明距离越小,说明两个特征点越相似。
5.优势与不足BRISK算法具有多种优点。
首先,它采用了二进制描述子,可以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算法的速度。
同时,二进制描述子可以在保持精度的同时减少存储空间。
其次,BRISK算法在特征点检测时引入了尺度不变性,可以适应不同尺度的图像。
找特征点的算法SIFT和SURF算法SIFT算法和SURF算法是用于图像特征点的检测与描述的两种经典算法。
它们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SIFT算法和SURF算法,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SIFT算法(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是由Lowe于1999年提出的一种用于图像特征点检测与描述的算法。
它通过分析图像的局部特征来提取与尺度无关的特征点,具有尺度不变性、旋转不变性和仿射不变性等优点。
1.特征点检测SIFT算法首先通过高斯差分金字塔来检测图像中的特征点。
高斯差分金字塔是由一系列模糊后再进行差分操作得到的,通过不同尺度的高斯核函数对图像进行卷积,然后对结果进行差分运算,得到图像的拉普拉斯金字塔。
在拉普拉斯金字塔上,通过寻找局部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特征点的位置。
2.特征点描述在确定特征点的位置后,SIFT算法使用梯度直方图表示特征点的局部特征。
首先,计算特征点周围邻域内每个像素点的梯度幅值和方向,然后将邻域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并统计每个子区域内的梯度幅值和方向的分布,最后将这些统计结果组合成一个向量作为特征点的描述子。
3.特征点匹配SIFT算法通过计算特征点描述子之间的欧式距离来进行特征点的匹配。
欧式距离越小表示两个特征点越相似,因此选择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作为匹配对。
二、SURF算法(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算法是由Bay等人于2024年提出的一种在SIFT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图像特征点检测与描述算法。
它通过加速特征点的计算速度和增强特征点的稳定性来提高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1.特征点检测SURF算法使用Hessian矩阵来检测图像中的特征点。
Hessian矩阵是图像的二阶导数矩阵,通过计算Hessian矩阵的行列式和迹来确定图像的局部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找到特征点的位置。
2_3_SIFT特征点检测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描述图像中的特征点的算法。
它是由David Lowe在1999年提出的,并在2004年发表了经典的论文。
SIFT特征点检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匹配、目标识别等任务中。
SIFT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寻找局部特征的最稳定的特征点,并提取出这些特征点的描述子。
为了实现尺度不变性,SIFT算法首先使用DoG (差值高斯)算子对图像进行多尺度的高斯模糊,然后通过比较相邻尺度下的高斯差分图像来寻找极值点(潜在的关键点)。
通过对图像的不同尺度进行处理,SIFT算法能够检测到不同尺度下的特征点。
在尺度空间上找到关键点之后,SIFT算法还会对这些关键点进行精确定位。
它使用了拟合二次曲面的方法,通过对DoG函数进行泰勒展开,来估计关键点的位置和尺度。
通过对DoG函数的二阶导数进行计算,SIFT算法可以判断关键点是否位于边缘,从而排除掉一些不稳定的关键点。
除了关键点的位置和尺度外,SIFT算法还提供了关键点的方向信息。
为了实现旋转不变性,SIFT算法在关键点附近计算图像梯度的方向直方图,并选择梯度最大的方向作为关键点的主方向。
这样,在后续的特征描述中,将使用关键点的主方向来进行旋转校正,从而提高匹配的稳定性。
在确定了关键点的位置、尺度和方向之后,SIFT算法还会提取出关键点的描述子。
对每个关键点的邻域区域进行块划分,并对每个块内的像素进行高斯加权,进而计算每个像素点的梯度幅值和方向。
最后,将这些梯度信息组成一个向量,就得到了关键点的描述子。
关键点的描述子具有高度的区分性和不变性,可以用于匹配和识别任务中。
SIFT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尺度不变性,可以检测到不同尺度下的特征点。
其次,SIFT算法对光照变化和视角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此外,SIFT算法能够提取出具有较高区分度的特征点描述子,这对于特征匹配和图像识别来说非常重要。
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原始⽅法简介在局部特征点检测快速发展的时候,⼈们对于特征的认识也越来越深⼊,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特征检测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在众多的特征提取算法中,不乏涌现出佼佼者。
从最早期的Moravec,到Harris,再到SIFT、SUSAN、GLOH、SURF算法,可以说特征提取算法层出不穷。
