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在线

2013年1月

目录

一、院校计划持续增加考研热度猛增 (1)

1.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放缓,年增幅仍近10% (2)

2.影响考研最敏感的外部因素:学费和就业 (5)

3.读研变身就业避风港 (6)

二、宽进宽出使研究生学历持续贬值 (8)

1.硕士数据分析 (8)

2.博士数据分析 (10)

3.研究生学位含金量下降已成共识 (12)

三、工科专业遇冷社会学专业持续高温 (13)

1.各专业近年招生数明显两极分化 (13)

2.热门高校与热门专业分析 (15)

3.管理类专业仍为最热门考研专业 (21)

四、专业硕士发展迅速 (21)

1.绝大多数考生对专硕有了解 (22)

2.多数考生更喜欢报考专业硕士 (22)

3.专业硕士给人感觉更好就业 (23)

五、附录 (23)

1.报考学校时是否会考虑学校所在地? (23)

2.不考虑学校所在地的话,择校还考虑什么? (24)

3.考研时,报考的专业是否和本科专业对口? (24)

4.你会通过调剂读研吗? (25)

5.如果要通过调剂读研,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26)

6.如果连续考研失利怎么办? (26)

7.你觉得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高吗? (27)

8.研究生学历贬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8)

9.是否了解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 (28)

10.对专业型硕士有什么直观认识? (29)

11.是否愿意报考专业硕士? (29)

一、院校计划持续增加考研热度猛增

2013年全国研究生报考热度持续升温,报名人数又创新高,约为176万人,较2012年的165.6万人增长了6.28%。全国各地考研报名人数均有不同幅度增长,直辖市中,重庆考研热情高涨,报名人数增长19.2%。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约180万,是20年前的15倍多多年来,我国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几乎年年增加,仅2008年例外,当年的报名人数较上年减少了8.2万人。2008年适逢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当年许多高校开始尝试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

在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和一次急速下跌之后,每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趋于平稳从最近几年的数据看,考研大军每年增加10~15万人,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周期中。

1.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放缓,年增幅仍近10%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

a)研究生招生规模35年增长近55倍

1978年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当年录取10708人。2012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约51.7万人,博士研究生录取约6.7万人,招生规模是35年前的近55倍。

图1-1-1硕士爆炸式增长从1999年开始,2009年后增长幅度开始缩小

持续的招生规模扩大使得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位在读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统计数据,在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几乎是15年前的10倍。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仅硕士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就会远超200万,今后几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幅度可能会趋缓。

图1-1-2据权威数据,2011年我国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人数已超134万我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入学在1978年,共18人。1993年,录取博士研究生6200余人。到2012年,我国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为6.7万,是20年前的10倍以上。

图1-1-3博士研究生人数1999年至2004年间增长迅猛,近几年录取计划相对平稳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扩大使在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在校研究生数量猛增,2000年之前,我国在读博士研究生数量不足5万,截至2011年,我国在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在校生人数已超24.8万。

图1-1-4截至2011年统计数据,在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是15年前的6倍以

我国研究生规模的大幅增加基本与本科扩招同步,始于1999年。博士研究生录取规模在2005年前后得到控制,但硕士研究生的爆炸式增长趋势直到2009年才得到一定缓解,近几年招生计划增长也基本维持在每年5%左右。

b)近20年博士研究生规模增长幅度超过本科

如果以1993年的招生规模为基准,20年后的今天,则本科招生规模为当时的7.44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当时的13.79倍、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当时的10.84倍。

如果从我国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招生开始比较,博士研究生因起点低,招生规模增长幅度远超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图1-1-5近20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远超博士和本科可以看出,从2004年起,由于高考生源急剧减少,本科生招生规模增加幅度有所减小。虽然硕士研究生生源增长幅度趋缓,但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依然稳定增长,主要是受到了大力扶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影响,同时持续的考研热也给研究生规模增长带来了足够生源。

2.影响考研最敏感的外部因素:学费和就业

a)研究生收费制度得到完善

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需缴纳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该政策的实施可能会给考研热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

其实从2008年开始,很多高校已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

b)就业问题带动考研热快速升温

从1999年后,硕士研究生录取计划始终快速增长,但近年来考录比并未明显下降,基本维持在3。换句话说,虽然招生计划继续增加,但考研仍然没变得太容易,考研热带来了庞大的竞争人群,拉低了考录比。

图1-2-11999年的研究生最难考,2010年考研较容易,主要是因为录取计划猛增2008年金融危机后,考研变成大学毕业生躲避就业危机的有效途径,2009年考研报名人数明显增加,且之后几年连续快速增长,2013年考研人数较2008年已增长了50%。

3.读研变身就业避风港

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大多数考生并不是很关心所报专业是否对口,只要院校不太差,他们也不排斥通过调剂读研,部分考生甚至只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将考研作为不找工作的借口。

图1-3-1超过半数考生对专业对口不是很看重

将就业作为考研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无可厚非,但从考生们的选择看,相当大比例考生带有盲从和考虑不周的问题。

图1-3-2就业预期已成为考研大军择校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有相当比例的“职业考研族”,就业形式对其考研选择影响不大,此类考生一般更倾向报考名校以及热门专业。

