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之恭王府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35
恭王府详细介绍恭王府及花园,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
其花园为位于恭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
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
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是一座完全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建筑特点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邸部分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楼后即花园部分。
花园名为萃锦园,园内建筑也形成中东西三略,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由于恭王府及花园风景幽深,因此一向传闻认为这里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各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
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
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遥相呼应。
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
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
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是多宝格、隔断,还有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
《恭王府》教案恭王府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参观恭王府的游客提供良好的教育体验和研究机会。
恭王府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重要人文价值的古建筑,我们希望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让参观者更全面地了解恭王府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目标- 让参观者了解恭王府的历史,包括其建造背景和重要事件。
- 引导参观者认识恭王府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体验其独特之处。
- 帮助参观者理解恭王府的文化内涵,包括宫廷文化和艺术品收藏。
教案内容1. 历史背景介绍历史背景介绍- 以图文形式展示恭王府的建筑年代和历史沿革。
- 讲解恭王府的建造者、用途和相关历史事件。
2. 建筑风格解读建筑风格解读- 展示恭王府的外观照片,并解读其建筑风格和特点。
- 比较恭王府与其他古建筑的异同之处,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其独特性。
3. 文化内涵探索文化内涵探索- 介绍恭王府作为宫廷建筑的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
- 展示恭王府内的艺术品和文物收藏,讲解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4. 互动体验互动体验- 安排参观者参与一些互动活动,如穿越时光的角色扮演、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教案实施1. 制作教案宣传材料,包括教案内容概述和参观时的注意事项。
2. 在恭王府的导览点设置信息展板,配合图文解读教案内容。
3. 培训导览人员,使其熟悉教案内容并能够进行专业解说。
4. 根据参观人数和需求,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场地进行教案实施。
5. 收集参观者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案内容和实施方式。
总结本教案的设计旨在提供一种深入了解恭王府的机会,让参观者通过教育性的活动和解说,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座古建筑的历史、风格和文化内涵。
希望这份教案能为参观者带来有意义的体验,让他们对恭王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地图)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恭王府最早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是为大学士和珅所建的宅院。
嘉庆四年和珅获罪,宅第没收。
之后将宅第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嘉庆皇帝赐给了弟弟庆亲王永璘,东部留给了十公主。
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将整座王府赐给恭亲王奕入住,至此得名恭王府,沿用至今。
请大家记住园子的二位主要主人:大贪官和珅及恭亲王奕。
恭王府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80米。
北京有几十座王府,不是被毁就是被挪做他用,以原来风貌保存下来对外开放的仅恭王府一座。
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示意图)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
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步入府邸,首先看到的是“头宫”。
头宫门上,镶嵌着63个金色门钉。
皇宫的宫门九九八十一个门钉,可见和珅选择七九六十三个的用意。
“配上狮头扶手,当你推门而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
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官员;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入一、府主人第一位主人——和珅,属满洲正红旗既不是出生于名门贵族,又没有进士的学历,怎么能受到乾隆皇帝的最大的宠爱:很多朋友都是慕名来到恭王府的,影视作品对和珅的炒作也是沸沸扬扬,但是和珅的真实形象和影视作品形象有很大的差距,和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玉树临风,脸庞白皙,行动敏捷,举止端庄,言语诙谐。
恭王府详细介绍恭王府是位于中国古城桂林的壮丽古宅,建于明代,是桂林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古宅之一。
恭王府始建于明代,历经百年改建,被建筑学家认为是一座集“古典、中式、中西式”三种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古宅。
恭王府的建筑风格独特,门面整齐,构筑精致,融合中西式建筑风格。
它张开的“八门”,体现了其建筑文化的风骨:其中,两道实心雕刻木拱门,体现了南方庭院建筑文化;两道白色石拱门,体现了古典建筑特色;两道玻璃窗,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
恭王府是明朝古宅造型最完美的范例。
它具备古朴典雅、大气稳重和奢华豪华的特点,深受游客和建筑史爱好者的喜爱。
外部建筑的围墙围绕着古宅,犹如一个完美的宫殿,令人叹为观止;内部更是一个古雅宜人的自然“渡口”,犹如仙境一般,令人把它称之为“桂林西湖”。
恭王府的景观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府内有一个大花园,被称为“桂林园林”,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髓,汇集了古典庭园文化和新时期西方园林景观。
清雅宜人,园林中有林、花、湖,还有一个古老的文物馆,展示当地的历史文物。
除了游玩,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学习当地的文学文化,体验当地的古风雅韵。
恭王府还有一个宴会厅,宴会厅里有明式家具,古色古香,古朴雅致。
宴会厅的内部布置有花、树、水,安静而古朴。
素来可贵的古迹在这里又新生了,游客在这里可以走而返,揭示了过去的探险者及其足迹。
恭王府里还有一个商业街,可以让游客在这里尽情购物,买到当地特色的食品、服饰及文化制品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此地聆听小品、曲艺表演,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恭王府充满着古朴的精神,明代特色的文化集中展示,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游客可以在这里购物、旅游、吃尝当地的特色食品、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使游客受到这里深邃的文化氛围的启发。
恭王府,位于中国古城桂林的经典古宅,这里有明朝古宅最完美的范例,有古典庭园文化和新时期西方园林景观,有古老的文物馆,有丰富多彩的小品、曲艺表演,有当地特色的购物街,让游客收获奇妙的文化体验,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