各种改进算法PCA-SIFT、ICA-SIFT、P-ASURF、R-ASURF、Radon-SIFT等也是搞得如⽕如荼,不亦乐乎。
上⾯的算法如SIFT、SURF提取到的特征也是⾮常优秀(有较强的不变性),但是时间消耗依然很⼤,⽽在⼀个系统中,特征提取仅仅是⼀部分,还要进⾏诸如配准、提纯、融合等后续算法。
这使得实时性不好,降系了统性能。
Edward Rosten和Tom Drummond两位⼤神经过研究,于2006年在《Machine learning for high-speed corner detection》中提出了⼀种FAST特征点,并在2010年稍作修改后发表了《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简称。
注意:FAST只是⼀种特征点检测算法,并不涉及特征点的特征描述。
FAST详解FAST特征的定义FAST的提出者Rosten等将FAST⾓点定义为:若某像素与其周围邻域内⾜够多的像素点相差较⼤,则该像素可能是⾓点。
FAST算法的步骤1、上图所⽰,⼀个以像素p为中⼼,半径为3的圆上,有16个像素点(p1、p2、...、p16)。
2、定义⼀个阈值。
计算p1、p9与中⼼p的像素差,若它们绝对值都⼩于阈值,则p点不可能是特征点,直接pass掉;否则,当做候选点,有待进⼀步考察;3、若p是候选点,则计算p1、p9、p5、p13与中⼼p的像素差,若它们的绝对值有⾄少3个超过阈值,则当做候选点,再进⾏下⼀步考察;否则,直接pass掉;4、若p是候选点,则计算p1到p16这16个点与中⼼p的像素差,若它们有⾄少9个超过阈值,则是特征点;否则,直接pass掉。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特征点检测算法与优化计算机视觉技术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和处理图像和视频的一门学科。
其中,特征点检测算法在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征点检测是指在一幅图像中寻找出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点,以便于在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中进行匹配、跟踪、识别等操作。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用的特征点检测算法以及一些优化方法。
一、特征点检测算法1. Harris 角点检测算法Harris 角点检测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特征点检测算法。
它通过计算图像灰度的空间梯度来测量像素点的变化,并通过特定的数学公式来评估图像中的角点位置。
Harris 角点检测算法通常使用图像的二阶矩阵(Hessian)来确定角点,并通过设置适当的阈值来筛选出有效的特征点。
2. 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SIFT 算法是一种基于局部图像特征的特征点检测算法。
它通过对图像进行多次尺度空间的平滑操作,结合高斯差分金字塔来检测图像中的稳定、局部特征点。
SIFT 算法具有尺度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尺度和旋转变化的图像中检测到相同的特征点。
3. SURF(加速稳健特征)算法SURF 算法是一种结合了快速图像特征检测和局部特征描述的算法。
它通过使用图像的Hessian矩阵来检测图像中的稳定特征点,同时采用了加速求解方法,大大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
SURF 算法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广泛,尤其在物体识别、目标跟踪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特征点检测算法的优化1. 金字塔结构优化金字塔结构是特征点检测算法中常用的一种优化方法。
通过构建图像的多层金字塔,可以在不同尺度的图像中进行特征点的检测和匹配,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同时,合理选择金字塔的层数和缩放因子,可以在保证特征点检测效果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2. 角点响应函数优化角点响应函数是用来评估图像中像素点是否为角点的依据。
优化角点响应函数可以提高算法对角点的检测效果。
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算法综述1.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是最早被提出的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算法之一、该算法通过计算图像中像素点的梯度信息和矩阵的特征值,判断该点是否为角点。
其优点是简单高效,但对尺度、旋转等变化不具有鲁棒性。
2. 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是对Harris角点检测算法的改进,通过选择图像中响应最大的若干个角点,提高了算法的准确性。
该算法相比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3.SIFT特征点检测算法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是一种经典的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和描述算法。