图1-3-3考生对考研失利的态度分歧较大,但选择“工作”相关的人群比例不小

二、宽进宽出使研究生学历持续贬值

1.硕士数据分析

a)硕士学位年授予数接近十年前的7.5倍

2009年,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为443431,约为1999年52246的7.5倍。1999年是硕士研究生跳跃式发展元年,从2003年开始,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猛增35.35%,且当年硕士学位授予数首次超过10万,达120186人。

图2-1-1从2003年开始,中国硕士学位授予数呈爆发式增长。本表未包含军事学

硕士

b)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达美国60%

在2001年,硕士学位授予数与美国差距为6.28倍,到2009年,差距仅为1.48倍,这个差距在今后几年还会缩小。仅从每年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数来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教育水平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图2-1-2美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的增幅远低于中国授予学位的增幅,单从数据

上看,中国已成为全球教育大国

b)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远大于毕业人数

由于培养制度的原因,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数每年都会高于毕业人数,从2004年开始,这两个数字的差距越来越大,仅2009年数据,硕士学位授予数就是毕业人数的1.3倍。

图2-1-3单证硕士的培养体系一定程度上对硕士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历届录取和毕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可能高达30%~50%。仅从颁发学位数量并不能证明我国已是教育大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更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

图2-1-4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常年超过理论毕业人数

2.博士数据分析

a)博士学位年授予数接近十年前的5倍

2009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为49698,几乎是1999年10160的5倍。

图2-2-1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数自1994年起明显增加,2008年后稳定在年增

10%。本表数据不包含军事学

b)我国每年博士学位授予数达美国73.4%

在2001年,博士学位授予数同美国相比差距为3.6倍,到2009年,差距仅为1.36倍。自2008年开始,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增幅开始趋缓。

图2-2-2中国已成为全球博士培养大国

3.研究生学位含金量下降已成共识

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超过9成投票者认为研究生学位已贬值,仅20.2%的被调查者感觉问题还不至于太严重。

图2-3-1对研究生学历含金量持悲观态度的比例超过70%(数据2-4)

另外,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宽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研究生贬值,同样有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将责任归咎到学校名气和教学风气不佳上。

图2-3-2绝大多数投票者认为“宽出”是研究生培养中最大的问题

三、工科专业遇冷社会学专业持续高温

1.各专业近年招生数明显两极分化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学科是工学,人数超16.5万,其次是管理学,人数接近7万,排名第三的是医学,人数超5.2万。

图3-1-1历史学和哲学是考研传统弱势学科

仅从当年数据看,工科专业录取情况优于社会学科专业。但综合多年数据分析,工科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录取人数正在快速下滑,但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专业热度持续高涨,这点从实际录取人数和居高不下的报录比能看出端倪。

图3-1-2管理学硕士录取人数同4年前相比增长62.71%管理学专业录取人数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走低,而2011年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是2010年的2.29倍,即使相比4年前也增长了62.71%。

图3-1-3教育学硕士录取人数同4年前相比增长85.36%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2010年有小幅下降,2011年较2010年增长82.5%,较4年前增长85.36%

图3-1-4理学硕士录取人数同4年前相比仅增长13%,同两年录取人数持续减少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在2009年达到顶峰,录取4.3万余人,之后每年以近3%的速度递减,而同期全国硕士研究生总录取人数每年增加5%左右,剪刀差非常明显。

哲学专业是近年来唯一一个录取人数连年下降的研招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普通高校哲学专业录取3790人,这个数字比2007年下降了15.26%。

2.热门高校与热门专业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报名查询系统数据,2012年,知名研招院校中,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关注度居前。

图3-2-1报录比数字越小越容易考上,有些名校并不难考在考生关注居前的名校中,浙大考研最难,平均每个名额有12人竞争,部分热门专业报录比甚至超过60。相对而言复旦考研容易许多,2012年平均报录比为4,其中学术型硕士报录比5,专业型硕士报录比3。

武汉大学2012年硕士报录比3.93,语言、医科等专业竞争较大。

A)中国人民大学热门专业排行

图3-2-2人大学术型硕士总报录比本超过12。数据仅统计统考人数,未计算推免、

单考和援藏名额

在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学术型硕士招生院系中,财经金融学院对考生的吸引力极强,远超其他院系,报录比接近59。商学院的报录比也接近21,其他院系均未超过20。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学术型硕士推免人数超过统考人数,接收推免生人数较多的院系分别为经济学院、法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两个院系的研究生统考录取人数为0,为国学院和汉青研究院,当年录取全部来自推免。

相对而言,人大物理系、化学系、环境学院竞争不那么激烈,2012年统考报录比分别是1.25、2.16和5.34。2012年环境学院录取的考生中,统考和推免基本各占一半。

图3-2-3人大专业硕士总报录比超过5.3。本数据仅统计联考人数,未计算推免和

援藏名额

在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专业学位硕士联考北京教学点招生专业中,金融、管理、会计类专业竞争激烈,最热门的前5专业报录比均超过11,其中公共管理专业报录比达到25.75。

在人大专业硕士北京教学点,文物与博物馆、艺术(戏曲)、农业推广(农村区域)三个专业较为冷门,报录比分别为1.8、2和2.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