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阅读策略
一看“ 标题” 二抓“文眼” 三抓线索:时间、空间、物品、事件、事理、
感情等均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 四看创作背景 五抓文章的关键句、重点句和中心句。
从内容上看,要抓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 句,如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从表达方式看,要抓文段中直接抒情或间接抒 情的句子,或者发表议论、带有哲理性的句子;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 谱,密密麻麻,好几张。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一个 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做餐饮,熬人。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 点,只能等。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累 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1、把握人物形象(性格、情感)
答题模式:
某某是个
的人,
(最好用四字短语)
从文中
看出。
(必须结合具体内容作分析)
2、明确写作意图;写作手法及其效果
答题方法:
明确写作意图:
抓抒情、议论句, 把握中心或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把握。
写作手法及其效果: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效果。 (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表现手法及作用
特点:“形散神不散”。
三、散文阅读的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 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 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散文阅读的方法
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 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 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 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托物言志
3.结合文章、生活实际谈感想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 (3)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 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 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 道理。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 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表现手法及作用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 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 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 思想、感情等。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千着脏、累、苦的工作。面对我这 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 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构建起现代文阅读的知识体系 明确事 写景抒情 阐明哲理 布局谋篇:主次、详略、铺垫
照应、起承转合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渲染、设置悬念、
前后呼应、抑扬、联想、想象、衬托、 用典、 虚实结合、动静、以小见大、 寓情于事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语言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幽默辛辣、 清新绚丽、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 表达技巧:角度:侧面、正面 技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三、散文阅读的方法
1.找“要素”。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 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 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 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散文阅读的方法
1.找“要素”。 2.理顺序。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 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 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 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 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 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 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 地铁。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我也替他着急。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 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 人还没上来。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退票,直奔机场。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 回家过年的脚步。
三、散文阅读的方法
1.找“要素”。 3.抓线索。
2.理顺序。 4.品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 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 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 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 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 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 者所寄寓的道理。
语文
初 中 语 中文考
阅读
散文阅读指导
授课教师:文小语
授课时间:2020/10/1
考纲导航 考情分析 考点精讲 高频考点 课堂小结
一、散文的分类
(1)写人叙事散文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3)议论性散文
二、散文的形式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 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三)(22分) 10.(3分)B 11(4分)①吃苦耐劳;②好学能干;③服务态度好;④关心亲人,重视亲情;⑤爱乡恋乡。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2.(4分)①“我”起线索作用串联起一件件事;②以第一人称叙事,能真实地展现社会风貌。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3.(5分)(1)“抢”字形象地写出票源紧、下手快的特点,表达出“我”内心的急切。 (2)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列车员在寒风中工作的辛苦,暗含“我”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说明:赏析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14.(6分) ①要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现人性的“温暖”。 事例:壮小伙帮“我”托行李;小夫妻为姐姐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为别人赶不上火车而着急; “我”帮女列车员提垃圾;“我”称赞女列车员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车站进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达主旨。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 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 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妤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 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靠近车门 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11.“青年”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赏析加点词语)(3分
(2)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赏析句子)(2分)
14.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火车上的见闻
许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今 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 。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尸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 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搖欲坠,我也摇摇欲坠。一个壮 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我一扭头,人不 见了。
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 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比:使特点更鲜明。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引用:会使主旨开掘得更深刻,使主题得以升华;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粗笔勾勒、工笔描绘
1、把握人物形象(性格、情感)