该算法通过构建高斯金字塔和DoG(差分高斯金字塔)图像,检测局部特征点,并对其进行描述。
SIFT特征点检测算法具有较好的尺度和旋转不变性,在复杂场景下仍能检测到大量稳定的特征点。
4.SURF特征点检测算法加速稳健特征(SURF)是一种在SIFT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和描述算法。
SURF算法通过加速特征点检测和描述过程,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该算法在大规模图像数据库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5.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FAST)是一种基于像素区域的快速特征点检测算法。
该算法通过快速判断像素点是否为角点,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
然而,FAST算法对图像尺度变化和旋转变化较为敏感。
6.ORB特征点检测算法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ORB)是一种结合了FAST和BRIEF算法的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和描述算法。
该算法通过使用FAST算法快速检测特征点,并使用BRIEF算法进行特征描述。
ORB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计算效率,适用于实时系统和移动设备。
综上所述,图像局部特征点检测算法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选择适合的算法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
OPENCV图像特征点检测与FAST检测算法 前⾯描述⾓点检测的时候说到,⾓点其实也是⼀种图像特征点,对于⼀张图像来说,特征点分为三种形式包括边缘,焦点和斑点,在OPENCV 中,加上⾓点检测,总共提供了以下的图像特征点检测⽅法1. FAST2. SURF3. ORB4. BRISK5. KAZE6. AKAZE7. MESR8. GFTT good feature to tack9. Bob斑点10. STAR11. AGAST 接下来分别讲述这是⼀种图像特征检测算法,但是⾸先,需要了解OPENCV的⼀种数据结构, KeyPoint结构,该结构的头⽂件定义如下:class KeyPoint{Point2f pt; //该图像特征点的坐标float size; //特征点邻域直径float angle; //特征点的⽅向,值为[零,三百六⼗),负值表⽰不使⽤,有了这个⽅向,能够让特征点拥有更⾼的辨识度,否则仅仅坐标和直径有时会误判特征点float response;//响应程度,代表该点的强壮程度,也就是该点⾓点程度,⽤于后期使⽤和排序int octave; //特征点所在的图像⾦字塔的组int class_id; //⽤于聚类的id} 每个图像特征点检测算法最终的⽬标之⼀,⽽当⼀张图像的特征点被检测出来之后,就可以和另⼀张图像的特征点进⾏匹配,根据相似级别判定两个图像的相似程度. ⽐如我们可以在图像中检测⼀张⼈脸的特征点,从⽽来检索在另⼀张图中是否存在相似程度很⾼的特征点集,从⽽确认另⼀张图像中的⼈脸以及⼈脸的位置,等,特征点检测算法在物体检测,视觉跟踪,3D重建的时候都有着重要的作⽤.⼀. 图像特征点检测的通⽤接⼝ Opencv为了⽅便⽤户使⽤图像特征点检测的相应算法,将全部的特征点检测都封在⼀个类似的API中,名为Ptr的模板类,也就是说,所有的特征检测算法都实现了相同的借⼝,detect 检测图像特征点.使⽤⽅法类似于 Ptr<相应的特征点检测类名>变量名 = 相应的特征点检测类::create() 变量名->detect(原图像,特征点向量). 使⽤上⾯描述的算法,就可以调⽤⼏乎全部的图像特征检测算法.但是注意,create函数有多个重载函数,如果为空,每个图像检测算法都会使⽤⾃⼰的⼀套默认的初始值来初始化类,如果想修改参数,那么create函数调⽤的时候需要根据检测类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初始化变量. 另外,opencv提供⽽⼀个快速显⽰图像特征点的函数,如下 drawKeyPoints(画布图像,特征点向量集,输出的绘制结果,绘制颜⾊值,绘制模式) ⼀般来说,画布图像会使⽤我们检测特征点的原图像(⼀般检测特征点都是原图像变换为灰度图像之后进⾏的检测,简单算法复杂度). 绘制模式有以下⽅法可以选择,是DrawMatchesFlags枚举 DEFAULT:只绘制特征点的坐标点,显⽰在图像上就是⼀个个⼩圆点,每个⼩圆点的圆⼼坐标都是特征点的坐标. DRAW_OVER_OUTIMG:函数不创建输出的图像,⽽是直接在输出图像变量空间绘制,要求本⾝输出图像变量就是⼀个初始化好了的,size 与type都是已经初始化好的变量 NOT_DRAW_SINGLE 单点的特征点不被绘制 DRAW_RICH_KEYPOINT 绘制特征点的时候绘制的是⼀个个带有⽅向的圆,这种⽅法同时显⽰图像的坐标,size,和⽅向,是最能显⽰特征的⼀种绘制⽅式,但是缺点就是绘制结果太杂乱.⼀. 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FAST算法是基于⾓点检测的图像特征.⼀个特征点检测的算法的第⼀步是定义什么是特征点,FAST算法定义特征点是如果某个像素点和他周围领域⾜够多的像素点处于不同区域,那么这个像素点就是特征点,对于灰度图像来说,也就是该点的灰度值和其周围⾜够多的像素点的灰度值不同,那么这个像素点就是⼀个特征点.该算法的详细计算步骤如下1. 从图⽚中选取⼀个坐标点,获取该点的像素值,接下来判定该点是否为特征点.2. 选取⼀个以选取点坐标为圆⼼的半径等于三的Bresenham圆(⼀个计算圆的轨迹的离散算法,得到整数级的圆的轨迹点),⼀般来说,这个圆上有16个点,如下所⽰⿊点坐标为(0,0),坐标step为11. 现在选取⼀个阈值,假设为t,关键步骤,假设这16个点中,有N个连续的像素点,他们的亮度值与中⼼点的像素值的差⼤于或者⼩于t,那么这个点就是⼀个特征点.(n的取值⼀般取值12或者9,实验证明9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可以获取更多的特征点,后⾯进⾏处理时,数据样本额相对多⼀些).2. 加⼊每个轨迹点都需要遍历的话,那么需要的时间⽐较长,有⼀种⽐较简单的⽅法可以选择,那就是仅仅检查在位置1,9,5和13四个位置的像素,⾸先检测位置1和位置9,如果它们都⽐阈值暗或⽐阈值亮,再检测位置5和位置13, 如果P" role="presentation" style="word-wrap: normal; max-width: none; max-height: none; min-width: 0px; min-height: 0px; float: none;" id="MathJax-Element-8-Frame">中⼼点是⼀个⾓点,那么上述四个像素点中⾄少有3个应该必须都⼤于Ip+t" role="presentation" style="word-wrap: normal; max-width: none; max-height: none; min-width: 0px; min-height: 0px; float: none;" id="MathJax-Element-9-Frame">中⼼点亮度值+阈值或者⼩于Ip−t" role="presentation" style="word-wrap: normal; max-width: none; max-height: none; min-width: 0px; min-height: 0px;float: none;" id="MathJax-Element-10-Frame">中⼼点亮度值-阈值,因为若是⼀个⾓点,超过四分之三圆的部分应该满⾜判断条件。
特征点检测算法一、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基本原理及主要特征1、SIFT 算法基本原理SIFT 算子是图像匹配算法中性能较好的算子,基于SIFT 算法的特征图像配准可大致分为特征的检测、描述和匹配。
特征检测是在尺度空间中进行的,首先生成图像尺度空间,然后检测尺度空间中的局部极值点,再通过剔除低对比度点和边缘响应点对局部极值点进行精确定位;在对特征进行描述时,先计算每个极值点的主方向,对极值点为中心的区域进行直方图梯度方向统计,生成特征描述子;最后,通过特征描述子寻找匹配的特征,建立图像之间的联系。
1.1关键点的检测高斯卷积核是实现尺度变换的唯一线性变换核,一幅图像在尺度空间中可表示为图像和可变高斯核函数的卷积,采用高斯金字塔(LaplacianofGaussian ,LoG )算子表示如下:(,,)(,,)(,)L x y G x y I x y σσ=⊗其中,I(x,y)为输入的二维图像,222()/221(,,)2xy G x y e σσπσ-+=为可变高斯核函数,σ为可变核。
图像尺度空间的形成是通过将图像与具有可变核的高斯滤波器进行卷积,从而得到图像的高斯金字塔LoG 。
David 指出,高斯金字塔LoG 共分为O 组,每组S+3层,S 为σ与2σ之间的层数,S 一般取2或3。
每组的高斯金字塔的形成是通过输入图像与级联滤波器进行卷积得到,下面以S=2为例,对高斯金字塔LoG 的形成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S=2时,每组的高斯金字塔共有5层,共由四级的级联滤波器得到。
对于第一组的高斯金字塔LoG 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图1-1 级联滤波器的构造如图所示,输入图像0I 由初始图像I 经高斯核为σ的滤波器得到,输出图像i I (i=1,…,4)由输入图像0I 分别经级联滤波器Ⅰ、Ⅱ、Ⅲ和Ⅳ得到。
第一组高斯金字塔LoG 为图1中虚线包括的五幅图像(0,1,...,4)i I i =,每幅图像对应的高斯核为(0,1,...,4)ik i σ=, 表示图像(0,1,...,4)i I i =可看成初始图像I 经核为(0,1,...,4)i k i σ=的高斯函数得到。
医学图像拼接中特征点检测算法研究实现
医学图像拼接是医学影像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医学图像拼接中,如何准确地识别图片中的匹配特征点是一个关键问题,这是因为不同图像之间的相互匹配实在是不可避免的,特征
点的检测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特征点检测算法就是在图像中找到一些包含了强度变化的“关
键点”,这些点在不同的图像中是可以被匹配出来的,通过这
些关键点,就可以完成医学图像拼接。
目前,在特征点提取中,SIFT算法和SURF算法是两种较为普遍的算法。
SIFT算法是一种基于观察人眼的特征检测方法。
首先,对图
像进行尺度空间极值定位,然后对梯度方向进行描述,最终用尺度空间极值点处的局部特征描述图像。
其中,SIFT算法的
主要执行过程包括尺度空间极值点检测、关键点定位、方向分配、关键点描述和纠正。
但是,SIFT算法的计算量较大,适
用于一般医学影像处理。
与SIFT算法相比,SURF算法用于更广泛的医学图像处理,
这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较低的精度损失。
SURF算
法在SIFT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一种称为局部梯度直方图(LGH)的方式来描述特征。
SURF算法中的主要执行过程包
括尺度空间极值点检测、关键点定位、方向分配、关键点描述和匹配。
与SIFT算法相比,SURF算法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在提取大量特征时性能更优。
总的来说,随着医学图像拼接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征点检测算
法也在不断改进,主要是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未来,随着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特征点检测算法的性能还将有所提高。
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算法引言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在图像处理、图像识别、目标跟踪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特征点检测的概念出发,逐步介绍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算法的原理、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特征点检测概述特征点是图像中具有显著性、稳定性且可重复检测的图像区域。
特征点检测是指在图像中自动寻找这些具有特征性的点,并进行描述和匹配的过程。
特征点检测广泛应用于图像匹配、图像拼接、目标识别等领域。
特征点检测算法原理Harris角点检测算法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特征点检测算法。
它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Harris响应函数来判断其是否为角点。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对图像的局部对比度和灰度变化进行了建模,能够检测出图像中的角点。
算法步骤: 1. 计算图像的灰度梯度。
2. 对每个像素计算一个自相关矩阵。
3. 计算自相关矩阵的Harris响应函数。
4. 设置一个阈值,根据Harris响应函数的值判断是否为角点。
SIFT算法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特征点检测算法。
SIFT算法通过使用高斯差分函数来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并计算关键点的描述子,实现了对旋转、尺度缩放等变换的不变性。
算法步骤: 1. 构建高斯金字塔。
2. 在金字塔的每一层上使用高斯差分函数寻找关键点。
3. 基于关键点的位置和尺度,生成关键点的描述子。
4. 使用描述子进行关键点的匹配。
SURF算法加速稳健特征(SURF)算法是一种基于SIFT算法的改进方法。
SURF算法通过加速计算和改进特征描述子的方式,提高了特征点检测的效率和稳定性。
算法步骤: 1. 使用高斯滤波器构建图像金字塔。
2. 使用盒子滤波器计算图像的Hessian矩阵。
3. 使用Hessian矩阵检测图像中的极值点作为特征点。
4. 根据特征点的尺度和方向计算特征点的描述子。
特征点匹配算法特征点匹配是指在两幅图像之间寻找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点的过程。
特征点检测算法特征点检测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种基础算法,是指通过对图像中的特定区域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具有显著性质的点或区域,从而实现对图像的特征提取、匹配、跟踪等操作。
本文将介绍特征点检测算法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及应用场景等相关内容。
一、特征点检测算法的基本概念特征点是指在图像中位置特殊、对于某种运动或变化具有明显响应的点。
特征点检测算法的目的就是在图像中找出这些特殊的点或区域,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匹配。
这些特征点可以是某个物体的边缘、角点、斑点等,也可以是某种纹理、颜色等特征的聚集区域。
特征点具有不变性、鲁棒性、可重复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1.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特征点检测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图像局部像素灰度变化的方向和大小来检测角点。
该算法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角点响应函数值,从而得到角点的位置和大小。
Harris算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常用于图像配准、三维重构等领域。
2. SIFT特征点检测算法SIFT特征点检测算法是一种基于尺度空间的特征点检测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高斯差分金字塔来检测不同尺度下的局部极值点,并通过方向直方图描述局部特征。
SIFT算法具有良好的尺度不变性、旋转不变性和亮度不变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图像检索、目标跟踪等领域。
3. SURF特征点检测算法SURF特征点检测算法是一种基于加速的图像特征检测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Hessian矩阵来检测图像中的极值点,并通过Haar小波特征描述局部特征。
SURF算法具有高速、鲁棒性和尺度不变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时视觉跟踪、图像配准等领域。
三、特征点检测算法的应用场景特征点检测算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图像配准、目标跟踪、立体视觉、三维重构等领域。
例如,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特征点检测算法可以用于检测病灶区域、分割器官边界等;在机器人导航中,特征点检测算法可以用于建立地图、定位机器人等。
常见特征检测算法介绍特征检测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从图像或视频中提取出具有一定重要性或者代表性的特征点或区域。
这些特征点或者区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图像匹配、物体识别、边缘检测等任务。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特征检测算法。
1.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是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算法,最初由Lowe 在1999 年提出。
它通过寻找图像中的尺度和旋转不变性的关键点,来提取特征点。
SIFT 算法先对图像进行多尺度的高斯滤波,然后计算出尺度空间极值点。
随后,选取关键点并计算其主方向。
最后,通过在关键点周围的窗口里计算梯度直方图,生成特征描述子。
2.SURF(加速稳健特征)SURF是一种快速且具有不变性的特征检测算法,由Bay等人于2024年提出。
它采用了一种叫做积分图像的计算方法来加速特征的提取过程。
SURF 的关键点提取过程与SIFT 类似,但是采用了一种叫作Haar小波响应的方法来计算特征描述子。
3.FAST(特征快速)FAST 是一种具有高速性能的角点检测算法,由Rosten 和Drummond 在2024年提出。
它通过比较像素点灰阶值和邻域像素点的灰阶值来判断是否为关键点。
FAST 算法具有简单、快速和鲁棒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和视频中特征点的检测。
4. Harris 角点检测算法Harris 角点检测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灰度变化的特征检测算法,由Harris和Stephens 在1988 年提出。
它通过计算图像灰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率,来判断一些像素点是否为角点。
Harris 角点检测算法简单、快速,且对光照变化和图像旋转具有一定的不变性。
5. 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ORB 是一种特征点检测和描述子生成算法,由Rublee等人于2024年提出。
ORB 算法结合了FAST 点检测和BRIEF 描述子生成算法,同时引入了旋转不变性和仿射不变性,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和性能。
ORB特征点检测匹配算法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是一种基于特征点的检测和描述算法,它结合了FAST角点检测器和BRIEF描述子生成器的优点,具有快速、高效和鲁棒性等优点。
ORB特征点检测匹配算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图像配准、物体识别、SLAM等各种应用场景中。
1.检测算法ORB特征点的检测算法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FAST角点检测器和Harris角点响应检测器。
FAST角点检测器是一种高效的角点检测算法,可以用来寻找图像中的角点。
Harris角点响应检测器则是一种基于灰度梯度的角点检测算法,可以用来确定角点的强度和位置。
在ORB特征点检测算法中,首先使用FAST角点检测器对图像进行角点检测,然后在检测到的角点周围使用Harris角点响应检测器来确定最终的特征点位置。
通过这种组合方式,可以同时实现高效和鲁棒的角点检测,提高特征点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描述算法ORB特征点的描述算法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BRIEF特征描述子生成器和ORB特征描述子。
BRIEF是一种二进制描述子生成算法,可以将每个特征点周围的像素值转换为一个二进制串。
ORB特征描述子是在BRIEF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特征描述子,可以提高描述子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在ORB特征点描述算法中,首先使用BRIEF特征描述子生成器对检测到的特征点进行二进制描述,然后通过ORB特征描述子将二进制描述子进行优化和加权,提高描述子的区分度和准确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特征描述子,用于后续的特征匹配和识别过程。
3.匹配算法ORB特征点匹配算法主要通过计算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匹配。
在匹配过程中,通常采用汉明距离或欧氏距离等指标来度量特征点之间的相似性,找到最匹配的特征点对。
通过匹配算法,可以实现图像的配准、物体的识别和SLAM等应用。
总的来说,ORB特征点检测匹配算法是一种高效、鲁棒的特征点检测和描述算法,具有快速计算速度、高准确性和广泛应用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
特征点检测算法一、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基本原理及主要特征1、SIFT 算法基本原理SIFT 算子是图像匹配算法中性能较好的算子,基于SIFT 算法的特征图像配准可大致分为特征的检测、描述和匹配。
特征检测是在尺度空间中进行的,首先生成图像尺度空间,然后检测尺度空间中的局部极值点,再通过剔除低对比度点和边缘响应点对局部极值点进行精确定位;在对特征进行描述时,先计算每个极值点的主方向,对极值点为中心的区域进行直方图梯度方向统计,生成特征描述子;最后,通过特征描述子寻找匹配的特征,建立图像之间的联系。
1.1关键点的检测高斯卷积核是实现尺度变换的唯一线性变换核,一幅图像在尺度空间中可表示为图像和可变高斯核函数的卷积,采用高斯金字塔(LaplacianofGaussian ,LoG )算子表示如下:(,,)(,,)(,)L x y G x y I x y σσ=⊗其中,I(x,y)为输入的二维图像,222()/221(,,)2x y G x y e σσπσ-+=为可变高斯核函数,σ为可变核。
图像尺度空间的形成是通过将图像与具有可变核的高斯滤波器进行卷积,从而得到图像的高斯金字塔LoG 。
David 指出,高斯金字塔LoG 共分为O 组,每组S+3层,S 为σ与2σ之间的层数,S 一般取2或3。
每组的高斯金字塔的形成是通过输入图像与级联滤波器进行卷积得到,下面以S=2为例,对高斯金字塔LoG 的形成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S=2时,每组的高斯金字塔共有5层,共由四级的级联滤波器得到。
对于第一组的高斯金字塔LoG 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图1-1 级联滤波器的构造如图所示,输入图像0I 由初始图像I 经高斯核为σ的滤波器得到,输出图像i I (i=1,…,4)由输入图像0I 分别经级联滤波器Ⅰ、Ⅱ、Ⅲ和Ⅳ得到。
第一组高斯金字塔LoG 为图1中虚线包括的五幅图像(0,1,...,4)i I i =,每幅图像对应的高斯核为(0,1,...,4)ik i σ=,表示图像(0,1,...,4)i I i =可看成初始图像I 经核为(0,1,...,4)i k i σ=的高斯函数得到。
第二组高斯金字塔LoG 的每层图像大小都是第一组高斯金字塔LoG 中图像大小的1/4,其输入图像是第一组高斯金字塔LoG 中第S 层图像经采样率为2的采样过程得到。
当S 取2时,第二组高斯金字塔LoG 的输入图像'0I 为上面提到的图像1I 采样得到的。
输入图像'I 再经过四级的级联滤波器得到输出图像'(0,1,...,4)i I i =,级联滤波器的结构与第一组高斯金字塔LoG 一致,图像'(0,1,...,4)i I i =构成了第二组高斯金字塔LoG 。
依此类推,共生成O=4组的高斯金字塔LoG 。
为了有效的在尺度空间检测到稳定的关键,Lowe 构造了差分金字塔DoG (DifferenceofGaussian ),它是通过对相邻层的卷积结果进行差值处理获得的,其表达式如下:(,,)((,,)(,,))(,)(,,)(,,)D x y G x y k G x y I x y L x y k L x y σσσσσ=-⊗=-图1-2给出了第一组、第二组高斯金字塔LoG 和差分金字塔DoG 的构造过程。
图1-2 高斯金字塔LoG 和差分金字塔DoG 的构造过程如图所示,差分金字塔DoG 是由高斯金字塔LoG 相邻层相减得到的。
其中,高斯金字塔LoG 共有O 组,每组共有S+3层图像;差分金字塔DoG 共有O 组,每组共有S+2层图像。
每个像素点与周围8个像素点以及相邻尺度的2×9个共26个像素点比较大小,若为极大值点或为极小值点,则该像素点是候选极值点,候选极值点在每组的中间S 层中产生。
当S=2时,候选极值点在差分金字塔DoG 的中间2层产生,如图中红色方框所示。
1.2极值点的筛选经过差分金字塔DoG 中的极值检测之后,需要对候选的极值点进行筛选,得到真正的极值点。
极值点的筛选包括两部分,一个是低对比度点的抑制,另一个是边缘响应点的去除。
低对比度点的抑制是指剔除响应值小于给定阈值的点,边缘响应点的去除是指将候选点中的大曲率的边缘点筛选掉。
由于差分金字塔DoG 检测到的极值点的位置坐标均为整数,而实际的特征点不一定位于整数坐标位置上。
因此,在进行极值点筛选之前,先要通过三维二次函数对特征点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再通过计算该位置的DoG 响应值及曲率来筛选得到真正的极值点。
差分金字塔DoG 在候选极值点周围的泰勒展开式如下:2000021()()()()()2T T D D D X D X X X X X X X X X ∂∂=+-+--∂∂ 其中,X=(x,y,σ)为特征点的位置和尺度信息的向量,X 0为候选特征点的位置和尺度信息的向量,D(X 0)为该点的差分金字塔DoG 值。
对上式两边关于(X-X 0)求导并令一阶导数为零,则有:212ˆD D X X X-∂∂=∂∂ 计算差分金字塔DoG 在候选极值点处的一阶和二阶偏导数,通过上式来估计特征点与候选极值点之间的关系。
当X的x 或y 模值超过0.5时,表明真正的特征点是偏向于周围的另外一点,此时需要对候选极值点的位置进行调整,并重新估计,直到X的x 或y 模值均在0.5以内为止。
对特征点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后,将X代入上述泰勒展开,则有 01ˆˆ()()2T D D X D X X X∂=+∂ 当|D X|<0.3时,候选极值点将作为低对比度点去除。
位于图像边缘处假的特征点在边缘交叉处的主曲率较大,而在垂直方向上主曲率较小,因此可以利用这个性质除去假的特征点。
Hessian 矩阵与主曲率存在比例关系,二维 Hessian 矩阵的定义如下:xx xy xy yy D D H D D ⎡⎤=⎢⎥⎣⎦主曲率大小的判别不需要计算Hessian 矩阵的特征值,通过矩阵的迹和行列式值的比值就可以判别。
设矩阵H 的特征值为α和β,且满足αγβ=,γ为比例系数,1γ>,矩阵H 的迹和行列式值计算如下:()xx yy Tr H D D αβ=+=+2()()xx yy xy Det H D D D αβ=-=将特征值的关系带入到矩阵的迹和行列式的比值中得到:22222()()()(1)()Tr H Det H αβγββγαβγβγ+++=== 以上比值随γ的增大而增大,故应将该比值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Lowe 文章中取10γ=。
1.3 方向描述子的生成利用关键点邻域像素的梯度分布特性来计算关键点主方向。
点坐标为(x ,y)处的梯度幅值和方向分别为:(,)M x y =1(,)tan (((,1)(,1))/((1,)(1,)))x y L x y L x y L x y L x y θ-=+--+--在以特征点为中心的邻域窗口内,采用梯度方向直方图表示其邻域像素的梯度方向统计值。
梯度方向范围为0°~360°,其中每10°在直方图中表示一个柱,共有36柱。
梯度方向直方图的峰值代表了该特征点处邻域梯度的主方向,即作为该特征点的主方向。
当梯度方向直方图中存在主峰值能量80%的以上的峰值时,该峰值所对应的方向作为辅方向。
特征点可以有一个主方向和多个辅方向,这样可以提高特征匹配的稳定性,Lowe 指出这些特征点所占的比重约15%左右。
特征点方向分配之后,接着生成特征描述子。
以特征点为中心取16×16的窗口(特征点所在的行和列不取),每个小格代表特征点邻域所在尺度空间的一个像素,采用高斯加权(越靠近特征点的像素,梯度方向信息贡献越大)。
在4×4的图像小块上计算8个方向的梯度方向直方图,绘制每个梯度方向的累加值,形成一个种子点。
一个特征点由4×4共16个种子点组成,特征描述子由所有子块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构成。
因此,最终形成128维的SIFT 特征向量就是特征描述符。
图1-3给出了特征描述子的生成过程,左图绿色的方型线框大小为8×8。
每个小格代表一个像素点,小格内的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像素点的梯度,直线的长度代表梯度的幅值大小,箭头指向代表梯度方向。
蓝色圆型线框为进行加权的高斯核函数结构,越靠近特征点权值越大。
右图为对每个4×4的子块统计形成种子点的结果,8×8的方型线框共产生4个种子点。
图1-3 SIFT 特征描述子的生成为减少光照变化的影响,应对特征描述子进行必要的修正。
光照变化可以分为线性光照变化和非线性光照变化,对特征描述子进行修正可以减少光照变化的影响。
对于线性光照变化,相当于对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了乘性和加性的常数,加性常数通过差分后将消失,乘性常数可以通过对特征描述子进行归一化消除;对于非线性光照变化,会影响梯度的幅度而对梯度的方向影响小,因此考虑先对梯度的幅度进行限幅(阈值常取 0.2),再对限幅后的特征描述子进行归一化。
通过实验验证,修正后的特征描述子具有很好的光照不变性。
1.4特征描述子的匹配特征描述子之间的匹配是通过最近邻(Nearest Neighbor ,NN )来定义的,最近邻是指特征描述子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
一幅图像中的特征点可能在另一幅图像中找不到匹配点,为此需要通过设置阈值来去除这些特征点。
由于有些描述子比其它描述子的区分度更高,因此采用最近邻欧氏距离全局阈值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比较最近邻欧氏距离与次近邻欧氏距离的比值,因为对于一个可靠的匹配来说,正确匹配的最近邻特征肯定比不正确的最近邻特征要近的多。
次近邻匹配可以看成在特征空间中对误匹配密度的估计,同时可以作为特征模糊的特例。
通过设置欧氏距离比阈值可以去除一些错误的匹配点,但同时一些正确的匹配也有可能会被剔除。
David 将该阈值设置为 0.8,这样在损失 5%的正确匹配点同时将减少 90%的错误匹配点值展。
特征点建立匹配关系之后,下一步就是求解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
仿射变换能够很好的表达图像之间的一般变换,并且最少只需要 3 对匹配点就可以求解。
2、SIFT 算法主要特征(1) SIFT 特征是图像的局部特征,其对旋转、尺度缩放、亮度变化保持不变性,对视角变化、仿射变换、噪声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2)独特性好,信息量丰富,适用于在海量特征数据库中进行快速、准确的匹配。
(3)多量性,即使少数的几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大量SIFT 特征向量。
(4)高速性,经优化的SIFT 匹配算法甚至可以达到实时的要求。
(5)可扩展性,可以很方便的与其他形式的特征向量进行联合。
二、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 )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改进1、SURF 算法基本原理基于SURF 特征检测算法是由Bay 等人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